分享

从“荆门”异地而迁看人文活动对地名的影响

 新用户92910100 2022-12-29 发布于广东

争鸣一说:“荆门”地名系“异地而迁”之名

作者:孟祥哉 通联:13922139291 单位: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萧铣(xiǎn) (公元583年—621年) 是西梁宣帝萧詧(chá)的曾孙,隋炀帝因为他是萧皇后的亲属,提拔他为罗川(今湖南湘阴)县令。后起兵40万,建立“后梁国” 公元618年萧铣在长宁县城称帝,以岑文本为中书侍郎。年号“鸣凤”(古当阳县城建于鸣凤山)。赶修城墙皇宫,其中南方设“鸣凤”,“熏南”二门。在东宝山建“东山宝塔”。

岑文本在后梁建国中作用巨大,把他爷爷经营了一辈子,没有经过战争毁坏的长宁城献给萧铣做国都,岑文本加建其祖辈的“岑亭”“白云岑”作为其宰相府。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李靖的长江“荆门军”等8路大军平萧铣萧铣投降后被押往长安斩杀。岑文本降唐后力劝李孝恭、李靖安民,授荆州别驾。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经由左仆射李靖推荐,授中书舍人。其后人唐朝诗人岑参这样记叙了祖先:

《感旧赋(并序)》节选 
唐  岑参
逮乎?武后临朝,邓国公由是得罪;先天中,汝南公又得罪。朱轮华毂,如梦中矣。今王道休明,噫世业沦替;犹钦若前德,将施於後人。参年三十,未及一命,昔一何荣矣,今一何悴矣?直念昔者,为赋云,其辞曰:吾门之先,世克其昌。赫矣烈祖,辅於周王;启封受楚,佐命克商。二千馀载,六十馀代,继厥美而有光。其後辟土宇於荆门,树桑梓於棘阳;吞楚山之神秀,与汉水之灵长。猗盛德之不陨,谅嘉声而允臧;庆延自远,祜洽无疆。

公元625年武士彟驰赴扬州,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都督府治所从丹阳移至江北之广陵,建金山寺。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宿卫兵作乱,李世民两度诏武士彟回京,此时的秘书郎岑文本与老重臣多有接触。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贞观五年(631年)十二月,武士彟以朝集使身份进京,并请求李世民封禅,未获允许。但此时的中书侍郎岑文本与老重臣谈了造币厂的事情,得到了武士彟的支持,故出现了唐玄宗并利州入荆州,武士彟调任荆州都督、管理造币厂、领长江荆门军的诏令。而岑文本此时的家小还多有在荆州之长宁城。

武士彟调荆门军进驻后港,在古权县那口的当阳县城南泥岗湖建官邸,在官邸附近修金山寺。公元687年武则天加封2岁的皇孙李基隆为“楚王”。698年,武则天母亲家族外戚杨元琰接任荆州都督,奏请将武则天家门口的“泥岗湖”改名为“后港”。公元698 年, 90岁高龄的同乡神秀法师到荆州投同乡杨元琰。杨元琰将神秀法师安排在后港金山寺传道,后去当阳度门寺。公元700年杨元琰将神秀法师送往长安见武则天。神秀法师深得武则天敬重,行跪拜礼。701年,张柬之代替杨元琰来做荆州长史,和杨元琰泛舟江中,讨论武氏宗族擅权的情况。705年2月20日, 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706年,100岁的神秀法师圆寂,死前赐武则天法号“无字”。唐廷举办盛大的仪式送神秀法师灵体回度门寺。也当真给自己身后立了一块“无字碑”。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封李瑛郢王,后封太子。后封皇孙李仅为汉津口南5里的“新城郡王”,肃宗时期李仅上任过半年。

公元716年农历4月1日,唐玄宗开元四年。被贬丞相,岳州刺史张说,从岳阳启程,走汉江,过沔阳,到汉津口南5里的“新城”,任荆州长史,兼领荆门军,在汉津口南五里建荆州“新城” 改荆州名荆门。张说赋诗一首: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唐  张说
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
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水漫荆门出,山平郢路开。
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张说是个文武全才,他深谙唐玄宗的荆楚情节。所以到了新城,就在今沙洋农场新生砖瓦厂旧址兴建已经被毁的“仲宣楼”,大唐诗人多,很多诗人之后把该楼称之为“西楼”、“明月楼”。西楼与南楼之间,修了长达10里的长亭,这个“长亭”也进入了无数诗人的诗篇。西楼东边是荆州名寺“明月寺”,明月寺与西楼之间叫“燕街”,燕街北面是“虎溪桥”。晚唐诗僧齐己就在明月寺做驻持。整个荆门城修的面积比长安城还要大。我们可以从杜甫给唐玄宗一首奉劝诗,管窥把新城建成“南都”的花费巨大。

《建都十二韵》

唐 杜甫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737年宰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王维写了一首诗送他,孟浩然写了首诗迎接他。

《寄荆州张丞相》

唐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荆门上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大唐时期,陈子昂是最后一个写诗写的“荆门”为长江荆门⑥⑦。此后从宰相张说开始,荆门都是指代汉江荆门。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诗词意激昂,被誉为“诗骨”。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度荆门望楚》

唐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张说(yuè)百度百科: 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西晋司空张华后裔。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不肯诬陷魏元忠,流放钦州。神龙革命后,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兵二部侍郎、中书侍郎,加任弘文馆学士。拜相后,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贬为尚书左丞,拜中书令,册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出任相州刺史,迁岳州刺史。在宰相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转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时,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拜兵部尚书。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出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大学士,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脾气暴躁,生性贪财,遭到弹劾,罢官致仕。起为右丞相,累迁左丞相。
      724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730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师,谥号文贞 。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唐 张说
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
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水漫荆门出,山平郢路开。
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出湖寄赵冬曦》
 唐 张说
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
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
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
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
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
《幽州新岁作》
唐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和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这首诗写于开元六年(718)作者由荆州长史转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督都时所作。
《一柱观》
唐 张说
旧说江陵观,初疑神化来。
空山结云阁,绮靡随风回。
奈何任一柱,斯焉容众材。
奇功非长世,今馀草露台。

赵冬曦(677-750年),字仲庆,定州鼓城县(今河北省晋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吏部郎中赵不器之子。赵冬曦个性放达,不屑世事。进士及第,解褐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通过制科考试,历任左拾遗。开元初年,迁监察御史,坐事流放岳州。交好燕国公张说,入朝为官,授集贤院修撰,历任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外放华阴太守,迁国子祭酒。天宝九载,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葬于浮戏山之南麓

《陪张燕公登南楼》
唐 赵冬曦
抑郁何以欢,阴氛亦登望。
孤岛轻雾里,行舟白波上。
目劳西北云,心醉东南嶂。
昔日青溪子,胡然此无状。
《酬燕公出湖见寄》
唐 赵冬曦
纶綍有成命,旌麾不可攀。
湘川朝目断,荆阙夕波还。
果枉东瞻唱,兴言夕放闲。
携琴仙洞中,置酒灉湖上。
芳景恣行乐,谪居忽如忘。
聚散本相因,离情自悲怅。
鸾翮非常戢,鹏天会昭旷。
永怀宛洛游,曾是弹冠望。
《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
唐 赵冬曦
方曙跻南楼,凭轩肆遐瞩。
物华荡暄气,春景媚晴旭。
川霁湘山孤,林芳楚郊缛。
列岩重叠翠,远岸逶迤绿。
风帆摩天垠,鱼艇散弯曲。
鸿归鹤舞送,猿叫莺声续。
群动皆熙熙,噫予独羁束。
常钦才子意,忌鵩伤蜷局.
雅尚骚人文,怀沙何迫促。
未知二贤意,去矣从所欲。

注释:
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四十.志第三十.地理四,页1028,中华书局。
②(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六.山南东道五.荆门军。
③见湖北舆图局编《光绪湖北舆地记. 二十》荆门州. 沿革。
④湖北省荆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荆门市志》地理.建置,8页,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⑤李勋明、罗天福刊印,清同治《荆门直隶州志》卷二之一.建置志一.沿革,104页,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年。
⑥(唐)刘禹锡《刘禹锡集》第九卷.记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⑦(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湖广三。
⑧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6年。
⑨《旧唐书.卷十二,卷十三,本纪第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