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古城临清

 司敬雪书院 2022-12-29 发布于河北

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330年),清泉(渊)县改称临清县(以临清河之意),建县城于“水(汉屯氏别河故道)东”,史称“水东临清”。“水东临清”,设治于今临西县驻地仓上村东“卧牛坑”。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又别置临清于“水(汉屯氏别河故道)西”,史称“水西临清”。“水西临清”,设治于今临西县驻地仓上村东的“南、北月洼”。我们今天所说的“古临清”,多指“水西临清”。“水西临清”东傍汉屯别河故道,西依“永济渠”和“鲧堤”,中间有西通赵都邯郸、东至齐都临淄的古驿道横穿,地理条件优越。它南北六华里、东西三华里,占地十八平方里。古临清城,唐宋时是它的繁盛期,古城内辟有“清华坊”、“南崇化坊”、“北崇化坊”三个“社区”。城内公私建筑栉比、楼堂馆所林立,尽显古城豪华。是时,临清为“望县”。2008年,“水西临清”古城遗址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分别立碑保护。

临清古城遗址碑

“水西临清北城墙”,是唯一一段幸存的古城墙遗址。钻探认定:城墙为全泥土夯筑,墙底基部宽25至27米。此段古城墙西从今“月华街”(西南折),东至今“跃进渠”东98米处(南折),全长738米。城墙中间辟有北城门;城墙西北角外为永济渠上的临清码头,称北方第一“大港”。

临清县古城旧址

净域寺建筑群,因其居于“北月洼”之中,故民间俗称“月洼寺”。它,初唐时始建,历代屡有重修,清晚期荒废,最后毁于民国时期,净域寺有殿芜两重,山门、东西配殿齐全,建筑宏伟、规模宏大,“实一时之巨观也”。更因其有唐代著名僧人法藏主持,一时名声更振。

月洼寺

文庙建筑群,民间俗称“小堂台子”。位于净域寺南偏东235米处的今南环路南侧、“跃进渠”西侧的夹角地带。文庙建筑群是供奉至圣孔子的地方,其主要建筑有享殿、书院、山门等,其规模略逊于临清县衙(故称小堂台子)。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物综合判定,“文庙”当始建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宋代末年荒废。

古城临清

官仓建筑群位于旧仓上村西南、今仓上砖厂东北的古永济渠、西城墙东岸,它东距古临清县城中心位置的钟鼓楼350米,西傍临清古城墙、永济渠和鲧堤。它始建于初唐,没于北宋,为中国北方第一仓,储粮丰富,是为国家正仓,又为“魏博储粟之地(《旧唐书》),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包拯放粮曾来到此地。仓上村即以此得名

仓上村

北魏“水西临清”县衙建筑群位于古临清县城南端,北魏时始建,历代屡有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到熙宁六年(1073年)。重修后的县衙最南端为“牙门”(唐宋时称县衙正门为“牙门”),进“牙门”中间甬道东、西两侧为皀役用房;北进为正门,甬道东、西两侧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用房。再进为县衙“大堂”。建筑四周有高高的衙墙,衙墙上有坚固的垛口,其整体建筑严谨、古朴、格局匀称,极具官家风格。由于“患水”、“患兵”和大运河(永济渠)东移等原因,县治所于金天会五年(1127年)东迁40里至原堂邑县地“曹仁镇”(今临清旧县),“水西临清”毁弃、县衙荒废,渐成荒冢,故后人称此遗址为“堂台子”。

古城临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