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岁参加高考760分,智商比爱因斯坦还高,他如今过得怎样了?

 阿呆爸育儿 2022-12-29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703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白粥

去年11月,“东方神童”魏永康病逝,年仅38岁。

魏永康之妻在讣告中宣布了他的死讯,在上传的家庭合影中,魏永康正牵着女儿的手,敦厚腼腆地微笑。

回顾魏永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2岁识字,4岁自学完中学课程,8岁读县重点高中,13岁被湘潭大学录取,17岁进入中科院攻读研究生,后来却因缺失生活能力被退学。

他的天赋能得以施展,源于母亲的启蒙和引导;而他生活与社交能力的短板,也源于母亲的包办。

离开母亲来到中科院后,他难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大冬天的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上课,而多年来“催化”的知识结构,也难以达到学术要求。

褪下了神童的光环,魏永康“伤仲永”般高开低走的结局,令人惋惜。

在魏永康的身上,呆爸不禁联想到另一个跟他人生历程相似,命运却截然不同的神童——陶哲轩。

3岁完成小学课程,7岁学会微积分,8岁高考760分,智商测试230,比爱因斯坦还高。

如今39年过去了,他过得怎样了?

01.

“华裔神童”陶哲轩

与同时代的许多人不同,陶哲轩父母均是受教育于香港的高材生,父亲是医生,母亲则是物理和数学专业的研究员。

1975年,移居澳大利亚三年后,陶哲轩出生了。

或许是遗传到来自于父母的基因,陶哲轩很早就表现出数学天赋。

一两岁时,他就会按照数字顺序排列积木,做一些简单的运算,并教比自己大的孩子数数了。

发现孩子异于常人的能力后,陶氏父母决定让孩子跳过幼儿园,直接把陶哲轩送进小学。

可没过多久,孩子却表现得郁郁寡欢。

原来,作为一个3岁多的孩子,陶哲轩并不能很好地跟比他大两三岁的小学生沟通,而且虽然他数学天赋过人,但却难以适应其他科目的学习。

看到这种情况后,父亲决定放慢孩子成长的脚步,安排陶哲轩重返幼儿园。

因为他意识到,“少年时拿到学位,做一个打破记录者,这毫无意义。只有把知识基石打得宽阔坚实,金字塔才能向更高处拔。”

就这样,陶哲轩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淋漓尽致地发展着自己的天赋。

靠着母亲的点拨,陶哲轩在幼儿园期间,已基本掌握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还在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结识了很多同龄朋友。

5岁,陶哲轩上小学,一入学就跟五年级学生一起上数学课了。

两年后,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并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

8岁时升入了中学,正是这一年,陶哲轩参加美国SAT高考测试,夺得了760分的高分。

而随后的智商测试显示,他的IQ高达230,远超于爱因斯坦!

尽管数据证明,他完全有能力在12岁前完成大学学业,但陶氏父母还是觉得不宜操之过急。

回到澳洲后,陶哲轩还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从10岁起,陶哲轩接连三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分别获得铜牌、银牌、金牌。

直至如今,他仍保持着12岁获得奥赛金牌的最小年龄记录。

1989年,14岁的陶哲轩迈进了弗林德斯大学,仅用三年就完成了在该校本硕连读的学业。

对于天才而言,这已经是不疾不徐的结果了,此时的陶哲轩只有17岁。

02.

走向顶尖数学家之路

17岁这年,在恩师埃尔德什的引荐下,陶哲轩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即使陶哲轩比大多数同学的年龄都要小,他仍然表现得极为出色。

他是导师口中“一个百年不遇的奇才”,非常擅长同时进行奥数与科研。

可是,在一个汇聚着全球顶尖数学头脑的地方,光靠天赋可远远不够。

读博第一年,陶哲轩史无前例地险些挂科了。

因为从小擅长自习,不喜欢听课,导致没有做过详细的笔记,也没有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

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问题。

但进入普林斯顿后,陶哲轩仍然只是上自己喜欢的课程,不喜欢的课程就随手翻阅一下教材,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玩游戏,又因“完美主义”而停不下来。

针对研究主题的备考,别的同学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而陶哲轩只花了两个星期。

直到考试之前,陶哲轩依然充满信心,但最终,他只能勉强通过。

这场失落的考试经历,为陶哲轩敲响了警钟,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他开始认真上课,更多地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

勤勤恳恳地学习了4年后,陶哲轩在21岁完成了博士学业。

没多久,他接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聘请,成为UCLA最年轻的正教授,在数学领域也多有建树。

陶哲轩才30出头,已先后获得了菲尔茨奖、麦克阿瑟天才奖,以及美国的艾伦·沃特曼奖,像是开挂一般,不断地荣誉加身。

2009年,陶哲轩回到祖国。

作为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面试总考官,他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

这天,在清华大学的报告厅里,人山人海,走廊和过道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纷纷对这位数学界的神级人物投以崇敬的目光。

2015年,陶哲轩宣布证明了“埃尔德什差异”,这个困扰了学术界80余年的问题,终于有了下文。

在多年的潜心钻研下,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靠着高智商刷新奥数记录的神童了,如今的陶哲轩,俨然成为一位顶尖的数学家。

03.

天才只是努力的普通人

谈及陶哲轩,有的人把他比作“数学界的莫扎特”,仿佛数学就是从他身体中流淌出来的。

不同的是,陶哲轩可不像莫扎特那般性格怪异,恃才傲物,他平易近人,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深受同校师生的喜欢。

或许正是得益于父母在早期刻意放缓他的升学节奏,陶哲轩养成了良好情商和社交能力,这恰好使他能团结起周围的优秀数学家,推动着任职高校的数学系变得更加强大。

谦和、努力、反应快,是学生们对陶教授一致的评价。

陶哲轩的讲课速度很快,但总能清晰地把知识点讲深讲透,为学生扩展视野。

他更倾向于顺应天性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提出疑问,他竭尽全力地讲解,就算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也会谦虚地从自己的人脉中找到牛人来帮忙。而若学生松散怠学、不求上进,陶哲轩也不会督促对方。

在UCLA任职期间,陶哲轩认识了自己的妻子。

劳拉是韩裔美国人,比陶哲轩小三岁,曾是他的学生,目前在美国航天总署担任工程师。

两人相恋不久,就步入婚姻的殿堂,共同养育着一儿一女,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出人意料的是,陶哲轩在外是人人敬仰的教授和导师,回到家后,却也是一位会陪孩子玩、接送孩子放学的奶爸。

他依偎着妻儿,对着镜头笑盈盈的样子,完全是一个享受家庭生活的普通中年人。

陶哲轩不孤僻,不清高,如太阳一般温暖他人,又屡屡创下科研佳绩。

在功成名就之余,还能幸福又快乐地生活着,实属少见。

正如《纽约时报》对陶哲轩的评价:“他最令外人羡慕的地方,不在于拔尖的天赋和卓越的成就。而在于拥有了天才和成就的同时,还能成长为以为享有健康生活的快乐的'普通人’。”

深以为然。

在天才之外,陶哲轩不过是一个用一生追求热爱的普通人。

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的孜孜追求、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如今,将近50岁的陶哲轩仍然在数学领域发光。

恰恰印证着他自述的那句话“努力、勇敢、热爱与坚持,都比聪明更重要。”

04.

陶哲轩,他是天才,却给我们提供了普通人的生活模范。

作为个体,我们认清自己的目标,一条路走到黑地坚持下去,便能将天赋发挥到最大。

作为父母,发掘孩子的潜能,我们要遵循他的成长节奏,辅以恰当的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经提到:“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只有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稳步向前,持续地热爱、努力和坚持,才能用聪慧的大脑活出丰满而幸福的人生。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阿呆爸视频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