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

 松雪比邻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

 世界李白研究总会国际有限公司 魏裕昌

(2022年11月19日)

摘要:本文通过语法、词意、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分析,否定了龟阴田为用典之说。龟阴田若为用典,一是语法分析句子不通,二是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三是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在泗水龟山北为夫人云氏海石榴置大批田产,为李白唐兖州田产,田产继承人为李白次子李颇黎(天然)。是年,唐兖州为鲁郡,治瑕丘(今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唐兖州辖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guī县,沂州为琅琊郡,新泰县属沂州,泗水鲁郡,新泰龟山或泗水龟山,皆唐兖州辖境。新泰龟山为花岗岩质,泗水龟山为土山。瑕丘至新泰龟山110.9公里,瑕丘至泗水龟山79.2公里。按宜土不宜岩、舍远求近原则,泗水龟山北之田为李白唐兖州田产。《史记·孔子世家第17》(卷47)、《左传·僖公元年》(659)、《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左传·定公10年》(前500)、《春秋·鲁定公10年》(500)、《泗水县志》、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清程梦星《归画行》、清吴伟业《夜宿蒙阴》、吴翌凤《吴梅村诗集笺注》(20卷)、清姚鼐nài《哭孔huī约三十韵》等文献表明:龟阴田为泗水龟山北之田。

关键词:唐兖州;泗水龟山;语法字意或字义;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龟山北之田

1 龟阴田不是用典理由有三

诗曰:李白田产何处寻?开元二四泗水滨。两州七县兖州辖,普峪口村龟山阴。赐金还山天宝三,购置田产云氏云。云氏一子曰颇黎,正是田产继承人。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东鲁者兖州。

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诗曰:“鲁郡沇州兖州泽,瑕丘沙丘鲁东哉。嵫阳东鲁滋阳乎?山阳鲁中鲁城者。”(作者:魏裕昌/教授级高工)。即兖州13称谓,其中,包括东鲁。

龟者龟山。阴者北。田者耕田。龟阴田者龟山北之田。

1.1 句子结构:“谁种龟阴田?”主语+谓语+定语+宾语。主语:谁。谓语:种。宾语:田。定语:龟阴。龟阴田若为用典,句子成了谁归还我龟阴田?句子不通。

1.2 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

1.3 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

1.3.1 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南),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826年(前1046-前221。其中,姜齐668年(前1046-前379),首君齐(姜)太公姜尚,在位47年(前1046-前1000);田齐166年(前386-前221),首君齐太公田和,在位2年(前386-前385)。

1.3.2 鲁国(今山东曲阜、邹城、单县),曲阜(今山东曲阜市)795年(前1043-249),首君鲁文公又鲁公姬禽,在位46年(前1043-前998)。

1.3.3 长勺之战。周庄王11年(前686)十二月,公孙无知暗杀齐襄公,次年(前685)春,公孙无知被斩,公子纠从鲁国返齐国,公子小白从莒国返齐国,小白先至,即位为齐桓公。鲁庄公护公子纠返齐,与齐军战于干时(今山东桓台县)而大败。三年(前684),齐鲁战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二说莱芜东北),鲁国大胜,《曹刿论战》即长勺之战,其后两国息兵言和。

1.3.4 夹谷会齐。鲁定公10年(前500)夏,齐鲁国君相会于夹谷。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说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说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因孔子智慧,鲁国外交取得胜利。

1.3.5 齐人归田。齐景公夹谷相会失利,命大臣将侵占鲁国之田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讙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田,归还鲁国,以表谢过。

1.3.6 李白田产。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泗水龟山北为夫人云氏购置大批田产,已是齐人归田1244年之后,即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否定了龟阴田为用典之说。

综述,龟阴田不是用典,理由有三。一是语法分析句子不通,二是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三是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

2 兖州历史上地理变化

2.1 兖州概况

兖州,济宁市辖区之一。今兖州位于山东西南,济宁市东北。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邻曲阜,中为泗河。暖温带季风气候。面积651.1平方公里。前50万年,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州。前7710年,雷祖封兖州泽,居兖州。前2142-前2130,大禹兖州治水13年。736年,李白携子女李伯禽(明月奴)、李平阳入籍兖州28年,遗诗40篇。2021年,全县人口54.07万人,GDP为587.74亿元。

2.2 九州已有50万年历史

同位素测年,人类祖先诞生于显生宇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前533.2万年-前180.6万年)。人类发展史,历经盘古建都亚洲东方(今太平洋西岸);天皇建都天都(今陕西西安);地皇建都龙门(今河南洛阳南);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城,又九河、九州;有巢建都石楼山(今山西兴县东北);燧人建都遂明(今湖南澧县东溪乡南岳村);伏羲建都渝中(今甘肃榆中县);炎帝建都承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黄帝建都云州(今河北赤城县北);唐尧建都平阳(今河北阜平县平阳镇);虞舜一说建都蒲坂bǎn(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二说建都妫亭山(今山东泗水县。史载:盘古(前400-300万,100万)。天皇(前300-170万,130万)。地皇(前170-70万,100万)。人皇(前70-20万,50万)。有巢(前20-5万,15万)。燧人(前5-77254.2276万)。伏羲(前7724-50082717)。炎帝(前5007-4404604)。其中,魁隗(前5007-4776232),神农(前4775-4513263),史皇仓颉(前4637-4528110),九黎蚩尤(前4583-4404180);黄帝(前4558-23582201):轩辕(前4558-4053506),少昊金天(前4052-3790263),颛顼高阳(前3789-3348442),帝喾(前3379-23581022),高辛(前3379-23581022),青阳(前2798-2358441);唐尧(前2357-2129229);虞舜(前2128-207158);夏(前2070-1618453);商(前1617-1047571);周(前1046-256791)。九州概念最早出现在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城,又九河、九州,已有50万年历史。

2.3 兖州前7710年就是诸侯国

祝玉湖《中华远古帝王谱》:“罗奉15年(辛卯,前7710),伏羲移居宝丰(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宣布:王屋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棱罗,华人称中华人。封女娲氏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其族人居汝水与娲水之间。封弇yǎn兹氏于磁山,居磁州(今河北邯郸市武安市)。封雷祖氏于兖州泽,居兖州(古济水与黄河之间,今河南荥阳市至山东东营市)。封华胥氏于华山,居华阳(今陕西秦岭以南)。罗奉16年(壬辰,前7709),伏羲迁居泌阳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西)。”兖州前7710年就是诸侯国,国名兖州国,首任国君雷祖。

2.4 九州划定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意:大禹划定九州边界,山上砍树削尖打入土中作为界标,或以高山、江河作为边界线。

相传,大禹治水路线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按五行生克排兵布阵。第一站,北为冀为水,水生木为东。第二站,东为兖青徐为木,木生火为南。第三站,南为扬荆为火,火生土为中。第四站,中为豫为土,土生金为西。第五站:西为梁雍为金,金生水为北。

一说大禹治水兖州划定九州,因为大禹治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兖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大禹治水13年,大禹兖州治水13年,所以大禹治水兖州划定九州。

二说大禹治水原邑划定九州,因为大禹治水为尧帝姜密(前2208-前2128,81岁)时期,前2164(丁巳)为帝密元年,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迁都原邑(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原邑为大禹治水时尧帝都城,以豫为中心,按五行生克,第一站从北开始,符合常规,所以大禹治水原邑划定九州。

2070大禹即位,于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会盟九州诸侯,接受朝贡。大禹首创朝贡,称《禹贡》。帝禹史官根据人皇九州概念重新划定了九州,作《禹贡》,《尚书》作者收录。

2.5 兖州历史上地理变化

2.5.1 夏为九州之一。商为负瑕,属徐州。

2.5.2 春秋为邑,属鲁国。战国负瑕改瑕丘,属齐国。

2.5.3 秦属薛郡。秦并七国,置天下:河东、太原、上党、三川、东、颍川、南阳、南、九江、泗水【秦王政24年(前223),秦灭楚,楚旧置四川郡,史记误泗川,汉书误泗水郡】、巨鹿、齐、琅邪、会稽、汉中、蜀、巴、陇西、北地、上、九原、云中、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桂林、象、邯郸、砀、薛【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等11县】、长沙等36郡。

2.5.4 西汉元朔2年(前127)为侯国。西汉武帝,置14州刺史,兖州其一。治濮阳,辖山阳(瑕丘、橐县)、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见《汉书·地理志》。

2.5.5 东汉夏置瑕丘县。东汉建武11年(35),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县昌邑镇),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治巨野县城区)、济阳、东平8郡国(今山东西、河南东)。

2.5.6 三国属商平国。

2.5.7西晋泰始2年(266)置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瑕丘、金乡、巨野)等8郡国56县。西晋永嘉元年(307)置21州,兖州其一。初治廪lǐn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

2.5.8 东晋太宁元年(323),兖州刺史郄鉴,居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东晋太元元年(376),兖州辖江淮,领14郡。

2.5.9 南朝宋元嘉30年(453)置兖州。南朝宋元嘉10年(433),兖州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南朝宋元嘉20年(443),兖州为鲁郡。南朝宋元嘉30年(453)六月,复置兖州,治瑕丘。南朝宋秦始元年(465),兖州治瑕丘。

2.5.10 北朝北魏登国元年(386),兖州治滑台(今河南滑县),后治瑕丘,称西兖州。北朝北魏孝昌元年(525),西兖州移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朝北魏太和元年(477),置南兖州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朝北魏正光元年(520),南兖州移治谯qiào城(今安徽亳州)。瑕丘(今兖州)、滑台(西兖州)、谯城(南兖州)称北朝北魏三兖州。

2.5.11 北朝东魏天平元年(534),置兖州,治瑕丘。南兖州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西兖州治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

2.5.12 北朝北齐天佑元年(551),兖州辖清江(今江苏淮安市清河区)改淮州,兖州辖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改东广州。

2.5.13 隋开皇13年(593)置瑕丘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治瑕丘,领十县。西兖州改东郡,南兖州改谯郡。

2.5.14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

2.5.13.1 秦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实行州县制,秦州属上邽guī县、当亭县。隋大业3年(607),秦州改秦郡,当亭改冀城。

⑵唐武德2年(619),天水郡废,置秦州。冀城改伏羌,属伏州。唐武德8年(625),伏州废,伏羌属秦州。唐开元22年(734),秦州迁徙成纪敬亲川(今甘肃秦安郭嘉镇)。唐天宝元年(742)复上邽。唐大中3年(849),上邽废县为镇。唐干宁3年(896),天水县改天水镇。

⑶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清水县迁徙上邽镇。五代后唐长兴3年(932),复天水县(今甘肃天水镇)。

2.5.13.2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 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武德4年(622),置海州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海州总管府改海州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海州都督府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5),五代后周占海州。

2.5.13.3 沂州隋唐五代

隋开皇元年(581),实行州县制。隋开皇3年(583),琅琊郡废。隋大业3年(607),沂州复琅琊郡,治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辖临沂、费、颛臾、东安、沂水、莒、新泰7县。

唐武德元年(618),沂州属河南道。唐至德2年(757)正月到九月称安史之乱,沂州属兖海节度使。唐武德4年(621),置沂州,治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唐天宝元年(742),沂州改琅琊郡。唐干元元年(758),复沂州,辖临沂、费、沂水、承、新泰5县。

五代,沂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2.5.13.4 密州隋唐五代

隋开皇3年(583),高密郡废。隋开皇5年(585),胶州改密州,治东武。隋开皇18年(598),东武县改诸城县,属密州。隋大业3年(607),密州改高密郡,辖诸城。

唐武德5年(622),高密郡改密州。唐天宝元年(742),密州改高密郡。唐干元5年(758),复密州。

五代十国吴越天佑4年(907),属后梁。五代十国吴越龙德元年(921),密州改胶源。五代十国吴越龙德3年(923),后梁亡,县属后唐,胶源改密州。五代十国吴越清泰3年(936),后唐亡,县属后晋。五代十国吴越开运3年(946),后晋亡,县属后汉。五代十国吴越广顺元年(951),后汉亡,县属后周。五代十国吴越显德7年(960),后周亡。

2.5.14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五代后汉干佑元年(948),置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兖州领六县。

2.5.15 北宋祥符元年(1008),兖州为大都督府,治瑕丘。北宋重和元年(1118),兖州改袭庆府,治瑕丘,属山东东路,辖瑕丘、奉符(今山东泰安)、泗水、袭县(今山东宁阳)、邹县(今山东邹城)、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仙源(今山东曲阜)、莱芜、金乡、鱼台10县。

2.5.16 元至元5年(1268),兖州属济州。元至元16年(1279),兖州属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县。

2.5.17 明洪武18年(1385),朱元璋封第10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治兖州,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23县。

2.5.18 清乾隆31年(1766),为兖州府,辖1州13县。

2.5.19 民国2年(1913)改兖州县,属济宁道。

2.5.20 共和国36年(1984)4月,兖州县属济宁市。共和国44年(1992)9月19日,兖州县改兖州市。共和国65年(2013)10月18日,兖州市改济宁市兖州区。

综述,九州概念已有50万年历史。前7710兖州就是诸侯国,首任诸侯国君雷祖。大禹兖州治水13年(前2142-前2130)。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州治),治瑕丘,领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泰、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古兖州、今兖州,地理变化较大

3 新泰历史上地理变化

3.1 新泰概况

新泰,县级市,泰安市代管。位于山东中,泰沂山脉中段。北依泰山,南临曲阜,东接海城市。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面积1946平方公里。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属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历史学称燧人(前5-77254.2276万)时代。化石为山东第一古人类化石。化石现存山东省博物馆。2021年,人口127.27万人,GDP为2996.7亿元。

3.2 乌珠台更新统遗址

乌珠台更新统遗址,又乌珠台智人遗址、燧人遗址。1966年4月,山东新泰市东都镇乌珠台村南,一个寒武纪石灰岩溶洞中(距地表5米,洞口高0.6米),发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人牙属一少女左下第一或第二臼齿,长11.6毫米,前部宽10.2毫米,后部宽10.4毫米,高7.73毫米,不粗壮,无齿带,颊面基部不鼓出,咬合面附脊不发达,齿前部宽度小于后部。比北京猿人下臼齿进步,属于智人。同出动物化石有虎、马、披毛犀、野猪、葛氏斑鹿、牛等,其中披毛犀只生活于更新统(180.6-1.14万年),余皆可能延续到全新统(1.14-4200)。

同位素测年,前180.6-1.14万年称更新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进化到现代。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属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历史学称燧人(前5-77254.2276万)时代。化石为山东第一古人类化石。化石现存山东省博物馆。

3.3 新泰历史上地理变化

3.3.1 东周,置平阳邑,属鲁国。

3.3.2 西汉,置东平阳县,属泰山郡。

3.3.3 东汉,置南城县(今山东平邑)。

3.3.4 西晋,泰始中,羊祜上表,东平阳县改新泰县。北新甫、西岱岳,新甫、泰山首字而新泰,属泰山郡,后东安郡。

3.3.5 北齐,并蒙阴,属琅邪郡。

3.3.6 北魏,两个新泰县,一为今新泰县,属北徐州东泰山郡。二为今蒙阴、平邑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3.3.7 隋开皇元年(581),北徐州新泰县,属莒州。隋开皇4年(584),南青州新泰县改东安县,后改沂水县。隋大业2年(606),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3.3.8 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3.3.9 五代至南宋景定3年(1262),新泰县属沂州。

3.3.10 金,新泰县属泰安州。

3.3.11 元,新泰县入莱芜县,后复新泰县。

3.3.12 清天命元年(1616),新泰县属泰安州。清雍正13年(1735年),新泰县属泰安府。

3.3.13 民国2年(1913),新泰县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新泰县属济南道。民国14年(1925),新泰县属泰安道。民国27年(1938),新泰县属第12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10月,新泰县属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7县行政联合办事处。民国29年(1940)4月,新泰县属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

3.3.14 共和国2年(1950)5月,新泰县属泰安专区。共和国10年(1958)12月,泰安专区撤,新泰县属济南市。共和国35年(1983)8月,撤新汶市、新泰县,置新泰市。共和国37年(1985)3月,撤泰安地区,泰安市(县级),置泰安市(地级),新泰市属泰安市代管。

综述,新泰有乌珠台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遗址,又乌珠台智人遗址、燧人遗址。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4 泗水历史上地理变化

4.1 泗水概况

泗水县,属山东济宁市。泗河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商为卞明国,周秦为鲁卞邑,隋朝开皇11年(591)始置泗水县。泗水县位于山东中南,泰沂南麓,东靠平邑,西接曲阜,南临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搭界。县境东西46公里,南北40.6公里,面积1118.96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738.5平方公里,河谷平地353.22平方公里,其它27.24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境中偏西之济河(济水)下游。暖温带季风气候。2021年,全县人口53.91万,GDP为203.3亿元。

4.2 少昊时期,泗水属曲阜

少昊首任帝清喾(前4079-前4018,62岁),己姓,又穷桑、玄嚣、青阳、碹xuàn鸮xiāo,号金天氏、云阳氏。清喾生于沇邑(今山东兖州),建都穷桑(今山东曲阜)。年号:清喾元年(前4053)。己清喾27岁称帝,在位36年,卒于清喾36年,享年62岁,葬于云阳(今山东曲阜东北4公里)少昊陵。《左传·昭公29年》:少皞氏“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杜注:“地在鲁北。”《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泗水属曲阜。

4.3 泗水历史上地理变化

4.3.1 夏商,泗水为卞明国,属徐州。后入奄国。

4.3.2 西周,泗水属鲁国,为卞邑、郚邑、蔑邑(姑蔑)、桃邑。

4.3.3 东周,鲁顷公24年(前248)鲁灭于楚,泗水属楚国。东周楚负刍5年(前223)楚灭于秦,泗水属秦国。

4.3.4 秦,泗水属薛郡鲁县。

4.3.5 西汉,泗水置卞县,属鲁国。郚邑置郚乡县,属东海郡。

4.3.6 东汉,郚乡县入卞县,属豫州鲁国。

4.3.7 西晋元康9年(299),卞县废。

4.3.8 东晋咸和2年(327),泗水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

4.3.9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卞县废。南朝泰始2年(466)复卞县,属鲁郡(兖州),后属徐州。

4.3.10 北朝北魏,泗水县西置汶阳县(今山东泗水县中册镇故县村),东置弁biàn(卞)县,属鲁郡。

4.3.11 北朝北齐、北周,鲁郡改任城郡,汶阳县、弁县属任城郡。

4.3.12 隋开皇4年(584),汶阳县、鲁县改汶阳县,属兖州。隋开皇16年(596),汶阳县东置泗水县,属兖州。汶阳县改曲阜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泗水县属鲁郡。

4.3.13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泗水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河南道兖海节度使。

4.3.13.1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高祖武德4年(622),海州置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总管府改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都督府废,海州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年),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9),后周占。

4.3.14 五代属兖州。

4.3.15 北宋至道3年(997),泗水县属京东路兖州。北宋熙宁7年(1074),京东路分东路、西路,泗水县属京东西路兖州。北宋重和元年(1118),置鲁郡,兖州为袭庆府,泗水县属京东西路袭庆府鲁郡。

4.3.16 元至元2年(1265),泗水县入曲阜。元至元3年(1266)春,泗水置锦川县,治音义(今山东泗水西4公里)。是年冬,锦川县废,复泗水县,属济宁路兖州。

4.3.17 明洪武元年(1368),泗水属济宁府兖州。明洪武18年(1385),泗水属兖州府。

4.3.18 民国元年(1912),泗水改泗水县公署,知县改县知事。民国2年(1913),泗水县属山东岱南道。民国3年(1914),泗水县属济宁道。民国16年(1927),泗水县直属山东省。民国19年(1930)1月,泗水改县政府,县知事改县长。民国25年(1936),泗水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综述,前4053年(清喾元年),泗水县属曲阜。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泰、沂三州,泗水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河南道兖海节度使。

5 新泰龟山与泗水龟山

5.1 新泰龟山

新泰龟山,新泰城西南21公里,谷里镇南8公里。地址:山东新泰市谷里镇龟山店村。山体花岗岩质。东西走向。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长0.7公里,宽0.25公里。最高处海拔339.9米。山形酷似首东尾西巨龟,故曰龟山

5.2 泗水龟山

泗水龟山,在山东泗水县东南,泗张镇东北,大厂村北,天齐庙村西北,梅鹿庄南。地址:泗水县泗张镇普峪口村。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瞽sǒu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舜居妫guīruì,内行弥谨”。《尚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即瞽瞍、舜、娥皇、女英皆居于妫汭。《史记·全本新注》:“妫汭,妫水河湾,舜所都之地,妫水源出山西永济县南之历山,注入黄河。”

《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王献唐:“反复推证,上下条贯,舜为泗水之人,已成定谳yàn。”亦瞽瞍、虞舜居妫水为泗水。稽考泗水县,确有妫水。县城东南25公里之香山东,北流入泗。

清王子襄《泗志钩沉》:“(香山)东有妫水,循伏山西麓至陪尾东南折而西流,与潘波河合,北入泗。”妫水东有历山、诸冯,东北有雷泽、陶墟。历山西南有娥皇女英台,清代犹存。

清光绪《泗水县志》:“娥皇女英台,在舜庙西南,载《山东通志》。”娥皇女英台位于妫水东,与《尚书·尧典》所载“厘降二女于妫汭”相符。

泗水有妫水,又有妫亭山。宋罗泌《路史·国名纪四》(卷27):“泗水亦有妫亭(山)。位于兖之泗水,源陶虚乃谢息所迁桃虚。”泗水妫亭山。

一说陪尾山即妫亭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即土山。《说文》:“阜,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泽西际阜。”即雷泽西滨之土山。《山东通志·疆域志》(山川):“此山(陪尾山)夏商称负尾,秦汉称横尾,北魏称妫亭山,隋唐始称陪尾山。”此说虽存疑,但陪尾列《禹贡》,虽有负尾、横尾、陪尾之变,但基本相符。北魏陪尾山改妫亭山。《水经注》引《博物志》:“泗出陪尾。盖斯阜者矣。”即东晋到南北朝,此阜称陪尾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意妫亭山讹传陪尾山。

二说陪尾山即龟山。《泗水县志·方舆志》(卷1):“龟山,在城东南50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注:不是长得像龟一样的龟山,这里指新泰龟山)。《水经注》妫亭山(注:泗水龟山)。”明泗水知县尤应鲁《龟山考》:“查本县东南50里亦有龟山,形体肖似,然不甚高耸,非昔人所夸奄有龟蒙意也(注:泗水龟山不是新泰龟山)。”泗水东南俗名龟山之小山,亦《水经注》妫亭山(四水龟山),而非泗水东北之奄有龟蒙之龟山(新泰龟山)。泗水城东南泗张镇东北,大厂村北、天齐庙村西北、梅鹿庄南之山即泗水龟山。一是妫、龟音同,龟音由妫音讹变而来。二是妫水自南来,正好经妫亭山东麓流过,妫水、妫亭山相接,山水皆以妫名,同为一地。其东有娥皇女英台遗址,正是尧帝“厘降二女于妫汭”处,瞽瞍、虞舜所居之处,姑蔑城遗址位于妫亭山东麓,妫水岸边。姑蔑原为姑幕,颛顼帝时,此建幕国,后改蔑国。周、秦称蔑邑,汉称姑蔑城。《史记》舜之世系: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王氏《泗志钩沉》:“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姑幕传子敬康,至孙句望浸衰,帝乃封白马于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徙封句望于郚。”郚在泗张镇西之汉舒村。穷蝉封姑幕,传至虞舜,皆居妫水、妫亭山。舜族中原,名随族迁,带妫字地名源于此。

三说历山即龟山。郭守敬《水经注疏》:“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引页圭绶云:“今历山在费县西北60公里,即此山也。”亦妫亭山即历山,不知泗水有妫亭山。“舜耕历山”,历山即妫亭山。孙静、王相臣《历山雷泽考》:“《泗水县志》妫亭山俗名龟山,其实不然,龟山在雷泽湖西北,《诗·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注:'龟山也’即是。妫亭山南有一丘陵,海拔251米,名历山。” 此说错误。《泗水县志》:“龟山,在城东南25公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泗城东南俗称龟山之小山,且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历山雷泽考》把《泗水县志》泗水龟山误为奄有龟蒙之龟山(新泰龟山)。

6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1 隋唐五代兖州地理

6.1.1 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治瑕丘(今山东兖州),领十县。西兖州改东郡,南兖州改谯郡。

6.1.2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

6.1.2.1 秦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实行州县制,秦州属上邽guī县、当亭县。隋大业3年(607),秦州改秦郡,当亭改冀城。

⑵唐武德2年(619),天水郡废,置秦州。冀城改伏羌,属伏州。唐武德8年(625),伏州废,伏羌属秦州。唐开元22年(734),秦州迁徙成纪敬亲川(今甘肃秦安郭嘉镇)。唐天宝元年(742)复上邽。唐大中3年(849),上邽废县为镇。唐干宁3年(896),天水县改天水镇。

⑶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清水县迁徙上邽镇。五代后唐长兴3年(932),复天水县(今甘肃天水镇)。

6.1.2.2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 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武德4年(622),置海州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海州总管府改海州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海州都督府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5),五代后周占海州。

6.1.2.3 沂州隋唐五代

隋开皇元年(581),实行州县制。隋开皇3年(583),琅琊郡废。隋大业3年(607),沂州复琅琊郡,治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辖临沂、费、颛臾、东安、沂水、莒、新泰7县。

唐武德元年(618),沂州属河南道。唐至德2年(757)正月到九月称安史之乱,沂州属兖海节度使。唐武德4年(621),置沂州,治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唐天宝元年(742),沂州改琅琊郡。唐干元元年(758),复沂州,辖临沂、费、沂水、承、新泰5县。

五代,沂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6.1.2.4 密州隋唐五代

隋开皇3年(583),高密郡废。隋开皇5年(585),胶州改密州,治东武。隋开皇18年(598),东武县改诸城县,属密州。隋大业3年(607),密州改高密郡,辖诸城。

唐武德5年(622),高密郡改密州。唐天宝元年(742),密州改高密郡。唐干元5年(758),复密州。

五代十国吴越天佑4年(907),属后梁。五代十国吴越龙德元年(921),密州改胶源。五代十国吴越龙德3年(923),后梁亡,县属后唐,胶源改密州。五代十国吴越清泰3年(936),后唐亡,县属后晋。五代十国吴越开运3年(946),后晋亡,县属后汉。五代十国吴越广顺元年(951),后汉亡,县属后周。五代十国吴越显德7年(960),后周亡。

6.1.3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五代后汉干佑元年(948),置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兖州领六县。

6.2 隋唐五代泗水地理

6.2.1 隋开皇4年(584),汶阳县、鲁县改汶阳县,属兖州。隋开皇16年(596),汶阳县东置泗水县,属兖州。汶阳县改曲阜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泗水县属鲁郡。

6.2.2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泗水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河南道兖海节度使。其中,海州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年(607),海州改东海郡。⑵唐高祖武德4年(622),海州置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总管府改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都督府废,海州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年),海州入吴国。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9),后周占。

6.2.3 五代属兖州。

6.3 隋唐五代新泰地理

6.3.1 隋开皇元年(581),北徐州新泰县,属莒州。隋开皇4年(584),南青州新泰县改东安县,后改沂水县。隋大业2年(606),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6.3.2 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6.3.3 五代至南宋景定3年(1262),新泰县属沂州。

6.4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1 唐兖州、泗水、新泰地理

6.4.1.1 唐开元24年(736),李白入籍兖州。兖州为都督府,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秦安郭嘉镇,沂州为临沂城,新泰属沂州,泗水兖州,龟山为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1.2 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置大批田产于鲁氏。兖州为鲁郡,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上邽县,沂州为琅琊郡,新泰县属沂州,泗水鲁郡,龟山为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2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2.1 李白唐天3(744)赐金还山,为夫人鲁氏购置大批田产,无论是泗水龟山还是新泰龟山,皆唐兖州辖境,不能用今兖州与泗水隔了曲阜,或今兖州隔了曲阜、泗水的眼光,看待唐天宝3年(744)之唐兖州。

6.4.2.2李白泗水田产或新泰田产,皆属于李白在唐兖州田产。因瑕丘为唐天宝3年(744鲁郡治,即李白泗水田产或新泰田产皆李白唐兖州田产,兖州为广义兖州。

7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不是新泰龟山

7.1 用排除法排除李白唐兖州田产不是新泰龟山

7.1.1 李白唐兖州田产是土山不是石山

⑴新泰龟山,位于山东新泰市谷里镇龟山店村,山体花岗岩质,不宜李白大批田产。

泗水龟山,位于山东泗水县泗张镇普峪口村,为土山,适宜李白大批田产。

7.1.2 李白唐兖州田产舍远求近为泗水龟山

瑕丘(兖州)到新泰龟山110.9公里。

瑕丘(兖州)到泗水龟山79.2公里。

泗水龟山,到新泰龟山43.7公里。

7.2《泗水县志》载明泗水龟山为土山

7.2.1 《泗水县志》:“龟山,在城东南25公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有龟蒙之龟山为新泰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为泗水龟山。

7.2.2 《历山雷泽考》把《泗水县志》泗水龟山误为奄有龟蒙之龟山(新泰龟山)。

7.3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不是新泰龟山。

8 《史记》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史记·孔子世家第17》(卷47):定公10年(前500)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之田)、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以谢过。

9 《左传》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9.1 《左传·僖公元年》659

9.1.1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于郦。获莒拏。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9.1.2 (传):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盟于荦,谋救郑也。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田及费。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

9.2 《左传·成公二年》(前589

9.2.1 (经):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郄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ān,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八月壬午,宋公鲍卒。庚寅,卫侯速卒。取汶阳田。冬,楚师、郑师侵卫。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9.2.2(传):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郄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郄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郄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郄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郄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郄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郄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齐侯免,求丑父,三入三出。每出,齐师以帅退,入于狄卒。狄卒皆抽戈楯冒之,以入于卫师。卫师免之。遂自徐关入。齐侯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石窌。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鲁、卫谏曰:“齐疾我矣!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子若不许,仇我必甚。唯子则又何求?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于难,其荣多矣!齐、晋亦唯天所授,岂必晋?”晋人许之,对曰:“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若苟有以借口而复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禽郑自师逆公。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使齐人归我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田。公会晋师于上鄍,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椁有四阿,棺有翰桧。君子谓:“华元、乐举,于是乎不臣。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也。何臣之为?”九月,卫穆公卒,晋三子自役吊焉,哭于大门之外。卫人逆之,妇人哭于门内,送亦如之。遂常以葬。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杀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插图]之父,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人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郄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子反请以重币锢之,王曰:“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固也,所盖多矣。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晋师归,范文子后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对曰:“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是代帅受名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郄伯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范叔见,劳之如郄伯,对曰:“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焉!”栾伯见,公亦如之,对曰:“燮之诏也,士用命也,书何力之有焉!”宣公使求好于楚。庄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即位,受盟于晋。会晋伐齐。卫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晋,从于伐齐。故楚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救齐。将起师,子重曰:“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师众而后可。《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夫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且先君庄王属之曰:'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乃大户,已责,逮鳏,救乏,赦罪,悉师。王卒尽行,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皆强冠之。冬,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使臧孙往,辞曰:“楚远而久,固将退矣。无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阳桥,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斫、执针、织纴,皆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楚人许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右大夫说、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及齐国之大夫盟于蜀。卿不书,匮盟也。于是乎畏晋而窃与楚盟,故曰匮盟。蔡侯、许男不书,乘楚车也,谓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况其下乎?《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其是之谓矣。”楚师及宋,公衡逃归。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以弃鲁国,国将若之何?谁居?后之人必有任是夫!国弃矣。”是行也,晋辟楚,畏其众也。君子曰:“众之不可以已也。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大誓》所谓'商兆民离,周十人同’者,众也。”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见,使单襄公辞焉,曰:“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所以惩不敬,劝有功也。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献其功,所以敬亲昵,禁淫慝也。今叔父克遂有功于齐,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巩伯实来,未有职司于王室,又奸先王之礼,余虽欲于巩伯,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之后也,宁不亦淫从其欲以怒叔父,抑岂不可谏诲?”士庄伯不能对。王使委于三吏,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降于卿礼一等。王以巩伯宴而私贿之。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

9.3 《左传·定公10年》(前500

9.3.1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晋赵鞅帅师围卫。齐人来归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宋乐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陈。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叔孙州仇如齐。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9.3.2 (传):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jiān。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于卫西门,杀人于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启门,乃退。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于是执涉佗以求成于卫。卫人不许,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成子立之而卒。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弗能。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使如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遂杀公若。侯犯以郈叛。武叔懿子围郈,弗克。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叔孙稽首。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子盍求事于齐以临民?不然,将叛。”侯犯从之。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于郈中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众凶惧。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齐人欲以此偪鲁,必倍与子地。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乃多舍甲焉。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郈,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驷赤将射之。侯犯止之曰:“谋免我。”侯犯请行,许之。驷赤先如宿,侯犯殿。每出一门,郈人闭之。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诛之,群臣惧死。”驷赤曰:“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驷赤止而纳鲁人。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武叔聘于齐。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对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                             

10 春秋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春秋·鲁定公10年》(500),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 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 ,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 有加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之何不闻焉?事即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得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

11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侧闻丰城戢耀,骇电之辉俄剖;沙邱迹,蹑之辔载驰。然则激溜侵星,佩潜蛟于壮武;腾镳历块,骋蹀骏于咸阳。且煦辙波鳞,侧羡鳌潭之跃;触笼翼,扃望鹏程之迅。是以齐郊夕唱,牛歌白石之词;汉境朝趋,车候警拂尘之思。

伏惟某公腾澜浴景,灵派以含珠;擢干捎,翊孤岩而耸桂。崇基叠秀,匡霸道于周盟;茂绪联辉,赞文场于汉戚。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于年,叶凤彩之英姿,辩蟾精于弱岁。灵台宏远,骋霄练于霜潭;册府幽深,绚朝虹于璧渚。心波湛汉,泳耀魄于黄陂;情岳干天,韬风于嵇。龙津共济竞欣登御之车;芜室钦贤,必揽澄清之辔。郁文条而耀彩,藻逸潘花;蔚词锋而衒xuàn奇,光浮卫玉。然则昆溪既琢,必见山川之精。树羽已悬,行嗣韶之响。是以佐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而演化,务肃百城;翼麟壤以宣风,恩覃千里。徽猷克着,逾盛德于休征;声绩聿宣,轶英规于恭祖。佩吕刀而邵美,已赞褰惟之游;屈庞骥而流芳,将骋仁风之驾。加以侧阶引彦,鉴子之微言;倒屣延宾,辩王生之雅量。故使圆流之下,探照乘于长波;高岫之巅,剖连城于幽石。

某瓶筲小器,蚊末材。环带峄桐,戢之厚德;傍邻汶,慕贯时之贞劲。但以容膝一邱,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担石厌于糟糠,负薪疲于shù褐。然而少奉过庭之训,长趋克已之方。弋志书林,咀风骚于七略;耘情艺圃,偃图籍于九流。洒惠渥于羊陂,屡泛文通之麦;峻曲岸于莺谷,时遗公叔之冠。虽不能纵逸韵于霜皋,唳野致九天之响;而颇亦蓄馀香于露薄,垂芬有十步之芳。而乃恧迹鲁鸿,非荆山之抵鹊;簉zào名韩犬,叹稽阜之横梁。

方今玉躔chán秋,金风动籁。吴宫归乙,望阴岫以依迟;素林返雁,候阳潮而低举。 yíng金味道之子,侔móu帛以弹冠;悄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翘足。窃不揆于庸识,辄轻似于扬庭。所冀曲逮恩波,时流咳唾。傥能分其斗水,济濡沫之枯鳞;惠以馀光,照霜栖之寒女。得使伏枥驽蹇,希骐骥而蹀足;窜棘翩,排鸳鸾而刷羽。则捐躯匪吝,碎首无辞。虽复投报杨金,君子以之贻戒;效诚魏草,小人之所怀恩。轻渎威严,深惧履尾。载尘听览,迫甚蹈冰。谨启。

12 清程梦星《归画行》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百事过眼如云烟,山林钟鼎皆随缘。一生爱画入骨髓,得丧未免情萦牵。南田草衣赵昌笔,变格忽复穷山川。公孙大娘舞剑器,出自纤手尤轻妍。我初得之我好友,换马但恨无婵娟。牙签付与那顾惜,一时好事人争传。归来几案共晨夕,炉香茗椀相周旋。从来怀宝动遭忌,鼠辈讵肯留青毡。贯休吝未舍莲花,长康痴乃空桓玄。今年令节值首夏,马君招我城西偏。苇间延缘逐渔钓,沽酒不惜青铜钱。晚朝过雨鸭头绿,夕阳挂岫胭脂鲜。抚景忆画忽太息,南田故物来当前。马君闻之叩始末,事有缺陷犹能全。为言前年适买得,归我并不烦陈编。亡羊失马情顿异,喜跃几落红桥船。秦庭忍弃连城璧,齐人竟返龟阴田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物情别后见更好,况复友谊同缠绵。丈夫一饭亦有报,我穷报德惟诗篇。缅怀寓意不留意,珊瑚铁网终弃捐。宣和之谱空想象,古今一吷浮云然。忘情太上不可到,去来无往参枯禅。”

13 清吴伟业《夜宿蒙阴》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客行杖策鲁城边,访俗春风百里天。蒙岭出泉茶辨性,龟田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加火谷占年。野蚕养就都成茧,村酒沽来不费钱。我亦山东狂李白,倦游好觅主家眠。

14 吴翌凤《吴梅村诗集笺注》(20卷)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龟山(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有沃壤(不是新泰龟阴田),所谓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也。”

15 清姚鼐nài《哭孔撝huī约三十韵》龟阴田为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孔梦兴畴昔,斯文失在兹。世从乖大义,家尚诵闻诗。旧德诚遥矣,通家愿附之。壁中书若授,坐上客何辞。往岁南宫直,东征使节持。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庾信升朝岁,扬雄好赋时。翰林真不忝,家法亦胡亏。文富韩陵石,书摹邹峄碑。谈经工折角,好学复深思。海宇承无事,宫庭大有为。九流雠秘省,三俊接彤墀。博诵先王语,当求孔氏师。二刘今几见,后郑独勤仪。老氏藏书室,儒林习礼帷。庙堂君竟返,延阁士奚资。道德惭途说,文章劣管窥。燕居频接膝,狂论每无疑。处处同杯酒,殷殷爱履綦。逮闻辞禁闼,先已病茅茨。岱岳分天峻,江流控地卑。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人去少,舒口雁来迟。鵩鸟妖斜日,龙蛇在岁支。风流前日会,天意百年期。橘幼灵均颂,兰摧长史悲。岂教为异物,真见瘗琼枝。铭鼎几先德,沾袍辨异辞。书成宁饼肆,身泯罢饘斯。适就潜夫论,希闻智者规。九原终不达,一卷更投谁。髟鬓秋增白,双髦昔对垂。止馀名篆在,启箧涕交颐。”

16 结论

16.1 句子结构:“谁种龟阴田?”主语+谓语+定语+宾语。主语:谁。谓语:种。宾语:田。定语:龟阴。龟阴田若为用典,一是句子成了谁归还我龟阴田?句子不通。二是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三是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

16.2 唐开元24年(736),李白携子女李伯禽(明月奴)、李平阳入籍兖州。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在泗水龟山北为夫人云氏海石榴购置大批田产,为李白在唐兖州田产。田产继承人为李白次子李颇黎(天然)。

16.3 唐开元24年(736),兖州为都督府,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等七县,秦州为秦安郭嘉镇,沂州为临沂城,新泰属沂州,泗水兖州。唐天宝3年(744),兖州为鲁郡,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等七县,秦州为上邽县,沂州为琅琊郡,新泰县属沂州,泗水鲁郡。李白田产在新泰龟山或泗水龟山,皆属于唐兖州辖境。

16.4 新泰龟山为花岗岩质,泗水龟山为土山。瑕丘(兖州)至新泰龟山110.9公里,瑕丘(兖州)至泗水龟山79.2公里。按照田产宜土不宜岩、舍远求近原则,李白在唐兖州田产为泗水龟山北之田。

16.5 《史记》、《左传》、《春秋》、《泗水县志》等文献表明:龟阴田为泗水龟山北之田。《史记·孔子世家第17》(卷47):“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之田)、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以谢过。《左传·僖公元年》(659):公赐季友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田及费。《左传·成公二年》前589秋七月,晋师及齐国佐盟于爰娄,使齐人归我汶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田。《左传·定公10年》(前500)、《春秋·鲁定公10年》(500):“齐人来归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田。”《泗水县志》:“龟山,在城东南25公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是以佐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而演化,务肃百城;翼麟壤以宣风,恩覃千里。”清程梦星《归画行》:“秦庭忍弃连城璧,齐人竟返龟阴田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 清吴伟业《夜宿蒙阴》:“蒙岭出泉茶辨性,龟田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加火谷占年。” 吴翌凤《吴梅村诗集笺注》(20卷):龟山(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有沃壤(不是新泰龟阴田),所谓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之田也。 清姚鼐nài《哭孔撝huī约三十韵》: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人去少,舒口雁来迟。

作者简介

魏裕昌(1954.7.28- ),网名:松雪比邻。男。历任云南中道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世界李白研究总会国际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教授级高工、建设工程总承包A级项目经理、国际注册高级项目管理师、省级综合评标专家、省级政府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省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专家。国际刊物《煤炭学报》(季刊,1985年,№.4,P.13-24。见1986《中国煤炭工业年鉴》P.279)等发表论文10篇。著有(国家)煤炭工业出版社《近水平煤层矿井设计方案优化》(1988年第1版,P.117-118,P.152-162,P.195-199。见1989《中国煤炭工业年鉴》P.160)等。网络发表《七律兖州北齐沙丘城碑(新韵)》、《咏兖州》、《咏兖州青莲阁》、《咏兖州史9732年等六首》、《咏李白故里》、《咏李白故里八宣城》、《咏李白杜甫互赠诗16首》、《咏李白世系》、《咏李白传记》、《咏全唐诗李白25卷》、《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九处错误》、《咏李白四碑四序两传一表错误38处》、《欢迎各界精英加盟世界李白为国家2035规划增砖添瓦》、《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芮国与魏国》、《毕万封魏(芮)》等文章20余篇。电话:15087083008.微信:ycwei15087083008。邮箱:489019029@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