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2-12-29 | 阅:  转:  |  分享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个鸡蛋质量约5kg B.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 C.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 中学生的手长约为80cm

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 “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 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 ?? 小雪 B. ?? 霜冻 C. ??? 雾 D. ?? 冰雹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拱桥倒影 B.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 钢笔错位 D. ? 树林间的光线

古代诗人的诗词写道:“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句对山进行了描述,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

A. 船和地面 B. 山和船 C. 风和地面 D. 水和船

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时钟指示的时间是(  )

A. 3:00 B. 12:00 C. 9:00 D. 都不对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

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探险家伊泽瑞尔先生想要去沙漠探险,在沙漠中为了防止身体水分的流失,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用遮阳物遮太阳??②穿短袖薄衣散热 ③用扇子扇风散热④穿厚长衣裹头保护皮肤.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kg等于10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 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 C. 天平和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 D. 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小华家距学校2.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0km/h,学校要求早上7点准时到校,小华从家中出发的时间一般不能晚于早上(  )

A. 6:45 B. 6:30 C. 6:20 D. 6:50

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象,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 拦河大坝的形状为上部窄下部宽 B. 图钉的钉帽比顶尖宽大 C. 同地同季时晴天的气压总比阴雨天低 D.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接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一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 立、______ 的实像.

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分解为多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形式传播到地球的;太阳下晒衣服能杀菌主要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__。

如图所示,超声波型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

有关人士研究发现: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这是因为水滴相当于______ ,能使光______ 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后一空选填“会聚”或“发散”.

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也说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不同;教室里有“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的标语,提醒同学们在别人学习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指控制声的______这个特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观看电影《长津湖》时,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主要是利用了粗糙屏幕可以使光发生______反射,发生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用声呐可以探测距离,当船上的声呐发出超声波0.1h到达目的地,计算可知,测得的距离为______km[海水中声速按5400km/h计算];不能用声呐发出的超声波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

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_ (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_ m/s的速度走向小明,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教室里的每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白板上的课件画面,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反射,小敏从平面镜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示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歌手,原因是该歌手声带振动的频率______(选填“快”或“慢”)。

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如果将它平均分成两半后,并与原来比较,则一定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 ;可能改变的物理量是______ .(选填:质量、密度、压力、压强)

在500m深的海面上空5km高处有一架飞机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是______km。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仍不可放松警惕.为了减少与行人密切接触,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公路上骑行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实施人工降雨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放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很快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的温度急剧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热,高空处水蒸气就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为雨点落到地面上(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g/cm3。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选填“大”或“小”).如果我们将“大石头”搬到月球上,它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看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min.该物质的温度达到360℃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小文发现实验时时间过长,请你为他提出一个好的建议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__℃。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文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大气压强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3)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光屏上蜡烛的像受到的影响是______。



为了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饮料进行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______(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可看成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把盛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______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____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30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______kg/m3。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 (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一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0cm的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其装满水后,将一体积为30cm3的铁球浸没其中,问: (1)装入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铁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个鸡蛋质量约50g,故A错误;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故B错误;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中学生的手长约为20cm,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A正确;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则歌声传的就越远,故B正确; C、“歌声嘹亮”指的是声音大,响度大,故C错误; 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 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要求掌握声音的基础知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区分响度和音调,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3.【答案】C

【解析】解:小雪、霜冻、冰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C。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A、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不符合题意。 D、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缝隙间的缝隙,形成树林间的光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答案】A

【解析】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 故选:A。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本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6.【答案】C

【解析】解:镜面直立放置,钟表的像与钟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把12点和6点连一条线,做出表针关于这条线的轴对称图形,读出对称图形的时刻,即为9:00. 故选C. 本题中暗示条件是平面镜是直立放置的,所以看到的钟表的像与实际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关系.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要会灵活运用这一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7.【答案】C

【解析】解:该题中老师觉得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声音大一些,故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分析解答。牢记各自的决定因素。

8.【答案】B

【解析】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成像情况。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重点是掌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答案】C

【解析】解:①用遮阳物遮太阳,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②穿短袖薄衣散热,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加快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③用扇子扇风散热,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加快了蒸发,不符合题意; ④穿厚长衣裹头保护皮肤,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C.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为了防止身体水分的流失,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同理也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11.【答案】D

【解析】解:A、kg是质量的单位,N是力的单位,故不能说1kg等于10N,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物体仅是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月球上物体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所以物体到达月球后,其受到的重力减小,故B错误; C、天平是利用压力等于重力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弹簧测力计可以通过弹簧形变的大小反映拉力的大小;月球引力虽然小于地球,但物体和砝码受到的引力减小程度相同,所以在月球上可以正常使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故C错误; 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为G=mg,即地面某位置处,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根据天平和测力计的原理分析;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此题考查了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属于简单的判断题。

12.【答案】C

【解析】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A、只有折射现象,所以错误。 B、只有反射现象,所以错误。 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时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所以C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错误。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同时要知道光在玻璃玻璃表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一定要知道当光照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13.【答案】A

【解析】解:由v=得: t===0.25h=15min, 所以为了不至于迟到,他从家中出发的时间比7:00早15min,即:6:45从家中出发。 故选:A。 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和路程,利用v=求需要的时间。由于要求早上7点准时到校,即可求出从家中出发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14.【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做的是变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先增大后不变,做的是变速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增大,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1)拦河大坝要承受水对它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以确定其形状;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大气压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 (4)人体和水的密度接近。 本题综合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需要对物理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能灵活应用。 【解答】 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为了防止水将大坝冲毁,越到大坝的下面修的要越牢固,即越宽;故A符合物理规律; B、图钉钉帽比图钉尖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物理规律; C、因为晴天温度高,空气干燥,空气密度大,所以气压高;相反,阴天气温低,空气中水气多,空气密度小,所以气压低,故C不符合物理规律;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故D符合物理规律。 故选:C。??

16.【答案】1.85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1.00cm,右侧与在12.8cm刻度线和12.9cm刻度线之间,读作12.8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12.85cm-11.00cm=1.85cm。 故答案为:1.85。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7.【答案】倒;放大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f=10cm,则2f=20cm. 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16cm的位置,所以u=16cm.物距处于f和2f之间.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放大.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特别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8.【答案】色散? 红外线? 紫外线

【解析】解:(1)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的。 (3)光谱紫光以外的光为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紫外线的作用有:①杀菌作用、②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③使荧光物质发光。 故答案为: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1)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3)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本题考查点有光的色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这些都是属于识记性的内容,是中考常识考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9.【答案】能量? 信息

【解析】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型加湿器就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这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0.【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

【分析】 ?水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水滴的形状,只有联想到了它是一个凸透镜,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题. 【解答】 在阳光下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21.【答案】不变;低于

【解析】解: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 故答案为:不变;低于。 (1)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低于纸在着火点。 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考的热点题目。

22.【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由于发声体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根据音色区分“蝉“和“鸟”的叫声;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要大声说话,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三个特性的认识与辨别,属声学基础题。

23.【答案】漫? 等于

【解析】解: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主要是利用了粗糙屏幕可以使光发生漫反射,让观众从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漫;等于。 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漫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的认识,属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24.【答案】540? 真空

【解析】解: (1)超声波从船上传到目的地时间:t=0.1h,测得的距离:s=vt=5400km/h×0.1h=540km。 (2)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540;真空。 (1)根据速度公式求测得的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和声音传播,弄清声音传播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发出的红外线? 2.4? 衣领

【解析】解: 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若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也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所以他的像将以2.4m/s的速度走向小明; 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发出的红外线;2.4;衣领。 (1)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6.【答案】漫? 10:51

【解析】解:投影白板粗糙不平,光线射到上面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白板上的画面,这是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作出物体(左侧为实际的电子钟),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答案为:漫;10:51。 (1)为了使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白板上的课件画面,投影的白板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投影的白板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 (2)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漫反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考查物理知识,真正的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给同学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27.【答案】女? 快

【解析】解: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男士和女士唱歌时声带振动情况不一样,男的声带振动幅度大,振动慢,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低;女的声带振动快,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故答案为:女;快。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定义和影响音调因素去分析解答。

28.【答案】密度、压强;质量、压力

【解析】解: 一块砖切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所含物质的多少减半,故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因受力面积减半,根据公式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质量虽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但体积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故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没变. 故答案为:密度、压强;质量、压力. 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压力、压强的概念和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9.【答案】5

【解析】解: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飞机距海面5km时,则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也是5km。 故答案为:5。 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不要被海的深度是“500m”这个数据所干扰。

30.【答案】自己? 18

【解析】解:(1)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以自己(或者自行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上的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2)s=3km,t=10min=h, 他骑车的速度v==═18km/h; 故答案为:自己;18。 (1)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2)根据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路程(3km)用的时间(10min),利用速度公式v=即可计算他骑车的速度。 本题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和速度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制单位。

31.【答案】升华? 吸收? 下降? 凝华? 熔化

【解析】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下降,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下降;凝华;熔化。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答案】甲? 1.5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比乙物质的质量大;根据ρ=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大,密度就大; (2)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m=3g时,对应的体积V=2cm3, 所以甲物质的密度ρ===1.5g/cm3。 故答案为:甲;1.5。 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图象中读出甲物质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物质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33.【答案】甲? 凹

【解析】解: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甲;凹. 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34.【答案】小? 不变

【解析】解:因为影片中的“大石头”并没有真的对演员造成伤害,所以可以断定,它的质量是比较小的.根据密度的公式,当体积一定时,只有密度越小的材料,它的质量才会越小. 如果我们将“大石头”搬到月球上,位置改变了,但是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因此,它的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小;不变. (1)根据密度的公式,当物体的体积一定时,它的密度越大,质量会越大.当一个质量非常大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时候,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电影拍摄中就要在材料密度上做文章了.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对于不同的物质而言,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小.

35.【答案】340;8;液态

【解析】解:分析图象可知:(1)该物质的温度保持340℃不变,此时吸热,温度不变,因此该物质的熔点是340℃.从第6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4分钟结束,因些共经历了8分钟。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360℃时,该物质早已全部熔化完毕,其状态是液态。 故答案为:340;8;液态。 (1)晶体首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晶体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温度上升,处于液态。 此题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考查了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从图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熔点、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36.【答案】减少水的质量? 88? 99? 低于? 持续吸收? 不变

【解析】解:(1)小文发现实验时时间过长,提出的建议是减少水的质量; (2)由图甲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是88℃,即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88℃; (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9℃;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水沸腾的特点是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减少水的质量;(2)88;(3)99;低于;(4)持续吸收;不变。 (1)影响水加热时间的因素主要有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火力大小等; (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在零上或零下; (3)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水的沸点根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本题考查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难度不大,只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

37.【答案】10.0 ? 点燃? 照相机? 左? 变小? 没有? 亮度

【解析】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cm-30.0cm=10.0cm。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3)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小。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故答案为:(1)10.0;(2)点燃;(3)照相机;左;变小;(4)没有;亮度。 (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要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要求,首先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 (3)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小于物距;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4)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38.【答案】游码? 右? 等臂? 61.8 ? 30 ? 1.06×103

【解析】解:(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天平平衡时可看成等臂杠杆; (2)由图2可知,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总=50g+10g+1.8g=61.8g; (3)有图3知,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V=30ml=30cm3; (4)饮料的质量m=m总-30g=61.8g-30g=31.8g, 饮料的密度: ρ===1.06g/cm3=1.06×103kg/m3。 故答案为:(1)游码;右;等臂;(2)61.8;(3)30;(4)1.06×103。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天平平衡时可看成等臂杠杆; (2)根据图2读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3)根据图3读出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l,1ml=1cm3; (4)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此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主要考查了有关天平及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在此实验中,要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通过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计算。

39.【答案】位置? 大小? 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不能

【解析】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故答案为:(1)位置;大小;(2)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3)不能。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 (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3)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只要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不难。

40.【答案】解: (1) 容器装满水,则V水=V=Sh=100cm2×10cm=1000cm3=1×10-3m3, 根据ρ=可得,装入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103kg/m3×1×10-3m3=1kg; (2) 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m容+m水)g=(1kg+1kg)×10N/kg=20N,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103Pa; (3) ???????铁球浸没其中,则V排=V球=30cm3=30×10-6m3, 则铁球在水中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30×10-6m3=0.3N。 答: (1)装入水的质量1kg; (2)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103Pa; (3)铁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0.3N。

【解析】(1)装入水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利用V=Sh求出,然后利用ρ=计算装入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利用G=mg求出,再利用p=计算压强; (3)铁球浸没其中,则铁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铁球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铁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 此题考查质量、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属于常见题型,难度不大,关键是相关公式的熟练运用。

41.【答案】解:(1)由v=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2.5s; (2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金属=t空气-△t=2.5s-2.3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金属===5000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1)第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2.5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解析】(1)已知金属管的长度,也就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利用t=可以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慢,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快;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此题考查了声速及其应用,知道声音在空气和金属管中通过的距离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