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年,一国民党名将起义,毛主席笑问:想干什么工作?你自己挑

 历来现实 2022-12-29 发布于北京

1947年12月,陕北窑洞,毛主席会见了前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

一见面,两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一起,毛主席高兴地说:“寿山同志,久违了。”

赵寿山激动地说:“是啊,五年了。”

毛主席让赵寿山坐下后,亲切地说:“今后想做什么工作呀?是想上前线跟老彭,还是在后方跟贺龙,由你自己挑!”

毛主席为何称呼一名国民党将领为“同志”?为何大度地随便让对方挑工作?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赵寿山1894年出生在陕西户县,家境贫寒,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苦涩的童年。

有人说,童年悲惨的人,长大一定有所作为,这句话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赵寿山就是这样,童年时就非常勤奋,四岁能背“三字经”,五岁就能读《论语》,七岁时就能读《说岳全传》和《水浒》。

上私塾时,他总是打瞌睡,因为老师讲的他全会了,而且能倒背如流。

老师一气之下,把他送回家,对他母亲说“这孩子我教不了”。这下子把他母亲气得不行,但又无话可说,因为那些课程他确实都懂了。

母亲只好让他在家读书,等年龄大点了再去上学,没曾想,母亲这一安排,却造就了一个名将。

因为爱听《水浒》和《说岳全传》的缘故,赵寿山开始喜欢舞枪弄棒,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像岳飞那样报效国家。

常言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母亲坚决反对他从军,但是身为孝子的赵寿山在这一点上却一意孤行,和母亲开始冷战。

母亲拗不过他,还是做了让步。就这样,16岁那年,赵寿山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在辛亥革命后,赵寿山转入陆军测量学校,于1915年毕业,后加入布衣将军冯玉祥的队伍。

不久奉系和直系军阀声称冯玉祥策划杀害徐树铮(曾收复蒙古国的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以此为借口组成直奉联军向冯发起了联合进攻,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远赴苏联考察。

这一来,赵寿山无处可去,陷入迷茫境地。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就在此时,杨虎城向他伸出橄榄枝。

杨虎城是绿林刀客出身,但却很有正义感,跟冯玉祥意气相投,成为其手下一员猛将,曾担任冯玉祥西北军10路军总司令。

因此,杨虎城对赵寿山的能力早有耳闻,趁着他无处流落的时候,果断将其收入麾下。

事实证明,杨虎城没有看错人。

1926年1月,河南军阀、军阀吴佩孚的走狗刘振华和陕西军阀李虎臣为争夺陕西的统治权大打出手,李虎臣势单力薄,向杨虎城求救。

4月中旬,杨虎城率5000名官兵进入西安,与李合兵抗刘,共守城池;“二虎守长安”的战幕由此拉开。

赵寿山作为杨虎城手下一名团长,独当一面,守护西安城西北角,坚守八个月未失寸地,打退了刘镇华的镇嵩军的围攻,让杨虎城赞叹不已。

赵寿山

赵寿山有文化素养,又是科班出身,军事才能卓越,指挥打了许多胜仗,在以大老粗为主的西北军中一枝独秀,一路升迁。

到了1930年,赵寿山已经做到旅长了。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为了争夺统治权,开始中原大战,杨虎城作为冯玉祥手下将领,率部参加对蒋介石的作战,表现不俗。

蒋介石老奸巨猾,用金钱对冯阎手下将领进行策反,中原大战还是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尽管如此,赵寿山的指挥能力不可低估,他所属的旅被称为“关中常胜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在1935年秋,这支常胜军在陕南与红四方面军交战却被打得丢盔卸甲,这让赵寿山百思不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反复调查,研判,赵寿山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输在军事上,而是输在了道义上。因为他的军队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原来拥护他的陕西百姓,却开始心向着红军。

老百姓为什么会“倒戈”?因为红军是真正为穷人的队伍。

算出这笔账之后,赵寿山如梦初醒,他终于明白,蒋介石的“三民主义”已经变质变味,能拯救中国的只有共产党。

赵寿山做出这样的变化不是偶然的,也受到了上司杨虎城的影响。

中原大战之后,杨虎城也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其部队编为17路军。但这时候杨虎城的思想已经被“染红”,他的妻子谢葆就是地下党员,他的秘书长南汉宸也是地下党,甚至杨虎城本人也曾提出要加入共产党。

在这个大环境下,赵寿山也选择了心向光明,开始向红军靠拢。他与四方面军密定了互不侵犯协定,既可以保存实力,也表达了自己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决心。

1936年春,赵寿山被蒋介石调到陕北,进攻红军。

杨虎城

赵寿山明白,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一石两鸟”,让西北军和红军拼个两败俱伤,达到了排斥异己和消灭共产党的双重目的。

意识到这个道理之后的赵寿山,不愿意执行蒋介石的“剿共”命令,但是他明里却不说,而是消极怠工,请病假,泡病号。

蒋介石明知道赵寿山在搞鬼,但是又不能不准假。这一来,赵寿山就以到外地看病为名,搜集情报,观察形势,以不变应万变。

很快,全国的抗日形势发生剧变,日本侵略者对华北虎视眈眈,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变,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而西北的形势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杨虎城和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更为了民族大义,在考虑和红军合作。

英雄所见略同,赵寿山和杨虎城、张学良想到了一起。

回陕后,赵寿山面见杨虎城,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联合共产党与红军,联合东北军”等主张。

杨虎城一听,激动得站了起来,紧握住他的手说:“杜亭(赵寿山字杜亭)啊,就等着你这句话呢。”

杨虎城这时候已经打算发动西安事变,但是必须得到强力部下的支持,赵寿山是怎么想的非常关键,这一来,杨虎城没有了后顾之忧,坚定了发动起义的信心。

"西安事变"中,赵寿山兼任西安警察局局长,并且协助孔从洲、许权中指挥了西安方面的战斗。

这段时间,赵寿山跟周恩来、叶剑英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没少打交道,在接触中,他对共产党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政治解决,一派以何应钦为首,主张军事压力和谈判双管齐下,他们组成“讨伐军”,气势汹汹地向西安发起进攻。

西安事变进入关键时期,要想实现“逼蒋抗日”的目标,必须阻击“讨伐军”的进攻。可仅凭西北军和东北军,势单力孤,无法顶住来自南京的军事压力,要设法跟中央红军合作。

就这样,赵寿山率部驻军三原、泾阳,与彭德怀、任弼时等进行了多次会晤,以协调军事行动。

在和红军打交道的过程中,赵寿山看到红军士气高昂,和根据地人民的关系像鱼水一般,他下定了决心,要追求先进思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他的举动让彭德怀和任弼时既吃惊又高兴,但是在请示毛主席之后,还是回复他说:你现在留在国民党军队中,对我们的党更有好处,入党嘛,以后有的是机会。

毛主席还捎信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把你看作同志了。

其实在赵寿山提出入党申请之前,他就做出一个惊人决定,把自己18岁的女儿赵明锦、17岁的儿子赵元介,以及外甥、侄女都送到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临行前,他对儿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到红军大学去吧!要经得起在艰苦条件下的锻炼,好好学习革命理论,提高政治觉悟。总之,切记要爱国,要抗日,要革命!”

两个孩子谨遵父亲教诲,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不仅如此,赵寿山还把三原军械库里的部分枪支,几十万发子弹,和三十万银圆都输送给了红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被老蒋缩编为三十八军,赵任十七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三十八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赵寿山也当仁不让,率部于1937年7月到达河北保定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新安镇一线阻击战和漕河、阜河等战役,跟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1937年10月的乏驴岭之战中,17师在师长赵寿山带领下,与穷凶极恶的日军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拼杀,此一战中,日军投入了两个联队,不但步兵武器精良,还有飞机、大炮,甚至用上了肮脏的毒气弹。

然而赵寿山临危不惧,亲率官兵手持“汉阳造”、土手榴弹、大刀、石块等极其不对称的近似于原始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浴血鏖战九昼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全师几乎覆灭。

11月8日太原失守,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赵寿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转移到离石县碛口一带补充整训。

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一周年时,赵寿山在回西安途中特地在延安逗留,见到了老朋友叶剑英,还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1940年冬,蒋介石下令调三十八军开赴河南,不久,中条山失陷。

1941年1月,蒋介石又一手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同室操戈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此一来,原本对蒋介石稍存幻想的赵寿山,现在则彻底失望。

1942年10月,赵寿山再次向彭德怀提出入党请求,在获得毛泽东的亲自批准下,得以秘密通过。

蒋介石大约也是听到了一些风声,1943年冬,蒋介石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一纸调令把赵寿山调到胡宗南控制下的甘肃武威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赵寿山对此早有准备,离开部队前早已安排妥当,他前脚刚走,三十八军一部2300人在河南发动了起义,奔向解放区。

蒋介石得知,气得直跺脚,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赵寿山也彻底失去了蒋介石的信任,并且在1946年8月被免去总司令的职务。这样一来,赵寿山也下定决心,打算到延安去。

但是赵寿山这时候已经被蒋介石监视,想要脱身,谈何容易?赵寿山又开始跟蒋介石斗智。1946年春,他在西安当面向蒋介石说:“委员长,我想金盆洗手,出国深造,将来回国以后兴办水利,您看怎样?”

由于蒋介石手中没有真凭实据,也不方便对赵寿山斩尽杀绝,但是他也确实为此人伤脑筋,正求之不得,当即表示:“好啊,我马上安排。”

赵寿山不动声色,按照蒋介石的安排做着出国准备。1947年3月,特务向蒋介石报告,赵寿山动身了,蒋介石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终于少了一个捣乱者。

可是几天后,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赵寿山出现在解放区,并且登报发表声明,宣布跟国民党决裂,正式起义!

听到这个消息,蒋介石气得瘫软在椅子上,后悔自己没有早下决心除掉他。虽然赵寿山不是率领千军万马倒戈,但是象征意义重大,犹如对蒋氏啪啪打脸,对蒋军的士气是一个重大打击,示范效应明显。

赵寿山到达河北的解放区之后,一直没有得到工作任命,受到毛主席接见是之后的事。到了1947年底,赵寿山来到陕北,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还亲自问他想干什么。

最后,党中央任命赵寿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

1955年授勋时,作为大军区副司令的赵寿山本来有被授衔的资格,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从政,曾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和陕西省省长,因此跟邓小平等同志一样,没有参加授衔。

作为一名起义人员,政府给的这份高级职务,对赵寿山将军来说,已经是莫大的个人荣耀了。

1965年,赵寿山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于是年6月20日病逝于北,终年71岁。弥留之际,他拉着女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是共产党,让我获得了新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