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陈正国||人生无悔是奉献(报告文学)

 望安山文学 2022-12-30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人生无悔是奉献
文/陈正国(山东)


坐在我面前的杜洪防,淳厚,朴实,不善言辞,国字型的脸上,始终透着一股执着、坚定、刚毅的神情,明亮的双眸,像两汪清澈的潭水,晶莹剔透,宁静安详,毫无瑕疵。
然而,就是他——鄄城县交通局稽查大队中队长杜洪防,一位貌不惊人的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精神、情操、信念和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崇高的追求,什么才是无怨无悔、赤诚奉献的人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滴水也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杜洪防,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稽查人员,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什么高谈阔论、惊世骇俗的豪言。但他做出的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好事,就足以令人对他高尚的品格、扎实的作风、执着的追求窥一斑而见全貌。
有人曾说,开车挣钱的与查车收费的取予分明,是一对永远也不可能握手言欢、融洽相处的“冤家对头”。但是,杜洪防愣是不信这个理,凭着对事业和人民的忠诚,恰恰是用一张张收费单据,将这个解不开的疙瘩,变成了扯不断的干群情、兄弟谊。
1998年8月份,当时杜洪防还在什集交通管理所工作,有次他和几位交管员到某窑场按规定收取交通规费时,遇到了一位在三里五乡出了名的“愣头青”赫某某。赫某某先是对交管人员的再三催促和政策宣传置之不理,冷眼相对,后来竟然出言不逊、比手划脚,甚至对交管人员进行百般挑衅和指桑骂槐,并扬言:“在我这一亩三分地里,借你们三个胆子,我看谁敢动我一根汗毛,谁敢收我一分钱!”其他几名交管人员气得脸色铁青,扭头就走。而杜洪防却不急不躁,依然面带微笑,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听了杜洪防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这位“愣头青”的嚣张气焰虽有所收敛,但交通规费还是分文不交,开起车扬长而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生性倔强的杜洪防,暗暗下定决心,说什么也要啃下这个“硬骨头”,剃掉这个“刺猬头”。事后,杜洪防先后八次登门,不厌其烦地对其讲解法律法规,说明利害关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这位“愣头青”,不但每月主动足额缴纳规费,而且还成了交通法律法规的义务“宣传员”和交通规费征收的义务“协管员”。难怪事后有的同志感慨:“看到赫某某当时的那个嚣张跋扈样,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也得掴他两个大嘴巴子。但是杜洪防硬是凭着一片真情把这个'冰疙瘩’给融化了,实在是令人心服口服呀!”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做好事,处处献爱心。用杜洪防的话说就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稽查人员,自己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点好事、干点实事的。
2003年2月的一天下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杜洪防捡到一个黑色公文包,打开一看,里面有驾驶证、行车证、各种缴费凭据及部分现金等物品。他想,失主丢了这些东西一定很着急,必须尽快与失主取得联系。由于车主出车到郓城送货,杜洪防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和他联系上。望着失而复得的公文包,失主激动得紧紧拉住杜洪防的手连声道谢,并拿出200元钱塞到他的手里以示谢意。杜洪防笑着婉拒道:“你是运输业户,我是服务管理人员,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况且不管谁遇到这种事,都会这么做的。”望着杜洪防骑车远去的背影,这位久经世面倍尝人情冷暖的老司机,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嘴里喃喃说着:“好人呐,真是难得的好人呐!”
2003年3月份,杜洪防利用星期天时间到私立孙膑中学,给同学们讲解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交通法律法规。课后,在与校长王百仓的谈话中,他听说学校有位叫李颖的同学,品学兼优,但因家境贫寒,正面临辍学的境地。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立即涌上杜洪防的心头,他当即拍板决定,与李颖同学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并再三表示一定想办法资助李颖读完大学。如今,李颖同学在杜洪防大哥哥般的关爱和支持下,已彻底甩掉了思想包袱,学习刻苦认真,成绩直线上升。在今年的升级考试中,李颖总成绩名列全班第7名,其中语文、历史、英语单科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名。
2002年5月的一天,杜洪防接到阎什交通管理所负责人的电话,说有一辆严重违章的大货车需要稽查大队配合处理。在前往阎什镇的途中,杜洪防发现一辆小型拖拉机翻入沟中,他急忙让驾驶员停车,第一个跳下车前去救助。肇事司机浑身是血,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万火急。杜洪防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指挥同事简单地为司机包扎伤口。到达医院后,他又跑前跑后,忙着为伤者挂号、拍片、拿药、取针,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当得知司机家庭非常困难时,他立马掏出500元钱塞到司机手中。随后,他联系吊车将拖拉机从沟中拖出,送到附近的汽修厂。事后,感激不尽的司机家人将一面绣有“鼎力相助、真情难忘”八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鄄城县交通局领导手中,以感谢杜洪防的救助之情,同时也感谢交通局培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党员干部。


         有情未必真豪杰


作为一名交通稽查人员,杜洪防无疑是称职而优秀的;但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亏欠家人的却太多太多。在与杜洪防多次敞开心扉的交谈中,说起工作成绩,他总是一脸平静,泛泛而谈,再三强调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说起家庭,他的眼睛却有些湿润了,因为他的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和深深的愧疚。这真应了那句话:男子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
他怎能不感到遗憾和愧疚?2003年4月份,当他默默地整理行装,准备投入抗击“非典”战斗时,刚刚分娩后的妻子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正需要爱人相伴、抚慰和照顾。他没敢面对妻子那焦虑、渴盼和留恋的目光,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击“非典”的主战场。
他怎能不感到遗憾和愧疚?2003年8月份,当他奉命奔赴黄河抗洪抢险第一线时,年事已高的老父亲正卧病在床,每天都在承受着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双重折磨和煎熬,正是需要儿女在床前尽孝、送吃送喝、煎汤熬药的时候。他没面对老父亲那深沉、理解和挂念的眼神,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洪抢险救灾条件极为艰苦的旧城黄河滩区。
他怎能不感到遗憾和愧疚?当他一次次听到满头白发、整日操劳忙碌不止的老母亲数落他把家当成“旅馆”“饭店”的时候;当他一次次看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儿子和他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当他一次次看到或儿女搀扶着父母,或夫妻携带着爱子娇女,在清晨,在黄昏里散步、谈心、嬉戏、游玩的时候......
更令他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他的一位启蒙老师临终前想见他最后一面,都未能如愿。当时他正奋战在黄河抗洪抢险第一线,汹涌的洪水在狂风的推波助澜下,一次次呼啸着向生产堤发起冲击,生产堤随时都有决堤的可能,情况万分危急。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了坚守生产堤。夜深人静时,他只能面向老师居住的县城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默默地祝福老师能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
至今谈起此事,杜洪防的眼睛还是湿润的。他怎能忘记,就是这位待他恩重如山、情如父子的启蒙老师,引导他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知识”,“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却不能失去志气,更不能失去骨气”,老师的话语至今还回荡在他的耳边,时时激励着他在学习上不敢有半点懈怠和马虎,在做人做事上不敢有丁点儿麻痹和儿戏。
“自古忠孝难两全,家事没有国事大。为了大家,我只能选择舍弃小家;为了大局,我只能选择舍弃自身的利益。面对家人,我是有些愧疚和自责,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杜洪防平静地向笔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生死关头无所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一天——2003年5月17日。杜洪防,这位年轻而优秀的共产党员,面对丧心病狂的司机,他义正词严;面对飞驰而来的大客车,他挺身而出;面对流血不止的伤口,他全然不顾......
主动请缨上一线。2003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威胁着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拒“非典”于县外,成为全县上下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4月21日,全县防控“非典”工作会议召开后,杜洪防就把一封言辞恳切、态度坚决的请战书交到了领导的手中:“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防控'非典’的关键时刻,我恳求领导批准我到沿黄公路'非典’检查站去执行检查任务吧。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决不给咱交通人脸上抹黑......”
严阵以待不松懈。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杜洪防深知自己和战友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担负的责任有多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在沿黄公路东段“非典”检查站执行任务的日日夜夜里,杜洪防总是第一个到岗,一到岗就全副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因为他和他的战友们下定了决心,那就是决不让一辆未消毒的车辆进入鄄城,决不让一名未测量体温的返乡人员进入鄄城。时值“三夏”大忙季节即将来临之际,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达到了高峰,每天他们要检查过往车辆三四百辆,人员二三千人,其工质量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麻痹,更不敢有一星半点的疏忽和大意,累了,他咬紧牙关坚持着;渴了,喝口矿泉水润润嗓子;困了,抽根烟提提神;有时实在热得受不了,就跳进路旁的水沟里泡个冷水澡。在防控”非典“最紧张的关头,他连续三天两夜没有合眼,战友们劝他到车上打个盹休息休息,但他却坚定地摆摆手说:“抗击'非典’是事关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情,也是我们交通稽查人员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我们无论受多大的罪,吃多大的苦,也决不能让'非典’病毒携带者从我们这个检查站进入鄄城,给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和侵害。”
危急时刻显身手。5月17日中午,杜洪防和战友们像往常一样,正在有条不紊地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登记。这时从郓城方向驶来一辆挂有郓城牌照的大型客车,检查人员示意驾驶员靠边停车,随即对其例行正常检查,结果发现车上有17名从青岛返回鄄城的民工。检查人员立即要求客车驾驶员把车开到左营卫生院对民工进行测量体温,可驾驶员态度十分蛮横,不但胡搅蛮缠,而且出言不逊,一点也不配合检查人员的工作。后经查实,该车是郓城发往巨野的线路班车,不具备发往鄄城的资格。于是,稽查队员决定依法对该车进行暂扣,并做了详细的询问笔录。令人想不到的是,下午四时左右,客车车主趁检查站工作人员工作紧张的时候,偷偷溜到车上,想开车走人逃避处罚。杜洪防眼疾腿快,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路中央,示意车主立即停车,并严厉警告他说:“快停车,你这样做是严重违法的!”可车主对杜洪防的警告置之不理,继续加大油门向他冲来。在这危急万分的生死关头,杜洪防没有胆怯,更没有退缩半步,而是站在原地纹丝未动。车主被杜洪防的凛然正气震慑住了,猛打方向盘想躲开,可高速行驶的大客车还是挂倒了杜洪防,受伤的右手顿时鲜血直流。此时,已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杜洪防,来不及包扎伤口,大声地呵斥车主说:“你现在把车停下还不晚,不然的话,你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然而,这位胆大妄为、目无法纪的车主没听杜洪防和稽查队员的多次警告与劝阻,依然继续开车逃窜。客车开出100多米后,车主还挑衅地把头伸出车窗,向杜洪防等人叫板:“我跟你们没完,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见此状况,检查站的工作人员一边向有关部门报警查扣肇事车辆,一边把杜洪防送到左营卫生院进行治疗。由于伤势过重,血流不止,同志们又马上把他送到县医院,直到下午六时伤势才得到控制。经医生诊断,杜洪防身上多处擦伤和挂伤,仅右手伤口就达六处之多,且中指静脉血管被挂断,一直到出院,杜洪防的中指都没有完全康复。
“轻伤岂能下火线”。杜洪防的伤情,牵动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杜洪防的义举,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菏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玉佩受市委书记陈光的委托,带领有关部门领导专程前来医院进行慰问,并对他在防控“非典”一线奋不顾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再三叮嘱要安心养伤;市交通局的领导来了,称赞他是全市交通系统的楷模和骄傲;鄄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来了,相识不相识的群众、学生来了,甚至因为违规被他处理过的运输业户也来了......在杜洪防住院治疗的日日夜夜里,他说得最多的是战友们的工作成绩,他问得最多的是检查站的工作情况。出院后的第二天,杜洪防就向局领导请求重返工作岗位。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就对他婉言相劝,医生、父母和妻子也劝他多休息观察几天。但他却说:“其实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防控'非典’才是头等大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到最前面。”出院第四天,杜洪防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再三劝阻,毅然决然地返回了自己的战斗岗位。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妻子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宛如平常一首歌


杜洪防出色的工作成绩和突出的政治表现,赢得了上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防控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防控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菏泽市总工会评为“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鄄城县人事局、鄄城县交通局联合授予“全县交通系统2003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共青团鄄城县委授予“鄄城县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杜洪防没有自傲,更没有陶醉,而是处之泰然,依然故我。“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也不能'吃老本’,每一次成绩的取得,就是向下一个目标冲刺的开始。”杜洪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重要任务,杜洪防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难怪有人说杜洪防是一位“多面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而他则自我调侃是“戏补丁”,共产党员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成不了大气候,干不了大事业,但无论干什么,都坚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2004年4月份,在防止禽流感工作中,杜洪防自告奋勇前往旧城黄河浮桥堵截点执勤,家中孩子患病、房子装修,妻子几次打电话催促他回家看看,他只说了句:“在这防治禽流感的节骨眼上,我怎能离开工作岗位,家里的事你就多操点心吧。”说完就匆匆挂断了电话,气得妻子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6月21日,黄河开始调水调沙。为加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确保过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鄄城县交通局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海事管理队伍,杜洪防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中的一员。白天,他和同事们一起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以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晚上,他和同事们一起分头走访船主,向他们讲明黄河汛期从事渡运是违法行为,以切实增强船主的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杜洪防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知以法的说服教育,让几位抱有侥幸心理准备偷偷从事营运的船主幡然悔悟,拍着胸脯向杜洪防他们保证说:“请领导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为了他人和自身的安全,不管能挣多少钱,我们决不再黄河汛期从事营运了。”后来,这几位船主还说服其他同行,主动拆除了发动机等渡船上的主要部件。
从事交通稽查工作,杜洪防更是一把好手。在治理“双超”期间,他不但时时冲在前面,还积极为队领导出谋划策。为了让“双超”车辆想躲无处躲,想藏无处藏,他建议队里采取了白天查与晚上查、集中查与分散查、定点查与流动查、明查与暗访、路上查与上门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治超力度,使全县的“双超”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仅九月份,就查处严重超限超载车辆31辆,卸载380吨,分流乘客108人。
人生无悔是奉献。杜洪防,这位年轻而普通的共产党员,正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忠实地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4年9月16日


【写在后面的话】


      洪防兄弟,一路走好

 

宅在家中躲避奥密克戎的日子,本就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的我,今天一大早又接到了同事杜洪防因病溘然长逝的消息,导致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一股悲伤至极的情绪顿时笼罩了我的全身,让我坐卧不安,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头脑空空如也,一时竟不知自己到底该干点什么?
杜洪防,是我2004年8月份调入鄄城县交通局接触较早、了解较多的同事之一。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入职交通局不到一个月时,市交通局决定编辑出版一本报告文学集,重点收录近年来全市交通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典型事迹。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把撰写杜洪防先进事迹材料的艰巨任务交到了我的手上。初来乍到,我不好意思推辞,只得欣然领命。
为了不辱使命,我自然要采访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的杜洪防。通过几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杜洪防的憨厚朴实、谦逊平和、踏实肯干,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那时他的头上已被“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令人羡慕不已的光环笼罩着,但他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对我的提问也是有问必答,更令我这个时常产生“寄人篱下”感觉的“新人”感动的是,杜洪防不笑不说话,说起话来坦诚实在,不掖不藏,不虚不假。
有了“第一手”材料,写作自然“水到渠成”。经领导审核同意后,我按时将稿件交到了市交通运输局聘请的专家手里。专家初步审阅后,表示基本可以,并再三强调后期若有什么修改意见,将会及时与我联系沟通。不过,令人有点遗憾的是,正在我翘首期盼报告文学集付梓出版的时候,却接到了市局文明办何中阳主任的电话通知,由于稿件数量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出版报告文学集的计划取消。为了不让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付之东流”,我将稿件投给了《菏泽日报》。编辑反馈的意见是稿件太长,想要见报必须缩减到1500字左右。我遵照编辑老师的建议,不得不“忍痛割爱”,大幅删减,这才得以在《菏泽日报》四版头条发表。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杜洪防长期坚守在交通稽查工作第一线,我们平时交往和谈心的机会并不多,但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还是让我时时关注着他的一言一行。他工作取得成绩时,我暗暗为他高兴;他获得荣誉称号时,我悄悄为他叫好;他工作遇到难题时,我暗暗为他鼓劲加油。后来,由于身体原因,杜洪防不得不离开了交通执法工作第一线,但他曾经的执着与坚守、付出和奉献,还是让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好同事、好朋友。
虽然杜洪防的健康状况我心知肚明,但突闻他驾鹤西去的消息,还是让我难以置信,无法接受。毕竟他还很年轻,毕竟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他还有很多心愿未了。他年高体弱的老父亲还需要他来孝敬,他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还需要他来“扶上马送一程”,他长年累月为家庭奔波操劳的爱人还需要他来陪伴和守护。世事无常,人生难料。假如时光会倒流,也许我们都不会那样过;假如人有来生,也许人们都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遗憾和不甘;假如人有来世,相信人们都会倍加珍惜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包括工作、健康、爱情、亲情、友情,甚至包括空气、阳光、雨露、绿草、鲜花和鸟鸣。
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我有满肚子的话语想要对洪防说,但一想到前不久他还专门跑到我的办公室,与我有说有笑地聊起家庭、老人、孩子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我的心就一阵阵收紧,一阵阵锥心刺骨地疼痛。此时此刻,我已不能自已,我已满含热泪,我已痛彻心扉,我已仰天长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脆弱。我只能从心底里喊出一句:洪防兄弟,一路走好。但愿天堂里没有疾病、伤痛和遗憾。
洪防兄弟,由于疫情和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为兄明天不能亲自去送你,只能匆匆写下这短短的文字和找出先前宣传你模范事迹的那篇拙文,以示对你的沉痛悼念和深深怀恋。


                  2022年12月26日深夜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陈正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伏羲尧舜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30余篇获奖,出版新闻作品集《我是交通人我自豪》,先后获报纸杂志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49项(次)。偶尔涂鸦文字40余万字,不敢妄称“散文”“杂文”亦或“随笔”、小小说,悉数见诸报端和网络平台,10余篇获奖。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