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太平天国八大降将高高兴兴地接受李鸿章邀请去赴宴,酒酣耳热之际,刀斧手蜂拥进来,八大将身首异处。
早在两年前,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把洪秀全重重包围在南京城。 李鸿章也不甘示弱,赶忙回到安徽老家招兵买马,联合太平天国降将程学起,拉起了一支“淮军”队伍。
清廷出面请来英国军队的军舰帮忙,把淮军军队运送到上海,很快,淮军就占领了上海、常熟、嘉兴等地,打到了苏州门口。
此时,苏州分成了两派,一个是死战派,一个是投降派。
死战派以慕王谭绍光为首,投降派以纳王郜永宽为首。
忠王李秀成听说苏州即将沦陷,赶忙和天王洪秀全请假,跑回苏州试图保护这个老本营。
但因为苏州城已乱作一团,他无法平息两派势力,只得又带着亲信们离开苏州。 李秀成一走,郜永宽立刻击杀了死战派慕王谭绍光。
第二天,郜永宽和王安钧等八大将率领部下几万人把苏州城和谭绍光的首级献给李鸿章,并投降。
李鸿章接受了郜永宽的投降,在郜永宽投降之前,他就和李鸿章提好了条件。
郜永宽自认为投降有功,向清廷索要总兵等官职,还提出要把苏州城划为两半,他和清廷各治理各的。
李鸿章听了郜永宽提的条件,心里颇觉为难,因为依他的权力,他根本就不可能把郜永宽任命为总兵,更何况其他七位投降的大将也要高官做。
但他不答应,就不会顺利得到苏州城,还会和太平军有一场血拼,他只好先答应着。
1863年12月6日,李鸿章提出在军营宴请八大将。
郜永宽等人想着以后的好日子,高高兴兴地去赴宴了。
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这时,有士兵进来传话,报告北京有圣旨到来,李鸿章出帐外接旨。
程学起是太平天国的叛将,早早就投降了李鸿章,为李鸿章攻打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深受李鸿章的信任。
李鸿章出去了,程学起继续招待八大将,酒酣耳热之际,程学起突然把他的酒杯摔了,早就埋伏好的刀斧手蜂拥而进,八大将还没回过神来,就已身首异处。
李鸿章派人把八大将的府邸洗劫一空,这些太平天国的王爷和将领们,府上金碧辉煌,珍宝无数,令人眼花缭乱。
当然,最珍贵的象牙床被李鸿章放在了自己的总督府。
八大将的家属们,被派去做苦役,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面对手无寸铁的八大降将的几万部下,李鸿章命人把他们屠杀干净,一时,苏州城成了人间炼狱。
本来,李鸿章兑现不了承诺,也为了杜绝后患,诱杀八大将也还说得过去,但是残害几万无辜的太平军士兵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可以说是灭绝人性。
李鸿章“苏州杀降”后,其他地方的太平军再不敢投降李鸿章,只能和他的淮军血战到底,淮军也遭到重创,死伤无数。
在嘉兴之战中,太平军奋起反抗,淮军第一猛将程学起被一枪击中脑袋而亡,李鸿章从此失去了一名得力爱将。
三十年后,李鸿章访问德国,和首相俾斯麦炫耀自己攻克苏州的战绩,俾斯麦很是不屑,因为他认为杀俘虏是可耻的。
如果李鸿章不杀八大将和他们的兵士,会不会有更多的太平军向他投降,让他消灭太平军更容易,也避免更多的人死亡呢?
不得而知,请问您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