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战损通报 唉,今天又要通报战损了,因为今天的俄军人员阵亡达到有史以来第二高。 其他的重武器系统损失也是攀了高峰,也就是说,如果看综合损失,今天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 具体数目就不说了,咱们就看看下面这个俄军战损单日大集合吧: 人员阵亡:790人; 直升机:1架; 坦克:1辆; 装甲车:10辆; 多管火箭炮:5套 油罐车和重型卡车:15辆; 火炮:5门; 无人机:10架; 这个数字是值得研究一下的: 坦克只有损失1辆,说明俄军进攻的强度并不高,但是人员790装甲车10辆,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说明进攻还是从多个点发动的,但是基本上是人肉形态的。 多管火箭炮,火炮,油罐车和重型卡车,损失数字很高,这说明俄军的后方物资基地,应该受到了多处打击。 无人机10架,这个不奇怪,因为,第十轮俄罗斯对乌克兰城市的大型轰炸就在今天。 02 — 第十轮空袭 今天,俄罗斯对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城市进行了第十轮轰炸,这次轰炸的规模,应该也是很大的,应该排在前三位。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通报,到下午为止,乌军击落了俄罗斯69枚口径巡航导弹中的54枚。拦截率78%。 在袭击基辅的导弹中,16枚全部被拦截,拦截率100% 不止是巡航导弹,俄军还发射了伊斯坎德尔等弹道导弹,以及11架沙希德无人机,总体的进攻数量应该在100以上。 总体的拦截率数据,还没有出来。 说实话,乌克兰人可能更希望俄罗斯人集中力量进攻基辅;因为这种攻击的危险将导致俄罗斯的巨大损失。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由于基辅地区的拦截率非常高,俄罗斯的冒险攻击是一件纯消耗的事情。 但是,在其他地区,俄罗斯导弹造成的伤害还是非常大。 不过今天的情况和以往还不太一样, 就是有消息称,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导弹袭击,开始了反击: 数量不详的乌克兰图141无人机,再次千里追踪,打击了俄罗斯境内的恩格斯2号空军基地。 这个基地吧,大家可能已经很熟悉了,毕竟,12月里这已经是第三次打击了。 第一次是12月5日,第二次是12月26日,第三次就是今天。 不过第三次的消息现在刚出来,还没有经过多方证实,咱们暂且不做分析哈。 12月26日,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境内的恩格斯2号空军基地,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核武器战略基地,也是二十天来第二次破防了。 对此,俄罗斯方面的解释是,无人机在机场上空被防空导弹击毁,碎片掉落下来造成了一定的设备损坏,还有三名人员死亡,还有一些受伤。 这个解释和12月5日第一次一样,都是乌克兰无人机被击毁的碎片碰巧造成了损坏。 俄罗斯著名的战神斯特列科夫是这样问的:为什么我们的防空系统总是能准确地在机场正上方击毁敌人的无人机,却无法阻止它们进入俄罗斯国土500多公里? 不过这是他们内部的质疑,咱们不去细说了, 那么咱们局外人该如何解读这个第二次破防事件? 如果说,二十天前的第一次破防,表明了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击能力已经延伸到俄罗斯本土的大纵深内陆部分,也表明俄罗斯国土防卫的巨大漏洞, 那么这次破防,显然还揭示出,俄罗斯已经无力在短期内弥补自身的空防漏洞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打击后,俄军大量的图95战略轰炸机向东转移5400公里,停在了远东的基地, 这表明就算是在俄本土,最安全的也不是防,而是后撤了。当然,这种战略打击力量在远东部署,也应当引起咱们的关注。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这次打击的时间和目标: 当时正好是几架图95刚刚加油,挂弹的时候,这意味着正要发起新的一轮对乌克兰城市的轰炸, 而在此时,机场的控制塔台被无人机碎片给摧毁了! 如此精准的情报能力,如此精准的打击能力, 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乌克兰这是要发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在精准情报的加持下,通过远程精确武器,是可以有效制止俄罗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轰炸行动的。 大家想一想,这个信息,是发给谁看的? 如果今天的第三次打击最终被证实,那么这个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就耐人寻味了。 03 — 密谈 12月22日,泽连斯基突然高调访美,这是他开战后第一次公开的出国访问,显然意义重大。 关于这次访美的各种报道,咱们之前说了很多了,今天就不说细节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这次访问释放出来的巨量信息呢? 表面上看,在22日当天,白宫宣布了新的18亿美元的对乌援助,这也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笔,两天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新一轮的政府预算,其中包括了2023年度的450亿美元对乌克兰的援助。 而这些只是礼包性质的。 从这几天披露的细节上看,美国在十月份左右就发出了邀请,而泽连斯基是最近才认为时机成熟,尤其是在访问巴赫穆特前线的第二天成行,这显然也表明乌克兰国内的局势稳定,战场上形势向好,巴赫穆特防守稳固; 当然,两国首脑之间的直接见面,这种事件的本身就特别具有象征性的指向意义: 它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美国国内已经达成高度一致,在援助乌克兰这件事情上,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中长期的持续战略,也就是说,至少在两年内,美国的援乌力度不会减小。 但是,不管是从表面上,还是细节上,还是象征意义上,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 然而,对于泽连斯基访美这件事,更大的意义还在于非公开的层面, 或者说,是什么事情,让双方觉得,非要见面谈不可呢? 或者更直接一点,泽连斯基和拜登,在白宫的两个小时里,还谈了哪些非得面谈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适合对外公开? 要解读这些内容,我们就要看看,在泽连斯基访美之后,乌克兰发出了哪些之前并没有过的事情。 访美四天后的12月26日,乌克兰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俄罗斯联邦当年承继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是非法的没有经过法律流程的。 访美六天后的12月27日,乌克兰提出和平方案,就是在明年二月成立一个国际峰会,来协调俄乌之间的停战和平问题。有趣的是,这个方案里,俄罗斯必须先经过战争罪行审判,才能参与峰会。 这两件事最起码表明,泽连斯基和拜登的这次会面,讨论的非公开重点之一,就是如何收尾俄乌战争,以及战后秩序了。 这可能,是泽连斯基访美的真正目的! 04 — 瑕疵的放大效应 今天还有时间,咱们索性细说一下,这个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非法的事情: 12月26日,乌克兰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俄罗斯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非法,并要求将俄罗斯驱逐出联合国。 关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我们客观地说,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确是承继了许多前苏联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国家权益,这种权益在17个加盟共和国中,有些是通过协议来确认的,有些是天然继承。 就算是天然继承,也并非没有道理。比如,乌克兰是先从苏联独立出去的,正式独立是在1991年12月1日,而苏联解体是在12月26日。 也就是说,乌克兰独立这件事情本身,其实也意味着自动放弃了前苏联为主体的国家权益。 也正是因为如此,俄罗斯继承前苏联,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没有人提出异议。 咱们这么说吧,就算是当年俄罗斯在联合国提出一个继承提案,也肯定是能够通过的。 但也正是因为天然继承大家没有异议,也就没有提案,所以就在法律上,留下了一个瑕疵。 因为毕竟,苏联和俄罗斯,绝对不能算是一个法律主体。而不同的法律主体承继联合国席位,显然是需要法律程序的。 1971年的联合国2578号决议,就是中国政府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法律程序。顺带说一句,乌克兰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在2578号决议中是投了赞成票的。 当然,瑕疵毕竟只是瑕疵,这并没有影响俄罗斯过去三十年在联合国安理会行驶权利义务; 但是,瑕疵毕竟也是瑕疵,尤其是在某种情况下,被放大之后。 俄乌战争,就将这个瑕疵放大了。 俄罗斯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发动对乌克兰的战争后,对谴责战争的决议行使了否决权。 不止如此,战争7个月后,俄罗斯将乌克兰境内的四个州,纳入了自己的领土。 这成了俄罗斯的死穴。 并且将瑕疵无限放大了。 之所以我说无限,是因为如果这个瑕疵被认可,就意味着事情将回到原点,是否先独立已经不重要了,就是苏联1945年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候,乌克兰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是有权利继承苏联的席位的,而俄罗斯因为这个死穴,反而失去了继承的可能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乌克兰提出这件事情的时间点,是在泽连斯基访美后的第四天: 我们有理由猜测一下,这是否是他和拜登两人密谈的内容之一? 如果不是: 乌克兰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这个瑕疵?仅凭乌克兰一己之力,能够达到目的吗? 如果是: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在推动,俄乌战后,联合国新的结构了? 05 — 瓦格纳之害 在俄乌战场上,有一个问题,始终让老杨费解: 尽管我们对于巴赫穆特的双方攻防,做过很多次细致的介绍,但还是让老杨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为什么巴赫穆特,经历了五个月的俄军进攻,还是无法占领,而一周前乌军的一次反击,就将俄军两个月的进展清除为零? 巴赫穆特在十月份之前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被俄军攻占,就意味着巴赫穆特,莱曼,伊久姆这三个点,将顿巴斯乌军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三面合围起来,十月以后,俄军失守伊久姆和莱曼,巴赫穆特在军事上的战略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对俄罗斯来说,政治上的意义也很重要,这里几乎是这个阶段俄军唯一最接近于取得胜利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现在,一场真正的胜利对于俄罗斯来说,多么重要。 但是,直到现在,巴赫穆特的防守还是牢不可破。 在12月乌军增援巴赫穆特之前,这里的部队,也并没有多么充裕。而俄军在这里投入的资源,也并不亚于当初六月份在北顿和利西昌斯克投入的资源。 想来想去,除了咱们多次提到的那些双方军事指挥技术方面的原因,我个人还是觉得,问题主要出在瓦格纳这个体系上。 这是一个私人武装,雇佣军性质。如果准确地说,这个军队在俄罗斯的合法性都没有。再准确一点说,这是一支几乎专门为普京个人服务的军队。这个军队的掌舵人,普利戈津,因为曾经为总统提供餐饮服务,而获得了青睐。并从此在普京的保护下,发展了这支雇佣军。 但它却是进攻巴赫穆特的主力。 既然是雇佣军性质,就决定了它的核心目标,第一是挣钱,第二是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力。 所以,当面临乌军这种需要大消耗的硬战,瓦格纳就不会去拼消耗了。 在现代战争中,对一个只有七万人口的小城市,持续每天进攻长达五个月而不离不弃的战斗,可能也是极其少见的。 比如瓦格纳前期,对巴赫穆特上班打卡式的进攻,以及现在利用招募的囚犯的进攻,都在让俄军不断错失时机。 直到一周前,乌军精锐主力到达开展了反击。 瓦格纳久攻不克,而自身却在这场战斗中越打越强。 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俄罗斯民间战神,斯特列科夫前天发文质疑瓦格纳: 将大量军事资源放到中非、马里、索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普利戈津赚钱,业务涉及非洲不发达地区比如,当地矿山和油田开发权等等,利润丰厚,而在巴赫穆特瓦格纳通过囚犯进攻来吸引暴露乌军火力点,对于自己经验丰富指挥官和装甲车辆却保护起来不舍得投入。 对于斯特列科夫的观点,大家怎么看? 但不管怎么说,且不论作战效果,单只是从国家军队结构的角度看,已经非常麻烦了。 也就是说,俄罗斯联邦国防部,车臣武装,瓦格纳雇佣军,这三支军队,竟然成了俄罗斯武装力量互不统属,互相制约的军队。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貌似瓦格纳和车臣两个派别,已经有超越俄罗斯国防部的能力了。 藩镇割据,如果之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形态,那么直接导致的,真的就是解体了。 06 — 简单叙事 昨天有网友说,俄乌战场纷繁复杂,对着地图老是看不明白, 其实,这场战争十个月后发展到现在,已经呈现出来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势了; 整体战场,现在就三个热点,分别是北,中,南: 北是指卢甘斯克战场,这里乌军正在为夺取斯瓦托夫和克里米纳做准备,俄军采取守势。这两个地方,只要有一个地方被乌军占领,就意味着整个卢甘斯克州的俄军防线崩溃,这是俄罗斯无法承受的; 中是指顿涅斯克州的巴赫穆特。俄军在这里已经进攻了五个月,其实在哈尔科夫反攻,乌军占领伊久姆和莱曼之后,巴赫穆特的战略地位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但是这里对俄军来说,事关重大。如果能够占领巴赫穆特,就能在前线和俄罗斯国内极大地提升士气和普京总统的声望,俄罗斯此时,太需要一场真正的胜利了。 南是指扎波罗热州的梅利托波尔,乌军在这里北面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并且开始对这里进行频繁的火炮打击。俄军在这里采取守势。如果乌军攻占这里,就意味着将整个战场的俄军一分为二,向东可以进击马里乌波尔,西面的赫尔松南部和克里米亚,几乎是指日可下。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更南面,通过在金本沙嘴登陆或者是南渡第聂伯河,进入赫尔松南部以及克里米亚,不过因为有孤军深入之嫌,所以只能算是一种可能。 所以说,北中南这三个热点,北和南是乌军的机会,中是俄军的机会。另外,乌军还有一个更南部,顺带的可能性。 但是,过去一个星期,俄军的中部机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乌克兰在这里增援了大量部队,尤其是泽连斯基一周前对巴赫穆特前线的访问,尤其是乌军几天前在巴赫穆特的反击,俄军被迫撤出了城市东北面和南面的阵地,基本表明,俄军占领巴赫穆特这个目标,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 至此,至少在这个冬季的战场, 乌军还有两次机会,一个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