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功勋飞行员到“功勋丈夫”——记二等功臣王锦平

 京都闻道阁 2022-12-30 发布于北京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师利国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赵萍 
︱季阳林

新飞机特别是新型战斗机试飞的飞行员,如同深山里的灵芝,冰峰上的雪莲,非常稀缺。国外国内,概莫如是。
1986年3月,王锦平受命担任歼轰–7火控系统试验机首飞任务,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王锦平如果不是德才兼优,一路冒尖,领导也不会把这国之重器交给他和战友们试飞。
王锦平,1950年出生于军队干部家庭,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1966年,初中毕业后如愿以偿,入伍成为飞行学员。他勤学苦练,是同期第一个放单飞的优秀学员。因为冒尖,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因为冒尖,被提拔为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因为冒尖,30岁出头就晋升为副团长。
当年,歼轰–7新机型的许多设备、系统,在我国军机上是首次装备,理论上认为国内最先进,要通过试飞来验证。王锦平作为这次试飞的组织指挥和试飞员,扎扎实实地抓好人员培训等前期工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歼轰–7的首飞仪式,于1986年5月举行,众多领导参加。
新机各系统功能怎样,相互之间协调如何,尤其是加装后会改变飞机的重量和重心,如果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就会操纵失灵,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试飞人员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随时赴死的献身精神,又要有灵活果断的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王锦平和机组战友,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以高超的技艺,密切协同,历时3年,飞行近百个驾次,出色完成了各个系统的试飞任务,证明设计原理正确,各设备交联协调,适用于歼轰–7。王锦平负责组织指挥并担任试飞员,模范履行使命,成绩卓著。
1998年,王锦平获得终生崇高荣誉,被海军授予“功勋飞行员”;他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当副团长、团长、飞行学院副参谋长二十多年,领导和参与组织培训的飞行学员遍布万里海疆,军旅人生灿烂辉煌。然而,2008年,他退休后,才过了两年自己可以支配的休闲生活,爱妻罗卡的健康,却像飞机出了重大故障——垂直下降。
老红军的女儿罗卡,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热爱解放军,1971年入伍,成为海军广州疗养院的白衣天使。后来,她和天之骄子飞行员王锦平相识、相知、相恋。那个年代,他们没有卿卿我我,连散步都不好意思拉手。他向她表白:“我一辈子对你好”。她也向他表白:“我对你好一辈子”。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热恋三年,结婚了。为了支持丈夫飞行事业,罗卡1980年毅然离开广州,来到东北某县城附近的丈夫身边。飞行员是个高风险职业,罗卡想方设法保证他一门心思做好工作。他们有了儿子后,罗卡不让他分心,基本把家务事承包了。她用爱把王锦平托上蓝天,用情激励他克服难关。
罗卡管好小家,本职工作也很出色。飞行学院第十三届党代会,王锦平和罗卡双双被选为党代表。

然而,世事难两全。2010年,庆祝海军飞行学院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罗卡参加演出排练时,细心的王锦平感到一向活泼有序的妻子时而乱步,时而串位,几次“犯迷糊”。王锦平赶紧带妻子到住地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再到大医院,确诊为早期阿尔兹海默症。阿尔兹海默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王锦平的心蓦地一沉,仿佛掉进了无底的黑洞。她才57岁呀,怎么得了这种病?他四处求医,一路寄托希望。他翻书、上网,不寒而栗——这种疾病,全世界还未找到病因,没有有效治疗药物,没有成功治愈病例,患者病情会不可逆转地加重。唯有多交流,激励她语言;唯有多陪伴,呼唤她行动;唯有多关爱,温暖她心灵。唯有这样,才能延缓病情发展。
王锦平加倍努力。
罗卡爱山水,他带她到多处旅游,谈天说地;罗卡爱美,他配合她梳妆打扮,常换漂亮衣服;罗卡爱整洁,他独揽家务,处处擦拭得干干净净。而罗卡的病情仍日益加重,逐渐丧失语言能力。不能心连心,那就手拉手。人们常看到王锦平牵着罗卡的手,每天在家属区散步,一刻也不松开。
曾经像雄鹰一样傲翔篮天、开朗健谈的王锦平,在没有交流的“二人世界”里,倍感压抑。夜深人静,听着妻子均匀的呼吸,思绪万千。他想妈妈,心里有话要对妈妈说。但妈妈年纪大了,不能打扰她;他想儿子,要对儿子说,但不行。儿子工作忙,不能分他心……
终于,有一次战友聚会,他思来想去,破例没有谢绝,带罗卡参加。她坐着不动,一声不吭。大家看着这对恩爱夫妻,回想他们过去朝气蓬勃的样子,禁不住感慨叹息。见到无话不说的战友,感受着大家关心和安慰,王锦平鼻子发酸,埋藏在心底的痛苦突然爆发:“我什么都好,我,我,我就是孤单啊……”
擦干眼泪,他又对大家说:“你们放心,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照顾好她。”说罢,端起饭碗习惯地给妻子一口一口喂饭喂菜。
医学界认为,陪护老年痴呆症病人是“最漫长的告别仪式”。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难熬的就是孤单。专家建议陪护者应经常轮换,以免自己精神健康也出问题。但王锦平做不到:罗卡是我战友,我深爱的人,唯有我才能最好地照顾她。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感到孤单、憋屈?他反思战友聚会时失态的那一刻,是自己没有调整好心态啊!
心态,即心理和态度,就是人面对各种际遇所呈现出来的想法、情绪,归结起来,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心态好!
“人,活着为什么?”他问自己。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活着是为了党的事业、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需要时不惜献出生命。退休了,全职照顾生病的妻子,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全心全意,就不会感到孤单。
十二年来,尤其是近四年,罗卡已没有意识,不能说话,王锦平一如既往精心呵护。

每天,抱她起床,给她穿衣,给她梳头,给她刷牙,给她洗脸,给她擦面霜。
每天,按时按点,喂她喝水,喂她饭菜,喂她水果,给她洗脚,帮她排便。
每天,叫她名字,对她说话。按她习惯,调剂三餐。播放音乐,给她拍背搓腿。经常给她擦澡,每月给她理发。时时特别小心,防她凉着,防她热着,防她呛着,防她摔着……防她再生其他疾病。室内十多盆开放的花,碧绿的草,娇艳、温馨,让人心境好。
不能心连心、手拉手,那就魂相依,魄相守。王锦平已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准备,终身陪伴每一天。不让她受委屈,不让她有难堪。爱到最后还是爱,蜡炬成灰泪始干。他要让妻子活得和正常人一样舒适、体面,兑现热恋时“我一辈子对你好”的诺言。
生活好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王锦平笑对生活,笑对妻子,高尚的道德品格,受到老战友们一致赞誉。海军飞行学院老院长称赞王锦平:过去是功勋飞行员,现在是功勋丈夫。
王锦平获得如此殊荣,是因为:作为军人,他无限忠于国防事业,鞠躬尽瘁;作为丈夫,他始终尊重病妻生命,守护尊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