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罗学芬老师和俞在柱老师做客本刊QQ作文群,共同主持了一期书法讲座,主题是“硬笔书法的选帖和临帖”。讲座之后,两位老师结合讲座提纲,将讲座主要内容实录下来,并适当做了一些增删,希望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古代名碑帖中汲取营养 ——谈硬笔书法的选帖和临帖 【讲座嘉宾】 
罗学芬(以下简称“罗”):汉语言文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双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虎英小学教师。从教近二十年,主要担任语文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爱好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写作,学习书法二十多年,曾在国家、省、市获奖、参展;现为广东省语言艺术名师工作室成员;近年陆续有文章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热爱教育事业,擅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俞在柱(以下简称“俞”):安徽省含山县张公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委员会会员。 《发展思维语言》等论文获得全国小语会三等奖,另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曾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小百科》《安徽电化教育》《马鞍山教育》《安徽青年报》等报刊。 书法师法钟王,涉猎明文徵明、王宠,硬笔作品散见于《书法报》《语文报》《七彩语文》等,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曾获得“长江杯”大赛入展奖;第六届河北硬笔书法大汇展特别奖;“大洋杯”书画赛铜奖;第一届“笔墨先锋杯”铜奖;第十届浙江省硬笔书法协会“扇面展”二等奖;“庆祝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大赛入展;“贝壳网”书法赛一等奖;《语文报》粉笔字网络展五星奖等。 【准备工作】 罗: 首先感谢《小学语文教学》以及郭主任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接到郭主任给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思考,书法的范围非常广,我将从何处入手,才能让老师们真正有所收获? 于是,我向语文领域的专家当面请教: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写字水平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专家答复:教会老师们学会欣赏、学会辨别何为好字,也就是确定先解决认识的问题。随后,我与身边的语文老师进行口头访谈,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书法微信群里的老师们对于书法和硬笔书法的探讨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书法认识的问题,首先是选帖和读帖的问题。要想写好字,先要选好字帖,然后要学会临摹,而临摹离不开读帖。于是,我便通过网络和俞老师进一步商量讲座的主题和提纲。 俞: 说实话,接到任务,我很有压力。因为对于硬笔书法,我基本上属于爱好者一类,谈不上专业的。通过与罗老师交流之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主讲硬笔书法比较好。因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直接的目的便是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 罗: 俞老师非常谦虚,俞老师的硬笔书法在全国各级各类赛事中屡屡获奖。其实,在选择从硬笔书法还是广义的书法来讲选帖和临帖,我也犹豫过。在我们的提纲初稿出来之后,我请教过郭主任,郭主任回复我说,现在语文教师的关注点大多应该还是在实用书法的角度,也就是硬笔书写的问题。于是,我们将本次的主题最终确定为《谈硬笔书法的选帖和临帖》。 【网研现场】
话题1:为何学习书法 罗: 首先,我们一起来梳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是为了写一手规范汉字?还是为了增加一项业余爱好? 俞: 根据我的理解,学习书法,一方面是提高自己,让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书写时更有信心、有方法。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书法的爱好,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作为国粹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常练习书法,可以提升自身的气质修养,因为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文学、历史、美学、哲学、文字学等知识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如古代的经典书论《书谱》,其文思缜密,言简意深,不仅仅是一本可供临摹的书法范本,也是一部著名的书法论著,同时也是语言优美的骈体文,在学习《书谱》的同时,个人的文学、美学等综合能力都在得到提升。其他理论书籍,如《魏晋南北朝美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在阅读后,除了对书法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外,书中本身所包含的历史、哲学等同样让人深受启发。 罗: 是的,天下第一行书之一《兰亭序》,本身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反复的临习中,自然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过,我们回到今天“硬笔书法”这一主题——带着学习书法的不同目的和追求,我们在选择学习的字帖时就会有所侧重。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何种目的,写写毛笔书法,还是有必要的,我引用当代著名书法家卢中南老师的话——有了毛笔的根基,再写钢笔就水到渠成,小菜一碟了。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俞: 是的,“软硬双修”是目前国内书法界比较流行的做法,像田英章、荆霄鹏等都是全面发展的书法家。 话题2:为何辛苦临帖 罗: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书法作品图片: 
从我给大家选择的书法作品欣赏来看,卢中南和田英章,他们是同时代的知名书法家,他们都学习欧楷著世,都曾拜注明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师。但是,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具体从他们两位的写的“长横”来看,从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不同。再一一对比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的“乎”的“长横”,无论从形状还是神采,都有相似之处。 
为什么在对比当代两位书法家的“长横”,我们作为非专业人士,都能看出不同呢?我们常听说,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实,练习书法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唯有临摹传承下来的名碑名帖,方能真正从中汲取营养。 俞: 众所周知,古代的名帖都是历经大浪淘沙,经过重重考验而得到公认的,倾注了书家的毕生心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作为后人,我们只有从临摹古帖开始,才能掌握基本的笔画技巧、高超的章法布局,正如清代名家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当然,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总是喜欢“自创”,随意写,美其名曰“个性”——这样的所谓“书法”被称为“江湖体”,是不入流的。所以,初学者除了临帖,别无他法! 话题3:如何高效临帖 俞: 《易经》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也说明我们学习书法,也要从临习经典名帖入手。意思是我们临帖必须眼界要高,重视神韵。 临帖,须先认真读帖,例如《九成宫》与《黄庭经》中“三点水”的写法就截然不同,前者用笔刚毅,第二点变成近乎垂直的竖,而后者的“三点水”写法温婉秀丽。 
再如《张猛龙碑》用笔方笔居多,而《乐毅论》方圆兼蓄,圆笔居多。认识了诸多名帖之间的差别,就能有的放矢,准确把握字体笔画、章法,从而提升临帖效率。
罗: 是的,先学会读帖,从一种字帖的笔法、结构、章法入手。刚开始拿到一本字帖,可以阅读字帖上后人的分析或者介绍,一边阅读,一边理解;然后,结合字帖中的具体范例来领悟。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才动笔临写。 
话题4:硬笔书法选帖 罗: 我们选择字帖时,因人而异。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用笔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出发。无论是选择古代碑帖,还是现代的字帖,首先从选择最适合最实用、最易上手的字帖,然后集中一段时间来练习。那么,在这方面,我们听听俞老师在硬笔书法选贴方面的详细介绍。 俞: 对于硬笔书法的选帖,我个人认为,这里牵涉到三个层面: 一是,究竟学习现代的还是古代的?不能说,现代的字帖一无是处,田英章、卢中南等名家都在硬笔领域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他们的书法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于一门心思仅仅想写一手漂亮、规范字的老师们来说,可以选择现代名家的字帖临摹;而对于想进一步发展的老师来讲,应该选择古帖,因为通过临习名帖,追根溯源,系统学习,可以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 
二是,选择唐楷还是其他楷体?我个人认为,唐楷注重法度,自身建立起了严谨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艺术规范,适合初学者,但颜体、柳体不太适合硬笔,可以选择欧体,因为欧体笔画方正,接近硬笔运笔,田英章就是从欧体领悟到著名的“田体”。 不过,唐楷容易固定化,从参赛的角度看,也很难入评委的眼,所以,要想深入学习,可以参考魏晋小楷,或者文征明的小楷、赵孟頫的《洛神赋》,不一而论。如果是行书,可以参考《集王圣教序》《落花诗》等。 三是,楷书一定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吗?很多人都有个误区:学习书法都要从楷书开始,其实不然,魏晋以前不是也出现了一批书法巨匠吗?所以,一切都因人而异,每人的起步都不一样,或楷或行或草,不必拘泥。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从楷书开始,启蒙阶段必要的规范还是要的! 罗: 是的,俞老师讲得非常明白易懂。不过,楷书,尤其是唐楷,结构严谨、遵循法度,用笔力求中锋。从楷书出发,我们能够创造出尽可能合乎美的作品。所以,有的书家认为学好楷书,其他字体触类旁通,从而强烈建议从楷书入门。但同时也有书法家主张,从行书出发,“既可以通楷,又可以通草”。而我则认为,学无定法,贵在有法。因此,从哪一种书体入手,从哪一家楷书作为入门,并不是绝对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从古代名碑名帖入手。我们下面,是我和俞老师查阅很多资料,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以朝代为主线,收集整理入门字帖: 三国 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临本)、 东晋 王羲之《黄庭经》、《临钟繇宣示表》、 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隋 《董美人墓志》 唐 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的书法 唐 钟绍京 《灵飞经》 宋 苏轼、米芾、黄庭坚、赵佶 元 赵子昂 《汲黯传》、《道德经》 田英章硬书字帖 卢中南硬书字帖 司马彦、李放鸣、荆霄鹏(田英章的学生)等, 大家可以在书店仔细看看,有的字体平稳一些、有的字体欹侧险绝一些,有的字体舒展一些、有的字体内敛含蓄一些,自己在翻阅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种字体,然后集中精力,坚持一段时间练习,必定会有所提高。 俞老师的硬笔书法是极具魏晋著名碑帖的意蕴,在硬笔书法界也有一定名气。您能结合在自己的情况谈谈您是怎样选帖和练习书法的吗? 俞: 罗老师过奖了。其实,我踏上工作岗位前的书写水平简直是“惨不忍睹”,字写得歪歪斜斜,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与同学相比,总是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工作以后,由于工作需要,便喜欢上书法,一开始写欧体,接着是魏晋小楷,现在接触魏碑、明代文征明小楷,在名家碑帖中浸润,感觉获益匪浅。 话题5:汉字结构分析 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俞老师勤学习肯专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学会读帖、临帖,今天我们也来讲讲汉字的结构特点,以下,是我们两位老师收集整理出来的关于汉字书写的一些资料,共大家参考学习: 1.正:正就是要把字写得端端正正,这是写字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包括: 横平竖直重心稳 边竖倾斜对称美 斜中求正重心美 
2.匀:计白以当黑,匀就是汉字的笔画在书写时注意平行等距、布白均匀,比如:横画要写匀,如真、垂等字;竖画要写匀,如世、川等字;撇画要写匀,如兹、彩、劣等字。 
3.中宫紧收:中宫紧凑又叫内紧外松,相反地类型为中宫空灵,又叫外紧内松。
中宫,有时并不在字的中间位置,有时会靠上、靠下、靠左、靠右,因此还把这样的中宫叫做“活中宫”。 4.收放有致:横多的字,最长的横只会有一个;竖画多的字,最长的竖画也只有一个。 
5.错落有致:此处的“致”依然为有情趣的意思。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字也是如此。 6.穿插避让:包括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穿插避让。 
7.依形造势:这就是说长形的字就要写长(身),形的自救要写扁(血、而、尚),字形小的要写小,字形大的要写大(蜜),字形圆的要写圆(香),三角形(之)。 以上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如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同时,通过今天的分享,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知道如何选帖,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知道读帖究竟读些什么;在临帖时,如何从笔法、结构出发,从古代名碑帖中汲取营养。“千里之行”,始于临帖,希望老师们认真临习字帖,从“形”出发,最后逐步做到“形神兼备”,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