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从唐朝火到现在的“思乡诗”,其中两句,惊艳诗坛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在一千多年前那个没有电脑,又没有云盘的时代,每一首诗流传下来都尤为不易。

唐代诗歌那么兴盛,我相信,我们现在能读到的诗,也就占唐代原有诗歌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我们今天能看到唐朝的那些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晓汲清湘;看诗人们记录下千里莺啼、万里云罗、百尺危楼、一春梦雨;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哭呼昭王、笑问客来,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运。

因为有太多好诗埋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比如号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要不是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侥幸收录,我们没准看不到这首诗。

还有韦庄那一首非常珍贵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在近代敦煌石室才发现,要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有这首诗。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现在还可以读到五万余首唐诗。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这一首诗,就是这五万首唐诗其中的一首“思乡”诗,它能从唐朝火到现在,其中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惊艳诗坛,安慰世间多少惆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有多火呢?

据说当时的宰相张说亲自书写并将其悬挂在政事堂上,成了天下文章的楷模;

100多年后,有“唐朝最后一位诗人”之称的晚唐诗人郑谷,对这首诗也是推崇备至,说下“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的盛赞之语;

明代学者胡应麟更是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当作初唐和盛唐界限的标志。

历代比较重要的唐诗选本中都有这首诗,唐宋明清皆有文人评价这首诗,而且多是溢美之辞。

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即使是千年后的今天,说到积极向上的“思乡诗”,很多人也是会想到这首《次北固山下》。

诗的作者王湾,留下的资料不太多,我们根据各种记载,仅仅只能得知他是开元初的进士,大概出生于北方,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写下很多关于江南山水的赞歌,可惜的是作品大都失传了,《全唐诗》中他的作品也仅仅十首,而这首《次北固山下》便是他最好的作品。

全诗他虽是抒发思乡之情,却一改往常“乡愁”的多愁善感,反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题中的“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句就以对偶句发端,加上互文的写作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清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交代了地点,说明起因,还紧扣诗题。

旅客行舟停泊之处,一派青山好水、碧波荡漾,如此清新开阔的景象,无形中便消弭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这也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接着的颔联两句继续写景:此时正值春潮涌涨之季,放眼望去,浩渺的江面似乎与堤岸齐平了,这也让船上的人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远。此时江上无风,船帆高高挂起,正和和江面垂直。

用“平”、“阔”、“正”、“悬”四个看似平凡简单的字眼,将恢宏壮美的春水初涨,格调阔达大江直流,还有水面风平浪静的画面描绘得如在目前。

简单一句,就能创造出了这么深远阔大的艺术境界,可见诗人炼字功底之深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两句,是脍炙人口妙绝千古的一句了,最受后世推崇。

残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旧的一年未过,但春意已经扑面而来。

一个“生”字,一个“入”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十分自然又旺盛的勃勃生机,又能感受到匆匆不待的时序交替。

这一联蕴含着一种非常有意义生活真理,那新生的美好事物肯定会代替旧物旧秩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也难怪经常有人会将这两句当成盛唐气象的代表。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前面都没有写情,尾联遥应首联“客路青山外”开始抒情。

出门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所在在看见北归的大雁,自然想烦劳它经过洛阳时替自己给家乡的亲人捎信。

以一问一答结束了整首诗,一切都是这么行云流水,顺其自然。

全诗“气象高远,情景交融”,尽管诗中也充斥着一缕淡淡的乡愁,但读完整首却是给人积极乐观的感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力量,完全无悲伤颓废的气息。

正是这种力量对后来的盛唐诗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难怪乎这首诗火了一千年。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