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观察 |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skysun000001 2022-12-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宇宙很奇妙。“三体人大战阿凡达”没有发生在他们同属的半人马座α星,而是在地球上演了。动画片《三体》和电影《阿凡达2》,一边是能让宇宙“闪烁”的高等文明,一边是历时13年耗费4亿美元打造的科幻巨制,“科技”越来越成为影视乃至传媒行业的重要一环。

2022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技术“大年”,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在各大活动中与大家首次见面,甚至有些可以称作“全网皆知”。国产化、移动化、智能化纷纷成为总台技术的关键词,超高清、超便捷、超真实的观看体验更是深入人心。

图片

在“思想 艺术 技术”创新融合的指引下,在“5G 4K/8K AI”战略格局下,技术和节目已经成为总台腾飞之两翼,持续推动总台高质量发展。今天,观察君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总台这一年的重磅“黑科技”都有哪些。

超高清、菁彩声

视听盛宴国产造

今年是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开花结果的重要年份。随着1月底CCTV-8K超高清频道的正式开播,8K信号在全国100多块地标大屏和部分城市的有线电视网上先后播出虎年春晚和北京冬奥会的数十场赛事,超高清已经完全开启了落地应用。

图片

特别是在冬奥会上,总台实现了从转播、传输、分配到多地大屏幕实时呈现的8K超高清直播,观众真正意义上看到了原汁原味的8K赛事。而且在这条通路上,无论是播出平台的核心设备和系统软件,还是IP集成分发平台的服务器、码流分析仪和终端管理软件,甚至是超高清信号编码标准和解码终端,都在总台引领下,实现了装备的国产化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

图片

上海国际传媒港“百城千屏”运营管理平台调度现场

频道开播“从无到有”,春晚冬奥“从前到后”,中秋晚会的8K超高清则可以称得上“从有到优”:全国270块大屏直播,并且首次应用了国产三维声技术“菁彩声”。

“菁彩声”的体验到底好在哪?除了比传统环绕声多了纵深感、沉浸感,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接受使用者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比如在观看世界杯时,某队球迷可以选择将本方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拉”到自己耳边,而把对手的加油声“推”到远处。

图片

这项目前最让人赏心悦耳的音频技术在前两年还被个别国家垄断,仅2021年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三维声、环绕声的终端授权费用就高达数亿美元,国内电视、机顶盒、网络机顶盒、手机等大多数终端设备需要终端授权,甚至有外国公司借此抬高合作门槛。

面对这样的境遇,自主研发成为了我们唯一的出路。直到今年,由总台牵头研发和制定的国产三维声技术及标准终于圆满完成首秀,且在多项权威主观评价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

沉浸式、“特种兵”

虚实结合有奇招

沉浸式体验被认为是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扩展现实(XR)实现了虚拟场景、虚拟元素与真实人物的互动。

比如在虎年春晚创意舞蹈《金面》中,在XR中加入了人体骨骼绑定系统,配合AI多模态动态捕捉,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青铜大立人”文物得以与现代人共舞;“5G XR”则让身处两地的主持人可以同镜互动,形成一种全新的节目效果与制作模式。

图片
图片

虎年春晚《金面》中青铜大立人处理过程及效果

另一方面,增强现实(AR)技术与节目的融合亦趋于完美,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用“次世代”引擎,前景布置的涟漪水面成为了舞蹈的一部分,简约而又天人合一,极合“朱颜不老画中人,绿酒追欢梦里身”的意境。而利用AR技术呈现出的大雪花和中国结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诗性与时代感,这也是人类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闭幕式的直播中应用AR技术。

图片
图片

虎年春晚《只此青绿》节目效果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

除了有“虚”拟技术,更要有“真刀实枪”。今年在各类大型活动的直播、拍摄中使用的特种设备可以说实打实的好用。比如在北京冬奥会上被全网谢谢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猎豹”,就是由总台研发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国产骄傲。

图片

关键部件全部国产的“猎豹”运行速度最高可达25米/秒,能够与运动员同步高速运行,跟踪拍摄画面展示赛事魅力。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对“猎豹”同样高度赞赏。

一直以来,总台都非常重视节目制播中的节能降碳,在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事直播中,两辆由总台自主集成改造的绿色环保转播车正式投入使用。

图片

由于转播车需要时刻在运动员前方不远处保持工作,且对动态拍摄、讯道切换、信号传输等要求较高,因此对动力需求较大,以往柴油动力车排放的尾气会给运动员造成一定困扰。而电动转播车不仅减少了污染,也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比赛环境,充分展现出技术向善的理念。

云媒体、5G 、智能转写

节约成本效率高

在国际奥委会刚刚颁发的“奥林匹克金环奖”中,总台CMG媒体云获得“最佳可持续管理奖”金奖,为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化的全新模式。北京冬奥会期间,CMG媒体云在广播电视中心部署了边缘节点,就近支撑了转播现场50台超高清工作站的制作需求。

基于全素材、高安全的云上资源库,CMG媒体云的WEB剪辑、云剪辑APP、移动云非编等一系列移动化编辑制作工具满足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媒体节目的制播需求,打破了传统节目制播的地域局限,推动直播业务进入更高效的云端协同时代。

图片

CMG媒体云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有效控制和节约设备成本、运输成本。采用统一后台集约化方式部署,生产资源的统一共享和生产能力的弹性调配成为了可能。5G网络传输也降低了线路使用成本,使素材可以在多个区域高速流转。

说起5G技术的媒体应用,总台可是认真的:2022年首次实现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进行超高清节目超长距离、长时间稳定直播;在冬奥火炬传递过程中全程使用5G技术实时回传4K超高清视频信号,成为业内5G媒体技术应用在长时间、单区域多路高画质稳定回传的首个典型应用案例;首次使用5G网络和超高清技术助力马拉松赛事转播,实现了基于运营商5G公共网络在公共区域便携传输和轻量制作;首次在直播中应用5G技术进行直升机航拍信号传输;首次使用700M频率5G移动网络对珠峰冲顶及科考进行全过程新媒体直播……

图片

按照“轻量、移动、云化”的新媒体技术路线,总台5G媒体应用以“拎包就走,开机即用”为理念,集移动采集、便携横/竖屏制作、灵活传输为一体,逐步辅以XR/AR AI技术,为节目制作制播提供支持。

另一项深受业内人士喜爱的技术就是总台开发的智能语音转写系统了。以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引擎为基础的它,结合超实时分布式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实现了人机耦合的自动化字幕生产。该系统具备多语种节目内容制作能力、声纹识别区分说话人功能、实时转写功能、智能降噪功能等,并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字幕制作效率比传统制作平均提高3倍,结束了几十年“拍”字幕的历史。

图片

智能语音转写系统首创了基于广电字幕特征的自动断句模型和方法,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文本语义、内容特征、屏幕字数要求,对字幕断句的模式进行建模,大幅度提升了实际业务中的断句准确率。

在对字幕文本句子进行拆分、合并等操作时,字幕文本时间信息还可以自动跟随,通过智能语音技术与最短编辑距离算法实现字幕与语音内容的时间码自动匹配对齐,提高字幕编辑调整的效率。

图片

今天,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引擎。总台也将继续勇攀高峰,了解技术、研发技术、利用技术,以技术进步激发内容创作,引领媒体技术发展潮流!

总监制 ▏徐   进 杨   华 张利生 窦小文

监   制 ▏徐朝清 闫   爽

主   编 ▏徐   克 张亚东

编   辑 ▏张思琪 张   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