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楼 秋风楼 山西万荣县荣河镇的旅游景点 ![]()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东郡汾阴县,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 秋风楼 据《史记·孝武本纪》及《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时刘彻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财政危机。西汉王朝无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全盛高峰。但他的雄才大略,还要打通西域,开发西南,平定南越和东越,振威名于世界。 这次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当时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还下令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 秋风楼 地理环境 秋风楼一带是秦晋枢纽,常有帝王祈谷,历代名流学士在此吟诗作赋颇多,唐代王勃、杨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代表是汉武帝《秋风辞》中的“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楼所处的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部,黄河东岸,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西濒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与临猗县、盐湖区相连,东峙稷王山与闻喜县相接,北有峨嵋台地与河津市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52″-110°59′40″、北纬35°13′45″-35°31′40″之间。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 ![]() 秋风楼所在的后土祠 文化活动 雕刻 秋风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 碑石 ![]() 秋风楼 辞赋 ![]() 秋风楼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建筑特色 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宽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二层的一块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08:30~18:00 门票价格 门票:40元 楼票:10元 交通指南 太原方向 ①火车:从太原方向乘火车至运城,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②汽车:太原方向—大运高速—闻喜—闻合高速—荣河镇 ③飞机: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乘飞机至运城关公机场,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北京方向 ①火车:从北京方向乘火车至运城,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②汽车:北京方向—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大运高速—闻喜—闻合高速—荣河镇 ③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飞机至运城关公机场,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郑州方向 ①火车:乘火车至三门峡转运城,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②汽车:郑州方向—连霍高速—运三高速—运城—河运高速—高村乡—闻合高速—荣河镇 ③飞机: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乘飞机至运城关公机场,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西安方向 ①火车:从西安方向乘火车至运城,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②汽车:西安方向—西潼高速—运风高速—运城—河运高速—高村乡—闻合高速—荣河镇;西安方向—西禹高速—韩城—河津—河运高速—高村乡—闻合高速—荣河镇[1] 参考资料 [1] 山西万荣秋风楼 · 中国园林网[引用日期2014-0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