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三章 配合琼崖纵队三大军事攻势的斗争

 哈哈狮的信箱 2022-12-30 发布于广东

1947年下半年起,全国解放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则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至1948年下半年,解放军在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的基础上,取得济南战役的胜利。接着,相继举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在琼崖,形势也正在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国民党方面韩汉英接替蔡劲军掌管琼崖军政大权以后,在琼崖纵队的沉重打击下,被迫把大部兵力用于防守城镇,国民党统治的区域仅占全琼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而琼崖纵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拥有3个总队7500多人的兵力,另外还有总人数1400人的地方武装和1万余人的民兵队伍。全琼成立了4个专员公署和21个县政府及1个特别区,在全岛广阔乡村和部分城镇行使权力,控制的解放区和游击区占全岛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人口约占全岛的五分之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琼崖解放战争已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琼崖国民党军队已被迫转入全面防御,琼崖纵队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89月至19497月,中共琼崖区委根据中共中央九月会议精神,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场、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加速琼崖解放的进程,实施了“进攻、发展的战略方针”,领导琼崖纵队先后发起大规模的秋、春、夏季三大军事攻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写下了琼崖革命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在三大军事攻势作战的过程中,各地党政组织积极发动群众踊跃支前,有力地支援了琼崖纵队主力部队的作战。   

注:①即琼山、文北、文南、琼东、乐会、万宁、定安、澄迈、临高、儋县、琼澄、新民、海山、琼中、保亭、乐东、白沙、昌感、陵水、崖县、榆林县和府海特别区。

②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华南各地敌我斗争概括和特点》,19497月。

一、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根据中共琼崖区委第二次执委会议的决议精神,于19488月重建了中共琼澄县委,配合琼崖纵队的战略反攻。此时,在府海周边,同时有琼山县、琼澄县两个县委以及中共府海特别区委。

    由于琼山二区与琼山县东部联系不便,澄迈三区工作基础薄弱,也尚未建立民主政府,中共琼崖区委决定将琼山二区和澄迈三区合并,组建中共琼澄县委和县民主政府。管辖范围包括原琼山二区的石桥、二尊、雷东、东苍、雷北、东占等7个乡,原澄迈三区的白莲、美安、美党、安仁等4个乡。琼澄县实行党政建制统一领导,陈介山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组织部长李永海兼任县政府一科科长,经济部长李作标兼任县政府二科科长,周密任县政府秘书,林景秋为县教育科长,钟基雄为民运科长,周利章为县常备中队队长,副队长为王亚红,指导员为周利益,县妇联主任为陈玉珍。还设立军事小组,由陈介山、周密、何敦锦等3人组成。

    中共府海特别区委和中共琼澄县委建立后,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权建设,对巩固和发展羊山地区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开辟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军参战、筹粮筹款,支援大军渡海解放海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琼山县委与府海特别区委先后在演丰、儒万山、羊山等地举办了几期区、乡党员干部训练班,进行形势教育,进一步树立“美蒋”必败、人民必胜的信心。并且,依靠这批骨干大力进行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工作,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发动青年参军参战,掀起空前的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群众运动高潮。

1948年底至1949年初,琼山二区先后向琼崖纵队输送70余名青年参军。二区常备中队也扩增到40人,不久编入琼崖纵队部队,称为铁锋队,队长冯业兴,指导员冯业炳。咸来、永兴、金堆、新马、三江等5个乡将50余名青年输送给县委,由县委将这批青年组织成区的武装队伍。1948年下半年,县委在各区、乡召开动员大会,举行参军竞赛以及动员慰劳与欢送,很快动员700余名青年参军到前线,献出步枪350支。据统计,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底,琼山县动员参军到前线的有1000余人,参加地方武装的有200多人。全县到处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上前线”的动人场面。三区茄芮乡一位50多岁的王姓农民,有三个儿子,长子在家耕种,次儿、三儿在学校读书。参加动员青年参军大会时,看见许多青年纷纷报名到前线,深受感动,跑到学校把老二叫回来送到民主乡政府报名参军。云龙乡丁姓兄弟两人,兄19岁,弟16岁,靠务农度日。兄弟两人都想参军,相持不下,两人相互隐瞒,各自报名参军。结果,兄弟两人在部队相遇,约定等打败敌人后才回家赡养父母。

    1948年底,琼崖纵队秋季攻势胜利后,府海地区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决心为解放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中共琼崖区委1113日发出的《关于做好新战役准备工作的通知》,府海特别区委、琼澄县委、琼山县委和县政府通过充分准备,利用各种形式,从人力、财力方面支援春、夏攻势战役的作战。

    (一)开展“一颗弹”运动。1949年初,在琼山县、琼澄县广大解放区开展“一颗弹”运动,把每人捐献一颗子弹的任务落实到户到人,有子弹的出子弹,没有子弹的出钱代替。民主政府也把任务派到国民党乡府人员和军队家属,敦促他们缴交。琼山四区咸来乡大尼坡村的拳术师傅郑兰卿捐献了100颗子弹。当时,每个乡平均捐献子弹七八百颗,有力地支援琼崖解放战争。

    (二)开展借粮、捐粮运动。当时,在琼山全县掀起借粮捐粮高潮。三区永大乡在五保、六保的吴村、范头、罗群、龙马等村一带设点,咸来乡在美桐、咸来、福泽、水沟一带设点,筹集粮食。每个点大约筹集粮食10—20石,有些以钱代粮。各村借粮捐粮运动中还搭台开展群众竞赛,大致坡范头村的陈文杰在竞赛会一次就捐献一石五斗米。二区以乡为单位发动群众捐款购买军需品和粮食。涵泳村捐献光洋350块,塘柳村捐献光洋200多块,仲宅坡村捐献光洋105块、大米750斤。在仁里、儒万山设立储粮点,没有粮食的地方则收取代金。琼山的群众听到捐钱捐粮支援部队作战解放家乡的消息后,宁愿自己少吃,或吃杂粮,也要把节省下来的粮食留给部队。

(三)购买武器弹药支援解放区。在海南岛上,琼崖纵队长期孤岛作战,武器弹药十分缺乏。中共琼崖区委一方面自办军工厂,生产武器弹药,一方面指示府海城市地下党组织从敌人手中购买军火及各种军需品。从19481月起,中共海口东区委派王山、陈友在海口设立固定的军火收藏转运站和传送联络点,有东排溪姐住宅,设在海口居仁坊8号(今新华路58号),由周琼英、吴多祥负责。这个点收藏的军火转送西线解放区(即从海口、秀英至丰盈、马村);王炳南住宅,设在海口居仁坊2号(今博爱南路2号),由王炳南负责,转运军火至东、西线解放区;郑苓住宅,设在新民西路76号(西门芳记)楼上,由郑苓、卢藻阳负责,把购买来的军火转到秀英书场吴法达处,再转运西线解放区;黄奕深住宅,设在海口水巷口的九八行,由郑苓、王山、周琼英负责,主要是收藏、包装和押运军火往东线解放区;秀英书场站,直接将军火转运丰盈、马村、羊山及北海等地的转运站,再送往解放区,由吴法达负责,曾秋桂、柯启存、吴祥龙、郑善琚等做联络工作。   

中共琼山县委和澄迈县委分别开辟东、西两条军火运输线,用两辆汽车运送军火等物资;西线自丰盈经秀英到海口,车站在海口民乐茶店前,司机洪宗知兄弟俩;东线自曲口经演丰至海口,汽车老板黄奕深,司机姚甸茂和林道新,车站在民乐茶店附近。中共海口东区委派符川在市内负责联络工作。

    中共府海特别区委成立后,继续抓紧购买军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48年到海南解放,海口地下党组织购买的军火、物资计有:陈友从海口军警督察处一名组长处买到一支驳壳枪和一批子弹;从国民党中统海口办事处一名组长处买到一批雷管;从琼山县自卫大队一名队长处买到1支加拿大手枪及一批七九步枪子弹;从海口机场机械修理部少尉排长曹生处买到2000斤炸药、手榴弹几百颗,子弹和雷管一批;从海口机场空军站长处买到2部电话机、1门迫击炮、几千米电线、一批子弹和雷管;从国民党三十二军一名副团长处买到几千个雷管和一批武器及子弹;王山、陈友、郑苓等先后买到子弹几万发、炸药3000斤、雷管4万个;陈德全通过打入国民党第九区行政专员公署弹药库当管理兵的中共地下党员,先后买到子弹3万发,炸药、雷管、军用电线一批;黄春等多次从海口机场买到大批炸药,装在棺材里运送出去;曾桂琴通过翁妚利介绍,在海口富兴街购买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等等。地下党员吴成仁、蔡寿鸿、符开福、王山、陈友负责将买到的军火伪装,躲过检查,安全地运到解放区。后来,王青支部的黄志、黄春、吴泉等也参加军火运送工作。

    中共琼山县三区委还派出武工队到海口夺取武器,运给解放区。1949年秋,琼山三区委委员符国道获悉国民党某部送机枪4挺、驳壳枪2支到海口长沙坡(今海口粮食加工厂)修械所修理,布置林泰宽、张光时、唐辉耀、“妚肥仔”等5名驳壳班战士,化装进入修械所,智取机枪4挺、驳壳枪2支和其他军需用品。

    1949年春,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在紧张地筹备,中共琼崖区委妇委书记、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刘秋菊病倒。824日,在五指山解放区毛贵乡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全国妇联来电悼念,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妇联筹委会联合组织了悼念活动。刘秋菊是琼崖革命妇女的杰出代表。她智勇双全,是一名威震敌胆,被广大群众传颂为传奇式的女英雄。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做群众工作、情报工作,还是参加武装斗争,她都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沉着、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为了琼崖革命事业和妇女的解放,历尽艰苦、不屈不挠而奋斗终身。

注:①陈介山(1916—1991),海口市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独立队组织股长、中共琼山县二区委书记兼区长、中共琼澄县工委书记、琼澄县委书记兼县长。海南解放后,历任琼山县副县长、县长、中共琼山县委副书记、中共乐会县委书记、海南行署文教处副处长、中共海口市委秘书长、海口市委副书记、海口市副市长、中共海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1991年病逝。

②刘秋菊(1889—1949),海口市塔市乡福云村人(今属桂林洋农场)。1926年参加府海地区农民运动,任乡农会委员。1927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交通员。19285月被捕入狱,19305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历任中共琼山县委委员、区委书记、琼崖区委妇委书记、特委委员、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委员、琼崖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等职。

二、袭夺国民党军据点

    1947年下半年开始,琼崖解放区各级党组织一方面领导军民英勇作战,狠狠打击敌人;一方面派出地方武装,袭击国民党军,牵制敌人,配合琼崖纵队战略攻势。

    消灭国民党自卫队长谢家河。谢家河是国民党琼山县东新乡自卫队长。中共琼山县委决定由海口东区工委组织驳壳枪队除掉他。1947713日,王海支部的成员化装行动,由苏庆河指挥,在东新乡蔡店中击毙谢家河,缴获短枪1支。在战斗中,苏庆河牺牲。袭击东新乡自卫队,击毙谢家河,轰动整个府海国统区,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扭转了东新乡对敌斗争的局面。

    夺取国民党军火船。194711月间,国民党军一艘帆船停泊在沙上港,船上装满军火。海口东区工委决定夺取这只帆船,琼山县委派一个驳壳班配合行动。王海支部派王文新化装小商贩到沙上村侦察路线、地点和潮汛等情况,选好舵手。15名党员化装成船工接近敌帆船,迅速冲上去制服敌人,把船驶回演丰红树林里,缴获布匹和军火一大批。这一消息传到海口,群众很受鼓舞。

    在琼崖纵队开展秋季攻势中,中共琼山县五区的地方武装和琼崖纵队独立团两个营开展政治攻势,迫使中税乡国民党自卫队约30人撤出中税据点。这个据点被捣毁。琼崖纵队独立团团长郑章率部拔掉国民党文胜炮楼、天罗湖据点,缴获长短枪10余支,打死顽抗的班长,其余全部俘虏,并将炮楼烧毁。迫使国民党禄马、中税乡公所不得不撤出。独立团副团长张发华率独立团一部,摧毁七星坡炮楼,缴获100多支长短枪、5挺机枪和一批弹药,以及一些其他物品,歼灭炮楼里的国民党守军五六十人和国民党乡公所人员,副乡长和二保、三保的保长逃跑。七星坡据点被拔除后,使这一带地区变成一个小解放区。后来,北区地委迁到这里,领导和开展迎接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工作。

    19481023日,在琼东北一带活动的松江队攻占塔市,全歼国民党守军,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5支。接着,又袭击文昌县铺前墟,全歼该墟警察局,毙伤敌10余人,缴枪8支。

    10月,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冯尔迅根据北区地委的指示精神,决定袭击在府城的国民党琼山县警察局,由三区委委员兼新林乡党总支书记、乡长符国道负责指挥这次行动。符国道率领丁壮英、甘昌明、林志光、陈宗兴、陈虾三等6人,潜入府城,偷袭国民党琼山县警察局成功,打死打伤10多人,缴获三八式步枪8支、手榴弹3枚、子弹100多发。中共琼崖区委通令嘉奖参战人员。袭击府城警察局,是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开展的打击行动,给国民党当局震动很大,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国民党琼崖当局将派往文昌“清剿”根据地的一个师调回海口,加强防卫。同时,也把琼山县警察局长撤职,并逮捕入狱。

    1948年间,中共琼山四区道崇乡地方武装配合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八支队,在土桥墟往本立村公路上伏击土桥据点敌军,击毙10多人,缴获驳壳枪2支、步枪4支。同年秋,灵山乡地方武装在儒同村,包围进攻驻扎在该乡的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取得胜利。10月,国民党灵山乡乡长带领10多名乡兵在福同村喝喜酒,琼山县民主政府武装大队在福同桥伏击,打死1名乡兵,其余乡兵逃命。

    同年间,在琼山二区活动的琼崖纵队第一总队挺进大队大队长魏学良带领一个中队,攻打仁里庙据点的国民党保安团兵,捣毁了这个据点。下半年,在梁沙据点四周布设下竹签标语地雷,保安团派兵拔除,被炸死1人,炸伤多人。

    1949年春,在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中共琼崖区委向全琼军民发出“积极行动、扩大秋季攻势胜利成果”的号召,集中琼崖纵队主力部队开展春季攻势。各地地方武装寻机袭击国民党军据点,并逐一将其拔除。

    3月,中共琼山县三区区委委员符国道通过内线了解到国民党在海口市三亚街的武器机械修理厂正在修理4挺机枪和2支驳壳枪。于是,符国道布置唐辉耀等2人为向导,带领吴明新、冯世兰、张光时、林泰宽等6人组成游击队,化装悄悄地摸进国民党武器机械修理厂,一弹不发巧妙地缴获手提机枪1挺、驳壳枪1支、轻机枪3挺,还有其他军用品。

    7月,琼崖纵队独立团14名短枪班战士,化装成华侨商人到国民党塔市乡公所“登记”户口,乘敌人用膳之机,潜入碉堡,当场毙敌2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34支。1228日,独立团又进攻三江守敌,歼击乡长以下76人,缴获轻机枪4挺、长短枪79支。

    1949年上半年,中共琼山县二区区长杨德平、区常备中队队长李家义、指导员周利益等组织武装队伍,在雅咏村口埋下地雷,炸死国民党保安第三团一名副连长。二区地方武装还配合琼崖纵队第一总队挺进大队拔掉东兴、美党、安仁、美城等据点,俘虏敌保甲长几十人,缴获一批枪支、子弹和物资。独立团一营包围一区永秀乡的儒兰庙据点,用炸药爆破炮楼,炸死炸伤一部分国民党军,其余的狼狈逃窜回海口。不久,该据点国民党守军全部撤回海口。

琼崖纵队夏季攻势在乐会县打响,为配合琼纵夏季攻势,7月下旬,中共府海特别区委在三民乡成立挺进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7月间,国民党军1艘装运军火的机帆船,开往徐闻北东港上游山狗吼海面。府海特别区委派驳壳班战士,与徐闻党组织派来的人员一起,截获了军火船,缴获大型电台1部、子弹2万多发以及光洋两水缸。9月,获悉国民党的军火船从这里经过,琼崖纵队予以截获,并缴获军火一批。 

在琼崖纵队主力部队的全面攻势下,国民党各据点守军纷纷撤走,琼北地区的据点被拔除和自动撤走的共有29座,其中在琼山有天长湖、北布、文岭、白石溪、中税、攀丹、咸来、罗群、罗板铺、昌尾桥、向北宅、岭脚市、龙高、四六桥、三门坡、中税、福昌、长昌、禄马坡、马凌沟等21个据点。在各区乡的民主政府和地方武装,为配合琼崖纵队部队开展军事攻势、消灭国民党军、拔除据点及解放海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①冯尔迅(1921—),字子美,曾用名冯尔善。海口市演丰镇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琼山县灵林塔区委书记、琼山县委宣传部长、琼山县委书记、琼崖北区地委委员、北区地委组织部长等。海南解放后历任中共海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海口市法院院长、市委秘书长,国家二机部陕西国营845厂工会主席、副厂长,二机部广州中国亚热带电汛器材研究所(后改为电子部第五研究所)筹建主任、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电子工业部第七研究所所长,远华电器公司董事长。1983年离休。

②符国道(1926—),海口市三江镇咸来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山县咸来道崇联乡党总支书记,中共琼山县一区、三区委员、宣传部长,二区委委员、民运部长,琼崖东北区地委建团工作趴琼山队副队长。海南解放后,历任共青团海南区委书记,中共琼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海口市委副书记,海口市政协主席。

③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八支队,19488月改编为松江支队,19491月改为独立团,团长郑章、政委陈石。

三、加强统战工作

为了配合琼崖纵队三大军事攻势,在府海各地开展军事行动的同时,琼山县各区乡党组织和民主政府积极开展政治攻势,加强统战工作,分化瓦解国民党军,取得明显的效果。

开展攻心战

    发动群众开展攻心战,瓦解国民党军。琼山县各乡村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劝降攻心活动。四区的各乡民主政府,向国民党军政官兵、家属和县、区、乡公所及自卫队的人员写信和发传单,敦促投降,起义投诚,弃暗投明。国民党龙发乡副乡长被争取,为民主政府购买了一批子弹。三江乡国民党据点的一个小队二三十人经过策反,在琼崖纵队部队的压力下,投诚起义。二区的椰子头据点地处交通要道,是沟通琼山东西两地的要冲。二区民主政府和琼崖纵队第一总队第一支队副支队长魏学良率部以会谈名义诱敌出来,逼迫该区国民党军投诚,取得成功,后将其编入琼崖纵队。在雷东乡高坡据点,驻有国民党军一个连。这个连的官兵对国民党挑起内战极为不满,有意投奔解放军。经二区民主政府区长陈介山和雷东乡民主政府乡长的多次教育策动,一个排起义。五区的四六桥据点有一名国民党乡兵经过教育,弃暗投明,从据点里带出7支长枪投奔琼崖纵队。

19495月,中共琼山县三区委在县委书记冯尔迅、县长李苏文的具体策划和独立团戴祥祯营长的配合下,争取国民党演丰自卫队起义。国民党大林乡长起义成功,解散大林自卫队,烧毁碉堡,携带30余支步枪交给中共琼山县委。   

7月,中共府海特别区委组织人员策反国民党琼山县东新乡自卫队起义,祝菊芬派邱沐进入国民党秀英要塞司令部,把国民党军一名排长唐敏争取过来,吸收为民协成员。唐敏利用同乡关系,规劝新乡自卫队长宁进铭起义。宁进铭假意答应,暗中告密,捉捕邱沐和唐敏。在邱沐家埋伏逮捕黄春、王海、邱振炯、吴玲云等。黄春越墙逃脱,吴泉、李虎和陈兴等携带手枪2支、卡宾枪2支、子弹300发撤往苍西。89日,邱沐、唐敏在红坎坡被杀害。王海被关押府城监狱。吴泉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孩子、李虎的父亲被抓入狱,后经府海特别区委多方营救,吴泉的岳母筹资光洋400元,3人才得以出狱。

发动杨剑起义

    1948年初,国民党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韩汉英为了扩充军队,派遣曾经担任过徐闻抗日大队长的欧明良回徐闻招兵买马。欧明良回到徐闻后,找到了杨剑并请其招兵,许诺让杨剑当连长。杨剑将此事告诉周汉宗,周汉宗认为这是打进国民党内部的好机会,遂向中共雷州工委领导人沈斌做了汇报。

    随后,沈斌同意杨剑潜入国民党内部,并根据杨剑招兵的情况作了部署:(一)由李世英在粤桂边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中挑选20名战士到杨剑的连队当骨干,以巩固队伍;(二)要依靠这些骨干,教育、团结新兵,多做思想工作,提高新兵觉悟;(三)要抓紧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待机把队伍拉回徐闻,配合南路主力开展武装斗争。

    杨剑了解上级意图后,立即辞去南门塘小学校长职务,于515日带领数十名新兵到琼山县府城圣庙(大成殿)驻扎。7月,国民党保安第六团第二营营长欧明良奉命把从徐闻招来的新兵编入其带领的部队中,任杨剑为第八连(机枪连)连长。第二营辖有第五、六、七、八连,第八连与第六、七连及第二营营部一起驻扎在琼山县大致坡。当时,第二营的兵员流动很大,不少新兵嫌太辛苦纷纷逃回徐闻,而徐闻的许多青年又因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追捕而逃到海南投靠了欧明良。欧明良便将他们补充到各个连队,有100多人被另外组编成一个连队,连长是徐闻下洋人文德雄,该连不属第二营管理,驻扎在澄迈县白莲墟。兵员流动太大不利于杨剑对连队士兵思想的把握,杨剑便经常与士兵拉家常,做到及时了解士兵的思想动向。

    194812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广东保安第十团团长陈一林在广东省遂溪县率部起义。接着,驻扎在白莲墟的国民党保安第六团文德雄连发生兵变,该连士兵全部逃散。一连串的意外变故使国民党反动阵营受到了沉重打击。因此,国民党琼崖当局的军政头目对欧明良从徐闻招来的数百名官兵产生了疑虑。保安第六团团长符钟英亲自出马,带领第二营在琼文公路及两侧村乡抓人、杀人,大发淫威,同时以此观察第二营的官兵能否为其效劳卖命。杨剑经受符钟英多次“考验”后稳住了脚跟。不久,第二营调往罗经盘。

罗经盘据点位于琼崖北部的羊山地区,距永兴墟南面6公里处,是海口至定安县之间一个重要的据点。当时,驻守罗经盘据点有国民党保安团二营营部、杨剑的第八连和五连一个加强排。19484月,中共海口东区委划归府海特别区委领导,于是,府海特别区委接手发动杨剑起义准备工作。在194810月间,蔡明生联系了中共海口东区委组织委员吴必兴,开始策划杨剑带领八连起义之事。

吴必兴知道杨剑驻守罗经盘后,便开始实施杨剑起义计划。首先,吴必兴与琼崖纵队独立团团长郑章、北区区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陈石及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冯尔迅等研究决定,由琼崖纵队独立团接应八连起义,起义后杨剑留在海南参加战斗。起义之前,在李世英的提议下,沈斌特别指派何凯家到海南联系杨剑起义相关事宜。在何立人的引路下,何凯家找到了黄隆伟和吴必兴会晤后,一起商议落实杨剑起义的具体联络事宜。随后,杨剑与何凯家根据第八连与第五连的加强排轮流放哨的规律,初步商定:(一)起义时间定为1216日午夜;(二)联络记号是杨剑用手电筒直打3个光圈表示情况正常,左右摆动3次表示有变化;(三)届时如果情况许可,则由杨剑相机规劝欧明良带领其他连队一齐起义。此方案很快得到琼崖纵队独立团的同意。

    1216日,琼崖纵队独立团接应部队按原定计划出发,但由于对杨剑劝降欧明良的结果尚未清楚,因而在中途停止行军,等待消息。当天,欧明良不在罗经盘营部驻地。17日,杨剑写信让何凯家带到海口催促欧明良速回营部,未果后只能把起义时间推迟为1220日午夜,并制定了两种行动方案:届时如果欧明良回到营部,就迫使其下令全营投诚;若欧明良不回营部,便消灭其营部和第五连的加强排,把第八连拉出去。

    1220日,欧明良仍然没有从海口回到罗经盘驻地,杨剑就执行了第二种方案。独立团团长郑章、政委陈石、副政委张发华、副团长林青及政治处主任陈密等带领接应部队开到据点附近。杨剑挑选几个得力的士兵接换岗哨,要求所有士兵在接到他的命令之前不准乱动。10分钟后,张发华率领突击队进入据点,分别包围第二营营部和第五连兵房。第五连有两名士兵察觉后企图抵抗,突击队投了一颗手榴弹,打了几排枪后,逼使其乖乖缴械投降,战斗很快结束,没有人员伤亡。杨剑率部50余人起义后,配合突击队攻击营部。活捉国民党军副营长李铁梅,缴获迫击炮1门、轻重机枪7挺、长短枪57支和一大批军用物资。在天亮之前,独立团和第八连迅速撤离罗经盘。

    杨剑起义,是中共广东南路组织和琼崖党组织周密布置、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潜入去、拉出来”策略的胜利。这次起义,震撼全岛,缴获了武器弹药及物资一大批,并歼灭国民党守军而率部起义,在琼崖解放战争中是第一次,对全岛军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国民党军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政治意义很大。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电令嘉奖起义部队。随后,起义部队编入琼崖纵队独立团第二营第六连,杨剑为连长。19498月,杨剑调任琼崖纵队司令部营级参谋。解放后,任海南军区教育参谋等职,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策反国民党军

    中共府海特别区委一方面积极开展城市地下斗争,一方面积极贯彻党的统战政策,争取团结国统区各方面的民主人士和进步力量,开展各种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琼崖解放区的军事斗争。

    争取著名民主人士郑任良。郑任良,广东梅县人,青年时代曾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中山大学经济系任教。大革命时期,他同中山大学几位教授到琼崖考察,了解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的资源情况并著书立说。国民党清党后,他目睹国共分裂,国家混乱,无心教书,便辞去教职而转搞实业。他邀请几位华侨一起到琼崖合股投资,购买2000亩盐碱地,在海口开办一间华侨实业银行,在儋县开办一个农场,经过10年经营,成为琼岛一位有地位、有名望的实业家。日军侵琼期间,曾请他出任日伪琼山县县长、琼崖政府建设厅长,均被他拒绝。日本投降后,他重返海南岛,经营渔业,被玉沙村一些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名关进监狱。在狱中,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严坚同情他的遭遇,常常安慰他,并以革命思想启发,两人遂成患难之交。严坚出狱后,继续从事地下斗争。不久,严坚调到琼崖纵队司令部任职,给已经出狱的郑任良写信,希望他主动跟府海特别区委联系,为解放海南出力。1948年夏,府海特别区委派永秀乡助理王运兴到海口找郑任良,把严坚的信转交给他。郑任良读罢严坚的信,非常高兴,立即向府海特别区委写信,主动要求分配革命工作。从此,他经常向府海别特区委汇报府海敌情,特别区委则派交通员专门和他联系。

    郑任良和府海特别区委取得联系并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后,积极开展工作。由于他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使他能有机会接触国民党某些上层人物,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他的故交和老乡。在他的发动下,不少朋友和老乡参与了他的活动。

    1949年初,在中共府海特别区委领导下,“反美蒋同盟小组”成立,郑任良为组长,主要成员有国民党海口大英山炮台台长李运元少校、文昌铺前炮台副台长吴一生少校、海口军用机动电台台长郑炯昌,报务员杨某、李某,郑任良的妻子廖瑞珍,报社记者叶可、彭一声等。为了进一步指导“反美蒋同盟小组”工作,府海特别区委常委王惠民两次化装进入海口,第一次到郑任良家,第二次由李运元带到大英山炮台,观察炮台的军事设施和武器仓库。李运元向王惠民递交了两份国民党在海南岛的详细军用地图。郑任良和“反美蒋同盟小组”陆续为府海特别区委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帮助购买大量武器弹药,仅在秀英新村国民党军战备仓库一次就购买子弹2万多发。府海特别区委安排苍东村20多名青年把子弹挑回羊山,送往解放区。郑任良还表示愿意将自己2000多亩的盐碱地卖掉,支持革命;郑炯昌表示愿意携带电台到琼崖纵队部队或帮助制定通讯联络密码;吴一生、李运元等多次请求率部起义。但府海党组织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经请示中共琼崖区委,暂不同意他们的行动。

    海南解放前夕,在海口的国民党特务活动非常猖獗。中统特务杨发标利用同乡关系,租住郑任良在月朗村的房屋,暗地监视发现了郑任良的革命活动。1950年春节前夕,郑任良、李运元等收集60多支卡宾枪和5箱子弹,藏在郑任良家中,准备春节后通知府海特别区委派人运走。不料被杨发标发现,报告国民党海口警察局出动几十名军警包围郑家,抓走了郑任良夫妇及幼子、胞弟郑典之和表侄鲁福兵,国民党海口军用机动电台台长郑炯昌,报务员杨某、李某也被一同抓走。李运元、吴一生脱险,撤到羊山根据地。

    郑任良等被捕后,关押在宪兵司令部。19503月,郑任良、郑炯昌、杨某、李某等被秘密杀害于红坎坡,并同埋一穴。郑任良的家属在海口解放后出狱。海南解放后,郑任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争取李湘武、何素凡起义。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简称“步校”),原设在南京。1948年冬,步校迁来海口(19501月,迁往台湾)。1948年底,李湘武(国民党陆军步校总务处长、少将)随步校来海南,因不满校长温鸣剑贪污军饷、盗卖公物,联名写信向上控告,却被温鸣剑以身兼海南警备总司令部副司令之职权将李湘武扣押入狱。在狱中,共产党员王海与李湘武相识,决心做李湘武的起义争取工作,并通过探监亲属报告府海特别区委。特别区委批准了这一行动计划。经过王海的说服教育,李湘武同意投向人民,并写了一封信,由陈庶仁转给王海,信的大意是“人应该服从真理,追求真理,但真理不在我们这里,而是在那里。愿为实现真理而奋斗”。不久,李湘武出狱,官复原职,继续担任步校少将。出狱后,他利用好朋友关系,把步校人事处长何素凡也争取过来。

    府海特别区委派海口地下党员何文庄同李湘武联系,安排李湘武和何素凡先后6次进入解放区。第一次,何文庄把李湘武带到北插村王海家中,没有找到有关负责人;第二次,何文庄把李湘武带到北插村见到吴美威;第三次(19499月间),何文庄将李湘武和何素凡带到永秀乡苍东村,府海特别区委副书记王健民代表党组织欢迎李湘武、何素凡两人的正义行动。李湘武、何素凡两人汇报国民党在府海一带的军政情况以及警备总司令部教导师的兵力部署情况,计划争取教导师起义;第四次(194912月中旬),李湘武、何素凡由何文庄带到羊山,向中共琼崖北区地委常委祝菊芬汇报国民党海南防卫司令部及三十二军兵力部署等情况。祝菊芬同李湘武、何素凡两人研究了发动教导师起义的具体细节等问题,并明确李湘武、何素凡以“十一工作队”代号开展活动,祝菊芬的代号为“林德星”,李湘武等人代号为“卜星”。

    1950年初,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奉命迁往台湾,李湘武和何素凡不愿随去台湾,第五次进羊山解放区。府海特别区委同意他们两人留在海口伺机活动。

    李湘武、何素凡根据府海特别区委的指示,利用代办步  校搬迁至台湾的一切船运事务的机会,借口把步校修械所和部分军用物资留交国民党第二路司令部代管,拖延时间,留待海南解放交给人民解放军。步校修械所长翟星剑曾是李湘武、何素凡的部属,在海口解放时,该修械所全部移交给解放军四十军军部接管。

    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教导师一团驻琼山县塔市,团长谢瑞麟(与李湘武是湖南同乡)、副团长石勋石(与何素凡是四川同乡)。李湘武、何素凡利用同乡关系,对谢瑞麟、石勋石做争取工作。在李湘武、何素凡的说服教育下,谢瑞麟、石勋石同意起义。由团长谢瑞麟做好军官们的说服工作,做好起义的准备。

1950421日,在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登陆成功后,谢瑞麟率部撤离防守阵地,向北行进。李湘武马上从海口赶往府城,迎接谢瑞麟部。在李湘武、谢瑞麟的率领下,教导师第一团(缺二营)在府城外宣布起义,转移到桂林洋。22日下午,起义部队与解放军取得联系。23日下午,起义部队改编加入解放军四十军。后起义部队迁驻海口南门外。王海出狱后,代表党组织到南门外探望起义部队。两个星期之后,起义部队移往广州。国民党教导师第三团一个卫生连在康照文和连长裴德民的带领下,摆脱团部的控制,北撤到府城附近,成功起义。

策动林荟材起义。林荟材是海南文昌县人,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国民党保安七团副团长、保安六团团长等职,曾率部进攻美合、琼文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调任国民党警察局广州市逢源分局长,后因同上司闹矛盾被拘禁。释放后到香港,受同乡、民主进步人士、原国民党副军长林廷华的影响,与在香港活动的民盟南方总支部负责人云应霖、谭伯棠等人相识,并在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负责人饶新凤、罗汝实等教育下,决心投身革命。

    194975日,林荟材接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回到海口,通过拜访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济棠、警保第一师师长吴道南等,取得信任而被委任为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12月,又兼任警保第一师第四团团长,驻守文昌县迈号一带。

8月,谭伯棠以民盟海南特派员的名义,也从香港回到海口,与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紧密合作开展策反工作。谭伯棠利用自己是陈济棠的老部下,曾任国民党定安、临高县长的身份进行活动。很快,他被委任为国民党海南特区民政处主任秘书,不久又改任国民党海口市政府民政处主任秘书。府海特别区委通过海口地下党组织转交一封信给谭伯棠,接上关系,再由祝菊芬单线联系指导开展工作。中共府海特另0区委派出地下交通员先后两次带谭伯棠到羊山解放区商量策反工作计划,决定对国民党警保一师第四团(团长林荟材)、三十二军教导旅独立团(团长张英,驻嘉积、中原一带)、警保二师六团一营、二营(一营长沈庭芳,二营长黎元成,均驻临高)进行策反起义,确定联络代号。林荟材的代号为“陈学待”,张英的代号为“翁宜生”,祝菊芬的代号为“陈宝芳”。府海特别区委先后派出韩剑夫、王卓群、陈玉川、林令秋、郭远山等联系林荟材,指导起义工作。陈玉川、郭远山通过林荟材的介绍,打入四团团部作政工人员,负责秘密联络工作。   

1950422日,林荟材按照党组织的意见,率领全团官兵在文昌县迈众墟成功起义。

    国民党三十二军教导旅独立团在海南解放前夕发动起义,因布置不周密,被国民党军包围。团长张英仅带一名卫兵逃出。

    19504月初,谭伯棠按照府海特别区委的指示,准备进行西线的国民党警保二师六团一、二营的起义工作。不料事泄,谭伯棠在海口被捕杀害,使起义工作失去联系,无法继续进行。在解放海南时,这两个营主动放下武器,投诚解放军。

开展“红黑点运动”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府海地区的控制尤其严密。194611月,国民党四十六军撤走后,国民党当局委任蔡劲军为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主任兼第九区(琼崖)行政督察专员、琼崖保安司令、“清剿”总指挥,带领4个保安总队来琼,继续打内战。蔡劲军对群众实行“十杀”政策和保甲制度,府海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中共海口东区委和琼山一区委(即三民乡、永秀乡、环城乡、龙桥乡、宝元乡)在琼山县委的领导下,遵照中共琼崖区委的指示,一方面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一方面积极开展府海的革命斗争,组织领导府海地区群众,利用各种形式和时机,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通过开展一系列斗争,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中共琼山县委在对国民党地方势力的斗争中,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红黑点”政治攻势运动,对国民党地方分子进行“红黑点”登记,号召他们立功赎罪,争取、瓦解和打击了敌人。首先向国民党各区乡公所和军政人员发出公开信,明确规定,犯下的反动罪行作“黑点”登记,对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作好事,有立功表现的登记“红点”,共有11条。具体是:杀一名群众,记3个黑点;抢劫财物、殴打群众,记2个黑点;侮辱群众,勒索财物,记1个黑点;刺探我方情报,殴打中共机关人员,记2个黑点;杀死中共机关工作人员1名,记3个黑点;拯救一名群众免于死亡或帮助共产党工作人员脱险,记3个红点;提供一次准确情报,记2个红点;做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记1个红点;携枪向人民投诚者,每支枪记1个红点;计黑点有15个者,处以死刑等。

    通过开展“红黑点运动”,在海口地区影响甚大,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军政人员。原来许多胡作非为的保团士兵,反动气焰有所收敛。有些地痞、流氓改恶从善,有的甚至为民主政府工作。冯公坊炮楼保安队长朱鸿桃,经常带兵“围剿”革命村庄,一次杀害儒贡村蒋树茂、蒋旺江、蒋家传等3名群众,杀害共产党员吴慎宗。经多次警告,毫无悔改之意。1948年端阳节,中共琼山县一区委组织群众冲入他的家中,用木棍、石头将他打死。19499月,中共琼山三区委在龙塘附近抓获国民党政府3名征收员,对作恶多端的那谦进行公审,执行枪决,群众拍手称快,敌人为之震惊。国民党各乡公所人员的反动气焰有所收敛,部分人员向民主政府表示悔改自新的,计有国民党一区三民、龙塘、东占、抱元等乡正副乡长12人,县秘书1人。国民党龙塘乡保班班长,被争取过来后,为潭口石场税点巡逻放哨,发现敌人便设法暗示中共工作人员躲避,使这一带地区的革命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演丰乡,有一位“白皮红心”的甲长,把国民党军调防密信交给琼崖纵队部队,获知在土桥的国民党军一个连要调往演丰乡驻防,琼崖纵队部队在博洽铺至南白村之间有利地段进行伏击,共毙伤俘敌4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多支。国民党琼山县参议员周家弟,三民乡副乡长蒋成琚,龙塘乡长李先朝,东占乡长李清竟、副乡长李英芳,抱元乡长杜立建等,先后靠近共产党。蒋成琚主动要求到冯公坊炮楼当保安团队长,为中共党组织收集情报,和保安团兵杜献民一起救出被三民乡公所“围剿”博楠山时抓获的炊事员吴春香。玉郑村保安团一班长周昌元经常带队在潭口至龙塘一带公路上保护民主政府收税,配合没收一辆车的走私物资,送给中共党组织。广泛地开展“红黑点运动”和“白皮红心运动”,打击了国民党军及其地方政权,壮大了自己,迅速打开了对敌斗争的局面。

    府海地下党组织和琼山县一区的各乡民主政府不断派出人员,在府城市区张贴传单和标语,有的传单、标语贴到国民党第九区行政公署、情报处、国民党海口警备司令部和国民党秀英要塞司令部、国民党琼山县党部、琼山县警察局门口等处。19496月,把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致琼崖国民党军政人员书》,邮寄到国民党当局军政人员手中,并大量翻印散发到海口的大街小巷,敦促国民党军政人员审时度势,弃暗投明。

    中共府海特别区委常委王惠民、蒋益中和民运部长李耀川分别在永秀乡、三民乡、环城乡主持工作,派出得力的党员干部到抱元、龙桥乡和十字路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王运兴、王树交到长流秘密成立地下党组织。中共琼澄县委书记陈介山针对琼山县二区、澄迈县三区原来基层干部动荡不定,地方反动分子到处破坏交通站、杀害交通员和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嚣张气焰的情况,对三区干部反复进行革命形势教育,重新振作精神坚持对敌斗争,逐渐恢复、发展党组织,健全民主政权。

四、地下学联的成立与进步学生革命斗争的开展

府海读书会的成立

    府海是琼崖文化教育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在府海的各类学校有40多间,其中大学有私立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学院;中专学校有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琼山师范学校、海南医士学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琼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等;中学有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琼山中学、华侨中学、匹瑾女子学校、育才中学、建华中学、汇文中学等;小学有贤秀、德育、基信、超然、崇明、维新、育民等学校。这些学校集中了全岛大部分优秀教师,府海成为全岛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同时,府海地区是琼崖革命的发源地,府海学生和知识分子富有优良的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是琼崖学生运动的中心。

    19461月,中共琼山县委根据琼崖特委关于“在抗战胜利后,除了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外,也要十分注意在白区开展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府海地区物色人员派往各学校,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在府海地区开展学生运动。中共琼山县三区委书记徐清洲负责物色人选,选派革命青年。经过琼山三区委选派,曾粤泉、陈义侠等到府城的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等校读书,寻机开展革命活动。陈义侠到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后,结交进步学生林云、蓝明良,站稳脚跟,开展工作。蓝明良执笔代表进步青年学生投书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主办的《读书与出版》杂志,希望指点革命前途,含蓄表达他们要去解放区的愿望。不久,杂志编辑回信肯定了他们的斗争精神,指出国统区的学生不一定都要到解放区去,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一样可以干革命。回信最后指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有两条:一条是武装斗争;另一条是在国统区利用合法身份,团结进步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封回信,是陈义侠、蓝明良积极开展革命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一条导火线,把府海各校进步学生蕴藏的革命热情引发出来。

    11月,国民党四十六军撤离琼崖,蔡劲军来琼“接防”,继续“剿共”,要求军事、政治、特务三者密切配合,在学校中建立三青团组织,力图控制学校中革命力量的发展。19471月,蔡劲军亲自到府城的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参加三青团成立大会,发表反共演说,叫嚣加强府海各校的特务组织,加紧特务活动,监视进步师生。蔡劲军的讲话,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不满。进步知识分子、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国文教师林道俭通过命题作文《踏着先驱者的血迹前进》,启蒙革命觉悟,教育青年学生努力奋斗,走革命的道路,继承革命先驱者的事业。

    5月以后,在全国“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中共琼崖党组织的支持下,府海地区进步学生开展各种斗争活动。陈义侠、林云、蓝明良从海口到演丰乡瑶城村找到琼山县委汇报府海各校学生工作情况,建议党组织要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和支持学生运动,县委书记陈说和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冯尔迅提出做好学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方法。一是把府海地区学生工作纳入党的工作范围,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要遵照党在白区工作的方针,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利用敌人矛盾,采取各种方法分化瓦解敌人,团结进步学生,争取中间学生,孤立和打击学校里的国民党特务分子;三是工作方法要由点到面逐步展开,采取单线联系的方法,严格遵守白区工作的纪律和保密制度。在条件成熟时,成立府海学联,统一领导府海学生运动。中共琼山县委每月支持10块光洋作为学生运动经费。关于如何联系和交换情报等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指定一个隐蔽点,由交通员将解放区的文件、报刊、学习资料送去,并取回白区收集的情报;(二)化名通信;(三)白区定期派人到解放区汇报工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受新的工作任务。这次会见和作出的决定,对府海学生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此,府海进步学生运动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成为琼崖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革命增添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新生战斗力量。

    陈义侠、林云等从瑶城村回学校后,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为据点,开始物色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起府海第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读书小组。读书小组是一个在校学生为了互相切磋学问的学生组织,在公开场合,阅读一般公开的书报杂志,以掩盖革命组织性质;在秘密场合,就阅读革命书报,交流革命思想,接受党的教育。读书小组成员是通过从平时的言论、行动、社交以及壁报上的文章、周记、作文等方面的缜密考察,确认思想进步的学生,然后指定专人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推荐进步书籍,并经常在一起谈心,从人生的意义到对现实的不满,从憧憬未来到追求解放,进而接受党的领导,并通过秘密串联吸收加入读书小组。读书小组初期只有陈义侠、林云、蓝明良、陈忠雄、王咏雪(女)、曾繁惠、吴慰君(女)、韩敏(韩绣元)、王盛之、刘德溥(刘歹)、陈云溪、韩云等。1946年秋,读书小组又发展了黄隆伟、周振东、陈衡、王万福、罗国杰、马家学、钟慧贞(女)、何淑英(女)、陈醉云、陈川源、罗平(女)等。同时,读书小组也逐渐发展到琼海中学、琼山中学、华侨中学、建华中学等学校。

1946年秋,中共琼山县委认为必须进一步把学生运动引向深入、提高,使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同意成立“府海学生读书会”,把府海地区各中学的读书小组联合起来,并由蓝明良、陈义侠、林云、王咏雪、陈忠雄等组成读书会的核心小组(称“K组”),直接由中共琼山县委领导。读书会的成立,表明在国民党琼崖当局统治下的府海学生运动开始进入了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有计划地开展革命工作的新阶段,为府海学联的建立作了组织准备。

当时,读书会的任务和主要活动:一是组织进步学生学习革命书籍,解决革命人生观问题,培养参加革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通过墙报和其他文艺形式,在学校中宣传革命思想、团结广大学生。通过府海城市国民党统治区与根据地中共党组织的地下交通,许多革命书籍从根据地进入府海各学校,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油印本)、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及解放区的《整风文献》等。通过学习这些书籍,许多学生特别是读书会成员,思想认识提高很快,逐步认识了社会的不合理性,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诞生,认识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坚信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必定会胜利。他们在学习革命导师著作的同时,还学习鲁迅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使他们提高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使他们从“个人主义”、“个人奋斗”的小资产阶级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表示要为革命、为人民做好工作。读书会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学习,灌输革命的思想。革命思想结出革命的果实,为了表示献身的革命决心,读书会的成员曾庄严地举手宣誓:永远忠于革命,严格保守秘密,不出卖革命同志。   

此外,利用壁报和其他文艺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是府海地区各学校读书会和学联争取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政治思想斗争的重要阵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的读书会骨干掌握高中班、初中班和简一班、简二班的壁报《驼铃》、《垦荒》、《春风》等,由读书会成员组织稿件和抄、画、编、贴等,壁报的内容主要有:(1)交流读书心得;(2)评述国内外形势;(3)谈学习方法;(4)介绍名家名作。壁报所发表的文章和作品的革命倾向性非常明显,文章切中时弊,深受读者的好评和支持。不少青年学生通过阅读壁报,学习革命知识,接受革命理论,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8年夏,中共琼山县委总结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会的成功经验,向其他学校推广。同时,派出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会成员,以转学或升学的方式,分别到琼海中学、华侨中学、琼山中学、匹瑾女子学校等,协助这些学校的进步学生,组织发展读书会。到琼山中学的有曾繁惠、陈义侠、罗平、吴元谟等,由陈义侠负责。到琼海中学的有林志良、吴中敬、黄江智等,由林志良负责。读书会很快在琼海中学、华侨中学、建华中学、匹瑾女子学校、高级农校等学校组织起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

府海学联的成立

1948年上半年,全国的革命形势一派大好,学生运动进一步掀起高潮,大批进步青年学生投奔解放区。

在府海的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琼山中学、琼海中学、华侨中学、建华中学等学校建立起读书会,通过读书会的努力工作,在进步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他们掌握一定的革命理论,特别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懂得党的政策和斗争策略,而且品学兼优,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能够团结广大同学进行组织程度更高的革命斗争。他们积极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讲解党的政策和斗争策略,使青年学生看清国民党反动政府必败,人民革命必胜的形势,增强了斗争的信心。为了进一步开展学生运动,成立一个号召力更大的学生组织即学生联合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85月间,经中共琼山县委批准,在海口、府城各校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府海中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府海学联”),领导成员有蓝明良、陈义侠、林志良、曾繁惠、王咏雪(女)、陈忠雄等。府海学联在各校的组织称学联分会。其负责人为主委。

学联成立后,积极领导府海各校的革命斗争。194810月,林云从越南筹款回到海口,利用林志良弟弟结婚的机会,在林志良家里召开学联骨干分子会议。林云向大家介绍了全国学运情况,讲述世界和中国的光明前途以及今后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鼓励大家继续斗争。尔后,林云在海口海甸村他的保姆家中,召开几次秘密会议,蓝明良等参加,商讨布置海口的学运工作。一是调查府海地区国民党三青团组织机构及其活动材料,由林云送去解放区;二是根据中共琼崖区委关于扩军的号召,讨论组织安排毕业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到解放区参加革命。会议还决定蓝明良毕业后以小学教师的职业为掩护,继续留在海口负责领导学运工作。   

12月,林云第一个进入解放区,向中共琼崖北区地委负责人陈石、符思之、陈说、祝菊芬汇报学联工作。随后,中共琼山县委通知蓝明良、陈义侠等学联成员到县委参加会议,研究下一步府海学运工作,确定刘德溥(刘歹)、韩敏、韩昌丰等作为第一批人员到解放区去。同时提出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学联会中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学联成员每人要写一份自传交给党组织审查。最后明确指示蓝明良回海口后,立即着手开展学联工作,并负责起草学联宣言和行动纲领。谈完工作之后,冯尔迅与学联成员一起结合工作,对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思想进行学习讨论,中心议题是要善于利用合法机会进行斗争,要打入反动组织中去工作,提出要克服“左”的倾向。这次讨论学习,实际上是党组织对学联成员进行一次党的地下斗争策略教育,对学联斗争水平的提高和青年学生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蓝明良回海口后,在他的家中召开各校读书会负责人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蓝明良、吴贤伯(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林一峰、林志良、邢国华(琼海中学)、孙盛湘、唐冠雄(建华中学)、冯万本(琼山中学)、曹显明(华侨中学)、陈忠雄等。吴贤伯起草《府海学生联合会宣言》,经过讨论修改后通过。宣言号召广大进步学生团结起来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的不懈的斗争,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援解放海南。宣言以“迎接解放大军解放海南”的口号结束。《府海学生联合会宣言》是府海进步学生的革命行动纲领,标志着府海学生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注:①因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当时称作“地下学联”。

②蓝明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法制局长、法律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著名的国际法专家。

③《椰岛学海洪波——琼崖地下学联》,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团结进步学生和地下斗争的深入

府海学联成立后,认真贯彻中共琼崖党组织关于白区工作方针,以《府海学联宣言》为行动纲领,团结进步学生开展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

    琼海中学读书会掌握了本校的学生自治会,进而打入府海学生联谊会(属国民党领导的学联组织)。利用这个公开的学联组织,开展公开的革命活动。1948年下半年,在琼海中学读书会会员的活动下,林志良当选为琼海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将进步同学安排在该会各个重要部门。林志良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举行各种辩论会,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争取和团结大多数同学。他还以学生会的名义出版墙报,发表评论文章,抨击学校当局压制自由,强迫青年参军(国民党青年军)入团(国民党“三青团”)的反动措施。1948年,府海地区的国民党学生联谊会召开成立大会,林志良出席会议,有意将国民党官员在会上的许多反动言论扣压下来,不让其在琼海中学传播。

    1949年春节前后,中共琼崖北区地委请示琼崖区委批准,府海学联先后组织三批学联成员和进步青年到解放区参军参政。自1948年底至19496月,先后进入解放区的学生有林云、陈义侠、吴慰君、陈云溪、王盛之、刘德溥、罗平、韩昌丰、韩敏等75。他们以多种方法投奔解放区,有的以旅行、回乡度假等为名,有的甚至假扮新婚夫妻,瞒过国民党反动军警的检查,几经周折到达解放区。不久,蓝明良、林志良、陈忠雄、王咏雪等14人取道香港北上解放区。他们奔赴解放区,给解放区的革命队伍带来了新的力量,在解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革命实践中继续锻炼成长,在各条战线上为革命作出贡献。大批学联成员离开府海,使留在城市的学联组织机构受到影响,活动几近停顿状态。

    19492月底,蓝明良在他的家中(今海口市博爱路82号),召集府海各校学联负责人会议。由于形势的发展,府海以外的各地区在酝酿成立地下学联组织,府海学联已名不副实,根据学生运动发展的需要,发展扩大学联组织已提上日程。于是,这次会议决定成立“琼崖学联筹委会”。

    33日,蓝明良召集第二次会议,讨论《琼崖学联宣言》初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定稿。《宣言》号召琼崖广大进步学生团结起来,向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懈的殊死斗争,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琼崖的伟大斗争。《宣言》是琼崖进步学生的行动纲领,标志着琼崖学生运动发展到新的高度。

地下学联成立后,全国革命继续迅猛发展。根据中共琼崖党组织的指示和学联宣言的精神,学联领导成员和进步学生满怀信心,更加积极、勇敢地投入战斗。一方面,继续进行组织进步学生赴解放区参军参战的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学联组织,创办发行报纸,与国民党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着手为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和琼崖纵队解放琼崖作准备,使琼崖学生运动向府海以外更广阔的区域发展。

    19493月,琼山中学当局以“企图煽动学潮”罪名,开除该校学联成员陈义侠、王盛之、陈忠雄等3人,引起全校师生的极大愤慨。事情起因于该校高中六班的一期墙报,其中刊登了陈义侠、王盛之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阶级斗争”的字眼。学校当局密谋策划,在学校行政会议上强行通过开除文章作者陈义侠、王盛之和壁报编辑陈忠雄的决定。中共琼山县委指示琼山中学的地下学联要抓住这件事,开展一场说理斗争,打击反动派的气焰。在斗争中必须注意策略,要“隐蔽精干”,不能搞“罢课”、“示威”,以免暴露自己。琼山中学的地下学联在事件发生后,决定依靠进步教师,争取同情者,打击反动分子。首先,通过符国戈等进步教师,在教师中进行说服工作,争取了一部分教师向校方提出重新“审议”学校决定的要求。其次,说服持中间立场的学生自治会主席与学联的成员一起,以学生自治会代表身份,向校方据理力争,要求学校重新审议“开除3人学籍”的问题,至少要求减轻处分,收回开除成命。对个别坚持赞同开除决定的教师,要与他们接触,晓之以理,明之以义,指出教师应当爱护学生,不能附和校方的错误做法。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斗争,这次行动虽然没有能够迫使校方当局改变决定,但却使广大师生看清了学校当局的无理,从而争取了更多的进步学生和教师参加到学生运动行列。大批中间派的教师和同学,纷纷向进步学生靠拢,使学联组织不断扩大与发展。

    19495月,陈忠雄被琼山中学当局开除后,赴香港学习英文,继续为府海学联工作。他用各种办法,给府海各校寄回各种进步书籍,各校读书会也以各种办法从香港购买进步书籍。其中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中国人民大宪章》、《土改手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整风文献》、《大众哲学》、《经济学》、《新人生观》等,杂志有《群众》等,报纸有《大公报》、《文汇报》、《华商报》、《青岛日报》、《新晚报》等,文艺作品有《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小二黑结婚》、《王贵和李香香》等。这些书籍和报刊还流传到解放区,广大军民争相传阅。

为了加强舆论宣传,地下学联决定出版《新潮报》。这份报纸,是在共产党的思想指导和具体支持下创办的,中共琼山县委专门给予经费支持,帮助解决报纸所需的纸张和印刷费。

《新潮报》是从1949年初开始创办的。由于它是地下刊物,印刷地点必须秘密可靠。为了安全,选择了两个印刷地点:一是府城陈忠雄的家里。另一处是海口得胜沙路一家货栈,这里客商来往频繁,进出陌生人不会引起注意。当时印刷条件很差,没有油印机,只是采用竹皮括印,这样的印刷效果差。后来改用橡皮括印,印刷效果较好。第一期《新潮报》于194956日出版发行。本期套红刊登了《琼崖学联会的意义与任务》的社论和题为《怎样观察时下的知识分子》的文章,还发表诗歌《谈毛泽东和朱德的总攻击令》以及短评、谈论人生观的思想漫谈等。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生动活泼,在学生中争相传阅。《新潮报》第二期编好后送到解放区印刷,但因局势发生变动未能出刊。《新潮报》作为学联的机关报,起到了动员、组织和鼓舞青年学生参加革命的作用,特别是社论《琼崖学联会的意义与任务》的发表,为全琼青年学生的革命斗争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1949年下半年,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从大陆败退琼崖,府海地区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由于蓝明良等学联领导成员离开府海北上,同时地下学联与解放区中共党组织联系困难。7月间,冯万本找到中共府海特别区委书记祝菊芬、宣传部长徐清洲汇报学联工作,并指定冯万本为学联情报员,负责府海城市情报工作,以冯万本家为交通站,今后学联如遇紧急事情可找文君村的张泰廷通报,或向祝菊芬写信,信封上写“徐东海”就可以收到。

    10月,冯万本召集唐冠雄、邢国华等在琼海中学召开学联会议,研究健全学联领导机构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冯万本(华侨中学)、唐冠雄(华侨中学)、邢国华(琼海中学)、吴恒(琼海中学)、郑思雄(建华中学)、黄江智(琼海中学)、蔡敷惠(琼山中学)等。会议推选冯万本为学联主席,并初步拟议各个工作部门,安排各部门负责人选,确定学联的领导成员。顾问邢国华,组织部长唐冠雄,联络部长吴恒,宣传部长蔡敷惠,研究部长张榕溪,调查部长黄江智。会议还讨论学联“简章”和斗争策略问题。学联“简章”中,最主要的两条反映了学联的根本宗旨:“第一是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切实遵行马列主义,并切实为新民主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二是积极地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努力在工作下迅速促其垮台。”会议确定的斗争策略是:保存力量,避免暴露,在学校搞好联系,树立威信,争取和团结同学,做好迎接解放军工作。会议决定由冯万本向中共府海特别区委汇报。会后,冯万本联系找到中共府海特别区委书记祝菊芬,汇报了学联的会议情况以及学联机构设置和领导人员,并获批准新组建的学联领导名单。祝菊芬指示冯万本,今后学联工作要建立党组织,发展革命力量,发展外围组织,发挥广大青年学生的作用,加强情报工作,做好接应渡海野战军与接管城市的必要工作。

按照中共府海特别区委的指示精神,地下学联成立后,积极联络旧会员,发展新会员,在各校成立各种形式的外围组织。为了适应地下斗争的险恶环境,学联反复强调,必须严格遵守成员之间“只有纵的关系而无横的关系”这一地下工作纪律。同时为了加强领导,学联领导成员作了分工,做好分管学校学生工作。冯万本、唐冠雄负责华侨中学、建华中学和艺术专科学校,吴恒负责琼山中学和琼海中学,符芝梅负责琼崖师范学校,但他们都不公开出面。

    1949年秋,广州解放,琼崖局势格外紧张,地下学联面临迎接琼崖解放的任务。这一时期,府海地区的学联组织有了很大发展,曙光社、尚志社、中华学习小组以及华侨中学学生组织等一些外围组织相继成立。为了加强地下学联及其外围组织的领导,团结各阶层进步力量,搞好迎接解放琼崖的各项工作,琼山中学教师符国戈建议组织地下教联,得到各校进步教师的赞同。经过串联,11月上旬,符国戈、邢国华(琼海中学童子军教官)、张光明(海南大学教师)、黎灼华、许禄丰等教师在琼山县卫生院符国戈留医的病房集会,成立地下教联,并推举邢国华为地下教联主席,成员有符国戈、黎灼华、张光明、许禄丰等。地下教联的成员都是进步教师,他们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对学联的活动给予正确而及时的具体指导。

    为了迎接解放海南的斗争,地下学联成立“非常时期行动委员会”,推选冯万本、徐清灏为正、副主任,并确定以下工作任务:(一)继续调查国民党军“伯陵防线”部署和调动设防情况,及时绘图送给琼崖纵队,以供作战参考。(二)调查府海地区各机关、学校和国民党军政人员情况,送给解放区中共党组织,以供解放后接管参考。(三)印发警告信,警告国民党军特机关、学校等单位负责人,敦促他们切实保护好公共财产和文件,等待接管。立功者受奖,违抗者严惩。(四)积极做好支援解放军部队的准备,给登陆部队当向导,组织好物资及时供给解放军。(五)伺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策反。(六)制作五星红旗、拟写标语和口号,准备组织盛大的游行队伍迎接解放军进城。行动委员会对学联各成员进行分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战,利用各种关系,深入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搜集情报,开展对国民党军的策反。

    冯万本利用经常和同学们散步的机会,细心观察国民党军秀英码头到海口海岸的炮位和设防情况,绘制地图和表册。行动委员会派人调查府海地区国民党军特机关及各学校特务人员名单等情况,由冯万本、唐冠雄送到解放区的党组织负责人手中。

    同年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叶青从四川逃往台湾,途经海南,在海口做了几次反动演讲,大放“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谎言,蛊惑人心。符国戈、黎灼华、张光明、吴恒、唐冠雄等决定组织学联成员和骨干学习班,派符国戈指导学习。符国戈按照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撰写八条提纲,并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的主要观点编成纲要,向参加学习的学联骨干讲解,提高学联骨干分子的理论水平和斗争艺术水平。通过学习,用革命的理论和宣传,揭露和粉碎国民党散布谣言的反动性和虚伪性。学习班结束后,各校学联骨干回去立即行动,在各自的学联成员中组织学习,然后利用合法的机会,用各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华侨中学学生会秘密组织进步学生同学校训育主任吴敏之开展坚决的斗争。进步学生用壁报、讲演会等形式,揭露吴敏之的反动言论,迫使学校当局不得不撤换吴敏之。华侨中学学生会主席曹显明组织学生演出《吕梁大合唱》、《逼上梁山》等文艺节目,与反动组织“橄榄社”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华侨中学的学联成员李宁、符美玉巧妙地搞到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将已经列入黑名单的学联成员及其他进步学生及时转移,才避免了一场无谓的牺牲。1949年秋,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后,学联成员吴恒、蔡繁惠等4人当选琼海中学学生自治会成员,蔡繁惠任自治会主席。琼山中学的学联掌握了本校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便以合法的方式使用自治会的油印机和纸张印刷传单,印刷学联举办骨干学习班的学习纲要和文件,更加方便地宣传和争取群众。

    19501月初,国民党当局对府海地区实行白色恐怖,疯狂镇压群众,派特务监视各校学生活动。局势愈加严峻,斗争十分艰苦。在府海各校的学联成员仍然坚持斗争到最后胜利。黎灼华、吴恒、梁安武来到符国戈的病房,符国戈拿出中共香港党组织从香港转寄来的一面五星红旗样本和一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抄写本交给他们,指示学联在琼崖解放前夕,要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坚持革命到底。于是,学联发动女同学赶紧制作大量的五星红旗,布置匹瑾女子学校的女同学密切注意驻在五公祠的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的动向。同时,以中国共产党琼崖区府海总支部及其书记颜君宝的名义,印发给国民党驻府海地区各单位的警告信,要求保护好府海各机关、学校、工厂的公物和文件。这些警告信像一颗颗炸弹在国民党各级政军机关“爆炸”,为后来海口的解放和城市接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①《椰岛学海洪波——琼崖地下学联史》,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19497月,在解放区的“肃特”斗争中,因地下学联被错定为“特务组织”,进入解放区的部分进步青年被错杀。19531月,经中央监委、公安部、中南局和华南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复查,认为此案纯系错案。324日,海南区党委召开海南一级机关干部大会,正式宣布地下学联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革命组织。4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区公署发出平反通知,因该案被错杀者一律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家属称为光荣烈属,享有烈军属各种优待。

③《琼崖学联宣言》定稿后,由陈忠雄、黎济森送往中共琼山县委审查。后来因为形势变化,这个《宣言》送审稿一直搁在解放区,直到海南解放仍未公布。

④冯万本(1929—  ),海口市灵山镇冯昌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泰国也啦党支部书记。同年回琼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任琼崖地下学联主席,兼任海南解放行动委员会主任。海南解放后,一直在海南行政区党政部门工作。1992年离休后任海南文化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海南国际农业促进会副会长。

⑤《琼崖解放战争史料选编》下册,第31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