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KP冲入!成都商业加速迭代,三大趋势预示未来

 UP成都向上 2022-12-30 发布于四川

12月24日这天,成都的商业圈像约好了似的,三大购物中心——青羊新城的西环·壹方里、郫都区的龙湖成都蜀新天街、天府新区的三利广场·789商业街区1期&爱琴海购物中心——同时亮相,再加上20日正式开业的SKP,踩着2022年的尾巴,迎来了一波久违的小狂欢。
三利广场填补了华阳城南的商业空白。图据官微

加上这四家,截至本周三,大成都今年总共新开业商业项目15个,新增总商业体量约157万m²。

相比2021年成都新开17个(新增体量约131万m²)、2020年新开15个,疫情三年,成都新增商业项目不降反升,不仅显示出了极强的韧性,也展现出了成都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城市的深厚实力。

但是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伴随着新开商业的彩旗招展和锣鼓喧天,是多家商场宣布停业。年初新世界百货关门,年终伊势丹百货与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告别。与此同时,奥克斯广场和红唐也换了经营方。
春熙路这两个著名的LOGO将成为绝唱

这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伊藤春熙路店,成都首店、25年历史,历经种种风雨、也开创了诸多“先河”,它不仅是成都商业发展史上的标志符号,更已成为成都人暖心的集体记忆。

最戏剧的则是位于天府新区的TFS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这家保税店今年5月20日开业,10月下旬歇业,历时不到半年,堪称成都最短命的商场(没有之一)。
开业不到半年,TFS已人去楼空

将时间拉长到这三年,闭店的商业项目更多,茂业百货、千盛百货、上普财富中心、家乐福(八宝街店)……新旧更替之间,一轮又一轮的“洗牌”正在加速进行。

成都商业“大变局”从未有这三年般如此触目惊心,在「成都向上」看来,将之全部归结为疫情影响显然是草率的,变化有深刻的内在驱动力,疫情只不过是加速显化了迭代与重塑的进程。

随着城市产业及人口外溢,以及地铁延伸组网,成都城市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化的格局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同样也深度影响着成都商业格局。

今年新开业的15个商业项目中,只有2家位于二环内,3家位于二环和三环之间,4家位于新兴的交子商圈,1家位于大源、3家位于天府新区,还有1家位于青羊新城,1家位于郫都区。

这其中,位于传统核心商圈的只有盐市口重装上阵的COSMO一家,其他的除了成都SKP,几乎都是填补区域商圈空白、满足片区商业配套的项目。反观传统核心商圈,近三年来,天府广场—盐市口—春熙路一带,除了原有商业改头换面,就没有一家新增商业项目亮相,更多的是歇业、关店的公告。
成都SKP夜景

所以不用哀叹春熙路、盐市口的没落,人群在哪里聚集、商业就在哪里生长高品质商业项目在大成都东南西北中遍地开花,各个新老板块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商业配套、拥有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这本身就充分证明了城市昂扬向上的活力与能级。

龙湖蜀新天街。图据@天府郫都

龙湖蜀新天街开业现场

看看龙湖就知道了,从最早的北城天街到最新的蜀新天街,九座“天街”全部立足于区域商圈,不仅填补了区域高品质商业空白,还促进了区域城市功能的提升与生活消费水平的迭代。疫情三年,大家都在哀叹生意不好做,但是九座“天街”各个都活得风生水起。

「成都向上」认为,未来区域商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加密不可分,而那些从日常生活的基本便利,到消费者对文化、个性的精神追求都能予以创新性满足的高品质商业项目,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电商如此发达的今天,消费者逛商场绝不仅仅是为了“买买买”,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满足才是终极目的。

纵观最近三年来关门歇业的商业项目,这其中固然有不动产业主变动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商业项目多为传统的百货零售业态,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消费者的诸多需求了。

近年来新开张的商业项目均已注意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在业态多元化与创新场景方面付出极大努力。今年开业的文华广场,在得知三色路夜市被取缔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市集摊主发出邀约:文华广场欢迎你来摆摊。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屈尊拉拢”小摊贩,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幕。
文华广场夜市

做得最绝的是今年开业的中国华商金融中心(商业部分),在寸土寸金的交子大道、金融城双塔头牌位置,7万m²商业体量除了-1层的伊藤洋华堂食品生活馆,竟然全部拿来做餐饮,成功吸引了20余家“米其林”“黑珍珠”“金梧桐”等全国餐饮品牌首店/旗舰店入驻。
华商中心变成了“美食中心”
今年10月28日开业、商业总体量约24.3万m²的招商大魔方,业态分布同样反映了这一趋势,从-1F到6F,服饰、美妆等传统业态占比很少,餐饮、数码、亲子、运动等新兴业态占比非常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品牌体店更是一家挨着一家,简直有种逛汽车城的感觉。
招商大魔方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店

今年6月被万达接手、商业总体量10万m²的红唐,据悉也将主打“品质餐饮和儿童业态”,总体定位为“活力欢聚新主场”。

所以也难怪万众瞩目的成都SKP会被消费者诟病“连个坐的地方都很少,只能甩火腿干逛,累死个人”了,不能怪SKP不努力,只能说消费者的口味变得太快了。

一句话,时代变了。

疫情三年来,成都商业最大的亮点就是大源REGULAR·源野亮相,这个在大源中央公园生长出来的商业项目,利用公园的地下空间,布局咖啡厅、小众服装品牌、文创类品牌等店铺,造就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消费空间。
大源REGULAR·源野

你很难用一个词去定义REGULAR·源野,它模糊了公园、购物、休闲与潮流、时尚的界限,融合了自然生态与商业美学,既是成都公园城市商业场景的创新,更谙合成都人传承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又将国际城南的小资情调彰显得淋漓尽致。

公园意味着开放,意味着生态场景与商业场景的无限融合,也意味着对传统“盒子”商业的颠覆。今年亮相的众多标志性商业项目,无不把“公园+开放”作为关键词。招商大魔方是典型的“盒子+街区”,不仅将“亚马逊森林瀑布”搬进了购物中心,还在屋顶打造了一条“空中天际跑道”;龙湖成都蜀新天街打造了两大绿色广场——超4000m²的下沉公园广场和超过16000m²的绿地公园广场,再加上毗邻的创智公园,三大公园围绕其中,号称“真正实现在公园里逛天街”;至于同样是利用地下空间打造的成都SKP,更是被戏称为“奢侈版”的REGULAR·源野。
公园城市呼唤更多的公园商业

「成都向上」相信,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渐入佳境,随着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自然生态开放空间的渴求,未来这样的开放式公园商业在成都会越来越多。

但是,简单地修一个下沉空间、或者引入一些生态场景,显然不是开放式公园商业的真意。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公园式商业mall,尤其在疫情中,拥有开放式、强通风性、多户外空间的商业成为“新宠”,很多商业设施也巧借公园来创新商业空间,成为购物中心转型和创新的一大趋势。
日本大阪难波公园

例如位于大阪的难波公园,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园,而是位于传统核心商圈的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空中花园、屋顶绿树,公园直接跟大街相连,自然环境被巧妙地融入都市规划之中,实现了城市森林中自然化、戏剧化空间场景的塑造,形成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与相互映衬,彰显了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是日本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代表项目。

成都SKP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赶在2022年年底亮相,值得单独说一说。

这是继北京、西安后国内第三个SKP项目,据称引入全球品牌共约1300多个,包含222个首店品牌,一线品牌覆盖率达98%,力争成为城南首个营业额突破百亿元级的商业零售单体项目。

但就是这样一个万众期待的标杆性商业,除了被“群嘲”的整体建筑设计和那6根一言难尽的“黑柱”,首批去逛了的消费者的评价,也是失望大过惊喜。

有吐槽内部设施不人性化、停车难、装修怪的——

有吐槽像整体感觉像奥特莱斯的——

更有逛完之后,直言IFS—太古里才是YYDS——

确实,同样定位重奢的成都SKP,难免会被拿来与IFS—太古里做对比。成都商业届一位资深人士表示:成都尽管是辐射整个西部的消费中心,但是奢侈品消费的整体规模也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IFS—太古里从亮相到成熟,2021年销售额近200亿,但背后是几大老牌高端百货商场的关门停业或者经营转向,可见这个细分市场的容量是有上限的。SKP此刻杀进成都,要想从这个细分市场中抢走一块蛋糕,恐怕还得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创新出来,同时更要做好长期主义的打算。

SKP亮相背后,是成都再造一个世界级商圈的雄心壮志。它能否成为这一宏伟战略“点睛之笔”,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成都SKP这只大猩猩,或许也正在思考成都商业的未来


从社区商业到IFS——太古里这样的重奢商业,成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商业体系,不同目的的消费者总能找到自己所需。当传统核心商圈不再一枝独秀,当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开始注重场景营造、开始为打造网红打卡点和艺术IP而绞尽脑汁,当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开始屈尊拉拢小摊贩,当公园与购物、休闲、娱乐不再界限分明、人们开始像逛公园一样逛商场……当以上种种变化开始频频在成都发生,这其实是商业的进化,更是城市的胜利。这样的“大变局”,消费者乐见其成。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成都还将有14个新商业项目开业,新增商业总体量约165.5万m²。无论是在热门商圈“锦上添花”或是补齐区域商业配套,成都的商业版图还将不断拓展与丰富。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和惊喜涌现。

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不会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