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又逆势扩产,想熬死对手?可这次中国早有准备

 互联网乱侃秀 2022-12-30 发布于湖南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有周期的,一直处于一个紧缺-扩产-过剩的循环。通常一轮芯片周期是3-5年,市场会相较于基本面提前1-2个季度。

如果从价格来看,半导体行业一直就是这样上涨-下跌-上涨-下跌……周期性的波动。

所以一直以来,很多半导体企业的经营思路是“越亏越投”,在价格底部顶住亏损扩产兼并,熬死竞争对手扩大份额,然后在价格顶部再来大赚一笔,然后再想办法熬过冬天。

大名鼎鼎的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在LCD领域,均是在底部大扩产,然后再通过“宁愿亏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的价格战,熬死对手,最终自己在价格顶部时大赚特赚。

所以半导体的价格战一开打,往往极度惨烈,而成功者能取得多大有胜利,要看在周期底部能挤死多少同行,抢下多少份额,另一方面要看周期顶部的幸存者能不能形成“涨价者联盟”,控制价格。

而2022年,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按照媒体的预测,由于过去几年全球扩产太猛,而经济又不景气,所以2022年的下行,可能会带来一个20多年以来的最大下行。

这就意味着在底部,可能会有很多的厂商熬不过去,只要其它的大厂商再加一把火,再大规模扩产,然后进行价格战的话,可能就会倒下非常多的厂商。所以这个下行周期,会是很多大厂商熬死对手的机会,下行越猛,机会越大。

作为“逆势扩产”的鼻祖三星,当然是不可能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这不,在美光等其它厂商裁员减少的情况下,三星逆势扩产,说要再买10台EUV光刻机,大举扩产晶圆代工,扩产DRAM、NAND的产能,目的很明显,不就是在底部打价格战,熬死对手么?

不过,这次三星能熬死的,不会是中国厂商,因为中国厂商早做好了准备,比如中芯,在2019年就开始扩产28nm,在天津、深圳大举建厂,拉大产能。再加上中芯资本雄厚,国内市场需求又足,完全不担心三星的价格战。

还有国内的长鑫、长江两大存储芯片厂商,也无惧三星的扩产,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是自己的产能在增长,二是依托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全不用担心被三星熬死。

相反,我们甚至可以趁着底部价格,依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与其它厂商打价格战,熬死对手,收获更多的市场。

当然,半导体的残酷性在于,所有的胜利往往都是短暂的休战期,胜利者既要提防后来者追上来,又时刻面对技术路线的变化,所以没有永久的胜利,一切都是暂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