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传奇》|小小药片何以改变世界

 平头哥68 2022-12-30 发布于北京

今今乐道·阿乐 品卷一族 2020-01-12 07:51

收录于合集

#医药圈35
#人物传记259
《阿司匹林传奇》00:0014:05

《阿司匹林传奇》

图片

看似不起眼的小药片,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甚至说它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英国知名记者、作家迪尔米德·杰弗里斯在《阿司匹林传奇》这本书中精细入微地回顾了阿司匹林的历史,内容涉及古埃及的科学发现,现代大公司对药品专利权的争夺等等。

阿司匹林的传奇故事,不仅关乎医学,更关乎人性。 

一、世纪大流感 

1918年3月11日清晨,军队的起床号还没有响起,一位叫吉彻尔的士兵就打着寒颤醒了。本来他应该按部就班起床,穿好军装,然后去厨房准备早餐。可是他浑身都疼得厉害,动都动不了。 

挣扎了很久,吉彻尔才从床上爬起来,强撑着干活。他的上级很快就发现他有点不对劲,命令他先在火炉旁烤火休息,等到医院开门时再去看病。 

1个小时之后,吉彻尔到了医院。他浑身滚烫,喉咙很痛,头疼得像裂开似的。值班的医生有点怀疑,觉得这个二等兵是在装病偷懒,于是检查得很仔细。事实证明,吉彻尔确实是病了。医生给吉彻尔服用了两片拜耳阿司匹林,然后将他送进专门为传染病开设的病房。 

吉彻尔安顿好了,可很快又有病人来到医院,症状同吉彻尔一模一样。接着又来了位中士,发烧烧到了40摄氏度。病人一个接一个,持续不断,医生开始觉得不对劲了。等候看病的军人很快排起了长龙,从医院排到了操场上。 

这一天结束时,卧床的病患已经超过100人。一个星期后,这个数字跳到了500。那位最开始的二等兵吉彻尔以领先几分钟的优势,成为了进入1918~1919年大流感史册的第一人。 

1918年3月开始,美国军队大批前往欧洲。当月,约84000名美国士兵离开本土,到达欧洲;4月份又增加到118000人。他们带着病毒离开美国,将流行性感冒送到了欧洲。欧洲刚刚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折磨得羸(léi)弱不堪,再碰上流感病毒,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流感传到英国、法国、德国,造成对峙双方数以万计的疾病减员;还进入了中立的西班牙,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居民放倒了三分之一,弄得政府机关都关了门。流感的致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节节攀升,1918年10月间美国就死了195000人。 

面对这么严重的情况,美国军医总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郑重介绍相关知识,还强调说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而且要服用阿司匹林。当时阿司匹林的显著退烧功能被广泛认可,只是相关药理不那么清楚罢了。 

其实,阿司匹林并不是唯一能够退烧解热的药品,奎(kuí)宁也有同样的功效。但是奎宁并不具有阿司匹林的止痛和消炎本领。流感的早期症状就是发高烧、头痛欲裂和四肢疼痛,这恰恰都是阿司匹林能够对症治疗的情况。 

阿司匹林对流感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直接应对由流感导致的肺炎和胸膜炎等继发感染,但至少他能为病人争取时间,给人体抵抗力创造反击的机会。为了对付流感,人们想尽了办法,各种秘方纷纷登场。但医学界到头来用的还是阿司匹林,因为在所有可行的办法中,阿司匹林看起来最为有效,相对最为无害。 

就因为这次大流感,阿司匹林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战时管制品。 

在新西兰的一个毛利族村落里,原住民从当地的卫生官员韦恩那里领到了一些阿司匹林。使用之后,原住民对阿司匹林的药效叹为观止,于是他们以极为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激。这位名叫韦恩的官员之后再到村子来的时候,当地人邀请他参加一个命名仪式。村里新生儿的父亲曾受益于他发放的阿司匹林,所以新生儿定好的名字是阿司匹林·韦恩。 

1919年冬天,这场大流感总算平息下来,可是全世界已经有5000多万人死于非命。 

这场灾难为阿司匹林树起了大好名声,让阿司匹林的市场需求量大增。有需求,厂商就会努力生产。结果是阿司匹林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从1918年到1920年翻了几倍。许多从来没使用过阿司匹林的人也成为了这种药的忠实用户。 

二、纳粹的帮凶

1925年9月15日,德国六家大化工企业携起手来,形成了新的联合体——法本公司。这里面也包括了阿司匹林早期主要生产厂商拜耳。法本公司的运作形式相当简单,各个成员都是分支,仍各自保有产品的品牌,比如拜耳阿司匹林还叫做拜耳阿司匹林,并仍在原来擅长的技术领域内发挥作用。 

不到1年时间,法本公司的资本总额便超过了10亿马克,至少相当于40亿人民币。在当时,这已经可以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企业了。随后的几年时间,法本公司生产和销售从医药到炸药、从染料到合成石油的上千种产品,合作关系极为复杂。更重要的是,它在市场上叱(chì)咤(zhà)风云,甚至能够控制价格,左右市场。 

可惜这样的企业存在的意义不是造福人民,也不是为了谁的个人利益,而是为虎作伥(chāng),帮助第三帝国,也就是万恶的希特勒与纳粹。 

1933年2月20日晚,法本公司上了纳粹的贼船。当晚的聚会是双方事先安排好的。业界领袖认为,希特勒的势力强大,他们不可能置之不理。没想到面对希特勒,这些商界大佬们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希特勒喋喋不休,大谈布尔什维主义的威胁,强调德国社会严重的危险状况,并且表示目前已临近3月5日的国会大选,如果纳粹党不能获得压倒性胜利,内战将不可避免。 

希特勒的威胁根本不加掩饰。紧接着,国会议长赫尔曼·戈林又以客气的口吻狮子大张口,说纳粹党要赢得选举的胜利,需要有300万马克的资金支持。如果能筹得款项,纳粹党会保证维持国内的和平,工商业活动也能不受干扰,继续进行。所有人拿这种公开的讹诈一点办法都没有。 

被逼无奈之下,许多商界大佬当场开了支票。法本公司不情愿也得情愿,几天之后拿出了40万马克给纳粹党。

企业家们掏钱买平安,可是纳粹党却觉得远远不够。这只是第一笔。一星期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国会大厦。据说,这是个激进的共产党人干的,但大家心知肚明,纳粹党才是背后的黑手。有了现实案例,希特勒腰板挺得更直,要钱也更加理直气壮。 

后来,腰包鼓了起来的纳粹党四处活动,最终赢得了国会大选。随后,希特勒又将国会的全部权力抓到自己手中。不出一年,他便牢牢建立起了全面的独裁统治,成为臭名昭著的元首。不管怎么说,在希特勒通往战争与血腥屠杀的道路上,法本公司曾助纣为虐。 

更严重的还在后面。1935年3月19日,拜耳公司的掌门人卡尔·杜伊斯贝格逝世。这位终年73岁的老人,曾经实现了阿司匹林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他的去世标志着法本公司的转向。 

原先的卡尔热爱德国,但他不能接受希特勒的胡作非为。他在世时,拜耳公司连同整个法本公司还算有所收敛。他离世之后,阿司匹林和一体化的德国化学工业都成为了希特勒的帮凶,变成了通向灾难的桥梁。法本公司对纳粹越发支持,不断向纳粹慷慨解囊,资助的总数达到了8000万马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如日中天的法本公司以自己强盛的工业能力,成为了希特勒政治及军事目标的重要依托。

如果阿司匹林没有问世,或是没有被卡尔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德国的化工企业恐怕不会在国内激烈竞争,也不可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如果没有阿司匹林,超大规模的法本公司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而要是不存在一个如此支持纳粹的超大公司,历史或许会有很大不同。 

可是历史不容假设。阿司匹林为人类医学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被利用,为反人类的纳粹做了帮凶。

阿司匹林在今天已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药品。人们不会像当初一样,把它当成续命的神药;它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支撑起一个反人类的政权。

《阿司匹林传奇》告诉我们,其实阿司匹林的历史就是人类进步的历史,这些动人心魄的跌宕起伏,都是人类历史的波澜起伏。改变历史的小小药片,实际上就是科学与人性的纠葛。

(拆书人:阿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