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16:羽林虎贲乱兵焚烧征西将军府,朝野哗然

 昵称TiFNlDv4 2023-01-12 发布于河南

神龟二年(519年)正月,给事中张仲瑀上书请求修改调整铨选官员的标准,建议限制武将,不能将他们列入清品行列。张仲瑀的上书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野上下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代北勋贵的强烈不满。

这件事直接引发了朝中士族和代北勋贵的新一轮冲突,也是裴植事件后双方的第二次交锋。

裴植事件我们前面讲过,在那次冲突中,以郭祚、裴植为代表的士族势力,在和于忠为代表的代北勋贵交锋中团灭,郭祚、裴植、韦俊等首领被杀,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

于忠被贬往冀州后,士族集团似乎看到了反扑的可能性,于是便出现了张仲瑀的上书。

张仲瑀是征西将军张彝的儿子,他上书这件事也记载在《魏书·张彝传》里,最终张彝父子三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姑且把这次上书称为“张仲瑀事件”。

事情还是从张彝其人说起吧。

张彝是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人,曾祖张幸在慕容超手下做官,刘裕灭慕容超后,遂率家人投奔北魏。张彝从政后历任散令、主客令、雍州刺史、抚军将军等职务。当时陈留公主寡居在家,张彝就想追求公主,也得到了公主的同意。然而当时的国舅高肇也在追公主,公主拒绝了高肇,这激怒了高肇。

高肇扭脸就跑到宣武帝那里去告张彝的状,将怒气撒到张彝头上,污蔑张彝在雍州擅立刑名,劳役百姓,请求严惩。宣武帝拿捏不准,决定派人去雍州暗访。

派去雍州的特使和高肇关系很好,就想借机收拾张彝,结果这人到雍州转了一圈,并没有看到高肇描述的情况。张彝此人清正廉洁,守法奉公,根本找不到违法之处,让高肇一伙找不到把柄。

时间到了神龟二年(519年)二月,张彝的次子张仲瑀上书,不经意间点燃了朝廷里最大的火药桶,那就是触及到了代北勋贵的核心利益。

我们前面讲过,北魏的统治阶层是以拓跋氏为核心的代北鲜卑贵族,简称“代北勋贵”。这帮人是北魏的统治者,也是最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的利益那当然是绝对不容许触动的。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搞汉化改革,但仍然不忘强调维护南迁而来的代北勋贵的利益。他在诏书中明确规定鲜卑八大姓穆、陆、贺、刘、楼、于、嵇、尉的地位等同于汉人郑、卢、李、崔、王等门阀士族,这八大姓的子孙不得授予卑官,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八大姓的人一出生就抱着金饭碗,长大后个个都能做官,而且还不让做小官,都是有头有脸的高官。

这种“皇恩浩荡”确实令汉人士族心里百感交集,而北魏江山是鲜卑人在马背上打下来的,游牧民族从小便精通骑射,全民皆兵,民风剽悍,这也导致武人在北魏朝堂上的地位很高,充斥在各个衙门里。

这个情况引发了朝野的不满和非议,认为这些武人充斥朝野内外各个部门,应该加以限制。

张仲瑀的奏疏就是这个意思,要求限制武将,修改铨选标准,考核时不得让武将列入上品。这一条条都是奔着武将们去的,这就直接触及了代北勋贵的核心利益。

这就好比清朝时,某位汉人官员上书皇帝,请求限制八旗子弟的特权,修改选官标准,压缩八旗子弟的名额,不得将他们列入优秀之列。你想想八旗子弟会是什么感受?

大清国的江山是我们八旗子弟打下来的,你们这帮人想干什么!

没错,代北勋贵也是这个想法。

大魏江山是我们代北鲜卑人打下来的,你们这帮腐儒是何居心!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仲瑀这次是捅了马蜂窝,后果极其严重。

张仲瑀上书的事儿很快便传遍了朝野,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代北勋贵们瞬间被激怒了。愤怒和不满的浪潮席卷洛阳的大街小巷,这些人聚集在铜驼街上张贴榜文,公然对张仲瑀发出威胁,声称要兴师问罪。

尤其是皇宫卫队中的羽林、虎贲两支部队里的一部分激进分子更是暗中策划围攻张仲瑀泄愤。面对这般严峻局面,很多人都劝张彝父子赶紧躲一躲,而这父子俩却不以为意,毫不在乎。

到了二月二十日这天,羽林、虎贲等近一千人鼓噪着包围了尚书省,这帮人要求张仲瑀的哥哥,左民郎中张始均出来。张始均正巧不在里面,愤怒的军士们扔石块、瓦片砸尚书省的大门。尚书省的工作人员不敢招惹这帮兵痞,都吓得不敢露面。

余怒未消的军士们离开尚书省直奔张府而去,他们手持火把点燃了路边的蒿草,沿途一路纵火,就这样冲到了张府门前。愤怒的军士们挥舞着木棒、石头冲进张府,不由分说便把张彝拉出去一顿暴打。

随后他们又放火烧了张彝的宅子,张彝的两个儿子张始均和张仲瑀翻墙逃走,不久张始均又折返回来请求军士们放过张彝。结果张始均居然被疯狂的军士们扔进火里活活烧死了,而张仲瑀也受了重伤,逃往荥阳投奔亲友。

张彝被打的气若游丝,只剩下一口气,张府也被烧成灰烬。张府隔壁的沙门寺可怜张彝,便让张彝暂时在寺里安歇。张府的大火惊动了附近的左邻右舍,羽林、虎贲的暴行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远近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惋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