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11:战神元英黯然谢幕,北魏再无人可用

 昵称TiFNlDv4 2023-01-07 发布于河南

进入正始四年(507年)四月,宣武帝担忧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淮南的雨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了,上游的洪水也直奔钟离而来。

下游的元英毫无防备,洪水冲毁了魏军搭建的浮桥。猝不及防的魏军顿时大乱,死于洪水者十有五六,损失惨重。元英及诸将仓惶转移到扬州,羞愧难当的元英将自己的印绶、官服和符节交回朝廷,上书请罪。朝廷中枢群臣经过商议,考虑到元英过去的战功,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活罪难饶,贬斥为平民。

郁郁寡欢的元英默默回到家中蛰伏等待时机。

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于冀州(今河北衡水)起兵反叛,朝廷紧急征召闲住在家的元英。不但恢复了他的中山王爵位,还封他为使持节、假征东将军、都督冀州诸军事,命他领兵前往冀州平叛。

可惜元愉实在太矬,还没等元英动身,他便被尚书李平、安乐王元诠给灭了。元英一看,得,看来本王没必要去冀州了。

冀州那边刚灭火,义阳(今河南信阳)那边又出事了,宫里来人急召元英进宫,宣武帝要找他商议对策。

此时宫里的宣武帝已经火烧眉毛了。

元英刚进宫,宣武帝就将刚刚送来的前线急报拿给元英看,元英一看内容,皱起了眉头。

他几个月前刚刚打下的大好局面,顷刻间灰飞烟灭了。

郢州治中督荣祖派人联络南梁,以义阳城为见面礼,准备投降南梁,义阳三关守军闻讯也纷纷反水投降。郢州刺史娄悦闭门坚守待援,悬瓠城民白早生作乱杀害豫州刺史司马悦,献城投降南梁。

萧衍接报大喜过望,这真是天降喜讯呐,马上派兵前去接收。

义阳(今河南信阳)、悬瓠(今河南汝南)都是北魏防御南梁的重要据点,一旦这些地方失守,北魏将门户洞开,中原腹地直接面对梁军,北魏将非常被动。

宣武帝这才罕见地动怒,发誓要夺回失地,可别人又靠不住,最终还是想到了赋闲在家的大魏战神元英。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派人去请。

宣武帝对元英还是非常信任的,当即封他为使持节、都督南征诸军事、假征南将军,领兵前往汝南。

出发前,宣武帝询问元英的破敌之策,叮嘱他说:义阳、悬瓠太重要了,一定要夺回来,中山王是我大魏的战神,威震江南,所以呐朕不得不派你亲自出马,希望你早日荡平敌寇,收复失地。如今四方不宁,中山王重任在肩,千万不要推辞呀。

元英谢道:论才智和能力,臣都比不上古代的韩信、白起、孙武、吴起等将才,只不过以宗室亲王之名南征北讨。前次钟离兵败,本该杀臣以谢天下,陛下宽厚仁慈,赦免臣之死罪,臣不胜感激。此番岛夷萧衍再度来犯,区区微寇,不需忧虑。灭贼之策,臣已胸有成竹,陛下无须多虑。

宣武帝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说:“扫平东南,攻取随楚,就全拜托中山王了,区区钟离小挫,何足挂齿,不损中山王神威呀,如今中山王统率三军出征,朕无忧矣。”

元英出征后,日夜兼程赶到悬瓠,和在那里的邢峦兵分两路围攻悬瓠,轻而易举就拿下了。随后,元英又进军义阳三关其中的东关,南梁守军望风而逃,东关须臾而下,不久另外两关也陆续攻克。

面对元英咄咄逼人的攻势,南梁诸军一溃千里,其将领纷纷投降或逃跑,最后连司州刺史马仙琕都跑路了。

此战,元英擒获梁军大将六人、部将二十人、士卒七千人,另外缴获米四十万石,满载而归。

义阳之战已是南北战争的尾声,在长达九年的拉锯战中,南北双方损失都很惨重,都已经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了。义阳之战结束后,梁武帝萧衍提出罢兵媾和,准备将宿豫归还北魏,并要求北魏将汉中归还南梁。

这一要求遭到宣武帝的断然拒绝,于是双方又在寿春和益州两地进行了局部争夺,一直持续到孝明帝即位才告一段落。

义阳大捷后,元英回到洛阳任职,没有再领兵出征。五年后的永平三年(510年)十月,大魏战神中山王元英病逝于洛阳,宣武帝非常哀痛,战神陨落,这是天不佑我大魏一统天下啊。

元英有五个儿子,长子元攸早卒,次子元熙继承了中山王爵位。

元熙和清河王元怿交情很深,后来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勾结宦官刘腾谋害元怿,元熙闻讯愤怒之下,发表檄文声讨元乂、刘腾二人,随后宣布起兵讨贼。

结果还没出发便被邺城的文武官员联合剿灭了,元熙兄弟亲信四十余人被俘,很快被处死,传首洛阳。

元熙的三个儿子一同被杀,只有小儿子元景仁由于年幼保全了性命。多年后元熙被平反昭雪,由元景仁继承了他的中山王爵位,不过遗憾地是这个孩子依旧没有逃脱厄运的魔掌。

十八年后,河阴之变爆发,北魏朝廷里的两千多高官被杀害于黄河之滨的河阴,元景仁也不幸在列。另外,元英的小儿子东平王元略也不幸死于河阴之变,想想都是命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