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陈汉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陈汉民先生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5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随实用美术系师生迁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科毕业;1957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商业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任装潢美术系主任,1985年任装潢设计系主任,连任学院第1、2、3届党委委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包装装潢》杂志主编等职务。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成就奖,荣获中国平面设计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北京市包装改进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等众多荣誉。他多次组织各类设计专业活动和学术交流,曾主编《中国设计年鉴》等,为我国艺术设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汉民先生在50余年从教生涯中,恪守职责,勤勉工作,桃李满天下,是后辈为学为人的楷模,为中国艺术设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陈汉民先生曾多次参与国家重要活动的形象设计指导与设计工作,曾担任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评审会主任,一生成果丰富,成就卓然,影响至深。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标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已成为设计的经典。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专业情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设计大家。陈汉民先生爱党敬业、对祖国一片赤诚,始终将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认为艺术设计应该“从骨子里渗出民族精神”。陈汉民教授的去世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界、艺术设计界的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陈汉民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特此讣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2年12月30日 陈汉民先生生平 陈汉民先生1931年12月出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画画,19岁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工商美术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随实用美术系师生迁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2月,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科毕业;1957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商业美术专业研究生(第一届)毕业,留校任教。1972年,经组织调动,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1973年调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任讲师,1987年任教授。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为了培养装潢设计系师资力量,当时商业美术专业的负责人袁迈先生,选定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的陈汉民为商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培养对象,引导他走上了装潢艺术设计之路。在袁迈先生的精心安排下,1957年初,陈汉民被选送至上海实习9个月,师从上海美术设计公司设计室主任倪常明。这次实习为陈汉民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树立了“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观念,并成为他以后设计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终生受益的准则。1959年始,陈汉民开始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主讲的课程包括《美术字》、《招贴画设计》、《包装设计》、《宣传样本设计》、《标志设计》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陈汉民先生逐渐迎来了他设计事业的高峰。作为我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计的奠基人,陈汉民先生设计和指导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安全色与安全标志国家标准》和《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标准》中的图形符号,它们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图形符号标准。 1982年至1993年,陈汉民先生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装潢设计系主任。为了兼顾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和专业设计实践,他将专业实践重心转向标徽设计。当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标志、企业形象等设计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各类公开征集标徽竞赛活动频繁。陈汉民先生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全国各类征稿比赛,屡拔头筹,成功设计大量重要的标徽。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王府饭店、兆龙饭店、日坛宾馆等国内重要企事业单位的标徽,还有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世界性或国家级重大活动的标志。此外还为国家机关和各部委设计各类徽章30余枚,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庆35周年纪念章、司法工作英模奖章、中国农牧渔业部农业奖章证书、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大众电影百花奖纪念章、中华全国总工会奖章、中国老人日纪念章等,可谓一代“标王”。 通过大量的设计锻炼,陈汉民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标志设计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他的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标徽》、《图形符号》、《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并陆续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陈汉民标志艺术》、《陈汉民标志设计》两本专著出版,还利用各大报纸、专业刊物及学术报告介绍自己的设计经验,在推动课堂教学的同时,提高社会审美意识。 陈汉民先生总结的标志设计方法包括:一笔多用、一形多义来达到形简意赅的表现效果,以增笔、连笔、断笔、减笔、交叉、负形、阴影等手法对图形与字形进行大胆的再创造,把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形成一种形式简练而内涵丰富的标志语言。正如陈汉民先生所言,设计者往往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才能最终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整个设计过程是从内容的一般表达到进一步深化,和从形式的表象罗列到巧妙的组合的提高过程”。在此基础上,陈汉民先生进一步提出标志设计的三个结合点,即内容和形式的结合、高雅和通俗的结合、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以及“易解、好记、美感、适用”的八字方针,将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 陈汉民先生历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包装装潢》杂志主编;四次荣获由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授予的“北京市优秀包装工作者”称号;1984年1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包装技术顾问组第一届顾问,并从此至1992年连任五届。多年来,作为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陈汉民先生多次组织、参与各类包装设计专业活动和学术交流,并主编由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组织编辑的《中国设计年鉴》(1980—1995)》、《中国设计年鉴》第二卷(1996—1997),为推进我国包装设计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1995年5月,陈汉民先生获评北京市包装改进先进个人,曾获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奖。 1983年至1993年,陈汉民先生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1986年9月,从事教育工作满30年之际,陈汉民先生受到轻工业部表彰,获得“忠于人民教育事业”证书。1991年,他与奚小彭、吴冠中、张仃、常沙娜一起,成为学院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12月,被北京市高等教育局聘为北京市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成果评奖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担任由轻工业部组织成立的全国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陈汉民先生对祖国一片赤诚,始终将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热爱传统文化,认为设计应该“从骨子里渗出民族精神”,是一名“又红又专”爱岗敬业的设计专家。半个世纪以来,陈汉民先生参与和指导完成许多国家级重大设计任务,并希望以设计彰显国家形象和中国气派。其中包括:1959年设计军事博物馆大门两侧门罩,1976年参与“毛泽东主席遗体水晶棺”设计,1977年,获评兴建毛主席纪念堂先进工作者。1959年至2009年参与和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群众游行队伍总指挥部美术设计工作等,曾担任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评审会主任。 从教50余年,他恪守职责、勤勉工作,认真组织教学,成为后辈榜样。1989年9月,陈汉民先生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奖。 2000年9月,陈汉民先生退休,离开了耕耘40余年的教学一线,又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督导。他提出处理好教学的十大关系,包括:基础与专业、绘画与设计、理论与实践、讲授与辅导、创新与制约、命题与自选、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过程与结果、电脑与手绘。2003年10月起,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一如既往地活跃在各类平面设计展览、比赛及学术活动现场,将自己的设计经验和人生感悟分享给年轻师生。 20世纪以来,中国设计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如果说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先生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开拓者、奠基人,那么作为他们学生的陈汉民先生则是以“中国风格、民族情感、时代审美”的设计观念,身体力行推动中国现代设计蓬勃发展的实践者。 陈汉民先生设计作品简约大气,流传广远,被业内称为'中国平面设计界泰斗'。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勤勉踏实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被学生尊称为“中国平面设计先生”。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陈汉民先生!陈汉民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陈汉民部分代表作品 ![]() 限色写生 基础教学绘画作品 1953 ![]() 水粉写生 基础教学绘画作品 1956 ![]() 速写 基础教学绘画作品 1977 ![]() 速写 基础教学绘画作品 1977 ![]() 速写 基础教学绘画作品 1972 ![]() 蝴蝶牌自行车标志设计 1976 ![]() 北京灯展标志设计 1980 ![]() 北京民族饭店标志设计 1982 ![]() 大众电影百花奖标志设计 1983 ![]() 中国老人日标志设计 1983 ![]() 北京舞蹈学院标志设计 1985 ![]() 北京兆龙饭店标志设计 1985 ![]() 北京同仁医院标志设计 1986 ![]() 中国农业博物馆标志设计 1987 ![]()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设计 1988 ![]() 中国农业银行标志设计 1988 ![]() 中国工商银行标志设计 1989 ![]() 北京王府饭店标志设计 1990 ![]()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标志设计 1992 ![]() 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标志设计 1992 ![]() 北京对外友好协会标志设计 1994 ![]() 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标志设计 1994 ![]() 东环广场标志设计 1994 ![]() 北京电话升八位标志设计 1995 ![]() 第二届亚洲技巧锦标赛标志设计 1995 ![]() “五个一工程”奖标志设计 1995 ![]()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标志设计 1995 ![]() 《读者》刊物标志设计 1997 ![]() 1997香港回归专用标志设计 1997 ![]() 中国金融出版社标志设计 2000 ![]() 西单商业街标志设计 2005 ![]() 国家标准符号标志图形设计 ![]() 国家标准符号标志图形设计 ![]() 国家标准符号标志图形设计 ![]() 国家标准符号标志图形设计 ![]() 徽章设计作品 ![]() 硬币设计作品 ![]() 巧克力铁盒包装手绘稿 1977 ![]() 唱片套手绘稿 1979 ![]() 唱片套手绘稿 1979 ![]() 化妆品包装设计 1984 ![]() 招贴设计 1960 ![]() 招贴设计 1974 ![]() 招贴设计 1989 ![]() 招贴设计 2003 ![]() 招贴设计 2008 ![]() 招贴设计 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