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230教学手记——吵了12000字的一节课到底在吵什么?

 晋诺工作室 2022-12-31 发布于江苏

让少科班的同学试写了第二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题目,挑选了十篇作文,让同学们选出最优秀的一篇并作简单点评,结果没想到,讨论的话题从作文到写作到鉴赏到语文一路展开过去,竟吵了一万两千字,竟然不听我的号令,吹了暂停哨,还有同学依然吵个不休。
仔细读读同学们所争论的内容,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来看高中组赛题:
1.一个词语的悲欢离合
2.大雪之后是冬至
3.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4.这三年
要求:以上四个赛题中任选一个;不少于1000字;写作过程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学生姓名;不得套作、抄袭;请在每张试卷上写上参赛证号。
我选了十篇作文,限制于篇幅问题,另外,这十篇作文也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就不展示了,只是用周子翔同学的概括遥望一下吧:

周子翔(1345755446)2022/12/30 14:09:17
010307是哲学家
040506是故事家
09是少女
0210是政治家
他们写的都文采斐然,内涵深邃;
或者思想闪烁,富有哲理
或者真情表露,涓涓细流
作者都是牛的
但是08写的更像是符合比赛背景的作文
争论从1413分开始,源于这样两个发言:
吴沁洋<wqyhz@qq.com>2022/12/30 14:13:2
01:原因如下:
1、视角新颖,通过“存在”这个词的视角进行叙述,有着小说一般的情节,真真正正写出了“存在”这个词的悲欢离合。
2、以探寻“存在”为主线,引出一个个哲学家,将宏大的哲学发展史以如此简洁有趣的方式呈现,化大为小,平易近人。
3、文章描写生动,一位位哲学家仿佛就在眼前,甚至“存在”“虚无”这两个词也有了自己的模样
方亦晨(3574885853)2022/12/30 14:13:34
我觉得是,既然是“作文”,是可以静下来欣赏的。我不认为一篇学术报告,一篇政论,是可以“欣赏”的。
由此,展开了对学术报告式作文的讨论。
综合讨论内容可以看出,大家比较反感那种让人读不懂的“哲学文”,有同学提出了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以此为典型代表;有同学认为哲学思考就要深刻,读者读不懂未必不是好文章,正因为读不懂,所以才要读。基于这两上方向争论下去,进而延伸到了鉴赏观。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冯晓(2142543788)2022/12/30 14:24:44
我觉得所谓的赏析就是扯淡,什么“巧妙”,“清晰”,“深刻”“精炼”都是在硬扯,已经都被制度化了,不要让华丽的词藻吞没你,就像知网上的所谓“研究”我认为没有一篇实在的意义,所谓的学者,只不过是酒足饭饱之后的无病呻吟。
显然,冯晓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所说的情况不无道理,很多专业杂志上的鉴赏性文章确实是满纸堆砌虚词谬语,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大都是塑料花,一部唐诗鉴赏辞典,究竟有多少干货呢!可是,如果因此而否定文本的深刻与鉴赏的价值,则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鉴赏劣质,所以要取消鉴赏,这是不正确的。
方亦晨(3574885853)2022/12/30 14:28:36
有的文章看不懂,读一百遍也没有体会。有的文章看不懂,但是每读一遍都有新的理解。
方亦晨同学比较理性,区分了两种“哲学文”的不同。在此,我给同学们强调,如何看待目前出现比较多的哲学体文章。首先不能用自己读懂读不懂来判定文章好坏,而是要依靠文本本身的质来决定。读不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理解不了,爱因期坦的相对论刚开始可能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但丝毫不影响相对论的正确性;一种是对文字的解构能力不足导致理解不了;一种是文本本身逻辑混乱,语言表述不清,形式复杂内容空洞,文本本身难以让人读懂。所应批评的仅是第三种。
周子翔同学又提出。
周子翔(1345755446)2022/12/30 14:29:43
如果少年班的同学写文章学语文出来,一定要唯哲理之上,我觉得这节课程直接改成哲学课好了。
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如何区分语文课与哲学课、文化课、历史课,语文的价值就是要把哲理表达出来,当然语言本身就是思想,把哲理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让阅读者容易读懂,就是语文的价值。写哲理本身无错,因为写哲理就否定文章的语文性是不全面的,写哲理而由于语文能力不足,把哲理写得混乱不堪,含混不清,这才是从语文角度要批评的。因此,没把哲理写好,或者写了自己读不懂的哲理,或者说完全不会写哲理正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唯哲理之(至)上”就判为非语文课,这是不严密的。


方亦晨(3574885853)2022/12/30 14:30:05
语文不能回归本源吗
冯晓(2142543788)2022/12/30 14:30:21
我对语文真的很失望
方亦晨(3574885853)2022/12/30 14:30:24
作文不能质朴一点吗
方书行(1627192968)2022/12/30 14:30:25
那语文的本源是什么
苟怀文(2476524425)2022/12/30 14:30:26
我觉得作文就是最原始的感动
现在回到语文的本源上来了。同学们疑惑的是什么,语文的本源是质朴吗?最原始的感动就是语文的本质吗?一篇华丽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极高语文能力的证明,而杜甫质朴的《赠卫八处士》当然也是语文的标杆。王勃的华丽之下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质朴背后是精致的思路建构和富有品位的语言建构规则,我们不能用华丽还是质朴来定义语文,也不能用写的是哲理还是世俗来判定是不是语文,不能凭自己喜爱与否来持己见否定其他情况的存在,这样是不严密的。
我举了两个例子,拿汪曾祺的《受戒》《葡萄月令》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白鹿原》相比,即可明白,汪之文字是更纯粹的语言艺术,而路遥与陈忠实的文字则是一般性的叙事表达,它们都可处于语文范畴内讨论,但有高低之别。
语文的学科属性是表达工具,其文化属性是思想观点,而语言的特点是语言即思想,思想即语言。因此,是否能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看问题,就标志着你是否懂得语文。
苟怀文同学强调语感,强调感性,这没有错,但不要忘了,所有语感强的文字背后都有强大的逻辑支撑,感性是理性的果实,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文字往往缺乏穿透力,其实,他的文字也正是如此。
冯晓同学因看到语文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否定当下的语文,有些悲观了。其实,这节课,一万二千字的讨论本身就是最好的语文,看同学们的表达,语言鲜活,思维敏捷。
以上是吵架的一小部分内容。
严格地说,这场吵架也是我“怂恿”起来了的,一开始争论的时候,我说:
庐山烟雨(1097772878)2022/12/30 14:21:01
吵起来,吵起来!没关系,吵到真处是哥们!
吵到中途,我说:
庐山烟雨(1097772878)2022/12/30 14:35:53
吵,吵之不足,打一架。打完一架坐下来喝一杯,就明白了许多

结果真的吵个没完了,后来在我总结的同时,还在继续吵,有人提议到小群里接着吵。
如果是在评优课上,我的这节课肯定被最先毙掉——乱得一锅粥!
可是,我个人觉得,这是我上得最爽的一节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