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不过,南京国民政府却坚持不抵抗的政策,尤其是《何梅协定》签订之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撤出华北地区,而日本侵略者也变本加厉,甚至妄图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 1935年12月9日,为了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北平的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二九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有一个女学生凭借一张照片传遍大江南北,她的名字叫陆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她的故事。 陆璀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早年时期她曾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读书,与“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书信来往。邹韬奋非常欣赏陆璀,鼓励她继续求学,1932年,陆璀北上,到达北平,考入了清华大学社会系就读。 ![]()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陆璀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思想。12月9日当天,陆璀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2013年,已经九十多岁的陆璀重新回到清华园,向一众学子们讲述了当年那场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运动。 当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陆璀等清华学子就集合起来,前往了西直门。当时国民党的军警都把守着交通要道,不让学生们进城,于是学生们就决定在西直门城墙召开群众大会。同学们把陆璀推举为学生代表,当时陆璀也没有任何准备,她拿起了一个大号扩音筒,向周围的群众讲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讲着讲着,陆璀便哭了起来,周围的群众也深受感染,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 当时《大众生活》的主编邹韬奋把陆璀喊话的照片用作了封面,向全国宣传“一二九运动”,伴随着邹韬奋的宣传,陆璀的照片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争相称颂的进步青年。不过,国民政府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当局的压力下,清华大学开除了陆璀的学籍。 在这之后,陆璀受到美国记者斯诺的保护,此后陆璀主要活跃在国外,在国际上宣传我国的抗日事业,争取国外的援助。在法国巴黎期间,陆璀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饶漱石。饶漱石曾担任华东局书记以及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职务,1952年被调到北京,担任了中组部部长。不过,1954年,饶漱石受“高饶事件”牵连,被撤销了职务,并被关押入狱。 ![]() 饶漱石被撤职后,陆璀也受到牵连,被关押起来,直到1956年才出狱。一段时间后,陆璀与饶漱石离婚,此后她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陆璀的第二任丈夫名叫朱子奇,也是个名人。朱子奇曾当过任弼时的秘书,被称为“和平诗人”,是个非常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著述颇丰。 ![]()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陆璀再次受到饶漱石事件牵连,被关押入狱,直到1973年才恢复自由。在这之后,陆璀主要生活在北京,晚年她热衷于妇女儿童事业,并且做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的基金会捐款资助工作。对于当年的“一二九”风云,陆璀反而讲的不多,她的后代也不怎么了解她的往事,2015年,陆璀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