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英华:我的罐头情结

 温馨微语 2022-12-31 发布于江苏


/齐英华

小时候感冒不舒服,母亲就会找出水果罐头,红红的山楂罐头,黄黄的黄桃罐头。罐头还没进嘴,“病”瞬间便好了大半。
我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一个叫乃林皋的小山村。老家的冬天寒风凛冽,天寒地冻。第二故乡吕梁的冬天就变得温暖了好多。多年前的一个周末,读到了白居易“寒风吹破耳,须鬓冻生冰”的诗句后,我不由的想到了儿时老家的冬天,就是寒风如冰水直接灌入耳中,哈气成冰的感觉。进入12月后,老家特有的西北风便开始鼓足了腮帮玩命咆哮,路旁大树上残存的枝叶顷刻间掉落一地,大树如同待下锅的白条鸡一样光挺挺地排列在路两旁。狂风中夹杂的沙粒像子弹一样,弹无虚发的击打在行人的脸上。
记得那会下午放学后,我和哥哥便扔下书包,抱起院子里的冰车,拿起冰尜(冰陀螺),飞快地奔向小村河套冰场。夜幕降临,小伙伴们都不肯散去。每当这时,妈妈就会站在院门外路边的巨石上,高喊我和哥哥的名字,通知我们回家吃饭。喊了几遍后,兄弟俩才会意犹未尽的回家。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个画面:“月光下,两个头戴着狗皮棉帽,手戴大手闷子,冻的脸蛋发红的两个少年说笑着一起回家”!那会的我们,似乎根本不怕感冒,偶尔也会感冒。这时妈妈总会摸着额头关切地说“不怕不怕,吃一罐罐头,捂一下汗就好了。”那会年幼不懂事,感觉黄桃罐头就是“仙丹妙药”一样神奇。小时候一感冒发烧,老妈就会把藏在柜底的罐头寻出来。每次吃完确实感觉“病”好多了。随着“砰”的一声打开罐头铁盖子,小病瞬间就治愈了。山楂和黄桃,我更偏爱黄桃罐头,圆润的果肉,咬上一大口,再喝上一口甜甜的桃汁,感觉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舞。那种满足感真的好幸福。
黄桃罐头曾是八十年代赤峰农村的明星食品。在那个年代,黄桃罐头少且贵,不比如今的富裕年代。很多家庭只有逢年过节、走亲戚,才能看到黄桃罐头,而且家里大人都不舍得吃,要留给孩子和老人。“孩子生病了就要吃黄桃罐头”的场景就出现了。在孩子生病,不愿意吃药时,大人会买来黄桃罐头哄孩子吃药,久而久之便有了生病吃黄桃罐头的说法。有着独特的魔力罐头,留给了我许多甜蜜的回忆。
如今随着交通发达,新鲜水果运送越来越快捷,冷链运输技术越来越成熟,罐头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可每次身体不舒服,我都会买瓶黄桃罐头。也许是生病的那一刻,莫名的有点想家和想家中父母。一口黄桃罐头入口,那份被家人关心照顾的温存随之涌上心头。生病吃黄桃罐头,已如“仪式感”一样深入我的脑海里了。
2022年即将结束之际,我终究还是没有躲过这场“新冠感冒”!筋肉酸痛,咽喉疼,鼻子塞,各种不舒服折磨着我。躺在办公室的小床上,盼望着能早日康复。此时如果能来一瓶黄橙橙、甜丝丝的“黄桃罐头”,感冒应该立刻就能康复!我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妈妈的手机……

作者简介

齐英华,笔名岩山,籍贯内蒙赤峰宁城县,吕梁市泰化学校教师,爱旅行、好运动、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作品在网络平台、媒体报刊多次发表。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