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梅——一次历险记

 老兵原创之家 2022-12-31 发布于黑龙江

我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对疫情小心翼翼、特别在意的我,在抗疫三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被隔离了。

那是11月30日,我同往常一样配合社区防疫工作,每次接到做核酸的通知,立即按规定排队参加核酸检验。做完核酸,回家做饭吃饭、睡觉。12月1日、2日又连续做了两天核酸,健康码都是显示“阴性”。

2号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我是不是叫“张某某”,住哪里?他说他是公安局的,希望我能配合工作,其它啥也没说,就把电话挂了。

放下电话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公安局的人怎么会找我?难道我哪里触犯了法律?我这心里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后来一想,不行,你说你是公安局就是公安局的吗?

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我把电话拨了回去,对方接了电话。

我问:您找我有什么事吗?现在冒充公安局诈骗的人太多了,还是要警惕一点为好。

电话对方的人答曰:是这样的,你11月30日做核酸时出现了“混阳”,你们那支混管里有一例“阳性”,你属于“密接”人员,需要隔离。

原来是这么回事,听完公安局同志的解释,我终于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心稍微放松下来。

到了3号上午,我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你在家等着,到时我们去接你。

我问:要隔离几天?

对方答曰:5天。

放下电话,从没被隔离过的我,心里又开始了忐忑不安:会把我们带去哪里隔离呢?方舱吗?

不管咋样,既然社区通知了,我们就老老实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配合工作吧。我立即收拾洗漱用品、换洗内衣裤,等待车接。

下午三点左右,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大客车已到了,让我出门坐车。我提着简单的行李出门,没想到小区大门被封,门卫怎么也不让我出去,我只好求助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努力,我从另外一个门走了出去,大客已在等待。

社区工作人员发给我一套隔离服、口罩、手套、脚套等让我穿上。唉!一不小心穿上“白大褂”隔离服了,心里的滋味也不好受。

上车后,我对工作人员说:你们千万别把那个“阳性”的人员跟我们坐一趟车,要分开坐车,以免感染。

社区工作人员回答:“阳性”人员叫120接走了。

我们一行十来个“密接”人员坐着大巴,左拐右拐来到了“秋临悦享”大酒店,被安排住下,单独隔离,每人一间房屋,互不干扰。进酒店前,每个人通过扫码进入了“酒店微信群”,有事在群里通知或在群里反馈。

在酒店隔离的这几天,禁止我们走出房间,每晚10点多钟,由医疗机构人员在房间门外给我们做一次核酸检测,早晨自己再做一次抗原检测发到群里。

一日三餐,由酒店工作人员把免费的饭菜送到门口,饭菜花样常变常换。早餐:牛奶、鸡蛋、包子、粥加些小菜;午餐:米饭、有肉有菜,汤、再加上一个水果,或苹果、或香蕉、或橘子;晚餐:馒头、有肉有菜、粥、再加上一个酸奶。

总之,在隔离的这几天,被隔离人员享受了美好、清净、舒适的隔离生活,比在家过的都舒服,起码不需要买菜做饭,不需要洗碗拖地,有免费的电视看着、有免费的热水洗澡。

期间,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线上线下》,主要是讲述东北沈阳解放前夕我地下党与国民党反动派你死我活的斗争,以及沈阳解放后的反特故事。

还观看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此片对我触动很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跟随铁道兵七师,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主要抢建了朝鲜“龟殷”铁路、“介川”铁路等等,英雄的志愿军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铁路抢建任务,于1953年10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隔离期间,有个别人心情烦躁、坐立不安,天天吵着要回家,难免说一些牢骚话,这事能够理解,也许是他们挂念家中的亲人、父母和孩子。

每当在群里看到和听到这些牢骚话,我这个“政工师”都会在群里安慰他们,让他们调整好心态,吃好睡好、安心隔离,保证健康很重要,要相信党、相信政府,我们会很快回家的。

我还在群里给他们讲父辈当兵打仗的故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故事,还把我写的文章发到群里让他们阅读,以此来鼓励他们安下心来,做好隔离。

转眼到了7号下午,我们接到了通知:解除隔离,可以回家了。

啊!可以回家了!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马上收拾简单的行李,大巴车已在酒店门口等候,隔离工作人员开始一个个点名上车,当点到我大名时,隔离小组的一个人问我:你就是张某某?我答:是。

他说:你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你的文笔不错,文章写的很好。

此次隔离的收获:免吃免住免洗,发挥了政工师作用,受到了表扬。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只有在中国,被隔离人员才能享受到这种特殊的隔离待遇!

作者简介:

张玉梅,女,原铁道兵七师二代,生于广东湛江,长于广西玉林,祖籍山东高密。

197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入党,大专学历、政工师。

历任打字员、党委干事、党委主任干部干事、工会女工委主任等职。

业余爱好写作、绘画、摄影、编织、手工制作。曾在《齐鲁晚报》、《潍坊日报》、《山东老干部之家》、《济铁政工》、《济铁工运》、《济铁老年》、《青铁工作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并有多篇散文、绘画、摄影和手工制作在新华网、今日头条、捜狐、阳光军魂、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文化网、战友网、写生北京等媒体上刊登。

手工编织曾获得路局、分局一、二、三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