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终特稿】我的2022

 郢都故事 2022-12-31 发布于北京
【年终特稿】我的2022

文\图 张卫平

       春雨春花,春回沃土开新宇;

       楚辞楚调,楚舞长龙唱大风。 

       极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过去,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眺望2023年,期待着那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期待着在“爆竹声中”用“新桃”换去“旧符”,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

      回望我的2022年,从业余写作的角度来看,应该算是一个丰收之年。

       首先,为了配合首届楚文化节的宣传,先后撰写了“丝绸传奇”“青铜传奇”“楚玉传奇”“楚漆传奇”四个专题的特稿,共约三万来字,刊发在荆州日报“文化荆州”专版上。在《荆州日报》“荆楚往事”专版上开办“读楚笔记”专栏,刊登文稿9篇。同时,日报还刊发了部分有关荆州地方文化的文稿和诗词,特别是刊登在副刊上的随笔《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还被编辑推荐上了学习强国。应邀参加了荆州广播电视台组织的一些活动和节目,或评论或接受采访,也算是广播是有声、电视里有影。

 
     第二,郢都故事公众号全年发稿243期,原创作品占95%以上。其中,有关荆州历史文化(文物文化)、地方文化的有153期,酒文化19期,诗联文化18期,军旅文化的20期(特别有意义的是,参加了老部队“鄂师政宣群”的“鄂师政宣征文 回味军营时光”的宣传),以上构成了郢都故事2022年的主要内容。一年间,先后开设了读楚笔记、微楚史、楚国玉器、楚国酒器、楚人的衣食住行等专栏,比较系统地推出了一批有关楚文化(楚国文物)和荆州地方文化的文图,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并被“荆州发布”“荆头条”“ 荆州文旅频道”“荆州文旅之声”“荆州记忆”等数十家新媒体转发。同时,还在朋友的支持下推出了虎年说虎和谈古说“荆”两个系列。

 
       第三,在诗词楹联方面,重点围绕喜迎二十大推出了用《诗词楹联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特别是展示了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织广大会员咏颂二十大盛会的诗词楹联作品,多次被“湖北联坛”“荆州文艺”等转发。当然,自己的诗词楹联习作常常直接引用进本人的文章里,也有一部分配上诗友的点评,在“卫平学诗”专栏里展现。只是,很多诗联都是应景之作,质量有待提高。

       第四,自己的第三本有关荆州出土文物的随笔集《大楚耀中华——荆州出土文物瑰宝的前世今生》,结束了在几个出版社里的“长途旅行”,终于在北京巨名的帮助下在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也算是了结自己的一块心病。

       2022年,我还非常有幸地受聘为首届楚文化节顾问,参与了楚文化节相关筹备工作;以文化顾问身份,参与了一个县级宣传部门媒体应对与舆论引导方面的实际工作,并以曾经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登台讲课,分享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与体会;以专家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沙市洋码头系列展陈的展陈策划、文案策划,以及部分项目的文化咨询与研讨;以文化学者的身份,参加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组织的文化旅游项目规划、策划的专家评审与研讨。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参加市委有关新媒体调研会议时提出成立市新媒体协会的建议,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受邀担任了协会副会长。


       回顾2022年,非常感谢“荆州文旅频道”公众号在连续几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连载了本人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今生》《灵动的彩虹——荆州战国丝绸宝库的前世今生》两本有关荆州文物和荆州历史的大众读本。同时,还转载了不少郢都故事里关于楚国文物的文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在朋友余大中先生的帮助下,得以在湖北长江传媒集团主办的《阅读时代》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卷首语:《向屈原学一学想像力》《一起向未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深知,自己在2022年能够留下一点印记,离不开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我想,就在这里给大家拱拱手吧!

       一切过往皆为历史!岁月可回首,前程待奔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