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国强:从“奶油”到沧桑(下)

 金侬 2022-12-31 发布于北京

   文/金侬

   (接上)

  我想,批评唐国强“奶油”的那个人,一定是从高仓健那里得到了启发,所谓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看看人家一脸的沧桑冷面,你唐国强白白净净让人看不出一点经历,当然就不够深沉,不像有内涵的男人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唐国强没有被本国对手击败。他是被“外来侵略者”打倒在地的。

  这多少使唐国强的失败,凭添了几分悲凉。

  高仓健在中国称雄的时代,唐国强失败了,中国所有的男演员都失败了。

  等到高仓健悄然离去,唐国强却没能悄然回来,这是因为他的位置被别人占了,一批“丑星”已然成为中国银幕的新兴力量,他们以“丑”为美,把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彻底翻了一个个儿。

  唐国强说,这是一个大转变的时期,一切都在变,审美观不可能不变。

  从前推崇的都是正面人物,都是“高、大、全”,没有普通老百姓什么事儿。现在,就是要表现平时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人物变了,演员自然也要换个样,这就是一时银幕上歪瓜裂枣出尽风头的原因。

  不能不提到王朔,正是王朔用文字把这些“丑辈”一个一个“码”到了银幕上。王朔抡圆了方块汉字,把他们当作砖头,朝洋鬼子抛掷。

  这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式的反击外来侵略的方式。许多经历过这一场抗战的人,都经历过从深沉到调侃的转变。

  深沉属于高仓健,调侃则是王朔似的。深沉一度是男人打动女性芳心的蒙汗药,那种叼着烟卷,什么都不说,只把那张脸绷着,两眼看着天,看着地,看着墙的阿呆形象,曾经使女性如坐春风,看着心儿发颤。

  如今,却让人看着心烦。

  烦在哪里?

  烦在“装丫挺”。

  也就是时下说的“装逼”。

  你有话就说,有屁说放,有快感就大声喊出来。

  你有话不说,让我猜,有屁不放憋肚痛,有了快感连哼哼都不敢,你还是人吗?

  你连人都不是,还活什么劲?

  这就是调侃对深沉地反动。

  “丑星”当道,唐国强不但没能回来,甚至他还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消失了。

  那时他在干什么?

  没准儿正在买毛边纸练书法陶冶情操,他的书法水平一定也是在那个时候突飞猛进的。

  

  “丑星”热过之后是“领袖”热,一时间银幕上革命领袖蔚然成风。电影、电视里、小品节目中,“领袖”都是说着方言,迈着方步,脸上永远带着仁慈宽厚的笑向人们招手。

  “领袖”热热出了一批特型演员。

  因为像就可以成名,这是“领袖”热给特型演员们创造的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个机遇当然不是给唐国强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人觉得他像毛泽东,而且我大胆猜想,就是有人让他演毛泽东,他也没有那么自信。

  从“丑星”升天到“领袖”热兴起,唐国强无论事业还是生活都沉入了谷底。他就像一只被大笔抛单打压下去的质地还不错的股票,只有好好的在底部调整蓄势,才可以重拾升势,再创辉煌。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投入。

  做生意需要投入的是资金,做艺术则需要投入整个人生。

  唐国强成名初始的那几年,他除了投入自己的脸蛋儿,就再也没有其它投入了。

  而到了演诸葛亮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切从头开始。

  这对于一个已近不惑之年的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失去了别人所拥有的,但同时也拥有了别人所没有的, 那就是“经历”——艺术创造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后主失去了江山,却得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

  本文的主人公唐国强人近中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一概推倒了重来,能有这样生活经历的人,他的艺术境界应该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唐国强出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他事业的转折点,这是他从“奶油”迈向沧桑的起点。

  唐国强演诸葛亮,没有人再提“奶油”了。

  即使媲美“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之周郎的青年孔明,也没有给人“奶油”的感觉。

  从青年到老年诸葛亮 唐国强越来越在表演中透出一股子人世的沧桑感。   

  唐国强说,他演诸葛亮演的十分用心,可是,命运总跟他过不去,因为他演的诸葛亮并不讨观众的好。

  一次,剧组到学校去开座谈会,当问及“你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人

物”时, 一大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曹操。

  为什么?

  因为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人能治得了他。

唐国强反驳道,你看完《三国演义》了吗?你知道曹操的后代是什么结果吗?

  不是同样被别人废弃了吗?这就是曹操负天下人的报应。

  报应是什么?

  年轻的学生又如何能明白。

  反正他们不喜欢失去自我的诸葛亮,他们说自己要是有诸葛亮的才能,就要直接当皇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唐国强再一次被抛弃了,他辛勤塑造的诸葛亮没有拿上奖奖被曹操拿走了

  好在唐国强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他已经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心理的自我调节。那么多事儿都经历过来了, 现在的一切更显得无足轻重。

  心理的自我调解有时也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唐国强在家庭才出现变故的那个时候,他走到哪里,别人就朝他指指点点,议论他,指责他,说不好听的话。

  他一开始很受不了。

  朋友们替他出主意,要他干脆带个口罩上街,别人认不出他来,就不会朝他指指点点了。

  唐国强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这种逃避的办法。

  他想,我又没有犯什么错误,凭什么就要我来躲你?

  于是,只要有人朝他指点,他就盯着人家看,看得指点他的人反倒不好意思了,也就不指点了。

  心理调节好了以后的唐国强如今最看中的是什么呢?

  他最看重的是他演的戏,是他塑造的人物。

  他指着自己的头发对我说,别看我现在头发是黑的,那是染过的,要不染,我两鬓都已花白了。这样的年纪,已是玩儿不起的年纪,我要用男人最好的一段年华,再多创造几个像样的人物来。

  演完《开国领袖毛泽东》,唐国强打算出演《一代商圣吕不韦》里的吕不韦。  

  他说,提起经商,吕不韦在中国应该有特殊的地位,他的许多做法能给现代人以启示。

  他先是做军火生意,由做军火生意涉足政治,开始做起了帝王生意。

  他在秦王嬴政身上投下的资本,使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最后,他由经济、政治转到了文化,著作的《吕氏春秋》成为先秦的一大文化遗产。

  吕不韦的商人执政,他的重名轻钱,都有许多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东西。

  由《雍正王朝》引起的轰动,使唐国强越来越注重历史题材的作品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只有在特别清晰地照得见今天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去照它,历史才会有现实的价值。

  如果它布满尘埃,根本让人看不见自己,那它就只好被存进博物馆,成为收藏的文物。

  从这个思路出发,唐国强还想演苏东坡。

  他说,宋朝的文人执政,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思索,而苏东坡便可以集中表现这些思索。

  还有岳飞,这是一个别人没有塑造过的人物。他要演岳飞,就要演他生活中最大起大落的那一段: 起——朱仙镇大捷;落——风波亭就义。

  十二道金牌,便可一道一道把岳飞的悲剧性格和盘突出。 

  他说还要演什么历史人物,我记不清了。

  我记得的是,从历史剧中脱胎换骨出来的唐国强,表现出对历史极大的兴趣 ,也显示出他对历史有比一般演员丰富和广播得多的知识,这时的唐国强,便变得厚重而愈见沧桑了。

  唐国强很推崇金山的表演。

  金山的表演很有激情,常常面对观众热泪盈眶,这种情形经常激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可是,据金山回忆,他说自己有沙眼,只要盯着舞台强光看就会情不自禁的流泪。

  所以,金山想激动的时候,就把眼睛盯着强光看,热泪夺眶而出,观众为此而鼓掌。

  观众哪里知道,金山的激情原来出自生理反应。 

  唐国强要想激动,是否也是这样流泪?

  我没有细问。

  不过时至今日,我确实有过被他的表演打动的时候。

  想想多少年前,我跟许多观众一样,对他抹上“奶油”的表演,是那么的排斥,如今却也能接受,甚至还被打动,这其中唐国强做了多大的努力呢!

  “奶油小生”的唐国强不会演戏,有了沧桑感会演戏了,唐国强从“奶油”到沧桑的变化,便是他始终执著努力的轨迹。

  ——原载《中国青年》《电影故事》杂志

  

  题图及插图:金侬传世长卷书法新作《岳阳楼记》。

关于金侬:

本名张扬,书法落款名金侬,常用笔名废墨。

非著名书法家、影评人,记者,资深媒体人,小说家,编剧。

  中国文联编审,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民盟书画院会员,中国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会员,清华附中特聘专家级书法教师,文化部老年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原《大众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更多资讯,可搜寻头条百科金侬词条,百度一下金侬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