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中常见的44种中药材药膳食材

 金玉满堂书馆 2022-12-31 发布于安徽

一、甘草中药材                                                          

1.中药材(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性味甘,平。含有三萜皂甙、甘草酸、还原糖、淀粉、胶质等身分。具备和中缓急,涧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适应于脾胃衰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食物中莓等。2.药炊事法:甘草饮、甘草粥、甘草糕等。每次用量3~15克。

二、当归中药材

1.中药材(当归):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甘、辛,温。含有皂化部门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部门中含β-谷甾醇等身分。具备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适应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贫血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秘,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等症。2.药炊事法:当归炖鸡、当归粥、归芪鸡等。每次用量5~15克。

三、肉苁蓉中药材

1.中药材(肉苁蓉):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迷肉苁蓉等带鳞叶的肉质茎,性味甘、酸、咸,温。含有微量生物碱等身分。具备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的功能。适应于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2.药炊事法:肉苁蓉蒸鱼、肉苁蓉粥、肉苁蓉汤等。每次用量10~15克。

四、何首乌中药材

1.药膳中药材(何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性味苦、甘、涩,微温。含有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身分。具备补肝,益肾,益血,祛风的功能,适应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贫血头晕,腰膝软弱,筋骨痠痛,遗精,崩漏,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等症。2.药炊事法:何首鸟炖肉、何首乌粥、何首乌汤等。每次用量15~25克。

五、黄芪中药材

1.药膳中药材(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性味甘,微温。含有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莱碱、叶酸、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等身分。生用,具备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适用于自汗,冷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用,具备补中益气的功能,适应于外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漏,气衰贫血等症。2.药炊事法:黄芪蒸鸡、黄芪锅炉鸡、芪蒸鹌鹑、归芪鸡等。每次用量15~25克。

六、党参中药材

1.药膳中药材(党参):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性味甘,平。含有皂甙、微量泩物碱、蔗糖、葡萄糖、菊糖、淀粉、粘液质、树脂等身分。具备补中,益气,生津的功能。适应于脾胃衰弱,气血两亏,体倦有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等症。2.药炊事法:党参汤圆、党参蒸鸡、党参粥等。每次用量15~25克。

七、明党参中药材

1.中药材(明党参):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性味甘、微苦,凉。含有大批挥发油、大批淀粉等身分。具备清肺,化痰,平肝,和胃,解毒的功能。适应于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吐逆,目赤,白带,疔毒疮疡等症。2.药炊事法:明党粥、明党鸡、明党饮等。每次用量10~20克。

八、郁金中药材

1.中药材(郁金):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莪术的块根。性味辛、苦,平。含有挥发油、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芳基姜黄酮、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紫等身分。具备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的功能。适应于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等症。2.药炊事法:郁金粥、郁金韭汁饮、郁金姜汁饮等。每次用量5~15克。

九、马齿苋中药材

1.中药材(马齿苋):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全草。性味酸,寒。含有大批去甲基肾上腺素、大批钾盐、二羟基苯乙胺、二羟基苯丙氨酸、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蔗糖、葡萄糖、果糖等身分。具备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能。适应于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疬等症。2.药炊事法:遇齿苋粥、马齿苋饮、大蒜马齿苋等。每次用量15~20克(鲜者100~200克)。

十、乌梅中药材

1.中药材(乌梅):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的果实。性味酸,温。含有柠檬酸、苹果酸、虎魄酸、糖类、谷甾醇、蜡样物资、齐墩果酸样物资等身分。具备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能。适应于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趾,钩虫病,牛皮癣等症。2.药炊事法:乌梅饮、乌梅粥等。每次用量3~9克。

十一、白果中药材

1.中药材(白果):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性味甘、苦、涩,平。含有大批氰甙、赤霉素,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种皮含有毒身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等身分。具备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能。适应于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等症。2.药炊事法:白果烧鸡、白果烧鸡、白果煮酒、白果煮蛋等每次用量5~15克。

十二、赤小豆中药材

1.中药材(赤小豆):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性味甘、酸,平。含有卵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身分。具备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能。适应于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症。2.药炊事法:赤小豆煮鲤鱼、赤小豆饮、赤小豆粥等。每次用量15~50克。

十三、枸杞中药材

1.中药材(枸杞):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和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等身分。具备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标功能。适应于肝肾阴亏,腰膝痠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炭,消渴,遗精等症。2.药炊事法:枸杞肉丝、枸杞酒、枸杞蒸鸡、枸杞粥等。每次用量10~20克。

十四、荜茇中药材

1.中药材(荜茇):荜茇[bì bá]为胡椒科植物草发的未成熟果穗。性味辛,热。含有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芝麻素等身分。具备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能。适应于腹冷痛,吐逆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牙痛等症。2.药炊事法:草茇牛乳、荜茇粥、荜茇饮等。每次用量3~5克。

十五、菟丝子中药材

1.中药材(菟丝子):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和大菟丝子的种子。性味辛、甘,平。含有树脂、甙、糖类等身分。具备补肝肾,益精华,明目标功能。适应于腰膝痠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等症。2.药炊事法:菟丝饼子、菟丝肝膏、菟丝粥等。每次用量15~25克。

十六、槟榔中药材

1.中药材(槟榔):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性昧苦、辛,温。含有生物碱、缩合鞣质、脂肪、槟榔红色素等身分。具备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能。适应于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等症。2.药炊事法:槟榔蜂蜜饮、槟榔粥、槟榔汤等。每次用量10~25克。

十七、薏苡仁(又叫薏米)中药材

1.中药材(薏苡仁又叫薏米):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味甘、淡,凉。含有卵白质、脂肪、糖类、大批维生素B1、氨基酸、薏苡素、三萜化合物等身分。具备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能。适应于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晦气,水肿,脚气,肺痠,肺痈,肠痈,淋浊,白带等症。2.药炊事法:薏米肘子、苡仁炖猪蹄、苡仁併千、苡仁粥等。每次用量3~50克。

十八、银耳中药材

1.中药材(银耳):银耳为银耳植物银耳的子实体。性味甘、淡,平。含有卵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脂肪、粗纤维等身分。具备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益气,活血,润肠的功能。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血管软化,高血压等症。2.药炊事法:银耳羹、银耳糖、银耳粥、冰糖银耳、参芪银耳等。每次用量5~15克。

十九、冬虫夏草中药材

1.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主蝙蝠蛾科虫豸蝙蝠蛾等的幼虫尸首的复合体。性味甘,温。含有脂肪、粗卵白、粗纤维、糖类、虫草酸、冬虫夏草素、维生素B1等身分。具备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的功能。适应于痰饮咳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汘,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症。2.药炊事法:冬虫夏草炖老鸭、虫草蒸鸭、虫草鸡、虫草炖猪肘等。每次用量5~15克。

二十、茯苓中药材

1.中药材(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性味甘、淡,平。含有β茯苓酸、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树脂、甲壳质、卵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胆碱、β-茯苓聚糖分化酶、脂肪酶卵白酶等身分。具备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能。适应于小便晦气,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吐逆,泄泻,遗精,淋浊,惊慌,忘记等症。2.药炊事法:茯苓饼、茯苓粥、茯苓蛋糕等。

二十一、鹿茸中药材

1.中药材(鹿茸):鹿茸为鹿科植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还没有骨化的幼角。性味甘,温。含有机物、胶质、卵胞激素雌酮等身分。具备壮元阳,补气血,益精华,强筋骨的功能。适用于虚劳羸疲,精力倦息,眩晕,耳聋,目暗,腰膝痠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劣等症。2.药炊事法:斑马海参、鹿茸蛋糕、鹿茸粥等。

二十二、蜂蜜中药材

1.中药材(蜂蜜):蜂蜜为蜜蜂科虫豸中华蜜蜂所釀的蜜糖。性味甘,平。含有糖类(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氮化合物(卵白质、胨、豚、氨基酸、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淀粉酶、乙酰胆碱)、有机物(柠檬酸、苹果酸、虎魄酸、乙酸)、挥发油、蜡、花粉粒、维生素(A、B1、B2、C、K、B6)、酶类、色素、乙酰胆碱、灰分、镁、钾、钙、钠、硫、僯、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具备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能。遹用于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痛苦悲伤,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等症。2.药炊事法:蜂蜜蒸梨、首乌丹参蜂蜜汁、蜂蜜饮、山药蜂蜜煎等。

二十三、蜂乳中药材

1.中药材(蜂乳):蜂乳为蜜蜂科虫豸中华蜜蜂等工蜂咽腺排泄的乳白色胶状物和蜂蜜配制而成的液体。性味甘、酸,平。含有卵白质(12.34%)、脂肪(5.46%)、多种氨基酸、酶、维生素(B1、B2、B5、B8、E)、泛酸叶酸。具备滋补,强健,益肝,健脾的功能。适用于病后衰弱,小儿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症风湿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2.药炊事法:王浆蜂蜜、芎麻王浆、参芪王浆等。

  中药的功效及作用可以说既复杂又细致, 但它发挥出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因此,也一直受到大众的欢迎;这里另外加上21种总44种,如有重复请谅解。

1、人参——被称之为百草之王,也是药中之王;具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也有大补元气、回阳救逆、生津等非常好的作用。

2、三七——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有一定的止血、补血、活血作用。

3、土木香——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机能紊乱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制成精油,起到镇静、杀菌的效果。

4、大黄——具有泻下通大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络,利湿退黄等。大黄可以清肠胃,是治疗大便干结,胃肠积9滞的主药,善于治疗热结便秘。

5、山豆根——可以促进人们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防止病毒入侵,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6、川木香——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单用一味木香即可;煎汤内服用量在2g-6g之间。

7、天麻——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8、补骨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早泄、腰膝冷痛等。

9、灵芝——用于失眠,健忘,头晕,神经衰弱等。

10、瓜萎皮——用于胸腹胀满,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乌药,橘皮,枳壳等同用。

11、川乌——川乌与附子作用类似,但其强度却大大强于附子;具有去寒湿、通经络而除冷痹、消腿膝肿痛、除心腹痞痛等。

12、天麻——具有解除痉挛、祛风、通脉络缓、解肝脏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厥、抽搐、破伤风等疾病。

13、牛膝——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和跌打伤痛均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14、甘草——具有补益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煎汤内服用量在3g-9g之间。

15、白术——具有健脾运湿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饮食倦怠,四肢无力,腹泻等情况;常与党参、茯苓、甘草、薏米、莲子等药物配伍使用。

16、白芍——具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养阴平肝的作用。

17、白芷——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等作用。

18、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外用)的作用。

19、西洋参——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具有补而不燥、补气而不助热的特点。

20、芭蕉花——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痪,通经。

21、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心肝血虚、跌打损伤等疾病;一般用量为3~12克。

附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3.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4.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吐血) ­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5,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 疣。 ­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6.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

7.攻下药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 ­

芦荟:甘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 ­

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泻下导滞。 ­

8.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

9.峻下逐水药

甘逐: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

牵牛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积杀虫。 ­

大戟: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

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

10.祛风湿药

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

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活络,定惊。 ­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

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

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

11.芳香化湿药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 ­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 ­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 ­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 ­

12.利水渗湿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 ­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

海金砂: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 ­

石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苦微寒,归肝胃经。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苦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

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

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

金钱草: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泻热通乳。 ­

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利水,止痒。 ­

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水,止痒。 ­

13.温里药

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 ­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 ­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 ­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寒滞肝脉致寒疝腹痛及头痛。中焦虚寒,呕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

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虚寒) ­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

14.理气药

橘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枳实:苦辛微寒,归 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除痞消积。 ­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 ­

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川楝子: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

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

青木香:辛苦微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辟秽,消肿。 ­

柿蒂:苦平,归胃经。降气止呃。 ­

15.消食药­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 ­

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

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固精止遗。 ­

16.驱虫药­

使君子:甘温,归脾胃经。驱虫消积。 ­

苦谏皮:苦寒,归肝脾胃经。有毒。杀虫疗癣。 ­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

17.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

地榆:苦酸畏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读敛疮。 ­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大肠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

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 ­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

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

18.活血祛瘀药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 ­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

ZHE虫:咸寒,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续经接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