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芮城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12-31 发布于山东

       因此地古代属“芮国”领地,春秋时,芮伯万在此筑城居之,故名芮城。

      芮城殷商时属方国,称“芮国”。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遂建芮国。春秋时,周桓王十一年(前709年),芮伯万为其母所逐,出奔魏城,筑城居之,亦名芮城。魏城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国。秦置郡县,魏城属河东郡。西汉于魏城东北3千米置河北县,属河东郡。后秦于河北县置河北郡,县属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治徙今平陆县境。西魏于今城关东5千米东张村置安戎县,属河北郡。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安戎县改芮城县。武成二年(560年)河北县改永乐县,于县置永乐郡,与芮城县俱属永乐郡。保定二年(562年)永乐县废入芮城县。天和二年(567年)徙治今城关。隋,芮城县改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析芮城县地复置永乐县;武德二年(619年)于芮城县置芮州,辖芮城、永乐、河北(平陆)等县。武德七年(624年)永乐县治徙今城关西南20千米永乐镇故址。贞观元年(627年)废芮州,芮城县属陕州;永乐县属鼎州,后次第属蒲州、河中府。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芮城、永乐县属永兴路陕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永乐县,并入河东县(永济)。金芮城县属解州。元代至元三年(1266年)将芮城县并入平陆县,元贞元年(1295年)芮城、平陆分置。明代,芮城县属平阳府解州。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解州为直隶州,领安邑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

       1954年9月10日,临汾专区、运城专区合并设立晋南专区,芮城县属晋南专区。1967年5月10日,晋南专区改称晋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3月,晋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分为临汾地区革命委员会和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芮城县划属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运城地区革委会改称运城地区行政公署,芮城县随属。2000年6月14日,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芮城县隶属运城市管辖。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一座元代道教宫观,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纪念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原建于芮城县黄河岸边永乐镇。原址北靠峨嵋岭,南临黄河。"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1959年至1964年间,因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由于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的原因,所以被整体搬迁至县城北郊龙泉村附近,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距离原址20公里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峰山位于芮城县境内的中条山南麓,距县城约24公里,海拔1600米。山势呈西北东南向,面向西南,中间低平开阔,两边山峰护翼,形状酷似圈椅,故又名"玉椅"。九峰山下的纯阳上宫存有珍贵的吕仙石雕像、吕仙百字碑、九峰山诗碑、皇帝圣旨碑、摩崖石刻等大量碑刻和文物。元人有诗赞曰:"闻说中条有九峰,九峰高处立仙宫,全真宗祖于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