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味流气饮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四)

 美学中医 2022-12-31 发表于内蒙古

这是窦梦龄的(补辑《疮疡经验全书》),我们看除了木瓜、香附、川楝子,其他全是十六味流气饮里面的药。它治疗什么?手脚蝼蛄串。什么叫蝼蛄串?蝼蛄串,有些是讲淋巴结肿大。还有我们叫蝼蛄疔呢,就是在头上的位置,知道了吗?这个方子古代是用于疮科的。这是学生们进行的一个对比,你看,光这一个方子有好多,这些药物的主治,古人怎么说的?这一块,我们就不细细给大家讲了,这是考证的地方。
《万氏家抄方》卷四——败毒流气饮。你看,加了羌、独活——通督脉的,茯苓、陈皮——祛湿的、行气的。这个败毒流气饮治疗发背。
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和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我们都实实在在把这些书查过了,全部都对照过了。第一个重点的方子是十六味流气饮里面的木香流气饮。第二个重点的方子是木通流气饮。在《万病回春》里面,写的是木香。在《医宗金鉴》里面,用的是木通。换句话说,就是一味药的区别。这是什么时候?明朝时的。从明朝到清朝,发生了一些变化——就一味药的增减,大家听明白了吗?大家知道木通的象吗?黄色的,里面是绕圈圈子。你看女性的乳房,也是这种象。还有瓦楞子,有这种棱的,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治乳房的一些疾病。广木香打开一看,也是有这种圈圈。所以,木通、木香都可以。至于到底用木通还是木香,或者两个都用,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运用,进行调整。要注意的是可以治疗乳岩,亦治痘疹余毒作痈瘤。乳痈加青皮。把这个加减法记下来。乳痈,就是乳腺炎,可以加青皮。“上锉一剂,水煎,食远,临卧,频服。”啥意思呢?基本上是空腹服用的,而且在临睡前多喝一些,为什么临睡前多喝一些呢?古人晚上睡觉什么时候?是不是晚上12点?古人不是的。 人定亥时,大概是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古人说话很隐晦,孩子——人定亥时。看到没有?啥意思?孩子,一个亥加一个子。亥子,你要把子放到亥的前面,就是亥这个时间,就要睡觉,要小孩的时间。你看,古人很隐晦。但是全都告诉大家了。你看,“孩”字是不是这样写的?你不懂这些,你就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他都告诉你了。但是绝不会像西方那样(直接)——I love you (笑)。不会这样的。
大家慢慢去看啊!十六味流气饮,治乳岩。《济阴纲目》里面用的木通,同样是在明朝。大家看到了吗?龚廷贤用的是木香。而武之望写的是木通。那么大家看到没有,木香、木通取象类比,都非常接近。我这人比较较真,临床上木通、木香我都试,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试出区别。所以你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结合别的一些功效,进行调整。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的败毒流气饮里木香用的是青木香。青木香和木香是一个药吗?不是。青木香可是马兜铃科的,是马兜铃的啥呢?马兜铃的根。如果按照现在的中药标准的话,这个药是不能用的,为啥?马兜铃酸中毒——我们讲的木通事件。其实古人用的木通是啥?川木通。到了清朝以后,民国时候,(用关木通)。关木通是哪里的木通?东北的。从山海关那边进来的,大概是这个位置。为什么会转变成那个药?因为便宜呗!一般来说,便宜没好货,是吧!龙胆泻肝汤中有木通,古人用的是龙胆泻肝汤,没有用龙胆肝丸,这是我的一个思考。丸者,缓也。汤者,荡也。请问一下,龙胆肝汤,能吃一个月吗?那不是闹着玩嘛!我给大家讲,如果这个人胃不好,这个龙胆草,如果不用酒制,而且剂量大于10克的时候,你吃上三天,好多人就不想吃饭了,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我一个外甥,小的时候患过敏性紫癜,后面我们找了一个老前辈,老先生看完以后呢,就说了“湿热”二字。——这“湿热”是肝胆的湿热呢?还是脾胃的湿热呢?这个不一样。——他说:“龙胆泻肝汤”——旁边的学生,二话不说赶紧写下来。这么小的孩子,用龙胆泻肝汤,其实是较少见的。小孩的用药和大人的药有点区别呢,要比大人的药低一个等级。比如说你给小孩开苦寒药的时候,你要加甘寒的药,因为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因为体质有区别。所以现在好多的老师——我就要用经方,我要用苦寒的药去治——是不是就很恰当呢?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吗?不一定是。儿科之所以独立成体系,就有它独立成体系的道理。它的医理,取方用药,古人也是经过反复筛选,反复验证以后,认为这样子更合适一些。古人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不太一样,我们的想法是快餐式的,见效就行了,别的不要管啦!古人认为见效了,还不能把孩子伤着了,这个娃娃还要生活呢,还要繁衍后代呢,你不要给我整惨了!现在呢,我们只要把钱挣了就行了,因为我们的导向不一样,是吧!所以我们在学古人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古人的心法里面去。给小孩用完以后,小孩不吃饭了。那时我刚上完大学回来,我一看,啥情况?咋了?——说孩子不吃饭了。药方拿来我一看,龙胆泻肝汤,开了三付。小孩吃了一顿就不吃饭了,三天不吃饭。后面我一看,我就笑了一下,说:“这样吧,再抓一副药。”——“哎!中药不能再吃了,一吃中药就不吃饭了。”——我说:“吃了这个药,就能吃饭了。”你猜,我开的是什么方子?(台下有人回答)不对,我刚才给大家讲过了,你们没仔细听,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是两码事。——三仁汤!三仁汤这个方一吃,小孩活蹦乱跳了——“妈妈,我肚子饿。”——小孩开始吃饭了。大家理解吗?所以说,你辨到湿热还不行,定位不对,定位不标准。所以好多时候,我们看不好病,我们振振有词:“我也看的对啊!”我告诉你,临床就是最好的老师,你对不对,立刻就看出来了。你的辨证思路对不对,立马叫你显现出来。

本文为2017年马老师讲座整理文字稿,内容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