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汪东兴辞职后,有4位风云人物也跟着辞职,他们结局如何?

 猫眼观史 2023-01-02 发布于江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虑,此时的中国摆脱了“十年动乱”的阴霾,可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拔更多年富力强且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就显得更加重要。

1980年2月末,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时任副主席的汪东兴做出表率,主动辞去副主席等职务并得到批准。其实,在他辞职后,中央还有其他4位风云人物也先后主动请辞,分别是:陈锡联、纪登奎、吴德、华国锋。

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几位领袖的急流勇退堪称老干部们的榜样,看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让位促成的是国家干部的年轻化与专业化。

而这几位风云人物辞职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先来看陈锡联,身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陈锡联曾系党政军重任于一身,因为他的清心寡欲以及对于原则的坚守,保全了国家政权在动荡时期的平稳交接。

当年不少人对陈锡联有过质疑,他对此没有过多解释,可他也非常清楚,毛主席希望他的存在可以保全邓小平与叶剑英两人,唯有他们才能在日后力挽狂澜。

就这样,陈锡联在后来用自己的急流勇退无声地证明了一切,在拨乱反正成功之际,果断让出自己的党政军大权并欣然卸任。

退居二线之际,他又被任命为中顾委常委,晚年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直到1999年病逝。

曾任职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并不被大众熟悉,可他也是动荡时期的国家守护者。

1951年,主席视察路过河南许昌时,对不到30岁的纪登奎有了一些关注,直到1968年,他才逐渐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相对于其他高层领袖,纪登奎的基层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因为这件事,纪登奎也成为了“敢在主席面前唱反调”的领袖,这份果敢和气度来之不易,他也因此在高层得到了不少人的尊重。

直到80年代,纪登奎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经验无法引领国家发展,坦然卸任正是他做出的明智之举。

从那之后,他来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工作,晚年过得平静而忙碌,直到1988年病逝。

作为我党政工方面的老领导,一路经历战争洗礼的吴德同样是中央领袖中极为清心寡欲的存在,只要是他工作过的地方,反响都很不错。

1966年后,因为北京局势的严峻,吴德来到北京担负重任,1973年后,他得以进入中央领导层,不过,吴德对于这样的升迁从未感到兴奋。

原来,他始终只想踏踏实实做一些政工实事,对于政斗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嗤之以鼻。

当国家需要大量年轻领袖大展宏图之际,吴德自然选择欣然卸任,后来的他成为了中顾委委员,为国家发展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1995年逝世。

要说这4位风云人物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华国锋,当年的他还是毛主席亲选的接班人。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华国锋的才华和能力、阅历被委以重任还是有些欠缺的,可在当年极为复杂的中央局势中,华国锋最能处理好各方政治势力,与此同时,他也不曾与急功近利之人同流合污。

与前面提到的陈锡联一样,当年的华国锋也是系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人,还曾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只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存在可以在动荡岁月保护政权安定,在发展时期却不见得是一个国家最理想的领袖。

就这样,1980年9月后,华国锋先后辞去了重要职务,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职务。

离开权利核心30年里,他更像是一位刻意与政坛绝缘的“沉默老人”,可他当年的政绩还是得到人们的称赞,直到2008年病逝。

人们常说一位合格的国家领袖要时刻保持奉献精神,事实上,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急流勇退也是奉献精神的一种。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4位领袖,他们曾守护过国家安宁,也曾用卸任助推国家发展,注定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功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