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著名壁画家李化吉先生(1)

 顺其自然h 2022-12-31 发布于北京

      中国著名油画、壁画家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化吉先生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不幸病世,享年91岁。深切缅怀李化吉先生!

图片

李化吉

      李化吉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中国新时期壁画艺术的开拓者和领头人之一,是我最为敬重的师长!惊闻他的去世,万分悲痛!他的为人品格和艺术不朽!盼其爱女李辰姐妹和家人节哀顺便!

唐小禾

2022年末

      敬爱的李化吉老师辞世的消息很突然,因为近几个月里断续听到的都是好消息,比方说他开口讲话了,等等。我心里总以为李化吉老师的健康是平稳的,像他平素的性格一样,温厚、慈祥,从无疾言厉色。

      李化吉老师在央美学习时期,就全面系统地接受了油画系三个工作室吴作人、董希文和罗工柳先生的艺术熏陶。从《闯王进京》到《文成公主》,他的毕业作品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深厚的传统美学修养,并由此一举成名,影响全国的油画界、壁画界。新时期以来,李化吉老师不仅是功勋卓著的艺术家,而且在央美壁画系、美协壁画艺委会、壁画学会等机构当选为重要领导。他在领导岗位上不谋私利,把崇高的艺术理想与现实条件相结合,实事求是,力倡团结,他宽以待人、严格律己,扶助青年,奖掖新秀,是大家都亲近的、敬佩的好老师、好领导、好艺术家,更是我个人的好老师、好领导、好榜样。敬爱的李化吉老师永远活在我心里。

戴士和

2022年12月29日

图片

      昨日惊闻李化吉先生离开了我们,觉得很突然,回想往事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李先生是我们壁画界的长者,在中央美院壁画系的时候是我的前辈,是我的老师。李先生的艺术追求美,彰显民族特色,李先生为人向来谦和,待人也温厚。一想到李先生就想起我们90年代一起在欧洲的那段不长不短的日子。那年李先生刚退休,我才40岁,法国还在用法郎,中国人在欧洲常会被人看不起。我们是公派,在巴黎的时候一起住在美院位于巴黎的工作室里。日常是我来做饭,李先生向来厚道,甚至前些年我们见面时他还要提到在巴黎的日子,他还说那会吃的真是不错。在欧洲8个月的时间,多数都是在巴黎度过的,那间美院的工作室接待过不少人,不过据说合住一起能不红脸吵架的除了闻立鹏和张同霞,就是李化吉和李林啄了。那时候我们日子匆匆忙忙的,忙着料理日常生活,忙着跑博物馆,忙着去认识一些华人,不然语言不通在外国寸步难行。其间不少经历,此时一想就不禁心头涌动起来,不过往事和人一样还是都拦不住地要走远。李先生脾气好,和善有涵养。在巴黎我们认识一个华人厨师,自打相熟就了不得了。厨师到巴黎9个月据说都没怎么讲过话,见到我们打开话匣子再也不肯关上,天天来日日聊,从早到晚不停,我可受不了,幸好有李先生,他就在那招待这位厨师听他永不停歇的念叨,一如既往的和气,永远也没有一点不耐烦。我在欧洲也没亏待李先生,是他的室友、他的厨师、兼职导游、还客串过保镖,我们那时候是多好的伙伴啊。那个年代去一次欧洲是很难得的,8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去了不少国家看了好多的博物馆。那会的罗马就已经特别乱了,小偷很多,好多人在罗马都要丢掉最值钱的东西。我们在罗马的时候也有一夜很晚回住处,在地铁站被吉普赛人盯着是很紧张的,我那会身体正好,个子也大,看起来不好惹,我让李先生靠里站着,相机放在我俩中间,就那么环顾四周,把他们投过来的目光一一盯回去,居然就安然度过了。还有一次在荷兰,因为我们买的是四个人团体车票,可我和李先生要先回巴黎去,便想当然把票复印了来用,原件留给另外两个人继续走。在火车上被查票的人查到,实在说不清楚,竟被带到警察局。我们一直想让警察联系我们的朋友以便把事情说明,可是警察就觉得中国人一定是逃票,还让我们的东西都翻出来,勒令我们下车到大街上去。李先生也着急坏了,我一下就发火了,拍着桌子用京骂吼了警察,就算我们复印票的方式不对,也绝不是逃票,警察也不能不听人解释,就这么把我们从车上轰走。警察没懂中文,但是懂了我的愤怒,最终打了电话,听明白了解释,我们也就摆脱了困境。后来李先生还说,李林啄你胆子真大,人家荷兰警察还有枪呢,你就拍桌子骂人。

       我想起李先生的时候都是快乐的过往,直到他走了,今天也不想说悲伤的话,我们也都是到古稀之年的人了,岁月留给我们的就是很多的回忆,好多人留给我们的就是永远的思念。李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继续那么笑眯眯的看着人间吧。                                                            

  李林啄述

王钊代笔

2022年12月30日

   李化吉先生走了,在这个病态而痛苦的时刻,悲伤的年末。近年来,教导我的先生们相继辞世,悲念之余,我深深觉得,作为先生,他其实是陪伴和影响了你终身的人。初次见到李先生,是在1975年夏,先生去山东大鱼岛写生,同行的还有吴冠中、刘力上等先生。我还是个小印刷厂的平面设计员,慕名前往大鱼岛观摩学习。从大鱼岛返烟台的途中,跟李先生坐在一辆长途公交车里,我仰望着他,听他讲了很多话,色彩、构图、布局……,至今仍然铭刻在心。三年后,1978年我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李先生的夫人权正环先生是我们系的教学副主任。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多么令人艳羡和怀念的时代。随后1979年的首都机场壁画,我看到了李先生、权先生的壁画《白蛇传》,当然还有其他先生们的精彩壁画,见证了一个艺术新时代的诞生。至今首都机场壁画的辉煌仍然生发着灿烂的光芒。一个学生在艺术道路上能够走下去,而且能够持续的走下去,无一不受先生的教诲和影响,这种影响会伴随一生。无论你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和追求,先生的话语和教导,永远是在你面临抉择时耳畔响起的第一个声音。李先生以他的宽厚仁慈,深厚的艺术学养和思考影响着万千学子,先生们开创了那个新时代,而学生们也在先生开创的时代中逐步成长,成为了自己。启蒙之恩,培育之恩永世难忘。如今先生走了,但他的艺术引领和启迪,将使学生们的生活得以继续,也使艺术的传承得以绵延不断的延续。千言万语化为思念,先生不朽!

郗海飞

2022年末

图片

图片

李化吉先生在第二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壁画论坛

2016 年11 月18 日

永远怀念恩师李化吉先生:

      认识李化吉先生是从首都机场壁画《白蛇传》开始,那是李化吉先生和权正环先生的作品,那是中国现代壁画的标志。而真正走近李先生那是1985年-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修班学习,德高望重的李先生为我们上油画全身像和人体课,给我们讲授壁画的“装饰风”,让我们去认识克里姆特,让我们去认知莫迪格里阿尼。进修期间,李先生随时会到班里,看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各种作业,李先生耐心和蔼地,选用材料的一个角度,让我们通过材料意识去认识空间中的壁画。记得2001年我将编辑的《中国壁画》清样送交李先生审定,先生非常认真地看阅每一篇文章和图片,“唐鸣岳今天不要走了,有些事情要和你详细说,我楼上有房间住”,那天在九龙山李先生的别墅,先生谈了对中国现代壁画发展的诸多思考,李先生还讲述了他约请瑞士壁画家汉斯·厄尔尼的过程,在画室李先生拿出托裱好卷轴的点彩的《白蛇传》给我看,还看到李先生那些独特的,幽美中带着刚韧的油画《鼓舞系列》,李先生还教导我要从国外的壁画理论上、壁画的类别上展开研究,我请李先生讲和吴作人合作壁画《六艺》那张墨画草图的故事......李化吉先生慈祥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诲,这一切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有5年没有见到李化吉先生了,因为住院无法去探望,有关李先生的状况,只有通过李辰老师问候和表达思念,12月28号中午因为访谈事宜,与李辰老师约定时间和要求,当问到李先生近况时,她告诉不是很稳定,放下电话,我和嵩青都担心李先生的健康。没有想到昨天傍晚李辰老师发微信:“2022-12-29 12:20老爸今天走了,去天堂和妈妈汇合去了”,噩耗传来,我和嵩青泪目相对,心痛心痛,心痛中国失去了一位现代壁画艺术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心痛失去一位儒雅睿智、修养高、造诣深,慈祥的先生,我们会永远怀念恩师李化吉先生。

唐鸣岳

2022.12.30于北京

图片

    2022年12月的北京,没有雪,阳光灿烂,可人们内心的阴霾却越来越浓。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虽然表现得不动声色,但内心担惊受怕!果然,噩耗一个一个传来,认识的不认识的,有名的没名的,一个个长者辞世。李化吉先生也在这时离我们而去,使我不安的内心又增加了无尽的悲痛。李化吉先生和夫人权正环先生最著名的机场壁画《白蛇传》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中国当代壁画的经典作品。那时北京很多油画展上还都有李先生的装饰性的藏女作品。我85年考上壁画系,李先生虽不是我们画室的老师,但出于对先生作品的了解,使我内心充满敬仰之情。和李先生有更多往来是从2007年参加高研班学习,以及参与壁画学会的工作之后。李先生是老北京人,满族。我在创作东大桥地铁壁画的时候,向他讨教东岳庙的情况,李先生给我介绍说:过去东岳庙是一个鬼庙,有舍粥的,有比庙更早就有的大槐树,还有一个大铁算盘,小孩儿们之间要赌咒发誓的时候就说,咱们去铁算盘那儿去说。大铁算盘成了见证诚信的信物。我将这些内容设计到画面里。画牌楼的时候,亦想画东岳庙的山门,如何将两者同时表现,我一筹莫展,正苦于画面构图的纠结,李先生提议说,将两者重叠不就行了吗?李先生的建议简单实在,指点迷津,使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立即动手修改才有了现在构图的效果,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李先生对我的教诲凝固在壁画的墙上,铭记在我心里!我将永远怀念李化吉先生,愿先生一路走好!

宋长青

2022年末

图片

壁画系前三届部分毕业生
筹备《走出校尉》展览时拜访李先生

2015年

图片

李先生到宋长青在798画廊的个展给予指导

2013年

图片

李先生在《继绝向壁》展览上和高研班师生合影

2015年

      我翻开十年来的电脑,找寻李先生的音容笑貌。我发现,除了最后几年,李先生几乎参加了所有壁画艺委会、壁画学会的活动,作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南下常德、广州、西南到四川、重庆,西北远到龟兹,对我们的工作给与了大力的支持。他每次参加活动,总是默默的、低调的、不声不响的,不给我们添一点麻烦,李先生永远蕴含一种平静的气场,永远给我们年轻人以信任、有先生在,我们就感觉踏实,我们的壁画群体就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先生一生对壁画的执着,我们深有所感,除了一生将创作和教学的全部心力都奉献给壁画外,晚年的先生尽可能给我们年轻人推动的壁画工作默默地支持着,仅常德画墙壁画工作,先生几乎出席了每次评审会,几次来到画墙现场参与策划,在资金完全不到位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两件著名壁画复制安装在墙上,给了我们年轻艺术家确立了艺术的标准,树立了奉献壁画事业的榜样。今天先生驾鹤西去了,我仿佛看到,天堂上也有一面无尽头的大墙,先生在那里,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地静静勾勒,前面已经有龟兹、敦煌、永乐宫的画师们在创作、不远处还有董希文、王文彬、王熙民等当代同道们尽兴挥毫.......!天堂画墙太美了,只有先生这样水准的艺术家,才有资格描绘这面天堂画墙!

孙韬

2022年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怀念李化吉先生:

      得知李化吉先生离世,我心里涌出说不出的滋味,和先生相处的时光历历在目,哀痛、怀念、遗憾夹杂着心情难以平静。

      李化吉先生是新中国壁画艺术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重要奠基人,并在1985-1990年期间担任壁画系首任主任。1991年李化吉先生从壁画系离休,但他并没有离开他热爱的壁画艺术。他与张仃、周令钊、袁运甫、侯一民等先生一道推进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工作并筹建了中国壁画学会。这两个全国性学术组织很好的凝聚了广大的艺术界同仁,开拓了中国壁画艺术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化吉先生个人的艺术探索别开生面,引领了并包中国传统壁画美学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创新“装饰风格”,这一风格逐渐形成流派影响深远。

      李化吉先生年长我半个世纪,在他离休九年后我才考入壁画系学习。按道理说我和李先生没有交集往来的时空条件,所幸生活中的很多机缘未必需要讲道理,我和李先生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下结识的。2007年我正在埋头搞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同年侯一民、李化吉两位先生主持在美院办了一个壁画高研班(这个高研班自此连续办了四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壁画骨干人才)。巧的是这个高研班和我的画室在同一个楼层,相距不过二、三十米。这让我有机会常和老先生偶遇。有一天看见两位先生来讲课,我像吃了豹子胆似的跑过去向他们说出非分之想——请两位先生指导正在进行中的创作。两位先生非但没有拒绝,很仔细的看了画还给了我肯定,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李先生的温文尔雅、侯先生威严而幽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毕业留校,因为在教学之余开始参与壁画艺委会一些工作,也有了更多与李先生密切接触的机会。记得在2014年夏天,因编辑《中国壁画—中央美术学院卷》的需要,我曾和同事在李先生位于门头沟的家中对他做过一次深入的访谈。谈到了他与恩师董希文、吴作人等先生之间的点滴过往;谈到了特殊时期他坚持专业规律为美院恢复人体课据理力争的故事;也谈到了为初建不久的壁画系不遗余力广揽人才、引进教师的酸甜苦辣……有温情,有欣慰,也有叹息。这次访谈让我对李先生有了更深入立体的了解,对他也更加敬重。

     我相信时势造英雄,老一辈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很多都充满传奇色彩。李化吉先生也是如此,但不同之处首先是他超然世外的境界。我印象中的李先生从来淡然处事,举重若轻。李先生又是十分理性严谨的人,他留存的各类图文资料都井井有条。那次先生拿出近四十年前创作《白蛇传》的小稿给我看时,我惊讶的注意到那画稿一尘未染,看上去还是崭新的!

      大约两年前,李辰老师和我说起李先生从来没有办过个展,她已经开始着手梳理李先生的个人资料。最近李先生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我们都觉得应该尽快把展览办起来。可惜,疫情还没结束李先生突然走了,展览的事最终成为大家心中永远的遗憾。

      李化吉先生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艺术成就是光照千秋的宝藏;他对中国美术特别是壁画艺术事业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    

      李化吉先生走好!您的大家风范我们永远怀念!

王长兴

2022年12月30日

       李先生走了,我是从大辰(先生的女儿二女儿李辰,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的微信上看到的,不敢核实,也不愿意核实,真不希望是真的。疫情三年来一直得不到机会去看老先生如今成为了终身的遗憾。

       我一直坐到后半夜,脑子里一个画面接着又是一个画面都是他们全家,因为我从年幼的时候就开始跟随先生的夫人权正环老师学习素描,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没上大学,在工厂里当工人,这么一说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时间长了有些细节记不清楚了,好像突然有一天看到了一条消息,我忘记了消息的来源,总之是可以报考大学了。我的工厂在延庆县北京的郊区,公休回城里的时候我马上跑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看到了李化吉老师在那里画一幅油画,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那幅画《铁路要到草原来》一个藏族女青年拿着一个标尺站在草原上。我迫不及待地向李老师报告了可以考大学的这条消息,他转过头来说:“你也可以呀!”说实在的我十分的惊讶,我真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上大学,这就是我们这辈子人的命。当年只知道画画年幼无知,所以就问李先生我可以考中央美术学院吗?他又回头说:“你可以考她们学院,”指着权正环老师说。“你可以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今后国家发展了这个专业有用。”……. 我于1982年毕业如今40多年过去了,海内外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印证了当年李化吉先生说的这句话:“今后国家发展了这个专业有用”。这是多么有智慧有远见啊!

       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跟先生的全家人感情深厚,权老师卧病在床的时候我有一次去看望她,她开玩笑的对其他人讲:“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大彤,一个叫大辰还有一个叫大师。

      李化吉先生的生日是在每年的农历三十。近几年一直在二女儿家过,因为我们两家住的比较近,所以每年初一这一天我都会约上我的发小又都是先生的粉丝中央台的董浩叔叔和著名电影导演尹力一起与先生聚会,就是为了让先生高兴。这两个活宝一来我就不用说话了,我就给大家准备美食啦!大家欢聚一堂把酒言欢,挥毫泼墨,几大家子热热闹闹。先生是老北京人,你就知道他的口味了,豆汁儿、焦圈儿、咸菜丝必不可少。

       几十年来的交往一言难尽……先生对我的教诲终身难忘,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从他们身上不仅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同时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言传身教,细心感悟。他们是善良的人,先生全家都是善良的人。

       疫情当前一切从简。不能为先生扶棺深表遗憾,在此叩首。祝先生一路走好。

学生李俊瑞

2022年12月30日于悉尼

图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007年,在美院读壁画高研班,有幸成为李化吉先生的学生。至今记忆犹新,开学第一课李先生讲解了马蒂斯从草稿到创作的过程,深入浅出的分析平面与画面构成关系,让我们创作前要重视对草图的分析与研究。此后的两年半时间,李先生每周五下午都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给我们每一位学员耐心看稿子、现场交流、指导创作,从未迟到缺席过一次。偶尔有一次送李先生回家才知道,那时家中还有因意外骨折卧床的师母需照料。您总是那样积极、乐观、慈悲、默默的感染者周围的人。

       再后来的几年,更有幸作为李先生的助手参与了多幅壁画的创作。记得有一天晚上近凌晨,您在家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些参考的资料和书籍在九龙山画室,现在过去拿晚不晚?”我说不晚,您说:“那就现在过去…”那段时间,您和我们从早到晚一起准备创作的材料、勾稿子,每天午休起来,先生还会听一段京戏或琴箫合奏,现在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息,还有李先生的教诲与笑容。

 敬爱的李先生一路走好!想念您!

  学生王鹏 

2022年12月30日于望京 

图片

照片摄于2007年 中央美院首届壁画高研班课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