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说红楼|三言两语窥宝钗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2-3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宋银拢,笔名笑笑,《红楼梦》爱好者,企业工作者,业余间写过几篇红楼人物评论。

图片

作者

笑笑

宝钗审问黛玉时,有几句“款款”的话:

“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大害处。”

宝钗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三教九流神仙大德数不胜数,家人亲戚也多居高位、名声显赫,在宝钗心里,却“并不听见”有读书明理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不如耕种买卖”的普通百姓。一句话将标榜圣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统统打倒,直示圣人圣书的真正境界,也窥见宝钗宁静高远鲜有人及的胸怀。可见宝黛钗等都熟读四书及老庄且怀敬畏之意,绝非浅薄批评者所谓“统治阶级、封建”等词汇。

图片

宝钗执意搬出大观园时,有几句规劝王夫人的话:

“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类似的话只有秦可卿死后在熙凤梦里说过一次。贾府上下从老太太说起,都不曾有如此先知先觉。当老太太欲施一碗红香稻米粥而无饭,王夫人举家上下觅人参而竟不得,两个贾府最高当权者的反应都是一笑而过。如今由宝钗轻轻说出,她不但明察贾府的败落,且早已做好了应对的思想准备,这是何等的清醒和超脱!

宝钗赋诗论画、讲学参禅,样样不输人,但从无意于展示才华来博得认同,或籍诗画显志抒情,而是安于一种尽可能简单朴素的生活。是的,宝钗看上去很“无情”。以我的理解,“情”字深植于内心的困惑。

图片

宝玉最多情,他心中的困惑也最多最强:他的人生将要走向哪里?他怎么可能一直在闺阁中厮混?一味扮幼撒娇岂能持久一世?纵然可以,闺阁中红颜又何以永驻?不走“仕途经济”,以宝玉心智,若贾府不败,他从哪里获得足够对抗世俗的力量?难道他真的可以“现在就死了”,任由哭他的眼泪流成河漂着他去化灰化烟?

说黛玉情深,也因困惑而生。“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哉?”“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以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等深刻而伤神的天问,终其一生不曾找到答案。

而宝钗何惑之有?通篇红楼看宝钗,心中有的是答案罢了。在任何情形下,她都有操之可行的解决方案:探春治园兴利弊,所有疑虑在宝钗处得到解答;惜春画园,由宝钗指引导航;黛玉误读“邪书”,宝钗三言两语化干戈为玉帛;宝玉贾琏挨打,宝钗有棒疮药丸;金钏投井,宝钗献上救急的装裹衣服;湘云窘于囊中羞涩难以做东,宝钗有成篓的大蟹可助兴开办螃蟹宴;王夫人觅人参不得,宝钗有可靠途径可得上好的全枝……

图片

仁者无敌,智者无惑,勇者无惧。宝钗相对从容的存在状态,源自其内心的宁静。

宝钗从不树敌不开罪小人,总是洞悉一切并做出最恰当的应对之法,具有相对强大的生存适应能力,不担心失去财富地位后的清贫,甚至不担心失去宝玉另嫁他人。宝玉虽是黛玉及几个丫头的唯一寄托,却并不为宝钗执着和依恋,甚至宝钗对宝玉并不十分满意,却终于栽倒在这个男人的悲剧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