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HZAAAAAAA 2022-12-31 发布于广东

笔者最近读元帅大将传记,总会在心之神往之余,有不少遗憾。

因为这元帅大将内心遗憾不少。

但若要问最让人感伤的事,无疑有解放军战神粟裕的遗憾。

这遗憾就是台湾,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心结。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晚年粟裕)

这心结重到啥程度?也有几段故事为证。

据粟裕将军之子粟戎生回忆,在自己父亲书房中有一幅台湾地图,父亲曾无数次盯着地图出神,脑海中不断思索解放台湾之战该如何打?

这思索的心结,也有另外两件事佐证。

第一件事,是1961年粟裕探访哈尔冰军事工程学院,跟学员交流时提的问题: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军队依然叫解放军,而不是国防军?

这问题让学员思索良久,然后一名叫刘胜利的学员说:报告首长,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

这话听的粟裕老怀安慰,赞赏说:你已经可以提前毕业了。

一句提前毕业足见刘胜利知道问题真意。

只有解放台湾,解放军的使命才算完成。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统一是必然)

除了这件事之外,粟裕1970年经过法国,也用一件事诠释了什么是念念不忘台湾。

去法国的他没有浏览巴黎名胜,而是专门前往二战诺曼底登陆战场,现场考察霸王行动。

考察时,粟裕用三个问题让带路的向导懵逼了。

第一:盟军在诺曼底修建的人工港,为何能够浮动?

其二:水泥墩的体积有多大?大小是否一样?

其三:如果人工港能够浮动,那是如何固定的?

这三个问题都事关登陆作战,也是粟裕此行真正目的,从别人的战争中找寻经验教训为己所用,找到解放台湾的突破口。

对解放台湾念念不忘,这应该算是粟裕晚年,仅次于怀念战友外的最大情愫。

情愫为何产生?皆因阴错阳差,让人遗憾而已。曾经的粟裕,离解放台湾真的很近,近到一步之遥,却就是跨不过去。

这跨不过去,除了时局影响,也有他谨慎低调,不打无把握之战的因由在内。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粟裕在法国)

话说在1950年6月上旬,曾发生过一件事。

那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肩负解放台湾重任的粟裕将军也回到北京,参加会议。

会上粟裕跟中央军委做了特别汇报,严肃表达了:解放台湾不能由自己指挥,必须让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意见。

谁曾想,回到前线后的粟裕,却迟迟没得到回复消息。粟裕一看,又在不久后提了一个新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粟裕表达了真意:请求让二野总司令刘伯承,或者四野总司令林彪负责主持攻台战役,自己从旁协助指挥。

这一连两次的汇报,惊动了毛主席。

看过粟裕汇报后,深谙粟裕为人的毛主席笑说:粟裕这小子,这回怎么搞的,咋婆婆妈妈的,想打退堂鼓,撂担子不干了。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年轻的粟裕)

毛主席说粟裕这小子,可谓亲热无比。为何这么亲热咧?

因为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的粟裕,即是毛主席湖南老乡,按年齿而论又小毛主席一轮多(14岁),双重关系,让毛主席说句小家伙毫不为过。

20岁弃文从武参加革命的粟裕,初次见到毛主席还是在井冈上!

初见时的解放军军神,还仅仅是警卫班长,却深受毛主席喜爱和信任。

1929年毛主席去漳州疗养,负责毛主席安全的就是时任红四军三连连长的粟裕。

在这段日子中,工作细心严谨的粟裕,引起了毛主席注意,回到中央后就将年仅23岁的粟裕,破格提拔成了红64师师长。

从这个角度看,千里马粟裕可说是遇见了伯乐毛主席。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毛主席和粟裕)

后续岁月,粟裕也用自己的不断成长,验证了毛主席的识人之名。

没上过军校的粟裕,在毛主席指导和培养下,进步神速,战果辉煌。

第一次反围剿时,粟裕就以活捉国民党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的战绩回报了毛主席。

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又带领部队击败了蒋介石军公秉藩部。

这就是粟裕革命生涯的初亮相。

用接连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战神潜质。

以至于,毛主席对这小家伙念念不忘。

初到延安时,担忧失踪的粟裕,还曾多方派人打听粟裕下落,在派出去的人说,粟裕已然牺牲时,看淡生死的毛主席,暗自伤心了很久,并在1937年陕北召开的革命英烈表彰会上,特意叮嘱将粟裕的名字加进烈士名单。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青年毛主席)

谁曾想,半年后却发现这是个乌龙,毛主席欣慰之余也多了记挂。

那么这段时间的粟裕,到底去了哪?让毛主席牵肠挂肚?

原来1935年春时,粟裕指挥的红十军团在怀玉山遭遇敌人围攻,全军2000多人壮烈牺牲。

奋勇突围后的粟裕就此跟中央失去联系,带领剩下的800多战士,进入山区打了4年游击,还建立起了浙西南游击队。

直到1938年3月,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加入皖南新四军,才算正式回归编制,让毛主席知道了消息。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粟裕)

这四年奋战磨砺,让本就天赋卓越的粟裕,指挥水平一日千里。

然后,就有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耀时刻,和“天目山战役”中的精彩发挥。

在那场战役中,粟裕仅凭2万兵力就击破敌军10万人,得悉消息的毛主席当时就说:粟裕未来一定能指挥几十万大军。

这话可谓一语成谶,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更是让人叹服。

1947年时,在分析过敌我局势后,毛主席曾说:打倒国民党需要5年时间。不少人深以为然,可粟裕却用行动证明,没有那么慢,打倒国民党军只需要两年。

于是,才有解放战争之初,粟裕的七战七捷。才有粟裕凭3万兵力,搞定李默庵12万大军,一鼓作气将华中和山东部队合兵一处,成了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成型后,粟裕跟陈毅元帅配合默契,接连在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歼灭敌数十万精锐。

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更是让自持美式装备,骄狂无比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

1948年,粟裕任职华东野战军代总司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先克济南后率军南下,在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中,用全歼国军精锐55万人的战绩,成就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相较于战场上的高光,粟裕在临阵指挥上的睿智和敢于冒险也让毛主席特别欣赏。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委以重任)

这欣赏最后成了对粟裕的信任,由此才有解放台湾上的委以重任。

解放台湾前,粟裕带领第三野战军横扫东南,一口气从长江打到福建,直逼台湾。

秉持用人不疑原则,毛主席在1949年6月14日就发电粟裕:让他研究进攻台湾的作战问题。

收到电报的粟裕,开始殚精竭虑研究解放台湾事宜。

仅仅一周后,中央新命令又来了,6月21日华东局接到电报:在你们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占领福建以及厦门;帮助二野西进;准备占领台湾。

这份电报,直接将研究攻台问题,变成了稳固后方之后占领台湾。

从电文足见中央解放台湾的决心。

但决心如此坚决,粟裕却变的谨慎了!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蒋介石军)

为何谨慎?当然不是害怕,而是陆战跟渡海登陆战不能同日而语。

当时的国民党军,虽兵败如山倒,但在全国依旧有两股力量活跃。

第一股是盘踞大西南的胡宗南、宋希濂部,跟他们陆地争锋,不足为惧。

但剩下的国民党军,却广泛分布在台湾、海南、舟山群岛等地,配合国军海空军掩护,就有点难办了。

原因无他,当时的解放军海空军弱啊。

这局面虽微妙,但粟裕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微操大师蒋介石,在守护台湾、海南和舟山群岛时,依旧体现了自己不俗的军事水平,用寸土必争方式,在所有岛屿上都部署了驻军。

简言之,本就兵力不多的国民党军,还寸土必争,分散力量。这就让粟裕看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由此,才有粟裕回复中央时,力主先攻最难打的台湾,其他岛屿就会不攻自破的议案出现。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国民党守岛驻军)

如果一切顺利,在粟裕看来解放台湾或许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谁曾想1949年10月,28军进攻厦门,顺势进攻金门的渡海战役,还有后来攻打二担岛战役的失败,让粟裕又变的谨慎了。

受制于海空军弱势,这两次战役损失不少,也没获胜。

这就让粟裕明白,登陆战不好打,没有万全把握,就是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这不符合粟裕的用兵风格。

由此才有了英明果敢的粟裕,变的婆婆妈妈的因果出现。

以至于不少跟随粟裕很久的参谋们,都诧异的说:对台慎言用兵,不似粟总风格。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当时中国海军)

这慎言用兵,何尝不是粟裕的良苦用心?

敌情的变化,也让粟裕规划的攻台时间表和兵力部署,一变再变。

初期粟裕估计,台湾有20万守军,那么华东野战军的8个军足够解放台湾了。

可没有海空军配合情况下,部队伤亡必定惨重,于是在粟裕坚持下,解放军开始完善海空军建设。

由此,才有了1949年11月,华东海军第一、第二大队成立的因果出现。

这是新中国史上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部队建立后,不放心的粟裕又建议中央将起义后被国民党空军击沉的原“重庆号”巡洋舰打捞出来,配合作战。因为这艘排水量7000多吨的巡洋舰,战力不俗,足堪大任。在渡海战役中不仅能提供火力支援,还能运输兵力,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督促海军建设,深谙国际军事的粟裕,还致力于打造华东空军甚至空降兵。

这一切,粟裕都在殚精竭虑的准备,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在解放台湾战役中,做到一战功成,不重复金门战役的失败。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驻防台军)

谁曾想,人算不如天算,而这天算也跟人为有关!

后续发生的两件事,让时局又生变化。

第一件事是:曾经的微操大师蒋介石,居然一反常态的放弃寸土必争策略,转而选择重点防御,将优势兵力集中到台湾,间接放弃海南和舟山的防御部署。

这战略部署,在1950年成就了旋风司令韩先楚的赫赫威名。

1950年4月,韩先楚率部出征,在兄弟部队和琼崖纵队接应下,接连突破国军陆、海、空军立体防御体系,创造了用帆船渡海的壮举,一举解放海南岛。

战争的顺利,除了韩先楚将军神勇无比外,蒋介石的战略放弃,也是因由之一。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国军)

海南失守后,蒋介石除了撤回驻防海南岛的薛岳部外,还将驻舟山的12万人撤回台湾。

这十多万兵力强化了台湾力量,不放心的蒋介石甚至起了招募投降的日本战俘心思,雇佣了两万日本人协防。

可怜蒋介石,在兵败如山倒时,居然寻思起了让日本人帮忙,阻击解放军的进攻。

这做派,左右看不符合大义,却让台湾防御力量,从20多万变成了40万。

40万兵力,加上优势海空军,粟裕明白台湾越来越不好打了。

为此,粟裕推迟了作战计划,准备集合第三野战军所有50万人,筹谋新战略。

介于兵力问题,为保胜利,粟裕还期望能从其他野战军抽调3到4个军作为预备队。

这就是粟裕解放台湾,非要50万人的因果所在,对面有40万人,没有优势兵力,海空军处于弱势,这仗还咋打?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解放军战士)

可算计过了兵力后,另一个问题的凸显,又让粟裕陷入了思索。

这问题就是,兵力是有了,咋过去啊?50万大军,加上装备物资,至少需要500多艘排水量上千吨的船只。

这些船集合全国之力,或有齐备可能。

算来算去,粟裕明白,解放台湾已经不是自己的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能搞定的事了,这需要全国同心协力!

因此才有粟裕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求援要求。谦逊的他明白,如果调动兄弟部队,作为毛主席口中小家伙的他,资历是不够的。

他因此提议刘伯承或林彪挂帅,唯有让两帅指挥,自己才能做好战役统筹。

这可不是撂挑子,而是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计得失的高风亮节。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海军弱势)

深谙粟裕心思的毛主席虽然笑着说:粟裕这小子,这回怎么搞的,咋婆婆妈妈的,想打退堂鼓,撂担子不干了。

但还是给了粟裕信任票,按主席说法就是:我们没打过海战、空战嘛,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们致胜的法宝!临阵换将,兵家之大忌。攻打台湾,非粟裕莫属。

这信任,源自长久的相知相识,何尝不是毛主席用人不疑的诠释。

如果一切不出变故,早就在台湾瑟瑟发抖的蒋介石,或将在劫难逃,因为美国人已经准备抛弃他了。

按美国驻台官员斯特朗跟国务院报告说法就是:我和使馆的人员都认为,台湾的命运已经注定,共产党可能在 6 月 15 日至 7 月底之间发动进攻。

说完这话,他还督促美国政府,撤走在台美国公民,转移重要物资。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麦克阿瑟来了)

谁曾想,山穷水尽的蒋介石,却听见了1950年6月25日的炮声。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蒋介石看到了变局,也让致力于反共的麦克阿瑟找到了干涉台海理由:不沉的航空母舰。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做出武装干涉决定,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命令美国海空军出兵朝鲜同时,还派出了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50万准备出发的解放军停住了脚步。

粟裕谋划许久的攻台计划,也只能搁置。

就连最精锐的第九兵团,在不久后也从前线辗转千里前往东北,准备赴朝作战。

东北边防军的成立,意味着新中国战略重点的转移。

备受毛主席信任的粟裕,也成了毛主席心中,指挥抗美援朝的第一人选。

但谋划解放台湾已然让粟裕殚精竭虑,长期的劳累,让粟裕身体不堪重负,最后遗憾的跟抗美援朝失之交臂。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抗美援朝)

所谓人生,就是由遗憾组成的。

今日回看1950年,回看粟裕为解放台湾的谋划,笔者心疼不已!

心疼什么?

心疼一个原本能早70多年就能解决的问题,一直延续至今,也心疼那无数,为了解放台湾付出努力的人。

他们的辛苦不会白费,因为该来的一定会来,致敬先辈,不忘使命。

加油吧!

1950年50万大军攻台在即,粟裕为何临阵求交权,以至遗憾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