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了腊八就是年( “金谷”杯春节征文2号作品)

 淮阴语文 2023-01-01 发布于江苏

过了腊八就是年

□吴波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因为腊八一到,意味着春节也就不远了。

说起春节,现在人们普遍感觉年味越来越淡,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整个社会从文化到经济、从需求到传统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些年政府从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禁放烟花鞭炮,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各地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这就让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意义上最大的团圆节,变淡的不止是年味,还有亲情。
       
越来越淡的年味,让春节在年轻人眼里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而对于70后出生的我们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盛事。我生长在一个小县城,关于过年的记忆也许远不如农村娃娃来得五彩斑斓,但是相较于现在的孩子,70后出生的我还是有许多快乐,毕竟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也不用上辅导班,放了寒假就等着过年。
       
相较于城市,农村对传统习俗更为重视,“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忙年,一直要忙到二月二,而我身处小县城,父母是双职工,记忆中的年味大概都是从扫尘那天开始的。
       
扫尘日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一般指农历腊月二十四,而对我们家来说扫尘肯定安排在一个周日,因为父母要上班。时光的河入海流,此刻我沿着记忆的河流回溯,年前的日子在记忆里都是忙碌的。为赶太阳,扫尘那日母亲天不亮就要起床拆洗被褥以及一切可以洗的东西,等我们睡眼惺忪地从棉花堆里爬出来不仅早饭没有,那天的午饭也是凑合的,还要被打发去擦洗玻璃和桌椅板凳。
   
 





扫完尘后就是置办年货,那年头物资匮乏,几乎所有商品都是凭证凭票定量供应。不管是买米买油还是买肉买鱼都要排队,我和哥哥摊派的任务就是轮流帮家里大人排队、占地儿,当然最高兴的就是排花生瓜子的队,因为这些都是春节才能有的“特供”。
     
买到了米和面后就是磨糯米粉和蒸馒头,这全是春节的重头戏,现在的汤圆花样繁多,但孩子们大多不爱吃,殊不知汤圆在我们当年有多稀罕,吃个汤圆前后要费多少周章,不说泡米、沥水、排队、磨粉,就是晒干也要时间。那年头哪家没有几个大匾用来晒元宵面,用剪子柄翻元宵面归我包干,哥哥的任务则是端着大匾追太阳。
     
都说春节是女人的劳动节,但春节也是女人们比拼厨艺展示才艺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年节时分,人们才会扎扎实实地搞些大鱼大肉、重油重荤,其中首推蒸馒头和炸肉圆,这寓意着来年蒸蒸日上,幸福团圆。邻里间往往暗自较劲,谁家的馒头包子蒸得又大又白,谁家的肉圆炸得外酥里嫩就是最勤劳、最能干的持家代表,可以笑傲群雌。






     
中国人讲究辞旧迎新,把自己里外洗个干净就是寓意以新的面貌进入下一年。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年前洗澡绝对是个大工程。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是平房不具备冬天洗澡的条件,洗澡都要去公共澡堂,那时没有空调,脱衣服冻得一身鸡皮疙瘩,拖鞋就是两块趿拉板上钉一根废轮胎橡皮。女浴室平时就是人满为患,年前更是摩肩接踵,由于高温闷热,还有人因此休克,“昏堂子”的屡见不鲜。
       
三两下扒光衣物,以最快的速度钻进烟雾氤氲的“瑶池仙境”,母亲拽着我向各路仙女求情才勉强有个缝,在飘着角质的浑浊浓厚的热水里泡一会儿再被捞出来搓泥,那时浴室还没有淋篷头,干净水在外间的大缸里,给我洗头时母亲要来回排队端水,加之那年月的洗发用品远没有现在顺滑,每每梳不通母亲就会用力拉扯我的头发,疼得我龇牙咧嘴,一把年澡洗下来,母亲不亚于冲锋陷阵,但洗后当晚被子上的浆洗香、身上的肥皂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始终香甜如梦乡。






     
忙完年货洗完澡就是农历二十九了,这时父亲开始买春联和炮竹,母亲则忙着烫头。父亲对春联尤为看重,每年必须到新华书店去买正规厂家的印刷品,在我记忆里,我们家的春联极少出现“财”“富”“贵”之类的字眼,父亲很是讲究春联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而此时的母亲则雷打不动,八更八点都要去烫一个大波浪,为此她不惜早上就去排队,晚上顶着一头泡面回来,这也是那个年代广大妇女对新年的仪式感。






     
除夕开始,年味抵达峰值,母亲清晨即起洒扫庭院,开始操劳晚上的那顿团圆饭,一番蒸煮烹炸,忙出七碟八碗后我们中午也只能吃个简餐,因为重头戏在晚上,只有俟祖母、外公外婆坐下,父亲点燃屋外那串鞭炮,我们家的年夜饭才能开席,新年也正式拉开序幕。






     
对孩子来说,新年就是新衣服和压岁钱以及各种好吃的好玩的,而我们70后孩子的新衣就是一件罩褂,压岁钱不过几毛,玩的也只有散炮。在那个连酱豆子、萝卜丝都能上席的年月里,各家的酒菜基本上都差不多,记得那时家族老一辈还在,亲戚们轮流请客,从年初一能吃到正月十五,妯娌们在厨间交流厨艺,叔伯们在桌上推杯换盏,我们则在席下奔走打闹,人世间的幸福欢乐不过如此。






      “
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继爷爷奶奶辈凋零无几,叔伯们也大多随下一代四散各处,近些年走亲访友都几乎无处可去,每到春节,家族聚会堪堪也只能坐上一桌而已,那些团圆美好的家族盛景和我的童年一样去而不返。而这几年疫情肆虐,远在厦门的哥嫂已经三年未能返乡,看着母亲倚门盼子,想着今年连女儿也身在异乡,回味起幼时年味,不由嗟叹不已。
     
随着疫情放开,专家说今年春节大概率是个团圆年,这对远行的游子和千里盼儿归的父母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三年了,疫情阻挡了归乡的脚步,团圆成了多少人的奢望,而今年,期待所有人都能回家过年,让故乡的山水、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拂去在外打拼的辛苦和风尘,也让在家守候的父母能够享受天伦,过一个真正的幸福团圆年






作者简介:吴波,女,70后文学爱好者,淮安市淮安区人,喜欢读书,经常练笔,以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为主,相信文字的美不仅可以丰富生活,更可以治愈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