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中原》2023年元旦献词

 乡土大河南 2023-01-01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乡土中原》2023年元旦献词



作者 | 乡土中原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年一度,又是元旦。
这个元旦实在有点不同寻常,冷清得有点可怕,人们的心都是揪着的,被一种病毒搅得惴惴不安,心烦意乱,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与心情。
眼下,全国人民正在经历一场炼狱般的劫难,简直是一场无妄之灾,严防死守了三年,胆战心惊了三年,谨小慎微地佩戴口罩也已三年,核酸更是做了不知道多少遍,可国家刚刚宣布放开没几天,病毒就犹如一场山崩海啸,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犹入无人之境。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象。大多数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甚至最近一段时间吓得连门都不敢出,可还是很快中招了,恶魔附体,在痛苦中煎熬,在寒冷的夜里发着39度高烧。

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已经戴口罩了呀,怎么还会感染?总觉得此次事件透着几分诡异和神秘。几乎是一夜之间,新冠病毒就感染了大半个中国,人口数以亿计。传染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大,想一想,这该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大的瘟疫,但都不像这次,传染性如此之强,传播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对民族造成的伤害如此之严重。
过去谈“新冠”色变,小区里出现一例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整个小区都要封控,现在也就那么回事了,仿佛一夜之间,周围的人纷纷中招,大家谁也不用嫌弃谁。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杨过”“杨康”“王重阳”已经满大街跑了,没感染的反而成了极少数。这个世界太疯狂了!童话故事都不敢这么演!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染上的,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的问题,根本就说不清楚。如果这是人们无法避免的一场劫难,这是人们注定要付出的代价,那就让它赶快过去吧!除了短兵肉搏,我们已经别无选择,看样子是所有人都必须要过堂一遍了。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没完没了的防控,早已成了老百姓无法承受之重。再走封控回头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覆巢之下,安无完卵?也许你平时感受不到国家对你的保护,可这次你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离开了国家的保护,我们不过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人要懂得感恩,最需要感恩的有两种恩情:父母恩和国王恩。父母是生养之恩,须臾不能忘怀;国王恩是国家护佑的恩情,我们的先人们是很注重报国王恩的,只不过这些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被丢弃得太多了。
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忠”和“孝”的观念早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内心,传承了数千年,永远都不会过时。我们没有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只不过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我们期待疫情远去,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们期待踏青赏景,我们期待回一趟多年没回的老家,我们期待亲情的回归,我们期待家庭的团聚。我们期待自由的行走与放心的呼吸。我们期待逛逛街,尝尝美食,见见老朋友。
我们期待看清彼此真实的脸,不戴口罩的那张脸。我们期待出门晒晒太阳,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小吃。我们期待与大自然来次亲密接触,我们期待的太多太多……

(二)
三年疫情肆虐,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一场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网购代替了逛街,翻手机代替了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
为了给粉丝观众提供精神大餐,《乡土中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不曾中断。即便在过去封控最严格的时候,即便在管控放开后病毒遍历编辑部成员的艰难时刻,我们也不曾躺平,我们仍然做到了日更,我们不想让读者失望。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我们希望能做到积土成丘,汇溪成河。

难吗?肯定难,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有容易二字?大家都不容易,理解别人实际上也是宽恕自己。我们是凡人,更是普通人,也犯懒,也有个人的喜好,毛病和缺点和普通人一样多,我们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高尚,过分地拔高我们不符合现实。如果说坚持是一种美德,那我们唯一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坚持吧。如果说做公众号做出了一点点成绩,那也是属于全体乡土作者,属于全体支持和帮助公众号运行的乡亲们,我们只不过搭建了一个平台而已,真的不敢贪功。
这里想澄清三点。
关于乡土文学。《乡土中原》主打乡土文学,我们从来不假装高大上,风花雪月、阳春白雪距离乡土有点远。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如果有一个身份标签,那也是绝大多数作者和读者都是来自农村,有过农村的生活经历。用百姓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说真话,用真情,契合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一本正经的官话套话假话空话。接地气,是乡土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我们希望所有的投稿稿件,都能是纯正的粘有土腥味的乡土文学作品,描写的都是周围小老百姓的生活,反映的都是周围小老百姓的心声。
关于《乡土中原》公众号。《乡土中原》发展到今天,有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官方或半官方的群众组织,有希望帮助寻亲的,有希望帮助募捐搞慈善的,有希望针对某个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发声的。你们有点想多了!作为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根本就承担不了如此多的社会职能,这些诉求你们应该去找政府,找官方机构。不好意思,让您失望了!我们纯民间、纯个人,和官方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弘扬乡土文学这一件事,我们还没有弄明白呢。别的事我们更不擅长,精力上也根本就顾不过来。
关于《乡土中原》编辑部。编辑部有那么几个人,但一无固定办公场所,二无编制,三无经费来源,连头衔都是自封的,无任何官方背景。说“三无”就有点抬举我们了,实际上啥也没有,远不止“三无”。关键是编辑部成员都是半路子出家,没有一个是专业编辑或有专业背景。更要命的是,编辑部成员都是五十岁左右,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需要养家糊口,需要上班打卡。家庭离不开,单位更离不开,你让编辑部投入太多时间精力,逐字逐句地改正错别字,修改润色你的文章,根本就不现实。再说,好文章从来都不是改出来的。
有很多读者朋友抱着善良的愿望,时不时给编辑部出各种主意,出发点是好的,充满善意,也很有建设性,我们十分理解,对此表示深深的谢意。但限于时间和精力,很多建议我们无法付诸实施。顾此失彼,疏忽遗漏在所难免,万望读者朋友海涵!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这很正常。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短板,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地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我们所要长期坚持的。
时至今日,《乡土中原》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2700多篇,里面有很多的经典文章和乡土范文,这个成绩,是所有创作者和热心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环顾四周,能做到日更的公众号已经寥寥无几了,能坚持五年如一日不断更的公众号就更少了。编辑部为我们共同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三)
2023年已经走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疫情时代”。
三年新冠疫情,使得很多的行业、家庭和个人元气大伤。经济的复苏需要个过程,而心理伤害的弥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当今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是信任危机。心魔才更可怕。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专家,不再相信官方,不再相信权威,也不再相信公平正义,而是选择相信权力,相信金钱,相信自己。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以信任为基础的一些行业,比如保险,比如中介,都会很难。
人人都想赚快钱的结果,肯定是谁都赚不到钱。当下所有社会问题的本质是:现在的人太聪明了,耍不尽的心眼和小聪明,把聪明才智全用错了地方。

反映在人际关系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会加剧,人们的选择会更趋保守。靠耍嘴皮子,忽悠别人上当,越来越难了。保险卖不动了,理财理不动了。大多数人的对策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我再也不信了,我已经被坑怕了。咱们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你去年卖拐,今年还卖拐,对不起,我现在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满满的套路和陷阱,你还是别忽悠我了,我不会再上当了。我不当上帝,只需要你真诚对待。画圈圈许愿愿,打感情牌演苦肉计,这些招统统不好使了。
不管做什么工作,现实会逼迫每一个人,必须静下心来,沉淀和提升自己,其实老实一点和笨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要再幻想走捷径,不要再幻想过去那种短平快赚黑钱、坑蒙拐骗的发财模式。
老字号也不行,不好好提升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老字号也一样说倒闭就倒闭。时代不会因为你是老字号就对你网开一面。没有办法,这些年来,消费者已经被坑怕了,我已经不相信你眼花缭乱的广告,不相信你的金字招牌,只相信自己的消费体验。现实和经验告诉我们,老字号也不见得能洁身自好。不看广告看疗效,将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你要想赚到钱,就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耍小聪明只能砸自己的招牌。新疆的切糕,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烤鸭,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社会需要人人讲诚信。打造精品良店,必须在提高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诚信经营才能行稳致远,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走下去,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足矣。

另外一方面,疫情会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回归家庭。当官当多大是尽头?赚钱赚多少是尽头?欲壑难填是人性。人这一辈子难道就是要做一只无休无止转动的陀螺吗?权和钱,有健康重要吗?有亲情重要吗?有生命重要吗?放下执念,放过自己。有时候你坚持了几十年的执念,可能在某一瞬间就会土崩瓦解,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竟是这样的毫无意义!怪只怪自己醒悟得太晚。
一辈子很长也很短,冷静一下,思考一下,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回归生命的本质,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慈悲怀,不更好吗?

(四)
中国社会,总不缺提出问题的人,缺的是解决问题的人。有时候,真理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提出问题不算本事,能解决问题才是王道。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敢担当、能扛事的人,不需要夸夸其谈的“键盘侠”。说实话,你能看到的问题,别人也能看到,能忍住不说才是高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裁判。当今社会的问题确实已经够多了,思想已经够混乱了,我们更需要的是凝心聚气,需要提供信心和正能量,而不是传播焦虑、放大混乱,一个撕裂扭曲和充满戾气的社会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是福音。
我们要始终相信,国家好,才能每个人好;国家不好了,遭殃的肯定首先是普通老百姓。国家乱了,有钱人可以移民海外,普通老百姓呢?没有钱肯定是出不去的。西方国家都是嫌贫爱富的,人家只喜欢中国的富人。美国的武器再先进,那也是要你命的;中国的武器再落后,那也是保护你的。千万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乡土中原》编辑部旗帜鲜明地希望国家好,希望家乡好,希望父老乡亲好,希望社会和谐稳定,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做社会的稳定剂,而不做搬弄是非、造谣生事的麻烦制造者。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福祉所在。
你自己怎么样,你的国家就怎么样。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喜欢自己当原告,别人都是被告。自媒体的高度发达使得每个人都很容易成为发声机器,舆论场乱象丛生,对社会不满、心理阴暗、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有人在。
还有的人为了蹭流量和赚取关注度,兴风作浪,无所不用其极。每个人都要擦亮眼睛,防止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乡土中原》编辑部坚决不踩热点,不赚流量,不会为了阅读量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五)
有点扯远了。
新年新气象,还是要祝福2023年,祝愿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人们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干事创业上,而不是算计别人、投机取巧上。
社会信任体系的重建,需要每一个人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雪崩的时候,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疫情的肆虐,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个世界坏人太多了,人心太坏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集体惩罚。
这些年来,医务工作者付出了比其他行业更多的辛劳与坚守,当下疫情仍在高位运行,医院人满为患,无数医务工作者超负荷工作,带病上岗,确实太难了,全社会都要关心体谅这个群体,《乡土中原》编辑部向全体医务工作者致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一名医务工作者是一件功德无上的事情。

此时此刻,无数的父老乡亲还在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为了不给国家不给医院添麻烦,多数人都是选择在家中硬扛。即使“康”了也仍然有很多难受的症状。时代的一粒尘埃,就能成为压垮个人及家庭的一座大山。这个冬天,老百姓太苦太难了,心中有太多的委屈,《乡土中原》编辑部感同身受,祝福中原大地的父老乡亲们早日脱离疫情苦海,祝愿老人孩子都能平安挺过这一难关,《乡土中原》公众号会时刻陪伴在乡亲们的身边。
在此恳请所有的权威媒体和新闻机构,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客观真实反映民情民意,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疫情对老百姓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他们在痛苦中煎熬和哭泣,他们高兴不起来,他们的困难需要解决,他们的情绪需要安抚,决不能再继续粉饰什么了。与老百姓共情,是媒体人最起码的道德良知。
新的一年,《乡土中原》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不标新立异,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传播真善美和正能量,为弘扬中原乡土文化续写新的篇章。
我们愿意做一只萤火虫,即便照亮不了整个天空,也能在寒夜里发出一点光亮,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份希望和温暖。
祝所有《乡土中原》的朋友们早日战胜疫情,祝朋友们幸福安康,新年吉祥!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郑长春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