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一

 吴营洲文存 2023-01-01 发布于河北

《红楼梦》阅读碎札·十一

吴营洲

*
曹雪芹在发现人性美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丑的一面。
美丑双方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取向,都有自己所“遵守”的道德体系。
如果我们把这叫做人生理念,或也未尝不可。
如果两种不同的人生理念,不得不同处于在同一环境中,都会有摩擦、有碰撞,其结果将会怎样呢?
对“结果”又该如何评估呢?
《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
尤三姐的悲剧,几乎家喻户晓。
在贾府的大环境中,柳湘莲怀疑尤三姐不纯洁不无道理。
贾府的荒淫滥情的老爷们,能让美艳痴情的尤三姐纯洁地生活几年、等待柳湘莲的到来完婚?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
柳湘莲终于放弃了这桩美好的婚姻。
这委实令人惋惜不已。
但柳湘莲无法验证自己对尤三姐的怀疑是否正确,痛苦是沉重的。
尤三姐也深知贾府爷儿们的肮脏烂事儿。她猜到并且理解柳湘莲怀疑的合理性,但自己又确实在定情之后长达五年等待柳湘莲来完婚。
五年中,在贾府这样横行荒淫的环境中,凭自己临危不惧的气势,凭自己对情爱的坚定态度,以生命来保护自己的清白。
她挺过来了。
*
尤三姐如此刚烈,但无法在柳湘莲面前剖白自己。
尤三姐明白,要想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地老天荒的爱情坚定性,只有用生命才能保住自己做人的尊严,还自己一个清白。
悲剧发生了,尤三姐用定情之剑自刎。
柳湘莲明白了,但为时已晚。他在痛苦与自责中,选择了远走他乡,出家为僧。(第六十六回)
一个无法验证怀疑,一个无法剖白贞洁。
曹雪芹这样写尤三姐的悲剧,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下,道德谋杀。
*
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悲剧产生的大背景是贾府。
悲剧是由于贾府的存在。
说罪犯是贾府,可又无法追究。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说红楼故事已历几世几劫,已无朝代年纪可考,这已经暗示我们,贾府就是历朝历代的缩影。
历代发生了多少柳、尤式的悲剧,实在无法统计,那么贾府所“信奉”的礼、法,就是悲剧的凶手。
而这“凶手”所有的统治行为,都是非人性的。
*
从第六十六回红楼二尤的惨死,贾府上空阴云密布,黑压压直扑大观园。
一个“绣春囊”的偶然事件,看把贾府的主子、奴才忙的,让人眼花缭乱。
终于在主子代表王夫人和死心塌地的奴才代表王善保家的挑动下,搞了一个“抄检大观园”,把一群鲜美的少女,折腾得死去活来。
*
“抄检大观园”不是暗示,而是明示给读者:大观园的末世快了。
当然,以“情”为主的大观园的“新秩序”,也快荡然无存了。
当然,人性之美、之真、之善,已无立足之地。
*
抄家之后的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忙着处理抄家的“后事”。
家抄了,可王夫人心里的疙瘩并没有解开。
她对周瑞家的说:“这也倒是。快办了这一件,再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
听这口气,多么的杀气腾腾啊。
显然贾府的统治者早就把大观园的少女看成了妖精。迷惑的对象是宝玉。为了家族的利益,王夫人理直气壮。
晴雯是最没有奴性的奴才,拿她开刀势所必然。
果不其然,晴雯被绝情地逐出了大观园,回到肮脏的现实。
*
宝玉私下去看晴雯时,晴雯所表现出来她所珍惜的,不是生命,而是“情”。
一个人唯有在平等、有尊严的世上,才值得活着。
此时的晴雯,对死亡没有恐惧。
而离开这个绞杀“情”和泯灭人性的世间,令她唯一眷顾的,是她在尘世间曾经拥有过的那份真情。
*
凡是符合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才是合理的。
曹雪芹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理解一切的制高点。
他让世人换新眼目,让人性美的反面暴露无遗、无处遁形。
“风月宝鉴”的正背两面,就暗示了此一理念。
“好了歌”也是如此。
*
曹雪芹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人入世之后,特别是男人,就渐渐被世间的物欲横流、功名利禄等等异化成了几无人性的动物。
人性善是天理,恶是后天的。
所以曹雪芹总是提醒人们,要坚持原初的本真去生活。
至此,令人想起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美的人生》中所说的:“经常有人问我,怎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便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这也是老子提倡的回归童真的意思。
*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告诉我们,在探索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时,历史上没有个体生命生存的权利,统治者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也决不比其他民族少。
面对根深蒂固的恶,几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任何进步。
曹雪芹所思考的问题是:善是人性的起点而该如何使其永葆?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心智不被戾气所侵袭?如何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不被名利、财富、淫欲所控制而失去人性美的本真状态?
曹雪芹思考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当恪守一个“情”字!
*
在《红楼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曹雪芹的那种“幻灭感”!
《红楼梦》中的“幻灭”,不只是失去了许多心爱少女的生命,而是人性美的被摧残被毁灭且又无法拯救。
曹雪芹看到,当人们角逐权势、狂敛财富的时候,不仅失去了人性,也让世界和自然失去了绚丽的色彩。
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没有立足之境,是《红楼梦》悲剧的根本,也是幻灭的原因。
*
将“姽婳”说成“鬼话”,则是鬼话。
《姽婳词》中,主角是林四娘。
其实,在曹雪芹之前,一些野史笔记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林四娘的传说,但主要内容都是“女鬼扰人”之类。后来又演变为恒王宫中的嫔妃,并且早亡等等。多是哀艳故事,和《聊斋》中的故事差不多。
只是到了曹雪芹的笔下,林四娘则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将军,完全没有了传说中的鬼气。
曹雪芹把林四娘的故事提高到令前人所不及的高度。
*
在流寇造反的紧要关头,林四娘带领一班女兵,奋起杀敌。
说起来,“杀敌”这本是男人的事儿,可偏偏让一个女子来承担。
那么要问:那些男人都哪里去了?
自然是保命去了。
再看专制政府在这个方面的表现: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曹雪芹对男权的藐视与嘲笑,是多么的有力!潜台词是:
男人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只知“藏金”“藏娇”“包二奶”。
曹雪芹反对男权社会的男尊女卑,在为闺阁昭传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

图片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一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二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三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四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五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六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七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八

《红楼梦》阅读碎札 · 九

《红楼梦》阅读碎札 · 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