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朝曦教授(温病名家)公布新冠肺炎中医治疗处方,疗效显著!

 一元堂中医张 2023-01-01 发布于辽宁

本文转载自医道星火公众号(ID:gh_534aa49d06df),已获得转载授权

原标题 | 名家发布!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

近来,全国各地疫情呈现蔓延之势,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日前,温病学名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张朝䂀教授先后开出了两张“新冠肺炎中医处方”(下文称“新冠一方”和“新冠二方”),疗效显著,被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关门弟子唐飞舟教授称赞为:“大师之作,正宗的中医思维”

张朝䂀教授先后将“新冠一方”和“新冠二方”无偿授权于“医道星火”新媒体平台公之于众,大家相互转告,迅速传播到全国。

从反馈的信息来看,服用张教授的“新冠一方”1-2剂后,高热即退,全身酸痛等症状消失。部分患者仍存在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继续服用“新冠二方”,诸症皆愈。

因部分患者反映,“新冠一方”和“新冠二方”分布于两篇不同推文,传阅不便,容易造成部分读者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为此,张朝䂀教授应广大患者的要求,再次授权于“医道星火”新媒体平台,将两个处方合并规整在一起,形成“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并公之于众,以期让更多民众受益,缓解各地疫情压力。


新冠一方


处方:桑寄生20克,厚朴10克,贯众15克,葛根15克,桂枝15克,陈皮5克,丹参15克,芍10克,茯苓15,黄芪15克,甘草10克,救必应10克,苍术10克,生姜15克。

法:扶正祛邪,祛寒解肌,燥湿运脾,辟秽解毒。


新冠二方


处方:桑寄生20克,甘草10克,北杏仁10克,葛根15克,茯苓15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五指毛桃20克,威灵仙10克,川厚朴10克,岗梅根20克,牛蒡子10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苍耳子10克。

治法:扶正祛邪 、宣肺止咳、清热利咽、燥湿运脾、舒筋通络。


张教授对用法的解释


张朝䂀教授指出,中医本应辩证用药,但是目前疫情波及范围广,没办法做到,故只能尽量把处方调整到各种证型都基本上可以用。他强调,这两个处方是治疗方,不是预防方,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不必服用。如果感染了,出现症状,争取于第一时间用上“新冠一方”,基本一剂症状就能消失,如果拖延了时间,就必须用上两剂。服用“新冠一方”后,高热已退,全身酸痛等症状消失,若仍然有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者,再服用“新冠二方”。

教授强调,不管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第几天,必须先服用1-2剂“新冠一方”退热后,才能转服“新冠二方”。


煎煮方法


第一次加入冷水600ML,浸泡1个小时,中火烧开后将火候适当调小至不溢出为度,煮成200ML服用;第二次加入开水400ML,煮成150ML服用。服药时间为两餐之间,或餐后1小时。


01

注意事项

1.儿童用量:13岁以上儿童原方用量,不用减;8~12岁酌减1/3;四到七岁减半,四岁以下减2/3。

2.孕妇用法:“新冠一方”去贯众,改用金银花10克,丹参减少为10克,其余不变;“新冠二方”原方原量直接服用,无须调整。

3. 哺乳期妈妈用法:原方原量服用。中药微量成分可通过乳汁输送给宝宝,启到间接的治疗作用。

02

温馨提示

1. 特殊人群、有基础疾病者,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新冠一方”一般服用1-2剂症状就会消失,请勿多服;“新冠二方”不是每个新冠患者都必须服用。如果用了“新冠一方”退热,且所有症状都消失,就不必再服用第二方。

3.舌淡苔白者,“新冠二方”可加生姜15克;舌偏红苔黄者,不用加生姜。

4. 对方中某些中药过敏者,请慎用或不用。

5.关于“新冠一方”中贯众品种的选用: 首选紫萁贯众,其次苏铁贯众、绵马贯众,炒贯众比生贯众好。若确实没有贯众,可用金银花15克代替。

6.“新冠一方”中,若确实没有救必应,可用火炭母15克或蒲公英15克代替。


图片

张朝曦教授



知名温病学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首届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中医肝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等职。在岭南名医大评选中进入前十名;在羊城好医生评选中获民众身边的好医生称号;在大型网站连年获服务态度100%满意,疗效100%满意的评价。连年以高居榜首票数获学生网上投票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称号,并获大学新南方教学奖。

擅长中医药治疗:温热湿热病如感冒、咳嗽、肝炎等各种外感病;及神经、脑血管病如中风(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病等内科疑难杂病。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受众多病人所信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