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温度计和退烧药更管用的东西

 没有烦恼的人 2023-01-01 发布于广东

为了和截屏文字区分,便于阅读,本文正文用蓝色字体。

囤药的风潮仍在继续,却陆续有了很多因为“吃错药”而入院治疗的新闻。

图片

图片

有人莲花清瘟和布洛芬一起吃,有人几种西药一起吃,导致肝中毒。。。是药三分毒啊,还这样胡吃乱吃,身体受得了吗?没感染病毒就被自己的无知害死了。

图片

图片

这是有多恐惧才会如此慌不择路、饥不择食?


专家说像流感,就马上囤流感的药,“主流”的药买不到,就板蓝根、夏桑菊也照囤;


专家说退烧药可以缓解疼痛,就马上抢退烧药,管它什么布洛芬、美林,管它针对什么具体症状,抢了再说;


专家说补充维C好, 赶紧买柠檬买维C;说维D好,买维D;说泡腾片好,买泡腾片;说水果软糖好,买水果软糖;说品牌的质量好,就买品牌的;说药店最普通的效果也一样,就买最普通的。。。


北方人甚至开始囤大葱大蒜、黄桃罐头。。。

图片

我想问:我们都成了什么啊?
我们还是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有思考能力的人类吗?
AI时代还没到来,就个个都像被编好了程序,只会执行指令的机器人。

没有哪种药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我们要考虑到个人体质差异,饮食习惯,运动睡眠习惯差异,还有地域差异,季节气候差异。。。

不管什么病,都要对症下药啊。

这个不是哪个网红店出了什么网红食品,都一窝蜂地去排队抢购。

图片

专家让我们干嘛就干嘛,那专家让我们注意饮食,少熬夜、多运动呢?我们不是只会执行指令的机器人吗?

按段子手的说法就是“我们都聋了”,我们是选择性失聪,只听自己想听的。随大流是最容易的,有点不舒服吞几颗药丸把症状压下去是最简单的。

控制自己?改变自己?太难了。

除了性格决定命运,认知也决定命运。

相信西医西药,一有头晕身热就要吃药,一有风吹草动就要跑医院的,必然会囤药,必然会担心医疗挤兑。

温度计作为一个工具,告诉我们的只是身体的温度,但真正判断症状轻还是重,看的是当下的状态。虽然温度高,但是很清醒,精神很好,就不必太担心;如果温度低,却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的,反而要多留心。为什么说孩子发烧了大人更难受?因为要一直密切观察孩子状态啊。

图片

比温度计更有用的,是我们的观察,是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对当下状态的把握。

比乱吃药更有用的,是我们对自己体质的足够了解,是我们对身体细微变化的感受。

如果我们对自己都不够了解,都不能把握,我们只能任外界混杂的信息摆布。


如果说上一波是核酸火了、方舱火了,那这一波就是制药厂和药店火了、抗原试剂火了。

如果说我们不久前才发现核酸乃至方舱有猫腻,那谁又能保证现在不是各个药厂的操作呢?散布医疗挤兑恐慌的会不会是卖制氧机的呢?

图片

那天朋友发了个图片给我,上面是个专家,然后大大的口号写着要“多吃肉”。这无非是喜欢吃的朋友跟我开的玩笑。可是,我想这样的“信息”流传,一定会有不少人相信并照做的。我看了看图片最下面的出处,是“畜牧业协会”。

感觉我们普通老百姓盲目跟风的话,交的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智商税。

我们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网络上,吸入各种信息,不去想这些信息发布的渠道、可靠性,对自己是否适用,只是看到了就转发,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焦虑、恐慌。就像段子手说的“囤药等发烧”,病还没来,单单是这些情绪消耗就能搞垮自己。

图片
心态是最重要的,囤什么都不如保持放松的心态。

如果真的像专家说的只是流感,那就按流感的心态对待,按流感的方法处理。

如果真的会反复感染,会有后遗症,那我们囤再多的药也没用。

图片病毒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危险程度不同而已。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担忧只会加快损耗我们的能量。

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做我们眼下能做的正确的事情。注意防护,注意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我们完成了自己能做的,对我们不能改变的,就不必费神去忧心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如果连少吃一点,多动一点,不熬夜,不扎堆都做不到的话,囤了仙丹也是白搭啊。

图片

本文引用的文章截图来自公众号“召见军”和“允斌顺时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