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宝宝“阳”了怎么办?有一件事绝对禁止! 注意!3岁以内宝宝易感“新冠” 近一个月,首都儿科研究所表示:确诊的阳性患儿中,包括新生儿至18岁青少年,3岁以下婴幼儿占比较高;12月10日,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主任查琳表示:3岁以内的婴幼儿是易感人群,1岁以内的婴儿气道较短,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侵袭到下呼吸道,孩子容易发热和憋闷,而引起呼吸困难。此外,3岁以下没有新冠病毒疫苗覆盖,其抵抗新冠能力更加薄弱。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表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表现和成人是相似的,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可为高热39℃以上)、咳嗽和流涕及咽痛、浑身酸疼乏力,部分儿童有腹泻、腹痛、头痛、呕吐、鼻塞;病程中如有明显憋气症状,需用肺部影像检查来诊断是否有肺部感染。一周之内患病儿童症状一般如下图所示: ![]() (儿童病例一周症状图) 一般大人病程在7天左右,婴幼儿及儿童恢复周期会更短,大约3到5天。如果宝宝“阳”了,具体该怎么办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家里人都“阳”了 宝宝阳性还能预防吗? 家里有阳性病人,应尽可能做好隔离防护(接触宝宝的家长洗手,戴N95口罩),避免宝宝传染或延迟传染或减少病毒载量减轻传染后症状,对宝宝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现在是冬天,家里有阳性病人 如何做好换气和保暖? 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病毒量。最好使用暖气片等保暖设备,空调有可能导致病毒停留在流动空气中。冬天使用保暖设备时合理使用湿化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以上。 ![]() 新生儿“阳”了 是什么症状? 部分新生儿阳性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一旦发生体温偏高,而且家里有阳性病人,应考虑新冠感染。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有呕吐、哭闹、大便稀、手脚凉等。 大婴儿常见症状发热为主伴上呼吸道症状、高热、鼻塞流涕、呕吐、严重可休克,类似流感症状,发生高热惊厥可能性略高。 家长如何判断 是否需要把宝宝带去医院? 随意去医院就诊容易获得交叉感染。 ● 2个月以下的婴儿(早产儿按照纠正月龄算,超早产儿要极度重视)有阳性病人接触史,如有发烧(排除过度保暖,体温≥38℃)和/或精神软、呕吐、呼吸急促(呼吸较患病前明显增快),呼吸困难(打开衣服观察肋缘或肋间隙吸气性凹陷),以上任何一条建议立即就诊。 ● 2个月以上的婴儿,如高烧用药效果不佳、精神软、频繁呕吐无法进食等,考虑就医。 婴儿如何测体温? 可以用额温枪、耳温计吗? 首选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3~5分钟,小婴儿皮肤薄血流快,结果无需+0.3~0.5℃,腋温≥37.5℃判断为体温过高。 测量额温偏差大。测量耳温对家长有要求,需要方法正确方能获得较正确的温度。婴儿不推荐测量口腔温度。测量肛温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损伤,不建议使用。 体温高低 怎样判断呢? 低 热:37.5~38.0℃; 中等热:38.1~39.0℃; 高 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39.1℃的高热应积极应对,超高热会使宝宝大量消耗体力,惊厥发生可能性也增加,应尽量避免宝宝发生超高热。 反复发热怎么办? 新冠病程中发生体温反复高低是正常现象。据近期收治病人情况观察,大部分婴儿在3~4天内体温会波动,3~4天后体温逐渐平稳。如4天后体温仍反复,应去医院做进一步评估,是否继发细菌感染或者反复感染其他病毒。 ![]() 宝宝“阳”了 高热惊厥了怎么办? 婴幼儿感染新冠后发生高热惊厥比其他流感发生惊厥略高,原因是新冠后高热和超高热发生较多,所以惊厥发生率也略有增高。 惊厥发生一般持续几分钟内,此时应急处理是头身呈直线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掐人中,等待恢复后送医做进一步评估。 会不会反复惊厥呢? 宝宝高热或超高热有可能发生二次惊厥。尤其是在宝宝发烧时家长错误给予捂热后导致体温急剧上升后更易引起二次惊厥。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 应该怎么办? 体温上升期,表现为寒战、手脚冰凉、脸色偏灰白时应提高环境温度,做好保暖,头、颈部温度较高处减少衣物覆盖。此时避免温水擦浴及洗温水澡,绝对禁止酒精擦浴,这样操作可能导致宝宝极度不适,引起不良后果。 待宝宝手脚温暖,脸色转红时,降低环境温度,解开衣物散热,可进行温水擦浴额部、腋下、腘窝等帮助体温下降(避免擦拭前胸),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小婴儿仍应避免温水洗澡增加体力消耗,绝对禁止酒精擦浴。 ![]() 宝宝“阳”了 怎么用药? ● 2个月内的新生儿不建议给任何退烧药。 ● 2~6个月小婴儿,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 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布洛芬起效慢,维持时间长。家长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用,选一种不要交叉使用,24小时用药不超过4次。 用药剂量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当月龄和体重发生冲突时,可以优先根据体重选择剂量。第一次使用退烧药的宝宝可以从推荐的低剂量开始使用。 宝宝“阳”了之后 出现咳嗽怎么用药? 新冠感染后宝宝出现咳嗽咳痰可能性较高,不建议使用单纯止咳药。 建议采用止咳化痰药,比如氨溴索类药物。同时可以增加环境湿度和空心掌轻拍后背帮助咳嗽咳痰。 部分宝宝感染后产生喘息性支气管炎,出现喘息应及时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 宝宝鼻塞了 应该怎么办? 抬高头位,提高环境温湿度。可用温水毛巾敷鼻子上方,也可以使用婴儿型海盐喷雾。 宝宝发烧 喝水有什么建议? ● 半岁以内的宝宝,出现高热,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建议通过喝奶补充水分和蛋白质。 ● 半岁以上~1岁的宝宝,建议适当喝水,同时补充奶液。 ● 1岁以上的宝宝,建议多喝水。除此之外,可以提高环境湿度及宝宝容易接受的水果和奶制品。 ![]() 宝妈自己“阳”了 还可以母乳喂养吗? 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没有依据证明通过母乳传播新冠。 新冠阳性妈妈进行母乳亲喂时应洗手、佩戴N95口罩。妈妈如频繁咳嗽,应做好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环境及衣服的防护。 确定新冠阳性的妈妈只要体力允许,没有体温多高不适合母乳喂养的限制。考虑乳腺炎的妈妈38.5℃以上暂停患侧母乳喂养。 宝妈阳性后吃了中成药 还能不能母乳喂养? 哺乳期妈妈发烧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如妈妈使用了青霉素类及头孢拉定抗生素仍可以正常母乳喂养。 不建议使用中成药。 面对新冠,妈妈要从药物治疗和护理两个方面着重考虑应对: 家庭用药方面: 首先建议妈妈可以简单备一些符合宝宝年龄的常用儿童非处方药物,如果宝宝真的“阳”了,可以第一时间给宝宝服用。我国尚无批准用于低龄儿童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大部分感染者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1.对于发热,咽痛,大便干燥,可以使用清热散瘟口服液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如果头痛、咽痛已经明显影响休息,建议使用适合宝宝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轻微咳嗽者,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如果咳嗽频繁,可以使用杏贝止咳祛痰口服液、复方鲜竹沥液等; 3.如果鼻塞、流涕比较明显,可以使用鼻炎清口服液等,严重的话,短期使用羟甲唑啉鼻喷剂等喷鼻;若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的情况,建议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4.若伴有大便粘腻不畅或腹泻,舌苔白腻/黄腻者,可在上述中药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口服液。 5.如果怕冷、手脚冰凉,可在上述中药基础上加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用药注意:宝宝服用中药后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若大于3次/天,可以酌情将药量减半。清热的中药制剂选用一种即可,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当宝宝体温稳定并低于38.5℃后可以不使用退热药,但仍需观察,以免病情反复。 如果宝宝在家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仍没有缓解,且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热后,出现拒奶或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活动后憋气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对于有基础病的宝宝,建议首选医院观察治疗。 护理方面: 宝宝感染后,应与其他同住人分开居住,并保持距离;1岁以上儿童佩戴外科口罩、高危儿童可以佩戴N95口罩;感染儿童和家长应分开吃饭,清洗消毒餐具;家长在护理孩子时也应佩戴N95口罩,接触孩子及其物品后应洗手和消毒;家长及监护人也应监测自己的体温,如出现症状也应及时隔离,休息。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儿童,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疗,几日后即可恢复;对于婴幼儿,还应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反应,当出现哭闹不止、拒奶等现象考虑及时就医。 此外,当宝宝发烧时身体可能会特别热,要避免裹太多衣服,不推荐给宝宝做物理降温,尤其注意,不能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角质层特别薄,酒精会损伤皮肤,而且也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利于宝宝健康。 特别要提醒妈妈的是,一般6岁以下的宝宝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太成熟,尤其婴幼儿高热达39°C-40°C,易导致热性惊厥;一旦出现热性惊厥,让宝宝保持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保证孩子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锐物的伤害,同时拨打120,及时就医处理。 如何预防宝宝变“阳” 首先妈妈要注意避免宝宝接触病原,做好隔离工作;同时在营养摄入与生活作息方面也不容忽视。 隔离方面: 1 宝宝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抵抗力较差,日常应尽量避免参与到人员众多的场合,满12个月的宝宝出门要戴好口罩。外出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2 家长如果有风险或者已经阳性,可以让其他家人照顾孩子,跟孩子保持隔离,一定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在接触孩子之前先洗手,不要跟孩子贴脸。 3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会通过乳汁传播,宝妈如果感染了,可以将乳汁提前挤出用奶瓶喂给宝宝。 营养摄入方面:日常饮食要注意增强免疫力,保证每天足够的奶量及营养成分摄入,蛋白质类食物要加强;在奶粉的选择上,也可以侧重关注免疫方面相关营养素,如乳铁蛋白、核苷酸、益生菌等。 生活作息方面:睡眠和运动要充足,坚持运动可以改善心情,增强体质。勤洗手,不要短于20秒;可以使用肥皂水洗,也可以使用含有75% 以上酒精浓度的免洗洗手液,避免脏手接触口鼻和眼睛等。日用物品注意消毒,用75%酒精擦拭,或者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如果监测体温时,宝宝有发热的状况,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心,可以监测得频繁一些,比如隔一两小时量一次,并记录数据,看后续体温是否下降,结合孩子的精神状态再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婴幼儿可能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需要家长重视日常预防和治疗,耐心细致地观察宝宝的状态;现在新冠主要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大家不必恐慌焦虑,一旦“中招”,做相应的对症处理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