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医院为人民,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发热门诊:“使命在,干就对了”

 孙行悟空 2023-01-01 发布于贵州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福建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再一次挺身而出,奋战在第一线。
他们火速响应,他们昼夜奋战,他们奋不顾身,他们竭尽全力……
他们的身影,奔忙于急诊、发热门诊,疾行在各科室病房,守护在病患左右……
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为一个目标——守住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他们的付出,应当被看见,被尊重,被记住——向坚守在一线的最美身影致敬!
讲述人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邵丹
“出车”,刚接一趟病人回来,马上又出诊,马不停蹄,120急救车“滴嘟滴嘟”的声音,此起彼伏。近半个月来,我们每天的出诊量达到四五十趟,是平时日出诊量的三四倍。
“接诊”,应收尽收,不停地接诊。以12月26日到12月29日四天的接诊量来说,达到了1000多人次,每天都是三四百人次,这相当于一天完成了以往两三天的工作量。大家每天上班都是马不停蹄地干,不上厕所、不喝水,午饭几乎是倒进去的,为的是节省时间,提高接诊速度。夜班都是透夜,十几个小时没有停歇,下夜班回去后感觉被抽干了,倒头就睡。
“马上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肾上腺素静推”,收治的病人以呼吸道疾病、发热的病人居多,抢救室里,医生每天都在插管、心肺复苏。原有的氧气、呼吸机、监护仪已远远不够,很多设备都从其他病区“江湖救急”。
抢救室由原来的8张床增加到20张床,加床已经加到了候诊区;急诊病房里21张病床都满了,出一个病人,马上入院一个,且很多都是危重症;EICU六张床,有5个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病人,还有一个用着无创呼吸机,也随时准备插管……
这两周来,急诊属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接诊量、出诊量、抢救量都非常大。而救治病人的也是一群“病人”——生着病的医护。
上周以来,我们急诊科的医护受到很大的影响,减员非常严重,大部分医护都是在高强度的工作后就被感染了,高热、畏冷、全身疼痛、咽痛、严重鼻塞这些新冠典型症状几乎全中。他们有的在值班期间就出现发热、畏冷、心悸等症状,但他们仍坚持完成工作后才休息;有的高烧一退就返岗,很多时候来上班的时候,还是属于那种“很飘”的状态,靠的是一种意志力在坚持干。急诊科主任吴晖更是已经连续上班十天,周末也在加班,每晚都加班到十点多。我的核酸是阳性,但是幸好目前为止症状相对比较轻,还没有出现高热,就住在医院里,能做的事情我尽量去做,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大家拧成一股绳,互相帮忙,互相扶持,一起扛。
图片
▲急诊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晖正在接诊病人
面对疫情新形势,医院要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从各科调派了医生来支援我们,帮助我们分流急诊病人,减轻我们的压力,让我们有更强的动力做好本职工作。
讲述人
急诊科护士长 郑剑珍
人,急诊科到处都是病人,咳咳咳不断,唉声喊痛不断……
候诊区,排成了长龙,从预检分诊护士站排到了室外空地。
图片
急诊病房的床上都躺满病人,急救的平车上也躺着人,甚至候诊椅铺一条被子加个枕头变成简易的病床也让病情稍重一些的躺着给氧了。
抢救室的病床从8张增加到20张,在脚都伸不进去的环境下,医生护士在“夹缝”中尽量保持稳定的姿势救人。夜间是病床全满的状态,早上查房完,分诊了1个病人,送进来2个,分诊了两个,送进来5个……
两部120急救车全天候连轴转,出车的男护士袁圣洁是个“00后”小伙子,人高马大,身体强壮的,也支撑不住,累得伏在车前。
图片
▲男护士袁圣洁累得伏在车前
疫情发展的态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凶猛。我们急诊科医护也深受影响,全科72名医务人员,仅剩2-3人没被感染(截至12月29日)。全身严密防护的情况下,缺氧、胸闷、上气不接下气、鼻子堵的身体状态下,做着高强度的工作,大家都非常顽强,无一有怨言。
使命在身,听从指挥,干就对了,全科医护都是这股子劲儿。急诊科主任吴晖发着烧,从感染人数增加开始,他也被感染了,但是每天都在抢救病人,没有一天缺席,非常令人敬佩。夜班值班医生陈宏杰发着烧坚持彻夜不停地救治,下班时已累得虚脱,脱下防护服时,白大褂、里衣已经湿透,瘫坐在地上。
图片
▲发烧坚持上班的陈宏杰医生,值完夜班脱下防护服,喝了水就瘫坐在地上,累得说不出话来
图片
▲施淑雅护士,强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在岗位上坚守,过了饭点,吃着冰冷的快餐。
医生们班内时间忙着救治,下班了再补充病历等文书工作,一个班次下来,原本7个小时的班至少增加到10个小时。当他们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烧得通红,脸上汗水、鼻涕黏在脸上的狼狈模样,看得让人心疼。
作为护士长,每天都会临时接到护士病倒的消息,就必须临时调班,找人顶上。令我感动的是,每次都有人及时响应:护士长,我体温降下来一点了,我上;护士长,我好一点了,我来……
而坚持上岗的,其实是“腰要断了”的感觉,仍绑着腰带坚守;救治完病人,晚上七八点,自己才摸黑去做雾化……
作为护士长,我担心团队因为自身状况、工作强度、家庭压力等被击溃,但是,我看到了医护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病人也会帮忙维持秩序,点滴的支持让我们动力无限,相信医护携手、医患同心,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图片
▲急诊科郑剑珍护士长带病坚持工作
讲述人
发热门诊护士长 汪峥
白天10个小时接诊300多人次,上半夜接诊100多人次,下半夜还有三五十人次……发热门诊这一两周来,每天平均接诊500多人次的病人,这是以往的10倍以上。
图片
抗击疫情三年,我们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面对激增的就诊量,医院让发热门诊与急诊科联动、配合,都设置了预检分诊,重症送急诊抢救,轻症到发热门诊。对于病人来说,都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
同时,医院及时对发热门诊场地进行扩容、改善,将留观室的床位改成留观椅,增加了电子叫号机、照明设备、围挡等,而且这些都在几天时间内就到位。既能容纳更多的病人,能节省病人候诊的时间,能保证病人夜间就诊不摸黑、不受冻,同时这对我们医护的工作来说,也是极大的支持。
更大的支持是人力增援。
在我们发热门诊,挂号、看病、取药是一站式的。这当中,解释、安抚、协调、取药等,都是我们的工作。发热门诊的护士岗,一个班次就2个护士,白班10个小时,夜班分上下夜,各7小时,工作强度非常大,长时间与发热病人处于同一个空间,相当于就是置身于“阳圈”。一般派过来一个护士三四天就病倒,再派人,又是三四天就倒下,不停地增员,竭尽全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实际上,新冠病毒感染后,全身发软、反复高热、寒颤,从生理上讲,很难坚持工作。护士突然病倒后,我就随时补上。而他们一稍微好转就报告说自己可以返岗,没有一个人是休满七天的,真是太苦了他们了。
三年来,我们医护经历过武汉、上海、厦门、莆田等地疫情,有一定的经验,尤其发挥了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但是过去都是封闭式管理,面对新形势,还是需要灵活应对。我们发热门诊的护士都是经验较为丰富、应急素质很高的,我们给自己的要求是,速度快,不让病人久等,快速解决病人苦痛,及时给药,及时让病人回家。
目前来说,发热门诊的医护、医患、护患配合很默契,医生、护士、病人相对都比较轻松。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者手记】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急诊科、发热门诊成为了医院“一线中的一线”。忙到起飞的这群医务人员,实际上“飞”不起来,就像邵丹医生说的“是飘着的状态”,仅少数的一两位症状稍轻,其余都带病坚持。但他们每个人都绷紧精神状态,用行动、用专业践行他们说的那句话——“使命在,干就对了!”
在这波疫情来临前,急诊科主任吴晖就带领科室医生团队拟定了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症状的中药方,市民纷纷反映,对于退热、全身酸痛等疗效很好。请他讲述时,他已连续十几天没有休息,刚量完体温——38℃,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瘫”坐着,身心俱疲,说不出一句话来。而想到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第二天又如同“打了鸡血般”地工作,喉咙痛得像吞了刀片,还要大声说话让病人听明白,恨不得准备一个话筒来对话。
邵丹医生的讲述是在邀约的第三天清早七点多完成的,她回复说“不好意思,非常忙”,接着简要地回复了10条语音便又赶去开启新一天的“战斗”。
郑剑珍护士长的讲述在接近傍晚五点半的时候完成,忙了一天,她才想起来还没有给发烧的儿子和婆婆拿药。而发稿前,我们得知,她的血检显示,连日来的带病坚守已经给她的肾功能带来了损伤,急需休息、治疗,可她顾不上自己,而是先忙着把一个一个的病人安排妥帖。
讲述中,他们都强调突出团队,不要写他们自己;讲述中,他们为团队精神所感动,多次语带哽咽。谨以此文,希望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精神,被看见,被尊重,被记住。
来源:福建卫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