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的55名上将中,有4个少数民族,他们是谁?什么民族?

 与春天同行 2023-01-01 发布于青海

1955年授衔的55名上将中,有4个少数民族,他们是谁?什么民族?

文章图片1

新中国成立前,在我军长达22年的武装斗争历史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高级指挥员,如著名的回民支队司令员、回族军事家马本斋,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人、白族将领周保中,以及较晚崛起的朝鲜族高级将领赵南起等。

在1955年授衔的高级将领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开国将军。

十大元帅全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

十位大将中,排名第一的粟裕大将是侗族。

1951年的国庆观礼中,毛泽东问粟裕:“你是湘西人,是苗族吗?”在战争岁月中,粟裕多次“斗胆直陈”,向毛泽东和军委在一些战略决策上提出不同看法,所以,毛泽东觉得在粟裕低调内敛的性格背后,隐藏着坚韧和倔强,他认为这可能和粟裕的民族性格有关系。

但粟裕腼腆地回答:“主席,我是汉族。”

一直到粟裕去世之后,经民政部门反复核实,粟裕大将实际是侗族!

除了粟裕,在1955年授衔的55名开国上将中,也有4人分属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南有北,北部少数民族出身的是乌兰夫上将,他是蒙古人;而南方的少数民族则走出了三位开国上将,他们是侗族的杨至成、瑶族的李涛以及壮族的韦国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4位开国上将家乡不同的风光,共同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做出的丰功伟绩。

文章图片2

蒙古族乌兰夫: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领导人,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臣。

乌兰夫是土默特左旗人,按今天的标准,算是呼和浩特人。

他出生于1906年,那时候还是清朝,但他很早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7岁时,在北平蒙藏学校读书的乌兰夫认识了李大钊,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乌兰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老资格的党员,入党时间即使放在十大元帅里,也不算晚的。

乌兰夫生活的内蒙古,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极其复杂的地区,一方面,反动的蒙古王公残酷剥削农牧民,另一方面,日本人加紧勾结蒙古统治阶层的德王,妄图分裂内蒙古。

关键时刻,乌兰夫振臂一呼,打响了内蒙古人民反抗日寇的第一枪,他发动百灵庙起义,反抗日本侵略者和以德王、李守信为代表的蒙奸势力。

解放战争中,乌兰夫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广阔的内蒙古地区。

乌兰夫在解放内蒙古、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立有巨大功勋,他是典型的大智大勇,敢于深入虎穴,只身前往谈判,终于争取蒙东势力加入我党;他早在抗日时期就和傅作义有过合作,彼此交心,因此在解放绥远、策动董其武起义上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如果没有蒙古英雄乌兰夫,那内蒙古的解放就没有那么顺利!

所以,尽管乌兰夫并没有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在1955年,他还是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55名开国上将之一。

乌兰夫在新中国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88年12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文章图片3

瑶族李涛:全军委的最可靠的参谋。

从面相上看,李涛文质彬彬,戴着眼镜,一副教书先生的样子,事实上也是,李涛在那个时候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文化人,他念过小学和中学,虽然后来因为闹革命没有继续深造,但学生生涯却养成了他日后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和罗荣桓、何长工等人一样,李涛追随他的湖南老乡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红军时期,李涛最为经典的战绩是作为师政委,和师长陈伯钧合作,共同率红7师参加龙冈战斗,全歼敌军第18师,活捉师长张辉瓒。这一战斗被毛泽东写进了他的诗词中而名垂青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涛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在和日寇的直接战斗中,他被中央派去做统战工作,担任过军委秘书长和作战部副部长等职。

到了解放战争,李涛任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长,第1局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作战、情报、军务、军训、测绘及机要译电等事务,包括了总参谋部的大部分工作。前期随毛泽东和中央转战陕北,人数很少,只有20来人,是毛泽东最关键的幕僚;到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大战役期间,更是成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的最重要助手。

1955年,李涛被授衔上将军衔,成为55位开国上将之一。

李涛在新中国担任过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等职,于1970年12月20日在广州病逝,年仅65岁。

李涛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是典型的瑶族人。

文章图片4

壮族韦国清:16岁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后成长为华野悍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要问我国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很多人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是蒙古族,但事实上你可能不相信,蒙古族人口总数是600万左右,只能排全国第10,而壮族人口总数是1700万,是蒙古族人口的两倍还多。因此,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而不是蒙古族。

韦国清出生于广西西北部的东兰县,父亲参加了大革命,当过农民协会副会长,后来被敌人杀害,少年韦国清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韦国清年纪比起乌兰夫和李涛小一些,他出生于1913年。1929年12月,年仅16岁的韦国清就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后辗转到中央苏区,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中,韦国清先属八路军,后属新四军,属于“跨界”干部。解放战争中,韦国清成为华东野战军2纵司令员兼政委,参加过朝阳集战役,也参加过击毙戴之奇的宿北战役和活捉马励武的鲁南战役。

1948年3月,韦国清被任命为苏北兵团司令员,后来参加了淮海战役,封闭杜聿明30万大军的退路。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原华野)10兵团政委,随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并参加了解放上海和福建的战役。

1949年8月,韦国清成为第一任福州市委书记兼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韦国清长期主政广西,成为自己家乡的父母官。1977年,韦国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来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

文章图片5

侗族杨至成:作用不弱于“三杨”的开国上将,后勤界扛把子。

杨至成名声似乎不大,不像著名的“三杨”中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三位开国上将那样在战场上立有赫赫战功,但实际上,杨至成的贡献并不弱于“三杨”,因为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后勤方面。

我军在后勤方面很有几位能人,包括高岗、洪学智、李聚奎和周纯全等人,杨至成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后勤方面能做到开国上将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李聚奎成绩如此出色,都没有在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杨至成和粟裕大将一样,都是侗族,但他不是湘西人,而是贵州东部的三穗人。

杨至成童年生活比较艰难,他没有见过父亲,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就被人杀害了,他是被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的。不过,杨至成的学历还算高,他毕业于省甲科农业学校,这个学历的稀罕程度放到今天应该至少算是硕士研究生了吧。

杨至成毕业于黄埔五期,这一期的名声似乎比不上一期和四期,但实际上也走出多位军政强人,如许光达大将、张宗逊上将和宋时轮上将,另外,在新中国担任过政治局常委的陶铸也是这一期毕业的,国民党部队中的郭汝瑰、郑庭笈以及邱行湘也毕业于黄埔五期,郭汝瑰是我方安插在国民党国际部的钉子,郑、邱二将后来都被解放军俘虏。

杨至成参加过南昌起义,是连级干部,和林彪一样。不过,红军时期杨至成就奋战在后勤战线,一直到长征;抗日战争杨至成没有多少表现机会,因为他在苏联著名的伏龙芝军校学习,同学中就有刘亚楼和卢冬生等名将。他的回国之路很曲折,因为日军封锁,他辗转蒙古乌兰巴托,甚至一度靠要饭才能活下来。

他回国的时候国内已经进入解放战争,他进入林彪领导的东北部队搞后勤,先后担任后勤部政委和野战军军需部长等,和陈云、李聚奎、何长工、吕正操等人一起,成为部队打仗的坚实后方。

作为后勤战线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杨至成英年早逝,他于1967年2月3日因心脏病发作而病逝于北京,享年只有6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