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了今年的跨年演讲,得到这几点启发

 一线教师丁爸 2023-01-01 发布于浙江
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都会听罗胖的跨年演讲。
今年也不例外。
全程听下来啊,下面几个故事对我的启发最大:

01
一位母亲苦恼于自己的孩子吃太多的糖。
于是这位母亲带着孩子去见甘地,希望孩子崇拜的甘地能够劝劝孩子少吃一点糖。
甘地却说:“下个月来吧。”
母亲说:“我们走了三天才到这里,您就开开金口吧。”
甘地还是坚持让母子下个月再来。
一月之后,母子又来了。甘地就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吃再多的糖了。”小男孩点点头。
这位母亲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您上个月怎么就不肯说吗。”
甘地说:“上个月,我自己也有吃太多糖的习惯。”
对于甘地来说,只讲自己相信的话。其实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也是如此,教育的各种场景之中,有多少道理我们自己是否坚信,是否连我们自己都不怎么坚信的前提下再讲给孩子们听。
在试着说服孩子之前,先说服自己吧。

02
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听诊器放到病人胸口之前,要把听诊器的前段用手焐热。
但是有一次一位年轻医生与导师抬杠,冬天要焐热,夏天天气这么热总不用焐热了吧。为什么不管冬天与夏天都要焐。
导师就说了。其实焐热听诊器最关键的目的,是让病人通过看到这个动作知道眼前的医生关心他的感受。
一个小小听诊器的背后,则是一段关怀。
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暗示。医生常常焐热,就常常暗示自己在看病之前要关心病人。
也是一段良好关系的建立。
老师与学生,其实也需要这样具体的关系传递。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半蹲的姿势,一个轻拍肩膀的手势,都在传递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在班上也有这样一个听诊器。每天早上我坐在教室里面,批改孩子们的家校记录本,看到孩子们写下的感恩日记,我就把孩子叫到身边,告诉孩子你的文字有触动到我。这本家校记录本就是我的听诊器。

03
下面这张是清华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的日程表:
周一傍晚,带学生跑步;
周三上午,办公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去找他;
周四下午,主持“惊鸿”系列讲座;
周五中午,跟两个宿舍的学生午餐;
周五下午,跟学生一对一对谈。
其实当我看到这张日程表的时候,是很吃惊的。一位大学院长居然会花费大量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我们回想自己的大学,能不能见到老师。不用大学,就说现在的中小学,我们有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与一个一个具体的学生接触。
与学生在一起,与学生“搞好”关系,其实是教育的本质。教育说到底是关系学。
回想我们小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学科,真的是因为这个学科有趣吗,真的是因为这个学科让自己收获知识吗,可能原因有很多,但是其实一个原因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这个学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