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一定是楚?这里面有什么缘由?

 广州玉 2023-01-01 发布于广东

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它是反抗秦朝统一的时代名言,意思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那“三户”是指哪三户?灭掉秦国的又为什么一定会是楚国?

“三户”的意思

自史记中留下这句话,前年来关于“三户”的意见一直未能统一,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说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即“三户”,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都会把有名有姓的大氏族记录在册。

其二,“三户”指地名,因为历史上这里有楚国的三户城及古丹阳城,这里也是楚国先祖立国所在地,更是楚先祖宗祠所在地,现位于丹江口水库今淅川县老城一带,所以是借“三户”指代楚国。

其三,“三户”是一个量词,用来借喻实力弱,即楚国势力小但决定强,一定会灭了秦国。

楚有与秦对抗的能力

秦灭六国,为什么单单说楚国能灭了秦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并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春秋时期的楚国无疑是个强大的国家,但到了战国时期就逐渐衰落,加上楚国内部不合矛盾不断,但大敌当前,为了维护国家安危,他们也愿意放下私人感情,同心合力对抗秦国。

当时秦国一统天下的势力强劲,和六国中起其他国家没怎么抵抗就投降相比,楚国绝对算得上铁骨铮铮。公元前225年,楚国将军项燕带领军事打败李信带领的20万精兵,占秦军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一时间天下震惊。其余五国与秦军对战都未能对其产生大的损失,唯有楚国令秦感到危机和重视。

随后秦又令大将王翦带领60万大军,楚王负刍拒绝投降与秦军战至城破的最后一刻,虽然未能阻止灭国的注定结局,但维持了大国风范,楚国也是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国家。

楚对秦有滔天的恨意

楚对秦的怨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在攻占楚国八座城池后以谈判为由邀请楚怀王去秦国,楚怀王拒绝了群臣对他安慰的担忧仍选择单枪匹马赴约,一场鸿门宴,秦王提出主要楚怀王割地就放他回国,楚怀王厉声拒绝,三年后客死异乡,楚怀王尸身被送回楚国引起举国怒意。

还有一句话叫做“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这是因为秦楚十八代联姻,在统一前夕,韩氏外戚与赵氏外戚所剩无几,唯有楚氏外戚实力强大,由以华阳太后为首,所以秦国要想自己做决策,楚系这座大山不得不除,因为国与国之前有姻亲关系,最难打的就是灭国战,而且掀起战争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但秦恰恰没有这个战争借口,所以“楚最无罪”。

加上秦一统天下后,施行暴政,严酷的刑法,四处征收徭役修筑秦长城,还发生了焚书坑儒,致使民间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后来秦末农民起义,楚霸王项羽带兵攻入咸阳,秦国覆灭,实现楚灭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