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

 解道真人 2023-01-01 发布于河北

再论心物论         拜金求物的今天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当初我们会自觉自愿的跟着走?我个人认为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决策者错了,二是辩证法错了,三是真理标准错了。

       由于唯物辩证法的错误(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标准错误(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被决策者利用,人们的物质生活短期内得到提高,人们看到眼前利益,而且还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检验生活也是有所提高的,所以当时大多数人都是拥护新政策的(生活有所提高,人也比较自由,也不用开什么会,大家都觉得挺美的。)。老百姓不用开会了,人民民主专政大权也逐渐的被剥夺了。

       唯物辩证法是讲物质决定意识的,物质决定意识最终的结果就是人被物欲所驱使,做物质的奴隶。

       唯物辩证法错在唯物,既然是唯物的就不可能是辩证的,更不要说作为辩证法了。唯心唯物都不能成为辩证法则,因为它们都是单一的个体决定一切,就像是分田单干的两个人不仅不能很好地配合,还会因为地界问题闹矛盾形成对立。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是合乎资本主义的西方哲学,非此即彼的分法,都是不适合社会主义的,它合于西方的二元对立法。

       中美关系按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合作共赢互补互助的合作关系,用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你不屈从于我我和你就是不能调和的对立关系。在我看来,美西方是没有真正的辩证法的,甚至也没有真正的哲学。从他们的逢强必霸和没有统一概念的欧洲列国来看所谓的西方哲学都是假的。

       真正的辩证法应该是心物时互相配合的,即心为物之帅,物为心之母,时为心物之纽带。是物质产生意识,意识率领物质;是互相决定的,互助共赢的。我们把这种辩证法称之为“心物论辩证法”。不像唯物论只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服从物质。

         若按心物论处理中美问题(和其他国家也是一样),两国互为心物,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为人类共同幸福而奋斗,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唯物论辩证法是错误的。物质是不能独立决定上层建筑的。比如:给不同的人发同样的建筑材料他们所建造的房子是各异的,很少有相同的。这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呢?只有想法没有物质基础盖不了房子,有现成的建筑材料你没有想法它也不可能自己形成房子。唯物论的说法是物质决定意识决定上层建筑,请问房料怎么决定盖这个房子?同样是石头,有的人用它雕刻佛,有人用它做台阶,也有的人根本就不用它,这个物质能决定它是佛还是台阶吗?显然是不能的。家里有一个鸡蛋给孩子吃还是给老人吃鸡蛋是不能做任何决定的,决定给谁吃是人的意识在指导,而不是物质本身。

       心物论辩证法的辩证关系到处都有应用,特别是中医理论中应用的多,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还有阴阳补泄,五行生克,子午流注等等等等。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心物论的,道为德母,德为道统。得道之人一定是大德之人,否则他得到的就不是正道。没有什么人是可以不修德行就能成为有道之人的。悟道必先修德,得道必先施德。不修德上德,难悟道中道。知道福祸相依相伏,就不会在得意时狂,失意时悲。

       用心物辩证关系分析世界改造世界是贯穿毛主席一生的。

      毛主席的《心之力》就是心物论的。《心之力》开篇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宇宙既我心,我心既宇宙,这就是不叫心物论的心物论,不叫辩证法的辩证法。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这句话就是说心力生于物质统领物质。党的一元化领导也是精神引领物质的。支部建在连上也是精神引领物质的。

      毛主席的一生都是用精神统领物质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人们都知道的主要精神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激励着人们努力的奋斗,毛时代仅用二十几年时间就在废墟上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二百年才能完成的创造,并创造出那么多的人间奇迹,没有心物观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用唯心论来指导,不分具体情况一切听从马列指导就不会有井冈山的红色根据地,也不会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更不会有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如果用唯物论来指导,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也不会有井冈山红色根据地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胜利。只有用心物辩证指导才能不断胜利,也就是自己做主,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心物论辩证法的具体反应,因为毛主席能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精神与物质的紧密合作,不脱离,不对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