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全网骂惨的“一天花一万元”挑战:这种毒鸡汤,还要祸害多少人

 陈荣生文字小屋 2023-01-01 发布于广东

文/小椰子  

来源/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图片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火了,引起了全网铺天盖地的讨论。

上海简陋的出租屋里,一位宝妈正在收拾碗筷、洗衣服、整理床铺。

配上的文案是这样的:“老公发工资,给我转了1万块钱,让我花一个月。我却不到一天给他花完了,他知道以后有些生气,我就跟他讲了讲怎么花的。

图片

宝妈列出了自己这一天的开销:

给女儿买衣服,1000元;燃气费充值,300元给孩子买零食水果,200元给自己买雅诗兰黛的粉底液,500元

图片

给老公买衣服鞋子,200元;停车费交了三个月的,1300元;请阿姨的工资,2000元;去美容院做脸和背,因为做活动,充值5000元送5000元护肤品,就花了5000元;

图片

女儿学费,500元。

就这样,她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花完了一个月的生活费。

这还不够,朋友结婚了要随礼,她让老公再给她转点钱,因为她工资要25号才能发。

老公很生气,说她花钱大手大脚,家里都没钱了还办卡做美容,她却振振有词:

“难道我就不应该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爱美之心都有呀。我就真的想不通到底哪里乱花钱了?

图片

视频一发,评论区里,满屏都是网友的吐槽:

“住这么个房办5000元的美容卡,人才。”

“雅诗兰黛和美容卡,恕我直言你暂时不配。”

图片

你很气愤,恨铁不成钢地想要骂醒她,但事实上,你的真情实感又一次被利用了。

这不过是一种新型的“流量密码”罢了,点开短视频平台,你会发现所有的宝妈都在拍一模一样的视频,文案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图片

“北漂夫妻一天就花了一万,这日子是不过了!”

图片

“昨天我老公给我转了8000块钱,让我花两个月,我却一天不到就花完了。”

图片

“今天我老公转了1万块给我,他叫我花2个月,我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花完了。”

视频结尾都是在宣传:买美容卡、买手机、买新衣服,女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有什么错呢?

图片

一个视频火了,引得千千万万个宝妈都来模仿、传播。

不知道最开始写这种文案的人到底是谁,我只知道,到现在还在鼓吹这种毒鸡汤的人,真的“别有用心”。

这种畸形的“一天花一万元”挑战所宣传的价值观,让原本就不富裕的人,陷入一个又一个陷阱中,难以自拔。

图片

1.“粉红税”陷阱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点赞很高的一个回答是:“捧杀。把一个人捧得高高的,高到德不配位的地步。

“让这个人自大、疯狂,然后再让这个人犯下大错,被捧杀的人往往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

越来越多的商家深谙“捧杀”的威力,布下了针对女性的甜蜜陷阱:

“哪个女孩子能拒绝这么绝美的口红呢?”

“买包,才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

“女人过了30岁,一定要舍得在脸上花钱。”

从护肤品、美容仪到保健品,商家们在给女性灌输这样一个概念:

“再穷不能穷自己,会花钱的女人才有未来。”

然而,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社会上有个商家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粉红税。

什么意思呢?就是购买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女性要花更多的钱。

图片

比如同样的电子产品,粉色的就比其他颜色的要贵上几十甚至上百元;

图片

目标群体为女性的产品,比如“厕所消臭元”“女性内衣皂”“适合女生喝的酒”,价格经常翻了一倍不止。

图片

有人整理出了一张“规避粉红税清单”,只要你把左边的关键词,替换成右边的偏中性的关键词,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钱。

图片

警惕消费主义的“捧杀”,你会活得更清醒。

图片

2.“稀缺”陷阱

先来做个小游戏:想想除了牛奶,还有什么是雪白色的?举例越多越好。

图片

你会想到什么?酸奶?奶油?椰汁?

如果我换个问法:“举出几种雪白色的物体,越多越好。”

你的思路是不是一下子就打开了?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雪还有办公室里的打印纸......白色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为什么举了牛奶做例子,反而会限制了你的思路呢?

哈佛大学的行为经济学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管窥效应

当大脑将“白色”和“牛奶”建立连接时,其他可能性就会被抑制,以便专注于眼前的任务。

同理,当一个人缺钱、缺时间时,这种稀缺感会俘获大脑的所有注意力,让人无法长远考虑。

经济学家纳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印度的克延比都菜市场,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以收回1100卢比。

到了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比,也就是说,他们辛苦了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纳什告诉小贩们:只要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剩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

这样收入就会节节攀升,美好的未来几乎触手可及。

然而,没有一个小商贩愿意这样做,他们天天重复着“借钱—还钱—花钱”的恶性循环,根本没有兴趣花时间去思考未来的长线回报。

开头那些掌握了“流量密码”的视频,不也是在宣传类似的消费观吗:

宁可把钱花在做美容这类非必要不紧急的事上,也不愿意储蓄、投资、做长线规划。

陷入“稀缺陷阱”的人,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为过于关注眼前的问题而大大降低,没有多余的带宽来考虑长远发展事宜,长此以往,后患无穷。

图片

3.“机会成本”陷阱

什么是机会成本?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如果不用这段时间/这些钱做这件事,去做其他事可能带来的收益。

比如开头的宝妈,因为把这个月的大部分生活费都花在了美容院办卡上,导致没办法用来做其他更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事情,每天依旧处于“穷忙”困境中,下班后不得不被困在做家务、带娃的琐事里。

没有自己的放松时间,更不用说用来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的时间了。

如果收入有限,又想提升幸福感,你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给自己安排一个消费优先级。

用再大牌的护肤品、在美容院做再多次的脸和背,都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购买一些可以让自己从家务中解脱出来的科技家电,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纳瓦尔宝典》一书中就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给自己的时间设定价格,用时薪计算时间价值。

如果通过花钱,节省的时间价值更高,那就花钱,不要犹豫。


也就是说,所谓富人思维的核心,就是不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而是花钱去买时间。

用省下来的时间,专注去做那些更符合“幂次法则”的事情,更具有复利的可能性的事情。

毛姆有句名言:“你大概忘了,钱最大的用处就是省时间。人生太短但要做的事太多,所以要分秒必争啊。”

当钱可以让你摆脱琐碎,而成本又和你的层次匹配,这时候就可以果断出手。

愿我们,都能少为这些认知陷阱买单,将时间和钱都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