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在核实守灵名单后,忙问:怎么没有我哥哥

 罗生门mp1td0sz 2023-01-01 发布于黑龙江
文章图片1

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沉重的一年。这一年,数位国家伟人相继离世

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举国哀伤,丧钟长鸣。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核实守灵名单后,发现少了一个人,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哥哥。

李敏当即询问:“怎么没有我的哥哥?”

这句话让众人困惑不已,因为毛岸青的名字就在上面。

李敏摇了摇头,说道:“我有个哥哥还在世,他叫贺麓成。”

文章图片2

仅与母亲重逢了三个月

1935年,贺麓成出生,而那时他还不叫贺麓成,而是叫毛岸成。但是,他的一生远比这个“毛”姓要精彩的多。

贺麓成的父亲并不是毛主席,而是毛主席的三弟毛泽覃

贺麓成出生不久,毛泽覃就在江西瑞金被国民党包围,为了掩护游击队员脱险,他留在了最后,可却牺牲在了那里。

那时他年仅29岁,他的儿子才三个月大。

一个月后,交通员将这个消息带个给了他的妻子贺怡。贺怡悲痛万分,她紧紧抱着尚在襁褓的贺麓成,久久无法平静。

泪水挂满了她的整张脸庞,那一瞬间,她似乎苍老了很多。

文章图片3

毛泽覃

时局动荡,战乱不止,乱世甚至没有留给她过多悲伤的时间。她擦干眼泪,知道自己处境也很危险,便决定先将孩子送出去。

贺怡轻抚摸着孩子的脸颊,她害怕名字会暴露孩子的身份,便将他的姓氏改为“贺”,名字改成贺麓成。

就这样,贺怡将自己的儿子,寄送到了亲戚家里去。而贺怡自己,则继续投身在了革命事业中。

当时那个年代,多养一个孩子并不容易,贺麓成被来来回回送去了几户人家,最终在贺调元家中长居。

文章图片4

贺麓成

贺调元的家境不算贫苦,贺麓成跟在他的身边生活也算快乐。但由于当时年纪尚小,贺麓成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贺调元爷爷也从未跟他提起父母的事情。

只是在他的记忆里,有一个人会常常往家里寄信。爷爷没有说过这些信是谁寄的,贺麓成自己也没有问过。

待贺麓成长大一些,爷爷让他去附近的学校,供他读书识字。

时间以年为单位迅速过去,战争的炮火也渐渐消失。

1949年8月,贺麓成14岁。一个女人忽然来到了贺调元的家里,村里人都叫她“革命女英雄”。而她告诉贺麓成:“我是你的母亲。”

文章图片5

贺怡

也是正是这一年贺麓成才知道,爷爷经常收到的信,是母亲寄来的,而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都在关心着自己。

那是贺麓成自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母亲,他抑制着心中的万分感动,轻轻唤了声:妈妈。

贺怡还将抗战的故事讲给了贺麓成听,还告诉贺麓成,他的父亲是英雄。贺麓成也知道了,自己的大伯是毛主席。

后来,贺怡带着贺麓成回到了吉安生活,离别时他们向贺调元深深鞠了一躬。

贺调元没有多说什么,他也没有挽留这个和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因为他知道,贺麓成本就不属于这里。

文章图片6

然而,就在贺麓成和母亲重逢的第三个月,一场意外让他们再也无法相见。

贺子珍曾将儿子小毛毛(毛岸红)暂送贺怡一家抚养,但由于毛泽覃的牺牲,小毛毛也因此不知所踪。

这是贺怡一生的痛,她开始不停寻找小毛毛。

贺怡带着贺麓成来到赣南寻找,仍是没有结果。可就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

贺麓成当场昏了过去,然而当他醒来时,母亲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贺麓成一边推一边喊,却怎么也叫不醒母亲。

母亲去世了,他们明明才刚刚重逢。

文章图片7

他的母亲贺怡,躲过了枪林弹雨,可却没能躲过这场车祸。

贺怡的姐姐贺子珍听闻贺怡去世后,悲痛万分。不久后,她将贺怡的儿子贺麓成带到自己的身边抚养。

腿骨断成三节

因为当时贺麓成年纪尚小,再加上身体不便,所以爷爷奶奶便将贺麓成送到了上海,在上海的车站,贺麓成见到了自己的姨妈,觉得她和母亲长得很像。

那是1950年的年初,冷风还在呼啸。贺子珍站在车站,手指和鼻尖都冻得通红。

率先吸引贺子珍注意的是贺麓成的腿,他拄着拐杖,摇摇晃晃。他的左腿在那场车祸中留下了病根,每走一步都揪心疼着。

文章图片8

第二天,贺子珍就带着贺麓成去了医院。医生拍了片子,三节断裂的腿骨看得清清楚楚。骨头断裂从外面是看不出来的,所以这么长时间来,他都在强忍着疼痛

贺子珍看着贺麓成,眼中满是心疼。他的情况很严重,必须尽快手术接骨。

于是他很快就被送进了手术时,进行手术。手术后贺麓成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是贺子珍守在他的床头,照顾着他。

贺麓成感激着姨妈,他将姨妈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几个月后,贺麓成已经可以下床行走,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不需要依靠拐杖来走路,走起路来也与常人无异

文章图片9

贺麓成走到窗边,他微笑着,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

等贺麓成的腿完全复原后,贺子珍就将他送到了上海的一所学校读书。

但是,贺麓成并未改回原名毛岸成,而是继续使用原来的姓名。

一方面是因为姨妈教育他不要被父辈的牌子,另一方面是因为贺麓成自己也不愿活在父辈的光辉里。

贺麓成来到上海中学读高二,也正是在学校,贺麓成第一次感受到了当时的大城市上海,与其他地方的差别。

这里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度大不相同,而他在之前在学校学习的那些,只能算是凤毛麟角。

文章图片10

和贺麓成一样,有很多人是来外地求学,他们大多都跟不上学习进度,没上多久就退了学。

贺麓成也曾被一度被这样的学习进度折磨得痛苦不堪,心中也萌生出了参军的想法。但姨妈却在背后默默鼓励着他,姨妈还告诉贺麓成:“我们贺家都是军人,缺的是学者。国家也需要建设分子,你应该努力读书。”

贺麓成被姨妈的这番话触动,他开始没日没夜得学习,让自己能跟上学校的学习节奏。

几个月后,那个带着江西话口音、被人说成是“土包子”的男孩,数学考了满分。这也让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又过了不久,贺麓成考到了班级前几名,所有人都说他是一个奇迹。

文章图片11

小小的成就并没有让贺麓成变得骄傲自满,也没有让他停下学习脚步,而他在学校,也从未说过父亲和大伯。

1952年,贺麓成高分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电力专业。

在学校,贺麓成努力刻苦,成绩优异。他也时常去看望姑妈,关心姑妈的身体。

每月,贺麓成还会给贺调元爷爷寄钱。多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忘记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如果坎坷和苦难是命运的必然,那善良努力一定是破局的关键。

贺麓成从未跟人说过自己的父辈,每次学校在征集家庭信息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写下了“已经亡故”四个字,他从来没有打算用这曾身份来证明什么。

文章图片12

大学毕业后,贺麓成决定去苏联求学。可要去苏联,首先是要学会俄语。于是贺麓成去往北京学习俄语,但随着中苏两国的关系日渐恶化,他最终没能前往苏联。

尽管没有去留学,但贺麓成却被组织分配到了国防部,研究“地对地导弹”

贺麓成也因此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人生兜兜转转他也成为了军人。

贺麓成是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开始为国家研制导弹。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的导弹试飞成功,这其中,也有贺麓成的很大一份力。

全国人民都在欢呼着,贺麓成也和同事激动相拥着,他们成功了。而成功的是他自己,不是他的身份。

文章图片13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数以万计的群众蒙冤被诛。

贺麓成没有理会当时时局,一心埋在研究导弹上去。尽管他刻意远离,却仍没有逃过被文革所波及。

即便被审查,生活受扰,但他仍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说出这个能免去一切的麻烦的身份。

他默默付出,不喜声张,只是拼尽全力让“贺麓成”这个名字,或者说是“中国导弹”打出响亮的名号。

1980年,贺麓成被国防部评定为高级职工,他证书上印着的“001”,这全是他凭借着自己努力得来的第一个。

文章图片14

贺麓成

战友贺子珍

在毛主席的葬礼上,李敏提到了贺麓成的名字,她说:“我还有哥哥名叫贺麓成。”

早在1959年,李敏在拟定自己婚礼的宴请名单时,就曾听闻自己的哥哥在北京,还是父亲毛主席告诉她的。

毛主席说道:“你哥哥在北京,你应该邀请他。”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敏就开始在北京打听哥哥的下落,她甚至还给军事部门打电话,却始终没能找到他。

最终,贺麓成没有出现在李敏的婚礼上,这件事也在李敏心中埋下了种子。

1979年,毛主席逝世,李敏再次想起了她的这位哥哥。

文章图片15

李敏

李敏要求工作人员一定给要把贺麓成的名字加上去,但是,加一个名字固然好办,关键是要去哪里寻找贺麓成。

后来经过多次询问、打听,李敏终于联系上了贺麓成。

贺麓成答应守灵,那是他第一次见毛主席,却已天人永隔。

毛主席的逝世对贺子珍的打击也很大,那天之后,她头上的白发更多了。

早在1977年,贺子珍突然中风瘫痪,无法行走,只能日复一日瘫坐在床上,有时也会坐在轮椅上,晒太阳、闻花香。

文章图片16

贺子珍和毛主席

后来,贺子珍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便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愿望:“我想去北京看看。”

她这一生,从未踏入过北京。而今,她想去看看毛主席工作的地方。

1979年,贺子珍来到了北京,可中风偏瘫却无法让她站在这片土地上。

贺子珍住进了北京301医院,贺麓成经常会来医院,陪在姨妈的身边。他小心翼翼照顾姨妈,就像当年他刚做完手术,姨妈照顾他那样。

同时,李敏和孔令华也会带着孩子来看望贺子珍,这让贺子珍的生活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待贺子珍的身体情况好些后,她便做着轮椅来到了纪念堂,来到了那透明的水晶棺材前。

贺子珍全程眼中含泪水,但当她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便再也忍不住了。

文章图片17

泪水无声从贺子珍的眼中流下,贺麓成看着姨妈,内心也百感交集。他很清楚,姨妈想来北京,就是为了再见毛主席一眼。

贺子珍在雕像前摆上了花圈,花圈上面写着“战友贺子珍”,她永远怀念着毛主席。

贺子珍还记得,她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9年的夏天,在那个风景很美的庐山。

那时,毛主席问她:“为什么当初一定要走。”

她回答说:“那时不懂事。”

后来,贺子珍又回到了上海。她知道北京不是她的家,上海才是。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那一年,她75岁。

文章图片18

贺子珍

不沾父辈的光

周围人知道贺麓成的身份是在1983年,原因是通知他领取毛泽覃的烈士证书

由于联系不上贺麓成本人,国家便联系上了贺麓成所在的单位,让单位来通知贺麓成前来领取。

这让贺麓成的真实身份瞬间在单位里传开、传遍。

若不是这一次,贺麓成从未想过提起这件事。他当时已经48岁,他这一生成就无数,身上却没有沾染一点这层身份的光芒。

身份从来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也从没有给他开一条捷径。

如今年过半百被人得知,也只是为他的一生锦上添花。

文章图片19

因为他的一生,远比毛主席侄子、烈士遗孤这个身份要精彩的多。

有句话这样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祖辈父辈的丰功伟绩,一定会影响后世。但我们永远不可能一直生活在他们的光辉下,我们也有自己的路。

贺麓成也再三说道:“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

但不沾光不代表不怀念,贺麓成为自己的儿子取了“毛”姓,他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自己的父亲和大伯毛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