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格的对地攻击利器——解读米格-27攻击机

 兰州家长 2023-01-02 发布于甘肃

今天继续介绍苏联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的米格系作战飞机。上次介绍了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毁誉参半的米格-23可变后掠翼战斗机,本次介绍一下它的亲兄弟——米格-27攻击机。

另外,一些军迷朋友可能对这两种飞机分不清,本文通过一些简要介绍,帮助大家区分。

文章图片1

本文约3760字,主要从发展概况、主要特点、基本性能、型号类别、服役状况、实战应用等方面,对米格-27战斗机做一个简要的全景描绘。文章内容大部分内容源自国外和国内的各种公开信息。

发展概况

米格-27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1960年代末在米格-23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专用对地攻击机。北约绰号与米格-23同为“鞭挞者”(Flogger)。

苏联在1950年代研制超声速歼击机的时候,把不成功的苏-7改成了歼击轰炸机,装备歼击轰炸航空兵。在使用中发现苏-7B起降性能不佳,不适合在野战机场使用。苏霍伊又在其基础上研发了苏-17歼击轰炸机。苏-17采用变后掠翼设计,较好兼顾了起降与突防能力,凭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价比较高等优点,苏-17广泛装备部队并长期服役。

苏-17战斗轰炸机

文章图片2

由于苏-17采用机头进气,雷达和电子设备布置受到限制,性能并不令人满意。

到1960年代,苏联空军寻求一种价格低廉、可大量生产的强击机,并且要求至少具有和法英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意大利的“菲亚特”G91Y和美国的F-5E相当的攻击能力。

最初苏联空军需求的是一种亚声速强击机,但考虑到需要在完成任务后超声速飞行脱离战区,又决定设计成超声速强击机。

鉴于苏-17大部分型号只能使用普通航弹、火箭弹,因而新机型的定位高于苏-17,后来集成了苏联当时比较先进的导航系统、光电设备,能使用苏联各型空地导弹与制导炸弹。

米高扬设计局在考虑了多种方案后决定在米格-23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以减少研发时间和经费,而且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米格-23战斗机

文章图片3

1969年完成设计工作。1970年8月20日,原型机首次试飞。米格-27最初编号为米格-23Sh(Sh在俄语中表示强击机),后改为米格-23B(B表示轰炸),又经一系列改进,到1973年正式改为米格-27。

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80年代后期停产,共生产1075架。

主要特点

米格-27四视图

文章图片4

米格-27在米格-23的基础上改进,气动布局基本一致,主机身和发动机进一步增强,可变后掠翼结构予以保留,机翼相同,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移,后缘都超过了尾喷口。颇具特色的“蟹爪”式主起落架基本保留但强度增加。

空机质量增加了一吨多,主要用在增强机体结构,增加防护装甲上。最大起飞重量增加近两吨,其中最大载弹量就增加了足足一吨。

在外观上与米格-23的最明显区别是机头,机头下倾角更大以便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对地视界。

米格-27与米格-23相近角度对比,细微之处的不同有很多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主要改进

机头变细变小,下倾角增大,改进下视视野,便于飞行员目视作战;

取消了机头火控雷达,换装可发现小型地面目标的导航/攻击系统;

垂直尾翼根部向前延伸,增大背脊面积,以增强低空低速横向飞行稳定性;

加装了主动/被动电子对抗干扰装置;

前机身内的油箱和座舱周围安装了防护装甲,防护性能增强;

座舱两侧加装的装甲板

文章图片7

机炮由GSh-23L型23毫米双管机炮换为GSh-6-30型30毫米6管机炮,对地攻击能力大大增强;

取消了进气道调节板,进气道变为固定式,机动性能和超声速飞行性能下降。最大飞行速度由马赫数2.3降到1.7,但是作为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攻击机,已经十分足够了。

米格-27的固定式进气道(上图)和米格-23的可调式进气道(下图)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总体而言,米格-27坚固耐用,性能优良,较高的完好率和较低的事故率都让作战部队满意。

服役状况

米格-27在苏联空军大量服役,相比于米格-23大量而广泛的出口,米格-27只出口至印度,共165架,于2009年12月底全部退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均继承了米格-27,但都很快退出现役。斯里兰卡曾于2000年从乌克兰购买10架米格-27。

实战应用

米格-27在1988年至1989年参加了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的后期作战行动。

在阿富汗的实战经验表明,米格-27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战斗轰炸机,但米格-27的作战潜力在阿富汗战场远远未发挥出来。与苏-17系列战斗轰炸机相比,米格-27的机内油箱容量更大,航程和载弹量更大。在相同的载弹量下,米格-27的起飞重量更大。米格-27的防护性能更好,驾驶舱安装有9毫米的钛合金装甲板,防护能力仅次于苏25,而苏-17的驾驶舱仅安装有硬质铝板,米格-27的油箱还填成了氮气,可防止中弹后起火。米格-27的着陆特性更好,着陆速度比苏-17要低20千米/小时。

反映米格-27作战的绘画作品

文章图片10

1999年5月的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卡吉尔地区冲突中,使用了米格-27,并在作战中损失了一架。斯里兰卡在对其国内叛乱武装的作战中也使用了米格-27。

基本性能

尺寸数据

翼展:

13.97米(后掠角18°40′)

7.78米(后掠角74°40′)

机长:17.08米

机高:5.99米

机翼面积:

37.3平方米(后掠角18°40′)

34.2平方米(后掠角74°40′)

机翼后掠角:18°40′,47°40′,74°40′

机翼展弦比:

5.24(后掠角18°40′)

1.77(后掠角74°40′)

机翼下反角:4°

重量数据

空机重量:11908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796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0100千克

最大机内油量:4560千克

最大载弹量:4000千克

飞行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 1350千米/小时(海平面)

M1.77千米/小时(高空)

实用升限:14000米

限制过载:7.5g

最大爬升率:无数据

作战半径:540千米

最大航程:1750千米

转场航程:2500千米

动力装置

1台图曼斯基设计局研制的R-29B-300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78.5千牛,加力推力112.77千牛。

机载设备

“雄鹰”-23S导航-攻击系统,集成了“背景”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ASP-17反射式瞄准具和PBK-3轰炸瞄准具等。

后期换装了更先进的PRNK-23攻击/导航系统,用数字计算机替换了模拟计算机;添加了惯导系统,可以在隐蔽情况下为战机提供更加精确的姿态和位置信息,不但能提高导航精度,还为精确制导武器投放提供更加精确的火控解算。

机鼻的导航攻击系统窗口

文章图片11

武器

1门GSh-6-30型30毫米6管机炮,备弹300发。

Gsh-6-30机炮有着与美国A-10攻击机的GAU-8类似的威力和巨大后座力,高达6吨的后座力,射击时甚至可能损坏飞机结构。

威力巨大的机炮,以半埋的形式安装在机腹中线

文章图片12

武器挂载能力比米格-23大幅增强,对地武器种类也比较丰富。

共7个挂架,两侧翼下各1个,两侧进气道下各1个,后机身左右肩部各1个和机身中线1个。可挂载К-13(Р-3)或Р-60红外近距空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空对地导弹、火箭弹发射器、УПК-23机炮吊舱、СППУ-22机炮吊舱和各种口径的炸弹,最多可外挂18颗100kg炸弹、或8颗250kg炸弹、或6颗500kg炸弹。

武器挂点十分密集

文章图片13

型号类别

米格-23B:“鞭挞者”-F,米格-27的原型机,采用新设计的机头,用于昼间攻击地面固定目标。使用AL-21F-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109.8千牛。

图为俄罗斯卡卢加州Medyn市的飞机拆解场内存放的一架被拆掉机翼的米格-23B原型机(图片源自网络),与后期的生产型米格-27尚有一些不同

文章图片14

米格-23BN:“鞭挞者”-H,使用R-29B-300发动机,加力推力112.77千牛,采用米格-23M型的机翼,增加了防护装甲。曾大批量出口。

捷克空军米格-23BN

文章图片15

米格-27:早期编号为米格-23BM,“鞭挞者”-D,1972年11月首次试飞。取消了米格-23系列一直以来都具备的进气口可调附面层隔板,改用较短的固定式附面层隔板,最大速度降到M1.7,用GSh-6-30型6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取代了GSh-23L型双管机炮,火力大大增强。

米格-27K:早期编号为米格-23BK,“鞭挞者”-J2,1974年12月首次试飞。安装了新型PrNK-23SK导航-攻击系统,使用新的“海雀”-23激光目标指示器,可挂装电视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

米格-27M:“鞭挞者”-J,K型的航空电子简化型,1976年4月一架改装自米格-27的米格-27M原型机首次试飞,换装了简易的导航-攻击系统,除机鼻外,外形与米格-27K完全一样,1978年开始批生产,产量较少。

米格-27ML:“鞭挞者”-J,M型的出口型,也是最新的改进型号,机载设备有所简化,1982年开始生产。印度根据许可证组装生产,1982年至1992年共生产165架。1996年,印度对这批米格-27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参加了1999年的印巴卡吉尔冲突,表现尚可。到2009年,印度空军有约130架米格-27在役。印度空军认为,米格-27速度快,结构坚固,火力强大,可以使用精确对地攻击武器,受到飞行员欢迎,因而一直服役到2019年。到2019年12月底,印度空军米格-27全部退役。

印度空军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米格-27ML,也是最为现代化的米格-27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米格-27D:M型的改进型,受米格-27M产量限制,1982年苏联空军决定把大部分米格-27升级到M型标准并略微改进导航系统,到1989年改装了约300架。

称谓的争议

关于米格-27是攻击机还是战斗轰炸机,个人认为按照苏联空军最初的意图,称为攻击机更为合适(苏联称为强击机)。米格-27最初编号为米格-23Sh(Sh在俄语中表示强击机),后来进一步发展又称为米格-23B(B表示轰炸),因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型划分的混乱。在苏联空军实际使用中,确实是把它当做战斗轰炸机来用的,特别是在阿富汗战场。与苏-17战斗轰炸机相比,米格-27具备专业的对地攻击能力,但与专用强击机苏-25相比,近距空中支援又差了一些,还具备一些战斗机的特质。因而,在苏联空军装备体系中,苏-25强击机和苏-17系列战斗轰炸机(后期苏-22)都得以保留,长期服役,而米格-27却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早早退役,只剩印度空军的米格-27机队一支独苗,一直坚持到2019年。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