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练技术内修医德 只为让患者“鼻”须完美(下)

 山东省耳鼻喉 2023-01-02 发布于山东

  术前,万教授与雅雅妈谈了许久,告诉她鼻息肉复发与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后,手术顺利进行。并要求孩子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点前来医院复查,“因为鼻息肉在刚刚复发时,就像水球一样,外面有一层皮,里面则是水,形成一个囊泡。如果能及时将囊泡捅破,鼻息肉在后期可能就不会长成。”

  直到不久前,雅雅仍被妈妈带着前来医院复查。从7岁到13岁,小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个子长高了,也和万玉柱更加熟悉,每次前来都开朗地叫他:“万伯伯!”

  6年间不变的是,雅雅的鼻息肉再没复发过。

  幽默用心地对待患者

  由于鼻息肉并不会发生恶变,因而不少患者在病发时常常忍着,直到无法拖下去才到医院就诊。

  刚过50岁的宋刚便是如此。由于家在农村,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加上对手术有着天然的恐惧,尽管鼻息肉已经影响到了呼吸,他也总是想再等等,但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却不忍看他如此痛苦,执意要带父亲就医。

  就诊时,万教授让宋刚稍稍抬头,便能从鼻孔中看到他的鼻息肉,“你这鼻息肉啊,我都不用鼻镜就能看到。如果再不做手术,你的鼻息肉都能掉下来砸到脚了。”

  一句幽默的话语,化解了宋刚的紧张。最终与孩子商量决定尽快手术。“鼻子真是通气了!能畅快呼吸的感觉真好!”术后,宋刚感慨说,以往总觉得一旦牵扯手术就会是个大问题,而且费用肯定不小,但这个手术做完恢复很快,而且国家医保报销后自己花费并不多,“早知道我就早来做手术了。”

  如今,距离宋刚手术时已过去5年,他也从未复发过。

  “一般患者来之前都是抱着一种忐忑的心情,他们出于对疾病的未知,总是对医生带有陌生和敬畏感,反而不利于交流。这时医生应该多缓和气氛,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情况,这样才能对下一步制定手术方案起到促进作用。”从医数十载十分注重与患者心与心的沟通,他深知以真心才能换真心,因而对待患者格外用心。

  很多医院都要求医务工作者“视病人如亲人”,目的就是善待病人,要有换位思想,“如果自己或家属需要住院手术,作为家属通常想知道:医生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和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有哪些……如果将患者及家属想了解的都解释清楚,他们的担忧自然就能减少许多。”因而,万医生将半天的门诊号源限制在20至30个,拿出充足的时间与每名患者细致沟通,并帮助患者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避免复发。

  正如当初在刚刚成为医生时发出的誓言,万玉柱从医数十载,始终坚定“好的人品是作为一名医生最基本的要求”。几十年间,他外练技术、内修医德,让患者“鼻”须完美。

  “这个信念贯穿了我整个从医过程,未来我也会一如既往这样做。”

  (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