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湾区海洋文明建设与对外传播”前沿对话成功举办

 蓝林观海 2023-01-02 发布于中国香港
2022年12月30日,由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策划组织的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大湾区海洋文明建设与对外传播”前沿对话在云端成功举办。
活动伊始,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贾海龙教授代表学校社科处作会议致辞,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的建设情况。
主题演讲环节由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全洪主持。首先,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带来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议题设置》的主旨演讲,重点阐述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如何才能够从“理念”变成“现实”的问题。唐教授认为,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议题设置就是要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准确、规范、深刻的解读和广泛、深入、生动、持续的传播,促进各国公众对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愿景以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角色的认知与认同。
须先对内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我们的“说书人”角色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李军以《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文旅交融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题,从现状、困境、制约因素等角度出发,对珠海市海洋科技创新进行机制分析,并以加拿大海洋科创体系和山东省海洋科创体系作为现实参照,从海洋经济发展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海洋社会发展系统、海洋文化发展系统等多角度出发,提出并建立了珠海市海洋科技创新绩效动态评价系统。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院长郭中实分享了《关于对外传播的三点思考》,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对外传播领域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及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三大盲点:一是重视“讲好”中国故事却忽视了“聆听”故事,“你中有我”的诉求远远大于“我中有你”的愿望;二是“如何讲”的时候,存在自说自话而不做相应调整的问题;三是忽视了对外传播的基础是对内传播,必须先对内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我们的“说书人”角色。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许少民带来了题为《广东海洋强省视野下的海洋话语权建构》的分享,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何为海洋话语权”,即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表达声音观点和立场等说话的权利。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发展模式应以湾区人民共同利益为中心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黎静做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战略研究》的报告,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并提出了未来合作策略。她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发展模式,在国内外都无现成的经验,探索性强,应立足于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以湾区人民共同的利益为中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毕研韬从国际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利益”与“价值观”在建立国际关系、构建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并基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经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提出需要注意“不可沟通性”的问题,即不能只是单纯提高信息的供给量,而是要改善信息供给制。
最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韵娟做了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主题发言。罗教授系统梳理了构建中国特色海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迫切需求与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